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434|回复: 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太虚小说创作现状之交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2-11 13: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一楠 于 2018-12-12 09:04 编辑

  对太虚的创作和点评,评论员有话说

  自从没脸没皮要了这个太虚评论员的名号,我一度迷茫了好一段时间。我不知道中财设立这个评论员的定位是什么,自己也找不到自己的位子。后来,在路上我觉醒了,评论员就是那路口带着红袖标的老头老太。好了,言归正传。

  太虚的作品,我每篇都要看,这里既有一个评论员的责任,也有学习别人的私心。这样读着,学习着,思索着,就有了一些个人想法或者也可以叫做见解,索性今天就着观感谈谈有关太虚的“三大两”。

  一、两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写作素材上“假的太假,真的太真”。实际上太虚一直有个过于求真的执拗,几乎每一篇作品发出来,阅读者们似乎总要先问问这可能吗,这个不现实等等。或者也会说这个现实中有,这个事是真的。其实小说毕竟是文学艺术,她没必要完全忠实生活,只要符合生活的基本逻辑就好。如果跳不出这个窠臼,想进一步是不太可能的。恰恰,太虚的作品素材,那些假的,有些超出生活逻辑,飘着舞着,不接地气;那些真的,把生活人物和场景还原,往往完全更像纪实。就陷在这里,无法完成向上突破一步。小说写作素材是允许虚构的,它当然也可以来源于现实生活经历或者经验,但必须高于生活,而不是简单地还原。因此,我们的作品上不能突破,可能就因为我们对这个素材的真假的理解有一些问题,才导致今天这个局面,脱不开故事性写作的影子。看起来也不错,但深度、厚重感、文学艺术性确实又不太够。假的,要让读者明知是杜撰,但仍然愿意相信或者忽略它的真实性;真的,要超出生活的印记和一般纪实,高出真实性,完成要表达的需要。

  第二个问题创作语言不够真实“可读性差”。讲实话,如果不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很多作品,大家很可能是读不下去的。因为很多人看作品,多是看看开头,如果愿意和喜欢,就会继续看下去,如果不喜欢也就到此为止了。莫言在谈到福克纳时说“我编造故事的才能决不在他之下,我欣赏的是他那种讲述故事的语气和态度”。其实,莫言此番话涉及的就是小说语言,是一种可读性。要实现可读性,让自己的文字有吸引的魔性,让自己的讲述有感染力,就要在创作语言上多用功夫,而不只是主题,素材,技巧、手法。为什么把创作语言问题定义为真实性上呢,因为很多作品的语言多有模仿或被动的痕迹,不是自己在诉说,而被自己的主题,故事情节、和效仿的客体牵着在走。因此,小说创作,首先要学用自己的语言,有自己的语言风格,这样人家才会愿意读。当然,同时要简洁,生动,形象,有感染力。比如沈从文的语言美而清新,张爱玲的语言色彩味道都十分浓烈,鲁迅的语言冷峻凝练,极富质感,余华的语言平白有温度,阎连科的轻松戏谑和绵里藏针。

  二、两大缺失

  一、缺少架构上的“突破和创新”。说到这个我很容易想起欧阳梦儿的《梦儿之死》、混混的《蟛蜞》以及古琴的《出轨潜规则》、索离歌的《只为遇见你》,无疑这些作品都是很不错的创新之作。作品叙说事件本身也许并不曲折跌宕,但因为叙述手法和架构上的突破和创新,使得作品看起来十分的新颖和拿人。但,显然这样的作品太少了,而且这些作者本人在这方面的坚持和努力似乎也不太够,往往灵光一闪,也开始走大家的老路来了。大部分的作品,如我的那些就一直囿于平铺直叙,每次拿给孩子看她都会说:流水账!所以,我们要努力,努力的方向不只是锤炼语言,学会描写,更要朝着架构创新和突破去用力。不能只追求故事的新奇,文字华丽深刻,描写的细腻传神,更要追求表现形式和手法的不拘一格。

  二、作品的特色性差,缺少“自我”。趋同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之所以产生这种情况,我想多半是因为大家的写作停留着揣摩和尝试突破阶段,难以自主的去完成作品有关。比如不少人看谁的写法好就学谁,看哪一段精彩就照着去仿写哪一段,看哪一部作品受欢迎就跟在人家屁股后头照葫芦画瓢。独立和特色是写作的根本,两者之间,独立是首要的,要求自己的独立,把写作建立在自己的认知和感悟之上,努力表达自己想表达的东西。要朝着学会自己走路,走自己的路的方向去努力。坚持自我,让别人精彩去吧。反观我们太虚的创作特色性确实有缺失,唯一的亮点就是小贩的语言和女性作者们细腻的描写。诚然,对于写作者来说,相互之间的学习、借鉴是难免的,但这必须有一个限度,这个度我想就是不能迷失自我。

  三、两个误区

  一个对点评认识。大家对中财点评诟病最多的恐怕就是好话太多,一团和气。实际上,我对此并不反对。因为我觉得很多时候,批评的意见都只是建立在自己认知基础上的,并不一定就能反映到真正的作品问题。(我有两篇在这里被评的几乎一文不值,但一个在江山征文得了优秀奖,一个也在第四届滇云网络文学大赛上获了三等奖。)很多人包括小说大家,回忆起之前从事写作的经历,总会记起某某老师,某某给自己的一些认可和鼓励对自己的帮助和成全了自己的坚持。这就说明鼓励相比批评,挑剔不足的不同意义。一味说好话,漂亮话,也是有害的,谁都不能否认。但鼓励为主,发现作品亮点为主,扶持新人为主,这个路子并不算错。很多人都是初学写作,谈不上什么写作经验。思想性、情节、逻辑、语言,这些文学写作的基本要求对他们来说,可能还谈不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他们能坚持继续写下去,相信会慢慢有所提高。这时候需要的是一份认可和鼓励,说问题可能让他更加无所适从,更加没有方向。

  一个是作品的认识。写作第一个要实现的是打动大众,然后才是那些一样喜欢和摆弄文字的人。写作的目的不是写,而是看,只有大家喜欢看,你的作品才算成功。我特别认同方圆老师所常说的“简洁”。要让大家喜欢看,艺术性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简洁。如果你不够简洁,你就不知道谁该服务谁,你加进去的东西太多,削弱了你想表达的东西,同时也让读者看的一头雾水,看的眼也累,心也不宁,虽然有一部分人,特别是一样写作的人喜欢呢,但大众不喜欢,这怎么都不算成功。文学史上有很多华丽的作者,但最终人们耳熟能详的就那么几个,为什么?因为大部分作品不容易为大众所接受,有点阳春白雪的味道。

  乱说话会死人,不说话也会死人。嘿嘿,胡说不死人。

评分

7

查看全部评分

32#
发表于 2018-12-19 12: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楚耘 于 2018-12-19 13:55 编辑

      拜读老师的“三大两”文评,良言挚理,情意恳切,对小说写作指导性强,受益良多,问好老师!
31#
发表于 2018-12-18 11:00 | 只看该作者
不太写小说,来得时候也少,感觉没有什么资格谈论小说的事情。
但这篇文字反复读了几遍,还是非常赞同文中的观点。
有些东西,不单单存在于小说,其他文体也普遍存在。
列如“两大缺失”的提法,特别是“作品的特色性差”这一观点,在散文上表现尤为突出。
30#
发表于 2018-12-16 20:18 | 只看该作者
野芒老师真是有的放矢,说得颇为透彻。有这样甘愿为人做嫁衣裳的文学评论大家,给大伙儿时不时地指点一二,太虚小说整体上质量、品味的提升,无疑将步入相对较快的车道吧。
29#
发表于 2018-12-15 13:08 | 只看该作者
为老师的敬业真诚点赞!真好!
28#
发表于 2018-12-15 13:07 | 只看该作者
看了老师的帖子,真心学到不少东西,老师很有才,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分析的很透彻,值得我学习,哪天来太虚试着投个首发小说,就算学习,到时候请老师多提宝贵意见。周末问候老师好!老师创作辛苦。敬茶。
27#
发表于 2018-12-15 10:5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6#
发表于 2018-12-15 10:05 | 只看该作者
彼岸丛林 发表于 2018-12-14 00:56
一楠兄客气!我这确是学不来的,也不必学,因为我是病人,伤心透顶,也不能也懒于从事别的事,就一头钻进 ...

彼岸兄的文笔是无可替代的,只是在当下快节奏的阅读中,以及网络通俗文学的泛滥下,大多数人不会沉下心来研究更为“走心”的东西。说实话,我也是一方面欣赏,一方面也感觉思维的疲惫。
昨天刚好在散文版看到恩和的一篇阅读感受,其中一句:“世界若是一个怀念的洪流,那些遍走了内心的人,就见过最广袤的风景,听到过最清澈的歌吟。孤独有多像伤害,就有多大的成全。唯真孤独者,最深知。”我感受颇深。我想彼岸兄应该就是那个“便走了内心的人,见过最广袤的风景。”所以在你的文笔里,你是自我内心世界里最为清澈的歌者,尽管是以一种“独吟”的方式,但能一直走下来,这份坚持已是不易。
25#
发表于 2018-12-14 08: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一楠 于 2018-12-14 09:01 编辑
秋實 发表于 2018-12-14 04:03
批评与表扬、贬斥与奉承、负评与正评,这是大家在跟帖中最头疼的问题,也是不断被人们提及的必要话 ...

欢迎秋實版做客太虚,这一番心里话也确实反映出了大部分人的心理和心态,值得思考。其实这也是一直以来相互矛盾而又有些纠结的问题存在,关键还在于批评和被批评者的心态,摆得正一切皆正,摆不正,一切都枉然。
当然,在这里所谓的批评并非纯粹的批评,实际意义上是点评,版主和评论员都有这个义务,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加精华和对作品计酬的评判。做不到这一点,也就缺少了对比和说服力,也就很难让众人信服。
作为文学论坛,实际意义上就是一个互动交流的场所,再说在这里发表的作品大多都是短篇之作,优缺点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对比,关键一点是点评者是否能把握到一个好的角度来评说。
任何一种形式的交流都是对自身的一种提升,包括素质和思想。交流是纵横的,而不是平面的。
现在一些纸媒在网络上选稿也是由驻站作家直接点评,那是绝对不留情面的,而事实是好多作者也是接受了批评意见,反复修改才达到上刊标准的。
一些大型文学网站,更是雇佣了大批的作家评审团,当然他们以商业盈利为目的,但其出发点就是希望你的作品(这里指的是长篇)能够过关,然后得到推荐,然后加入VIP,达到收费和互利共赢的目的。事实是好多网络知名小说也都是经过反复修改和打磨出来的。
好了,不扯那么远了,具体一点,说到走路,首先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路?即便在黑暗里行走,你也必须要借助灯火,否则就看不清方向。
24#
发表于 2018-12-14 04: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秋實 于 2018-12-14 04:45 编辑

        批评与表扬、贬斥与奉承、负评与正评,这是大家在跟帖中最头疼的问题,也是不断被人们提及的必要话题。应该怎样做才算合适呢?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

        先说批评。中肯的批评,善意的批评,恰如其分的批评,在人们聊这一话题时,被普遍认可。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一说法纯粹是“官话”、“假话”、“台面话”,在实践中有几个人能禁得住批评呢!太虚原来的几次吵架事件,还不都是因“批评”引起!

       有人说“批评”可以提高作者的写作水平,其实也不尽然。人家呕心沥血、冥思苦索,费劲心力,好不容易创作出的作品,发到论坛就被批评,个中滋味您也懂得!

       尤其是一些比较有名气、有资格的作者,更是把批评认为是很丢面子的事情。七个不服,八个不忿,心里揣着一团火,你想让他怎么进步?

       即便就是新作者,受到批评的打击,也会满腹委屈。惹不起你,我走人还不行吗!这是事实,你还别不信,教训多着呢。

       再说表扬。符合实际,中肯具体的表扬,这才是王道。表扬要有的放矢,结合作品内容实际,令作者心服口服,心里美滋滋的。这时就会产生一种激励效应,作者就会在下次创作中继续发扬光大,不断提升。

       表扬的同时,也可以这样理解,没有表扬到的地方就不如表扬的地方好呗。这恰恰是作者需要努力的地方,也间接的起到了批评的作用。

       当然,对于不切实际,没有原则、不负责任的恭维是不合适的。要想表扬的恰到好处,就必须动一番脑子,比写文章更要严格要求。这种付出是辛苦的,必须建立在高度兴趣与责任心的基础之上。

       有些“人缘”帖也不能完全排除,空洞泛泛的问候、恭维,简单且没有实在意义的水帖,完全是为了提高人气。这种帖子虽饱受争议,却不能杜绝,说明它有一定的生存能力。既然广泛存在,就说明它有一定的价值,起码可以提升论坛的热度,也是人们乐见的。

       也有些人容易患红眼病,看到人家的热帖就眼红,点击量成百上千,跟帖量几十几百,就横加指责。什么“不顾大家”啦、”搞小集团“啦等等。其实,这是人家作品好,也坚持经年互动,才产生的效果。你不坚持互动,不愿意跟贴,不愿意付出,却跟人家比热度,这是哪门子道理!

       个人体会,不一定正确。要说的话有很多,鉴于篇幅,到此为止。还说句官话:请大家批评指正。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3#
发表于 2018-12-14 00:5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2#
发表于 2018-12-14 00:5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1#
发表于 2018-12-13 13:43 | 只看该作者

彼岸兄的创作毅力一直是我等学不来的,自从进驻太虚以来,你的文路自成一体,而且潜心耕耘,层出不穷。近些时日我也懒于创作,只是生活俗世太多,等待退休的时日,抽空还要照看孙子,所以已经没有多大能力折腾了。暂时暂借太虚版主,勉为其难,只是不敢辜负了职责,值班时间看贴,其它时间寻找乐子或者休整,不想受拘束的我喜欢天马行空,唯独学不来兄台这番孜孜以求的创作激情。祝兄台创作愉快!
20#
发表于 2018-12-13 12:19 | 只看该作者
丛林老师幽默,呵呵,能把假故事写的真就是本事,我们不要把真故事写的假就行了,至于把故事写成故事,还是小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啊
19#
发表于 2018-12-13 10:4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5-18 03:03 , Processed in 0.055825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