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621|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拉起我们下颌骨的那只手-------读叶知秋的诗歌《鸿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9 13: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实话实说,上周被高山评点的《夜蝙蝠》一诗,我没看上眼。怕冤枉了这首诗,说这话之前,我再次阅读了一遍,感觉还是没有改变。究其原因,可能是作者写得太隐晦了些,隐晦到足以消解了我的审美诉求。个人觉得,诗歌怕两个极端:淡如水和隐如晦。《夜蝙蝠》正是后者。必须经过费力的深入体察,才不至于把一个早出晚归的正面对象读成夜莺一类的女子。这肯定不是读者的错。即便如此,也没有获得多少期望的审美愉悦。但是,这首《鸿鹄》就不一样,一下子就把读者举起来,打开视野,一种辽阔澄澈的意境,轻松呈现。而《鸿鹄》的魅力还在于令我不惮于费时费力,逆着时序,翻揭了一遍叶知秋发在这里的所有诗歌。才发现,真的不简单。不仅《夜蝙蝠》不是最好的,连《鸿鹄》也未必是。限于篇幅,主要是欣赏《鸿鹄》,捎带脚提及一些跳入记忆篮子里的青菜萝卜。

    整首诗,用近于白描的手法,活画出鸿鹄这种鸟志存高远又豪迈孤高的精神风貌。从立意上看,鸿鹄之志是一个很传统的喻体,叶知秋并没有超出这一点,问题是在传统的窠臼里,我们是否就不可能再有所作为了?作者用《鸿鹄》一诗给出了漂亮的否定回答。鸿鹄,就是天鹅。《管子·戒》:“今夫鸿鵠,春北而秋南,而不失其时”。而清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十四:“鸿鵠羣南飞,千里共盘桓”。而诗歌首句作者貌似随意切入,就是一次再平常不过的抬头远望,但是语言诚实不欺:

“我注视过鸿鹄飞过的情形
那是在天之上
云之上
我无法辨清它翅膀划过的痕迹
甚至感觉不到比枯枝上
恬噪的麻雀更真实”


    从诗中“枯枝上鼓噪的麻雀”来看,这是一只秋季南飞的孤鸿。它的凌云独飞,给人飘渺,虚幻之感,的确没有在我们身边唧唧喳喳跳来跳去的麻雀更真实更爱。从接下来的诗句看,作者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顿挫了情感的起点。像出拳者先自握拳一缩,是为了出手更有力。“这是一只立意高远的鸟儿/不惯栖息于低俗的枝头”,这句对鸿鹄“天之上,云之上”的姿态给了充分的理解,也对于下来的吟唱给了一个很好的过渡。这里的“低俗”二字可以按中性看,就是一个位置的指示,未必说鸿鹄心里就鄙视这样的枝头。

“高山流水
空谷鸣涧
那是一声气韵悠长的叹息”


   这两句貌似在写与高天云影相对的一种地理位置上的物事,这些大地上的“真实”的意象---高山,流水,峡谷,清涧,其实在写一种由鸿鹄高举而联想出的精神内省的酸楚和惋叹。不论高山流水,还是空谷明涧,营造出人处世间的孤寂和寥落,也就是我们习惯于表达的朋友易交,知音难免的苍凉感怀。

“这不知疲倦的跋涉者
缓缓拉开白云的帷幕
敲响太阳的金锣
大地在沉睡中苏醒
这时空里飘来的一纸狂草
风的跑道上猎猎作响
指引自己又感动自己”


    从这一节开始,作者如同人在旅途中途稍息的一个人,因为要赶路,立即加快了前行的速度。前四句正面开始敲打这只鸿鹄的精神意志和强劲翅膀,后三句更像高速路上的飞车,加足了马力,“一纸狂草”风驰电掣,将鸿鹄快意独飞,高迈自足的心态尽显无遗。“指引自己又感动自己”,这多么符合一个特立独行又具有成功经验的英武之士的澎湃豪情。
  如果,诗歌写到这里戛然而止,也不失为一种写法。该说的都说了,先抑后扬的效果也达到了。剩下的所谓的空间也并非没有留出。立意上还能再有什么突破吗?令人惊喜的是,叶知秋正是给出了一个跃进的结尾:

“长天里的一颗尘埃/大地上的一滴影子//它的鸣叫
高过人类的仰望”。


  后三句,在意象上既拓展了鸿鹄之象,也突破了鸿鹄之意。“它的鸣叫
高过人类的仰望”,这一句的后边应该让读者立即加上一个惊叹号的。具有时空穿透力的鸣叫可谓包含了多少丰富的生命含义和人生况味。


    作为一个诗歌鉴赏的短文,写到这里或许也可以收笔了吧。但是,面对作者叶知秋,我们会产生一些按捺不住的好奇。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写了多少首诗歌才能写成这样一首明澈如风,高举脱俗的诗歌呢?于是,一口气翻阅了叶知秋过去发在本版的一些诗歌,不由慨叹。世间永远不缺乏好的诗歌和诗人,只存在被忽视的诗歌和诗人。我们会看到他来自《花木岭以南》《一条叫爱民路的巷子》,“经历”了《小职员》的卑微和机械,看到《捉谷》的农人,看到《菊在野》《萝卜花,也在春天开放》,曾经很“纠结”,如《套在锁孔里的钥匙》“很善于等候且不动声色/因为一旦有个满怀的旋转/很多的奥秘便要纷纷涌出”,大抵在最绝望的时候,《我小心地划擦着最后一根火柴》“像走在布满薄冰的人生路上”。读了这一组之后,我感觉最深刻,知性又不失感性的一首诗是《黑白照片》:其中说:

。。。。。。。。。
风抽打我,抽打这个
奔跑的少年,一步紧过一步
我多像他的一位亲人
任岁月压迫,紧赶着他
洇漫一程,再洇漫着下一程
一张老去的底片
再也无法冲洗出黑白分明的时间

-----------------《黑白照片》

    这首诗歌,从情境上判断,就是作者翻揭相片或者打开一本书的时候,不经意间一张照片掉了出来,风一吹,飘出去一时抓不住。恍惚间,一些记忆的碎片柳絮一样飘飞了起来,触动了作者近乎木质化了的情感,于是,心底绽放出一句句花瓣一般具有浓郁人生况味的诗句。照片已黄,时间不再。而处于当下年龄段(大约中年吧)的“我”心中的滋味浓郁沉重恍惚无奈,一时百感交集。达到了入木三分的写意效果,堪称精品。

    在《朋友老朱的一杯酒》一诗里,作者写到“一杯酒就是一团渐渐合拢的暮霭/包围着这个端杯的人”而“我无法深入朋友老朱的内心”。是啊,即便如此深交的老朱,也是在借一杯酒借朋友的在场,“独自”旋转着自己的酩酊乾坤。“我”和“老朱”谁比谁更孤独更凄凉呢?
那么,作为读者,我们真的就可以进入叶知秋的内心吗?一切解读都是主观的。请原谅读者善意的主观,这里试图再解一下,看是否能够实现一些与作者的心灵对话和精神“接通”。

  现在,我们回到《鸿鹄》这首诗。

   《鸿鹄》一诗,就是重新阐释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只不过,没有掺杂具有鄙视意味的诘问和孤傲气息。而是从正面再现了鸿鹄的豪阔和远渺。回过头来,从《小职员》《萝卜花》《爱民路的巷子》到《鸿鹄》,我们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诗人从大地之上的卑微,渺小,焦灼,纠结,真实的苦难,务实的凡俗过渡到了一种瞭望,遐思,飞翔,高迈的超越。这或许是外界的因素逆转了诗人的命运,我更愿意相信是诗人自身的追求和内心的强大,达到了这种境界。这是一个积极的诉求,也是一条辉煌的路径。具有普适性和指引性。是谁,拉起了我们的下颌骨,让我们举头远望那高天上的流云,振翮一飞的鸿鹄之志?

    答案肯定是诗歌以及诗人的诗思。诗歌具有超越低微俗务,超越功利和目的性的作用。英雄不问出身,诗歌也不问。诗歌自身的火焰,具有向上的神圣力量。因为,“它的鸣叫,高过人类的仰望”。



--------------------
附录

◎鸿鹄
作者:叶知秋

我注视过鸿鹄飞过的情形
那是在天之上
云之上
我无法辨清它翅膀划过的痕迹
甚至感觉不到比枯枝上
恬噪的麻雀更真实
这是一只立意高远的鸟儿
不惯栖息于低俗的枝头
高山流水
空谷鸣涧
那是一声气韵悠长的叹息
这不知疲倦的跋涉者
缓缓拉开白云的帷幕
敲响太阳的金锣
大地在沉睡中苏醒
这时空里飘来的一纸狂草
风的跑道上猎猎作响
指引自己又感动自己
长天里的一颗尘埃
大地上的一滴影子
它的鸣叫
高过人类的仰望



(字数 2861)





[ 本帖最后由 黑龙江小龙女 于 2011-1-19 14:04 编辑 ]
2#
发表于 2011-1-19 13:39 | 只看该作者
来欣赏好诗美评!
3#
发表于 2011-1-19 13:42 | 只看该作者
诗歌怕两个极端:淡如水和隐如晦。
——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基于时间没空细品,回头再来读。问好。
4#
 楼主| 发表于 2011-1-19 13:49 | 只看该作者
编辑了三次,才达到现在的效果。中财的编辑功能我还是玩不转。

回雨兰,秋风:感谢关注,慢慢读。欢迎讨论!
5#
发表于 2011-1-19 13:52 | 只看该作者

以文会友,以理服人

喜欢这样的诗歌评论,喜欢论坛这样的辩论,这也是论坛真正的魅力所在。
太给力了,评价有道理。
与诗歌本身结合再紧密一些,从表达层面开始进入实实在在的赏析层面,会更好。
6#
发表于 2011-1-19 14:00 | 只看该作者
解读细致全面.意向的拆释和罗列,都具体到位.很有说服力.再次欣赏并学习叶老师的佳作.也欣赏好评.问好两位.
7#
发表于 2011-1-19 14:08 | 只看该作者
论坛欢迎这样的争鸣。
很欣赏这首鸿鹄,评论
两位作者很有淡定的境界。
8#
发表于 2011-1-19 14:53 | 只看该作者
很喜欢这样的评论!!
9#
发表于 2011-1-19 19:45 | 只看该作者
对于叶知秋我并不熟悉,仅仅存在于读过他少量诗歌的层面上。

来中财的时间不长,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少数的几个人。川上子便是其中一位,一位对诗歌热爱,对生活有着浓郁色彩的人。我看过他的几篇诗评,确实很喜欢。一首诗歌,存在作者驾驭的能力,也存在读者解读的能力,尤其欣赏川上子在这篇诗评中提到的“诗歌怕两个极端:淡如水和隐如晦。”

在这篇诗歌的评论里,作者仅仅使用一些常用的概念,没有太多专业的术语,没有太多朦胧的叙述,而是很直接的就把原作给解剖出来,这样的直抒胸臆非常喜欢。

在评论里作者对于叶知秋的一些其他作品也作了简短的概述,没有通读是写不出这样的文字的。作为诗歌评论的一个过渡,让我们对于叶知秋其人其作品有了一些更深刻的了解。问好两位。
10#
发表于 2011-1-19 20:24 | 只看该作者
初看《鸿鹄》,感觉是一个比较累脖子的作品,于是比较喜欢川上“是谁,拉起了我们的下颌骨,让我们举头远望那高天上的流云,振翮一飞的鸿鹄之志?”一说。喜欢如此对于作品真切的深入与抚摸。而游走于文字以及其它相关作品,有着个性的心绪体现,这种叙述因为自然而不失思索的深度,和相关文字的碰撞、超越和融入,因而可以感受到思想的交锋和分野,读来多有共鸣之处。尽管也会有阅读兴趣在某些点滴之间的差异,但是不影响对评论文字的喜欢。欣赏,问好:)
11#
发表于 2011-1-19 20:25 | 只看该作者
以文会友,以理服人
喜欢这样的诗歌评论,喜欢论坛这样的辩论,这也是论坛真正的魅力所在。
太给力了,评价有道理。
与诗歌本身结合再紧密一些,从表
12#
发表于 2011-1-19 21:01 | 只看该作者
看过笔者的几篇评论文字,诗歌的鉴赏力确实可以。欣赏学习。问好。
13#
发表于 2011-1-19 23:02 | 只看该作者
所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欣赏的角度和水平不同,得出的结果自然也不一样,喜欢你的真诚,问候。
14#
发表于 2011-1-20 06:25 | 只看该作者
长天里的一颗尘埃
大地上的一滴影子
它的鸣叫
高过人类的仰望


好诗好评,学习了,欣赏并问好~
15#
发表于 2011-1-20 09:07 | 只看该作者

喜欢,远握

这不知疲倦的跋涉者
缓缓拉开白云的帷幕
敲响太阳的金锣
大地在沉睡中苏醒
这时空里飘来的一纸狂草
风的跑道上猎猎作响
指引自己又感动自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5-21 11:17 , Processed in 0.05662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