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60|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我读《石上柏》】之《二泉映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4-28 07: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读《石上柏》】之《二泉映月》       高迎春

  散文《二泉映月》,是山东作家半树,写于2005年的作品。《二泉映月》,是我国民间音乐家阿炳(华彦钧)的二胡作品,曾经荣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足见其音乐被人们喜爱的程度。散文标题《二泉映月》,毫无疑问,采用的是引用式标题。这样可以令读者一目了然,自然就达到了突出和强调的目的。我猜想,半树在写《二泉映月》之前,一定是多遍聆听这天籁般的独奏曲,因而才把文章写得如此意绪飞扬。

  开笔切入,半树采用”寓情于景“来抒情,来抒发倾听《二泉映月》的心情:是夜,清冷,夜黑。是夜,无云,也无月。我静坐窗前,内心深处开始裸露。一扇窗户打开,极慢的速度。陈旧样式,嵌在土墙之中。是夜,我淡淡愁绪涌动。是夜,不是悲,有些微的苦,苦的味道也是极慢、极慢地散开。是夜,我将身心都沉浸在水中。是夜,冷,天黑。半树正是借助这样的描写,借助夜的清冷,夜的清静,夜的黢黑,来感知音乐,来移情于景。在《二泉映月》音乐声中,淡淡的愁苦,悲凉的味道,渐渐浸染开来。使得这个夜晚,跨越时空,寻迹浩瀚太湖,寻迹“天下第二泉”,寻迹阿炳所遭遇的苦难。在沉重舒缓的二胡演奏声中,半树的一扇心窗,缓缓打开。仿佛身在水中,心在水中,被清凉浸透。半树带着有情之笔,运用散句,反复吟唱,使得感情附着于这个夜晚,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令读者感受到,笔笔在写景,字字都是情。

  在二胡的音乐声中,半树开始描写阿炳的形象:他一定是两鬓苍白,满面憔悴。他身穿长衫,淡了所有的本色,破旧不堪,甚至邋遢。他舒展眉头,嘴角没有翘动。他淡定。他的眼睛是黑色,无神。他眼里的神都内敛,沉入皮肉、血脉、骨髓,连着他三十五年前已经看遍的世界,悲与苦,艰难与酸楚,所有的一切。半树描写阿炳,采用的是人物造型法,只描写人物特定衣着轮廓,特定神态特质,让读者获得这个人物的视觉特征,进而感知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风貌,以及人物所处时代的环境气氛,给读者留下鲜明强烈的印象。三十五岁以前,阿炳看到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三十五岁以后,阿炳看到的世界,是漆黑迷茫的。他只能靠拉琴卖艺,来养活自己。但常常收入甚微,不得温饱。于是,阿炳拉二胡的手变得皴裂,变得干瘦,变得嶙峋,变得苍老。于是,阿炳拉二胡的声音,变的苍凉,变得苦涩,变得哀怨,变得悲愤。

  半树倾听,听到了水的声音,听到了水的思绪,听到了水的深思,听到了水的虚空。阿炳用琴弓,轻轻触动琴弦,琴音里有激动,琴音里有感慨,琴音里有高昂。才华横溢的阿炳,曾经奋斗过,自傲过,清高过,生命里,划过一抹亮色。阿炳用琴弓,深深切割琴弦,琴音里有微苦,琴音里有抗争,琴音里有呐喊,琴音里有澎湃。双目失明的阿炳,曾经迷茫过,叹息过,失意过,悲苦过,生命里,染过几分灰色。他把述说,变作了琴音,他把感慨,变作了琴音,他把心音,变作了琴音。阿炳的这首二胡独奏,最初没有名称。别人问他何名,他说叫“自来腔”。邻居们听熟了,听出了门道,为其取名“依心曲”。后来,杨荫浏、曹安和为这首曲子录音时,征得阿炳同意,才改名为《二泉映月》。一把再普通不过的琴杆,几缕再普通不过的马尾丝,阿炳的苦难经历,令一曲二胡独奏,成为打动人们心弦的天籁之音。

  半树倾听《二泉映月》,因此,他感慨惠山泉,因为阿炳的心曲而扬名;半树倾听《二泉映月》;因此,他感知曲调如茶,虽然微苦却入口清爽。日本的音乐家小征泽尔,偶然听到《二泉映月》,悲沧的琴音,令他泪流满面。他说,这样的音乐,应该跪下来倾听。因为,他听懂了,故而对阿炳极为尊重。是啊,音乐悠扬没有国界,音乐悠扬穿透心灵。听懂的人,就会平生出一种敬仰;听懂的人,就会激发出一种昂扬。半树,因为倾听《二泉映月》,而感慨述说:初听阿炳,听到的是哀怨悲苦,因而流泪;再听阿炳,听到的是宽容豁达,因而开悟。一个人,走过坎坷,走过苦难,因而显得从容,因而显得大度。该来的都已经来过,还有什么不可以面对的呢!到此,半树倾听《二泉映月》,终于听出了弦外之音,终于听出了精神境界。这个世上,最难得“理解”二字。理解了,心也就相通了;理解了,万事就和谐了。

  这篇散文的结尾,半树终于向读者道出实情:是夜,真实的情况是,窗外万火通明,嘈杂的声音此起彼伏。我开了计算机,戴上耳机,间隔起另外的世界。我一边听着《二泉映月》一边敲下这些文字,这些文字可以牵着阿炳的手,并且再也没有什么惧怕,再也没有张扬,没有自怨自艾……当看到半树这样坦白,我不由会心而笑。一曲终了,一个人的心神,才回到现实当中。然而,借助《二泉映月》的力量,半树的脚步,从此也会走得踏实,走的坦然。倾听音乐,不同的人,所产生的知觉变异也不相同。正因为变异的无限性,组成了感知世界的奇妙性。人的情感世界,从摇曳多姿的知觉变异效果中,得到了生动形象的体现。开篇的虚拟与结尾的写实,互为映衬,值得称道。《二泉映月》演奏,如水流动;半树的思维意识,如水流动。借助意识流动手法,一篇意绪飞扬的散文,就这样诞生了。音乐是有能量的,文字是有力量的。我相信读懂这篇散文的人,入世的脚步,必会走的更加坚定!


                                                                                         2016年4月27日写于迎春堂


二泉映月:






27#
发表于 2016-5-30 16:23 | 只看该作者
本来喜欢二胡演奏,现在看了这篇文章,似乎温读了那篇散文,又一次倾听了阿炳的琴音,于是我也不由得拿起二胡,演奏了一遍二泉映月……喜欢这篇如诗如乐的文章
26#
发表于 2016-5-4 18:51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6-5-4 09:50
谢谢鼓励,争取多写几篇,写得更好一些。

好的,希望看到高老师更多佳作!
25#
发表于 2016-5-4 18:50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6-5-3 14:43
这个“是夜”,是半树虚构的夜晚,也是他进入音乐,打开心窗的时刻。

您引用的自然贴切。
24#
发表于 2016-5-4 18:49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6-5-3 14:41
我以为,近距离解读作者构思、语言技巧和结构,有利于读者加深理解文本。

是的,这样更贴近创作的本相,也是非一般功力所为。高老师做到了,梅园学习。
23#
 楼主| 发表于 2016-5-4 17:39 | 只看该作者
夜莺 发表于 2016-5-4 07:15
看了高老师的评,再回头读原文,觉得高老师真真一个读书人!读文如读人。向高老师学习,并问好!

谢谢阅读和鼓励,我想评论的过程也会促进自己进步的。我们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22#
 楼主| 发表于 2016-5-4 09:50 | 只看该作者
梅园星语 发表于 2016-5-2 12:33
高老师的文评,有极强的逻辑思维,极强的文评理论体系,有真挚的文学感应,以及极富有责任心的文评姿态,令 ...

谢谢鼓励,争取多写几篇,写得更好一些。
21#
 楼主| 发表于 2016-5-4 09:48 | 只看该作者
梅园星语 发表于 2016-5-2 12:09
在二胡的音乐声中,半树开始描写阿炳的形象:他一定是两鬓苍白........
-----通过意象的联想与复原,细腻 ...

谢谢你读得如此仔细。
20#
发表于 2016-5-4 07:15 | 只看该作者
看了高老师的评,再回头读原文,觉得高老师真真一个读书人!读文如读人。向高老师学习,并问好!
19#
发表于 2016-5-4 07:15 | 只看该作者
看了高老师的评,再回头读原文,觉得高老师真真一个读书人!读文如读人。向高老师学习,并问好!
18#
 楼主| 发表于 2016-5-3 14:43 | 只看该作者
梅园星语 发表于 2016-5-2 12:04
开笔切入,半树采用”寓情于景“来抒情,来抒发倾听《二泉映月》的心情:是夜,清冷,夜黑。是夜,无云,也 ...

这个“是夜”,是半树虚构的夜晚,也是他进入音乐,打开心窗的时刻。
17#
 楼主| 发表于 2016-5-3 14:41 | 只看该作者
梅园星语 发表于 2016-5-2 11:59
散文标题《二泉映月》,毫无疑问,采用的是引用式标题。这样可以令读者一目了然,自然就达到了突出和强调的 ...

我以为,近距离解读作者构思、语言技巧和结构,有利于读者加深理解文本。
16#
 楼主| 发表于 2016-5-3 14:39 | 只看该作者
欧阳梦儿 发表于 2016-5-1 16:20
读高老师的文评很容易联想到高老师一丝不苟的样子。我也特喜欢《二泉映月》,甚至喜欢由此延展出去由曾静吟 ...

一首好的二胡独奏曲,也会显示精神力量,感动人,感化人。谢谢阅读和留言支持,问好!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5-3 14:37 | 只看该作者
何足道哉 发表于 2016-4-30 06:53
一篇中规中矩的评论,解析原作,寻找进入的路径,在作者的精神王国里,进行深入的灵魂交谈。然后,走出来, ...

谢谢阅读和鼓励,迎春继续加油!
14#
发表于 2016-5-2 12:33 | 只看该作者
高老师的文评,有极强的逻辑思维,极强的文评理论体系,有真挚的文学感应,以及极富有责任心的文评姿态,令人敬仰,教人学习,教人收益。问好,高老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13:33 , Processed in 0.05145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