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413|回复: 3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搬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3-22 10: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荒漠逸行者 于 2016-3-22 10:27 编辑

      一到年底,村子里留守的男女老少,都在盼望外出打工的亲人回到家里,开始磨面、蒸馍、杀猪,准备过年。庄稼人一年到头,可就盼得个过年团团圆圆。

       外出的人也是陆陆续续回到家里。出门的时候,一伙一伙的,但出了外也就不一定了,打工的人来说,谁都有自己的特长,比如泥瓦工、钢筋工、水暖工等,这样也就有不同的地方。要是谁家的人回来,那这家的娃娃大人,就显得比以往还要高兴,屋里也就从往日的冷清,变得热闹起来。大多数打工者,都是两口子双栖双飞,一到家,觉得辛苦了大半年甚至一年,挣来了钱,自然要热热闹闹过个年,然后再谋划明年的生活。

       刘老汉也在盼望外出的儿子媳妇早点回来,几乎一年来,老两口不仅要种庄稼,还要伺候两个孙子上学,说不上受的苦有多少,但也精疲力竭的了。盼来盼去,腊月初八,儿子媳妇进了门。谁知道一口热茶还没喝下去,儿子说是在新疆买了十几亩地,这几天收拾一下,要全家搬到新疆去。到那边落脚了,几天年一过,就要准备春耕。刘老汉一听,懵了,梦里不着的,怎么就说是新疆落脚去呢,怎么事先也没提起过这件事呀。呆在这山村里,也是好端端的,怎么想都没想过,突然说是去新疆。自己都这把老骨头了,还搬什么家呀,难不成自己这把老骨头要扔到新疆戈壁滩上去。

        刘老汉对自己心里的想法感觉憋屈着不成,就试探着问儿子媳妇,怎么这次回来突然就这么决定了,难道新疆就是金窝窝银窝窝,挣钱很容易?儿子没好气地说,这几年外头转来转去,哪里都比这里好,咱们这里和别的地方一比较,真正的穷山恶水,不出门不行,出了门挣的钱都绑到车轱辘上了。苦日子什么时候才能到头呢。于是,一咬牙,今年打工的钱和一些存款凑上,再从别人那里借了一些,就买了十几亩地,将来到那边落户算了,种些棉花大枣之类的,随便就过去了。你看村子里,这几年跑着没多少人了,鸟不拉屎的地方,还守着有什么指望呀?

       刘老汉心里一揪,人家地都买下了,自己老了,没几年活头了,说了也不算,胳膊扭不过大腿。儿子的生活,自然由儿子做主,新疆那样远,大多也是戈壁滩,自己一辈子还没去过新疆,难道就是年轻人说的那样好?自己老家,就说是土窝窝,从清朝康熙年间,先人们到这里开山劈地立足下来,祖祖辈辈生活至今,就说日子还是靠土里刨食,也是能够吃饱穿暖的,这说走就走,自己都不知该怎么办才好。要说这里也是不错的,水地旱地都有,这几年退耕还草,只种几亩水地,年轻人打打工,小日子还是有滋有味的,不过年轻人的想法,自己能弄明白吗?

       儿子媳妇眉飞色舞地讲述着,计划着,老婆子做好了饭端上桌来,儿子孙子边吃边谈,自己一句也没听进去,吃饭也没吃出什么滋味,随便扒拉了一碗,就坐在门槛,掏出旱烟袋,报纸卷儿,卷了一支喇叭状的旱烟卷,“吧嗒吧嗒”抽起来,那浓浓的烟圈,就像挥之不去的心事,缭绕在他的头顶。

       晚饭过后,儿子装了两盒烟,去村文书那里开证明,说是明天到派出所转户口;媳妇从皮箱里取出给老人和孩子买的新衣让试穿,刘老汉也没心情试新衣服,就出门随便走转走转。顺着熟悉的小路,一直走到村口,路上几乎寂无人影,路边倒是有三三两两的狗,在搬走的人家的破旧院落中,吠叫着。原先村子上四五十户人家,这几年陆陆续续进城的,搬迁到新疆、瓜州等地的,稀稀落落剩下十来户了,真正的“十室九空”。房子上的木头拆了,断壁残垣,倍感凄凉。看着眼前的情景,刘老汉虽然觉得也许儿子顺应社会发展的选择是无可厚非的,但自己就是觉得心里堵得慌,那种失落、恓惶,无可言表。

       到了村口老磨坊那里,也是冷清清的。要是平日里,晚饭过后,闲得无聊的人们,就会聚集到这里,抬杠,聊天,打发时间。这几天谁家都在团聚,准备过年,出门的人自然也少。老磨坊从刘老汉记事起,就一直默默矗立在这里,几经修葺,但饱经风雨侵蚀,仍然显得破旧,斑驳。屋顶的枯草,在北风吹拂中,瑟瑟发抖。刘老汉觉得无趣,又折回去,回到家里。

        老婆子、儿媳妇、孙子试过新衣服,开始整理各自的物品,捆扎起来的,装进箱子的,屋里乱糟糟的一团。刘老汉熬了一壶茶,自斟自饮,悄然无语,好像眼前的一切都和自己无关似的。他们好像就要飞出笼子的鸟儿,看见蓝天的诱惑了,叽叽喳喳,折腾了大半夜。

      儿子回来了,说证明开好了,村文书联系了派出所的人,明天早上去,就能把户籍手续办了。还兴冲冲地说,自己也联系了上新疆的车,回来的路上就要了几个跑长途货车的司机的电话,后天就可以把能拉的家具、摩托车之类的装车上路了。刘老汉只是听着,也没有表态。倒是老婆子也许觉得刘老汉的冷漠会伤了儿子媳妇的心,人老了,怂了,还要指望儿子呢,要不怎么说是“老怂”呢,那是又老又怂呀!所以,老婆子总是有意识地问些该准备什么的之类的话,谁想着招惹刘老汉说上几句,行动一下,也算是撑个面子有个交代,知刘老汉还是不急不缓不痛不痒地说你们看着办吧。

     晚上睡下,刘老汉翻来覆去,脑子里满是搬家的事情。要说儿子也还能干,好多活只要儿子在,自己也插不上手。就说搬家的时候,哪些东西该拉走,哪些东西该送人,儿子也自有主张,也用不着征求自己的意见,毕竟几千里的路上,就说有些老古董一样的器具,自己舍不得扔了,也没有办法的,也要看车上能不能装下,再说了千里迢迢拉上去有没有用处还说不清呢,听说那边要盖新房子,重新置办家具之类的东西的。不过锅碗瓢盆还是要带的,那可有讲究,搬家的时候最忌讳把用的锅锅碗碗丢了。

       刘老汉只觉得脑子里一团乱麻,尽量要把它们理顺了。自己生在这里,长在这里,想都没想过,自己会在某一天说走就走,离开生活了六七十年的村庄。没想到老了的时候,就像蓬草一样,被吹断了根,吹到了几千里之外,那里的水土是否适合自己这棵就要枯萎的“蓬草”,那倒不是要紧的,老了的人了,人世间的该经的也算是经过了,怎么都行。问题是自己走了,先人们,包括自己的父母亲、爷爷奶奶甚至上溯八九辈子的先人们,可都埋在这里呀,这应该是他的根,是要一代一代传承的,维系的。但自己都要漂泊在外了,这条根,还能指望谁来维系呢?自己将来走了,就是回不到这里,其实这一走也肯定回不到这里了,哪怕把自己埋到戈壁滩也罢,儿子孙子还在,每年过节的时候,还能有人上坟烧纸。自己的先人呢,谁会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来到坟头添些土,烧些纸,祭奠祭奠呀!现在的年轻人,四处奔波,能顾上自己的娘老子都不错了,谁还能考虑长远,顾上自己的祖宗八代?自己这一去,不知道有生之年,还能不能回来,看一眼自己的祖坟,在“根”上培些土呢。也许没指望了,你不看搬走的那些人,当初出门的时候,眼睛闪着泪花,哽咽着说有时间还要回来,看望亲戚乡邻,祭拜列祖列宗的,但一旦离开这里之后,有的人也许还有牵连的人或者事情,过两三年还能回来一趟;有的人到那边就没了,儿子孙子也没有到这里送个脚步;更多的人一去不复返,先人的坟头荒草凄凄不说,还有的坍塌了,也没人修葺。要是活人住的屋子,别人帮忙修补一下也可以,问题是人家的坟头,可最忌讳别人乱动的呀,谁敢帮那个忙?想起这些,刘老汉简直有了后怕,想都不敢想,不想由不得!

      后半夜,刘老汉迷迷糊糊睡着了。大清早起来,刘老汉洗了脸,吃过了,去小卖部买了一些烧纸、饮料、饼干之类的,到家里又让老婆子炒了些鸡蛋、肉菜,然后背起帆布包出门。儿子媳妇都知道,他要去先人们坟上祭奠一番,通说一下,也算是告个别吧,大多上了年纪的人,搬家出门前都要这样,这也是人之常情。但儿子还要联系搬弄东西,自然顾不上,去不了。大一点的孙子还要帮着干活,也是去不了。刘老汉特意要叫上小孙子,小孙子不情愿跟着他去上山爬屲,但刘老汉还是软磨硬泡,带上了小孙子。在刘老汉心里,也有个想法,还顾不上在儿子媳妇老婆子面前解释,再说了人家也忙得不可开交,哪里还能顾得上听你的絮絮叨叨。在他来看,带孙子出门前祭奠祖先,还是让孙子们心里有这个印记,也许还能把这条“根”培护下去,不管走到哪里,就是三五年一次也罢,根虽然在这里,只要人的心里记着,那这边和新疆也就有了牵连不断的联系。不管别的人怎么想怎么做,自己还是要努力朝着这个方向使一把劲的。

       傍晚回来的时候,好多要带走的东西,都摆在大门外,整整齐齐的,像是在等待着接受检阅,也像是在排队等车。刘老汉面对此情此景,心里还是老样子。院子里、屋子里,村子上的好多人都来了,男的,女的,老大,少的,抽烟的,喝茶的,寒暄的。儿子媳妇穿梭其间,谈笑着,应对着。刘老汉也没热情来招应大家,急急忙忙进了屋,找出一条崭新的大红被面,风急火燎地翻箱倒柜。老婆子嗔怪着说,你不招呼大家,这样猴急干嘛呀,难不成狼啃脚巴骨了?要是平日里,老婆子这样挖苦,肯定免不了一顿臭骂,但今天的刘老汉出奇地平稳,脾气出奇地好,只是慢慢地说,我昨晚梦见先人们了,听说我们要走,他们都来,都围着我,说我走了,他们可怎么办呀。我难肠了一晚上,没办法的事情呀!今早才去坟上祭奠他们,给他们通说一下。明天就要走了,我把家谱找出来,用红被面包裹好,走的时候记着带上,走到那也罢,这里留着根,那里让根也扎下来,根牵着根……


2#
发表于 2016-3-22 11:29 | 只看该作者
老师的笔力深厚!读来感人,故土难离!
3#
发表于 2016-3-22 11: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碣石清风 于 2016-3-22 11:39 编辑

欢迎朋友来太虚交流
故土难离乡情不忘,传统观念一脉相承。
小说以搬家为线索以刘老汉的情感变化为层次推进情节发展,有条不紊,语言流畅如叙家常。通过两代人的不同表现展示不同的思想感情和观念。颂扬了社会发展和与时俱进的思想。作品里流露着年轻人对未来的憧憬以及老人离开故土的乡愁。
小说没有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矛盾冲突也不激烈,但却反映了一代农民工远离故土寻求新生活的重大内容,很有现实意义的文字。
4#
发表于 2016-3-22 13:29 | 只看该作者
荒漠逸行者的生活积淀厚重,农村体验丰沛,表现在其文字端,显得非常真实亲切。欣赏!
5#
 楼主| 发表于 2016-3-22 14:55 | 只看该作者
碣石清风 发表于 2016-3-22 11:31
欢迎朋友来太虚交流
故土难离乡情不忘,传统观念一脉相承。
小说以搬家为线索以刘老汉的情感变 ...

感谢版主精心点评。
6#
 楼主| 发表于 2016-3-22 14:55 | 只看该作者
柳岸 发表于 2016-3-22 11:29
老师的笔力深厚!读来感人,故土难离!

谢谢老师来访点评!
7#
 楼主| 发表于 2016-3-22 14:56 | 只看该作者
潭边老桑 发表于 2016-3-22 13:29
荒漠逸行者的生活积淀厚重,农村体验丰沛,表现在其文字端,显得非常真实亲切。欣赏!

谢谢老师点评。自己生活在农村几十年,大多都写农村生活。
8#
发表于 2016-3-22 15:56 | 只看该作者
小说很有生活感,语言也地道。不错!问好新朋友!
9#
 楼主| 发表于 2016-3-22 16:49 | 只看该作者
熊荟蓉 发表于 2016-3-22 15:56
小说很有生活感,语言也地道。不错!问好新朋友!

谢谢版主来访和点评!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3-22 16:50 | 只看该作者
沉思在舞蹈 发表于 2016-3-22 16:14
看到这篇小说,让我想起了路遥。细腻的场面、心理描写,足见作者深厚的文学基底,加上亲民的情怀,读着倍感 ...

老师过奖了。我生活在大西北,小说也是土里土气。感谢点评!
11#
发表于 2016-3-22 17:20 | 只看该作者
小说起源于乡土文化,与时代变迁紧密结合,生活气息浓郁。叙述平淡而不乏韵味。
相信老师在小说语言的艺术性上将会有更大提升。问候!
12#
发表于 2016-3-22 18:02 | 只看该作者
读罢,一份故土难离的乡愁萦绕心间。小说文字功底深厚,语言朴实无华,却能传递感动人心的情怀,不错,学习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3-23 08:05 | 只看该作者
枫落吴江 发表于 2016-3-22 17:20
小说起源于乡土文化,与时代变迁紧密结合,生活气息浓郁。叙述平淡而不乏韵味。
相信老师在小说语言的艺术 ...

感谢版主来访点评,我会在大家的帮助下不断努力的!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3-23 08:05 | 只看该作者
瑞雪洪荒 发表于 2016-3-22 18:02
读罢,一份故土难离的乡愁萦绕心间。小说文字功底深厚,语言朴实无华,却能传递感动人心的情怀,不错,学习 ...

谢谢版主来访点评!
15#
发表于 2016-3-23 12: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碣石清风 于 2016-3-23 12:08 编辑

加精理由:通过搬家反映新旧思想的矛盾冲突,颂扬社会发展及与时俱进的思想。内容厚重,意义深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5-20 19:02 , Processed in 0.05490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