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95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草庐归梦·寂灭的禅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2-19 00: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草庐归梦·寂灭的禅意
  万物皆有起叹转合,况为尤物之灵的人。当魏晋的玄风直抵文人骚客的灵府时,那深刻力量早已穿透历史的星空。潜伏了两百余年的佛道二教,终于从自然中拨然而出,以枕月梳水的行程注入华夏民族文化的河床。
  身处浔阳江畔庐山脚下的陶渊明用人生的眼光调合着各种学术色彩,呈现出或儒、或道、或僧的思想。庐山东林寺的高僧慧远集国内外僧徒八十余人,用一年多的时间整理佛经,使庐山成为江南佛教和道教的圣地。南山超尘离俗的世外生活,令陶渊明希心向往、驻足徘徊。一语天然万古新,繁华落尽见真淳。那时的宗教就像是个蛊,也曾迷惑过陶渊明为尘所累的心。其堂弟陶敬远,笃信道教,对神仙帝乡抱有奇心幻想,常独隐山间,修炼绝粒避谷之功,过着“晨采山药,夕闲素琴”的世外生活。而清闲逍遥的陶渊明常与之泛舟烟波,夜宿水滨,乐饮川涧。看静月澄澈高远,听秋风萧瑟长逝。每抚杯感叹:日往月流,物久人淡,我辈当好自修养!然而陶敬远刚过而立之年,便奄然辞世,魂归蒿里,修炼仙丹,长生不死的方术让陶渊明感到是一种欺骗。阴阳造化无私,万物与人无不有生与死。求仙也罢,参道也好,只要可以让自己的心释然,不计较得失结果,又何须在乎永不永恒?人,只要看透了生与死,一切便淡然了。无论是否相信因果尘缘,是否相信循环报应,但是平和处世,多种善缘,总是好的。我想五柳先生只求意会自适超然的思想境界,在恬淡的田园景观中得以安息。他傲视俗流,虽对求仙之举,长生不死不认同,却也从佛道二教中学了些养身、听命之道。
  据说陶渊明曾在一个风淡云清的日子前往东林寺拜访慧远,寺中清净安详,隐约的法鼓与阵阵诵经之声自回廊飘荡,红尘起落的声势在此际沉寂。院内一边是修竹映翠,一边是花药茵蕴。陶渊明与高僧品茶下棋,盘膝而坐,清谈佛理。当慧远说不饮酒,是佛家五戒之一,居士与僧众人当慎戒之时,陶渊明甚为不快,最后拂袖而去。醉心的老酒可以消除世间的俗虑,重九的秋菊可以延年益寿。酒与菊花是陶公怡情之物,又岂能从生命中抽离。只是这些都是一种心境,若是心蒙尘埃,忧俗疾世,纵然山水云月常伴,亦无法让一个人真正的觉醒。逍遥南山下,往来尽农家,身披霞光,把锄而归。不理却世事,相忘于江湖,才是他深刻的人生高度与精神境界。山水草木自然有情,在陶公的笔下却是那么的平淡无华又盎然生动。有一种平凡,是常人无法企及的。
  曲折的经历,冷峻的现实,使陶渊明淡看命运的安排,纵浪造化之中,不喜亦不惧。“我无腾化术”,是对道教长生不死的嘲笑;形尽神灭,是对慧远等佛教“形尽神不灭论”的批判;酒为“促龄具”,则是对玄学放诞派的叛逆;“身没名亦尽”,对儒学的兼济天下之说无疑是讽刺。陶渊明从生命的源点思考了各种思想,但始终没有被任何一种学说所俘虏,他保持了独立傲然的本我。其实,真正的思想家是一泓清潭,其文境越高越淡,其人境界愈高远。自傲的人,容不得委心降志听命别人;自卑的人,容不得羞辱耻笑。而陶渊明最终的隐退乡田,荷锄染露,又是否是一种痛苦的自洁?翠竹明月、美酒菊花故好,只是在凉风清院下,又怎能不隐透寂灭的禅意?又怎能不滋生冷冷的寒凉?
  归去来兮的陶渊明亦是经过痛苦的徘徊,几番仕隐,终究看透了“真风告逝”的尘世,消解了内心的矛盾,彻底地归隐了。世间的男女,不是每个人生来就能悟出自己的人生道路,参禅入道的醒悟饱含了许多痛苦的心路历程。看惯了秋月春花,染尽世情风霜,至美的风景也只是一种存在。天地茵蕴,万物化醇,只是造物者的神奇。当故事成为背影的时候,又有几人不会久久地怅然?阅世愈久,创痕弥深,有如寺院中那株千年梧桐,斑驳的印记有着久经岁月的刻痕。
  总将薪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当时间悄然滑过,重觅旧时踪影,那一路错过的风景,又怎么能再度拾拣?看尽了人世兴衰浮沉,悲欢荣辱,那一声沉重的叹息,又岂止是光阴虚度,华发早生的凄凉?山川草木情,天地万物的心。那清醒后的平淡,才是我一生的去处!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5#
发表于 2006-2-23 19:39 | 只看该作者

面对落梅精彩清丽的文字,清风倍觉说什么都是这样多余!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49 编辑

总将薪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当时间悄然滑过,重觅旧时踪影,那一路错过的风景,又怎么能再度拾拣?看尽了人世兴衰浮沉,悲欢荣辱,那一声沉重的叹息,又岂止是光阴虚度,华发早生的凄凉?山川草木情,天地万物的心。那清醒后的平淡,才是我一生的去处!

4#
发表于 2006-2-22 16: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49 编辑

曲折的经历,冷峻的现实,使陶渊明淡看命运的安排,纵浪造化之中,不喜亦不惧。“我无腾化术”,是对道教长生不死的嘲笑;形尽神灭,是对慧远等佛教“形尽神不灭论”的批判;酒为“促龄具”,则是对玄学放诞派的叛逆;“身没名亦尽”,对儒学的兼济天下之说无疑是讽刺。
落梅斑竹观点独到,引论精辟。
落梅借陶公之形神,道出了自己对苍凉人世的感悟。
问好落梅!

3#
 楼主| 发表于 2006-2-21 12: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49 编辑

谢谢陌笛姐姐,问好!

2#
发表于 2006-2-19 09: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49 编辑

人,只要看透了生与死,一切便淡然了。
若是心蒙尘埃,忧俗疾世,纵然山水云月常伴,亦无法让一个人真正的觉醒。
其实,真正的思想家是一泓清潭,其文境越高越淡,其人境界愈高远。
自傲的人,容不得委心降志听命别人;自卑的人,容不得羞辱耻笑。
总将薪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落梅的文笔依然美丽,此篇更多了人间的哲理感悟。喜欢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7 09:59 , Processed in 0.07507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