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64|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由阿姐鼓想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0-2 08: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由“阿姐鼓”想到
  《阿姐鼓》是一首歌,里面隐了一个“不说不容易明白”的意思――指得是西藏用人皮做鼓的事情。


  去网上搜索时,也得了一些关联的说法。说在藏传佛教里,并不认为是一种残忍,而是一种荣幸。所以,只有极圣洁的女子才有资格去剥皮做鼓。他们并不恐怖于死,而认为是另一种更为光耀的生的状态。还有一些说法,比如人皮鼓要用两个人的头盖骨,相背着固定在一起,两面再蒙人皮。鼓槌也要用人的腿鼓。而得完整人皮的做法更为令人惊骇(对于我们没有这方面慧根的人来讲这些,是极让人不舒服的事情。不说也罢。)。


  音乐、舞蹈,也或者其他的艺术,好似都在正常范围的边沿。相对于正常的人的状态,是一种极致,也是一种畸形。也就想起一个说法,“审美的最高层次,是病态”。


  对于那首歌的意图,也有一些说法,记得的一个词汇叫做“眺望”。是用了一种遥远的心态来看那事。不能说是欣赏,也决不是厌恶。也据说那音乐做得很出色,是一个年代的代表作,在“我们”以外也得了多数人喜欢。我没有见到过词曲的作者如何坦露心迹,只见过歌者的一些表现。半疯魔的在那里边摇摆着,半死不活的唱的醉心得意。


  应当说,按一般人生的观点看来,死是最令人恐惧难安的事情,这也是人的生命中,所有愁苦的根本。所以大多数人采取的态度是忌讳,是逃避――而实际上是每一个生的人根本无法避开的。于是,另有一种少数的人更喜欢研究“人死”。譬如艺术,譬如宗教,譬如哲学。


  艺术不是讲道理的,更倾向于死的状态。更在于表现一种生的常态之外的“美”感吧。而宗教与哲学更多的在思考一些“为什么”的问题。


  迷信不值得去信。那是懒惰人的做法。大家都在说一种事情,比如烧香磕头拜了哪路神仙,便可以如何得福之类。只需顺势问过两三个为什么,便少有人信。这实际不是一种能力,而更多是因为一种勇气或习惯。


  宗教不同,它总有一整套的理论值得我们去思考,去辩驳。比如:


  问:你信佛吗?


  答:不信。


  问:为什么不信?


  答:因为我没有看到。


  问:是不是你看到的才信,看不到的不信?


  答:是的。


  问:比如这棵树,白天里我们能看到它在这里。晚上你能看得到吗?


  答:看不到。


  问:那这树还在不在呢?


  答:在。


  问:你看不到的不一定不在。那么你看不到佛,怎么能认定佛不在呢?


  从逻辑的角度来看:我们“看不到的不一定不在”,也并不能说明“看不到的就一定在”。但这样也已经给“佛在”留下了可能性。这样的打起嘴仗来,输赢结果不说好。实际上成了一种智力及语言能力的竞赛。胜者也不一定对。败方也不一定不对。也或者可以说,哲学与宗教拼斗起来,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强弱区别。


  我本人对于宗教并不相信,更倾向于自己可以更逻辑哲学一些。其理由也可以排摆一些。


  譬如:对于一些教义,让我接受起来还不够通融圆合。拿轮回说,几生几世,前因后果。初看来好像很周全,细想来也有费解。比如我前生受得了苦,是不是今生一定可以得福?今生得了福,是不来世又要受苦?然后再苦,再福,再苦。如四季循环?那么春季来了也不必高兴,秋天来了也不要悲愁。那么的话,顺其自然好了,还修什么修?


  也许有高僧要说,修便是要跳出轮回。永无悲苦。那么,没了悲苦还会让人觉得有什么欢乐吗?拿我们吃饭来说吧。只有饿的痛苦了,才会有饱的欢娱。若每天只是饱的打隔,或者不饥不饱,也哪里还有饱食的快乐?可知,若没有了死,也就没有了生的快乐了吧。还要永生不死,岂不是想“快乐”而不可得吗?


  ――当然,这些小问题,有足够高的高僧自然会用了妙语给我以解释,但我相信,每一个新的解释后面,都会有一个新的问题。如同每个春秋而后又是一个新的春秋。


  再如:看所有的宗教都在耐心的“教”,也就是诲人不倦的传说着一整套的教义。也似乎每一套教义下来,都能解释了整个世界。但问题是,教的前提都是各有所“宗”,而这个所宗,往往又是唯一而排他的。问题就来了,基督等等也好,佛陀等等也罢,到底哪个是“唯一”的真主?全世界那么多宗,都说自己的是真,别人的是假,而又都不能把别的消融掉,也就形成了一种割据对峙的局面,也就是说,每一个未必全真,每一个一定都有假吧。


  而“宗”的第一要义便是信。在这个信息如此发达的世界上,对于这些千差万别的宗们,让我们都“信”不可能。只信其中一种,也不太可能了。


  又如,也或许是我最不愿意宗教的一个原因了:大部分宗教都喜欢说死后,并且超过了对于生的热衷。死,不是不能谈。我们避不避讳不讳死都会如期而至,或许提前给我们一个惊喜。敢谈死,甚至把死后一节理解的如此美妙,是宗教之于人生的功绩。消弥了生与死的界线,也消除了人生对于人死的恐惧,是宗教之于人生的智慧。再若用人死来教诲约束人生,也算是宗教得意了吧。――这与儒家“青史留名”说,异曲同工。


  但,宗教看上去总是有些矫枉过正。给人的感觉好似“生不如死”。“生即是为着死”。为得是“死去活来”。死了之后的事情,看不到,不一定没有。但又怎么认定就有?这东西辨识起来又颇费了口舌和脑筋。看到一贴的评论说:宗教总是自我牺牲。邪教总是教人牺牲。我理解那贴的好意,但也认为“教牺牲”总是不让人舒服的事情。以我不博大的心思忖夺一下:那些求速死的人们,或许只是因为懒惰与怯懦。想一死得永生,一劳得永逸,一苦而得永乐。我认为,这叫做人生的可怜,其中也乏宗教教唆之过,不论它是有意还是无意。


  我不知道死后到底是什么样子。也许孔夫子倒是说的油滑而又实着“不知生,何知死”。反正人生也必死,又着什么急?说说死,倒也觉出诸多生的好处:太阳太阴,花开花落。男女老少,美丑善恶,长鲸蝼蚁,沙土石砾,目之所及,心之所在,就都觉得有趣了……至于死后究竟,到时候再有什么不明白的原委,也正好向佛家或者其他的真主们当面请教了。



2#
发表于 2011-10-2 11:03 | 只看该作者
看不到的不一定不在。庄子曰:“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所以只有真正懂得生命奥秘的人,没有觉得拥有生命多么可喜,也不觉的死亡多么可怕。文章论述详实,值得品读
3#
发表于 2011-10-2 11:13 | 只看该作者
那么我觉得作家的功德,最好是讲生的喜悦了。好帖子,学习,久违了。
4#
发表于 2011-10-4 19:40 | 只看该作者
看来您对宗教的问题还是很感兴趣,只是了解还不够,尤其是佛教。
本人对佛教也很感兴趣,当然,也只是了解一些,没有深入的契机,也没有那样的悟性。所以我更接受“菩提本非树”而理解不了“菩提本非树”那样的境界……
“生即是为着死”是完全错误的,若如此,直接死掉就算了嘛。前生受苦与今生享福也毫无关系,主要看的还是“心”。《三世因果经》云:若问前生事,今生受者是。若问来生事,今生做者是。大概可以为因果论做一个注脚。
儒学不是宗教,就是因为它不注重灵魂归属的事,这是宗教与非宗教的一个根本区别。佛教自然是考虑灵魂归属的(尽管不管它叫灵魂),但绝不仅仅考虑来生,同样也考虑今世。近代太虚大师提出“人生佛教”,就是提倡要重视今生的。举倒来说,如果一个在家修行者因为信佛而闹得家庭不合、四邻非议,那么他就不是一个好的信徒。因为佛是教导我们要“恒顺众生”的,连家庭邻居关系都搞不好,还想有成就?不可能的嘛。而小乘佛教主要解决的是摆脱轮回之苦的问题,但首要的仍然是“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修十善业”,仍是现实中的问题。
此外,对于苦乐的理解也太局限了,诸如饥饱之类的,还是人普通的欲望需求。所谓“名色财食睡”,正因为有欲望才有痛苦的……
宗教也不是教自己牺牲的,是叫自己“舍”,牺牲了大概总要下决心,总有舍不得,那样则失去了牺牲的意义,只有无牵无挂的“舍”才有用,说到底,舍的乃是自己的心。

[ 本帖最后由 水如空 于 2011-10-11 20:15 编辑 ]
5#
发表于 2011-10-9 17:24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贴子我看了几篇,有一定思想性, 因为前面几次都是手机看的,没法回复。

关于记得陆锦川在北大讲解金刚经时,曾问到佛相问题,佛相是什么?第一层佛相是我相,第二层是佛相是万相,第三层是佛相是非佛相。猫追尾巴绕圈圈般,很是有趣。在他的讲座中,多次出现类似的境况。佛理蕴含在我与非我和非非我之间。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和荒谬性。宗教也不例外,世界上三大教派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不排他,基督教是入我门来即我羊,伊斯兰教则“万物非主,唯有安拉”。教派教义促使底蕴一致的宗教出现了不同的存在形式。从这点上来说,我讨厌自私的安拉,不可否认的成了别有用心者的恐怖主义温床。

宗教的产生,很大的程度的确是要解决人们对生死的疑惑。实际上,只是人们精神寄托的柏拉图。大家不觉得宗教里的天堂和共产主义社会非常相似么?

[ 本帖最后由 柳藏 于 2011-10-9 17:28 编辑 ]
6#
发表于 2011-10-11 14:40 | 只看该作者

说的好

原帖由 李明 于 2011-10-6 11:38 发表
宗教是一种生活,是杂乱无章思绪的终结,更是一种道德的尺码,对芸芸众生来说是灵魂的避难所。没有宗教,那只能有暴力,在没有宗教的国度里,所谓的善良就是罪,就是错。没有宗教的国家是不正常的国家,
至于生死观 ...

说的好!赞成!文章值得品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5-21 16:31 , Processed in 0.05400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