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269|回复: 3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聪明反被聪明误——怀苏轼与杨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5-4 12: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聪明反被聪明误  
 
                                            ——怀苏轼与杨修
        
  
  人望聪明,怕愚蠢,这自然顺乎情理。然而,事物总有它的二致性,聪明反被聪明误,却是世上常有的事,达官显贵也不例外。
  宋代大文豪苏轼在《洗儿》诗中就忿忿不平道: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苏轼可以说是够聪明的了,他 22岁时与父苏洵、弟弟苏辙同榜考中进士,琴棋书画,诗文辞赋样样过人,是北宋杰出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谁能说他不聪明呢?他的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和独创的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的诗歌创作一扫纷华绮靡的恶习,开辟了宋词发展的新路,奠定了宋词独特的面貌。他的词风格豪放,笔力雄健,清新自然,在北宋词坛上独占鳌头。他是词作革新的主将,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摧毁了词的狭隘藩篱,扩大了词的创作领域,改变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观念,把词扩大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为词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诗反映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疾苦,揭露腐朽,抒写抱负,描绘山河,笔下文采辉耀,大气磅礴,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其《赤壁怀古》、《赤壁赋》等千古绝唱的名作,为后人广为传颂。
  然而这个在中国文学史上很有建树的苏轼,倒霉还倒在他的聪明绝顶上。相传苏轼一次在当朝宰相王安石书房里等待接见,偶见书桌上有未完的诗稿: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他想:这个拗相公故意不来见我,却将诗稿来戏弄我。于是提笔续上两句:
  西风不比北风冷,说与诗人仔细吟。
  就以这两句诗为由,与王荆公政见不合的苏轼便被贬谪外放,后又被御史弹劾他以诗讪谤朝廷而入狱,出狱后贬黄州团练副使。虽说他曾内调为翰林学士、侍读、龙图阁学士,但刚直不阿又淹博贯通的他往往遇事见解独到,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终难免一生失意,再度外放,最后放逐惠州,遇赦北还时卒于常州旅舍,客死他乡。
  无独有偶,三国时曹操的大秘书——主簿杨修,其聪明绝不亚于苏轼,却比苏轼“误”得更惨,连命都没有保住。关于他的聪明趣事,《三国志》有这样的记载:
  有一次,曹操巡视为他新建的一座花园,什么话也没说,临走时只在门上写了个“活”字。人们都不明白,问杨修,他说:“丞相嫌园门太阔。”人问其详,他说:“门中一个‘活’字,不是‘阔’吗?”
  又一次,人送一盒酥糖给曹操,曹操提笔在盒上写了“一合酥”三字,杨修当即将酥糖给大家分吃了。曹操故意问他为什么分吃酥糖,他答道:“丞相下了亲笔令:‘一人一口酥’,我等岂敢抗命?”
  后汉时,浙江上虞14岁的女子曹娥,因投江寻父尸溺水而死,人们称其“孝女”。当时的上虞长度尚请13岁的神童邯郸淳作了一篇十分出色的诔辞,刻成石碑,即《曹娥碑》。
  时著名文学家蔡邕特地去看此碑,感慨之下,于碑后题写了八个大字:“黄绢幼妇外孙韲臼。”人们谁也不明白。
  据《世说·捷悟》载:后来杨修随曹操经过曹娥碑时,曹操弄不懂蔡邕的题词,问杨修,答道:“黄绢,色丝也,丝旁一个‘色’字,是‘绝’;幼妇,少女也,女旁一个‘少’字,是妙;外孙,女之子也,女旁一个‘子’字,是‘好’;;韲臼,捣蒜的钵子,是受辛之器,受辛二字合一,是‘辤’字(‘辤’同‘辞’),这是蔡邕称赞碑文是‘绝妙好辞’。”曹操听了,暗暗佩服杨修的聪明。这个隐语后来为人们所引用,以“黄绢幼妇”隐含“绝妙”之意。
  就是这个聪明绝顶的杨德祖,却因为太聪明而引起曹操的反感,丢了性命,被杀时年仅34岁。
  据说曹操当时出兵汉中,本来想攻灭刘备,却落了个进退两难。正在犹豫之际,厨师端来一盘炖鸡。吃到鸡肋时,大将夏侯惇前来请示夜间口令,曹操随口说出“鸡肋”二字。
  杨修知道了,就叫随从收拾行装,准备撤退。有人问他,他说:“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可见丞相要撤兵了。”曹操知道了,说他扰乱军心,罪不可赦,借故把他杀了。不久,曹操果如杨修所料,班师回朝。
  世上的事往往就是这样,有本事的人常常受嫉妒,聪明人总被聪明误。那些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往往被人谗言,而那些什么也不会做,只会摇尾乞怜的哈巴狗,却永远是宠物。秦吉了也没什么本事,只会学着人说只言片语的话,却被当作宝贝了。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6-5-4 15: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0:36 编辑

呵呵,先生这篇文章很有力度,颇有杂文的味道。东坡先生与杨修,确是中国的一大憾事。
问好,欢迎常来。顺祝节日快乐。

3#
 楼主| 发表于 2006-5-4 23: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0:36 编辑

谢谢笑版厚奖!遥祝节日愉快!~

4#
发表于 2006-5-5 14: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0:36 编辑

恩,只可惜杨修在文学上的造诣,史上不彰了。谪仙兄拿来于东坡做比,另人耳目一新。

5#
 楼主| 发表于 2006-5-6 00: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0:36 编辑

牧歌君好!我侧重于“聪明”,聪明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

6#
发表于 2006-5-8 15: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0:36 编辑

呵呵,聪明到是很相近的。

7#
 楼主| 发表于 2006-5-11 13: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0:36 编辑
最初由 楚牧歌 发表
呵呵,聪明到是很相近的。

是啊!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啊!

8#
发表于 2006-5-12 14: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0:36 编辑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他想:这个拗相公故意不来见我,却将诗稿来戏弄我。于是提笔续上两句:
  西风不比北风冷,说与诗人仔细吟。
虽是三言两拍里的故事,先生也应推敲一下。
我记得,好象是“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再者,东坡左迁,也不是这个原因吧。难有说服力。

9#
发表于 2006-5-13 13: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0:36 编辑

先生之语大不然。孰不知聪明亦有分:世间有大聪明者,亦有小聪明者。凡大聪明者如灵均,东坡,文正,醉翁,谪仙等,此等人才百年难得一见,但凡出着皆有惊天动地之举。或为一代文坛领袖,或开一代文风,或集百艺于一生,凡此种种,皆是应劫而生,扶社稷,济苍生,享誉千古。而小聪明者:如杨修,杨雄,及之近代周作人等辈,生性聪明又有何用?皓首穷经,寻章摘句,笔下虽有万言而胸中实无一策,或逞聪明而死于刀斧,或变节投降招后人唾弃。徒让天下人笑尔。以先生学识,断不至于区分不开,先生将两者混而为一,使人费解。

10#
 楼主| 发表于 2006-5-13 23: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0:36 编辑

  张二君所论谬矣!费解干我何事?本文的标题您都没看清啊!
  论者自论,作者自作,所思固异,所见不同。写文章有主题,有侧重的。做为文友交流,您的口气也太硬了点吧?所以我只能说:笑者自笑尔,解者自解矣!
  君所排先贤名、号不一,有违逻辑习惯。还有如“谪仙”“子安”“子昂”之类者,历代非一人,不知君言“谪仙”者汉东方朔也,抑唐李白也?白《玉壶吟》:“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唐贺知章谓李白:“子,谪仙人也。”……
  学术交流的欢迎,动辄训人的谢绝!

11#
 楼主| 发表于 2006-5-13 23: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0:36 编辑

重复 删

12#
 楼主| 发表于 2006-5-14 04:15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风不定 发表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他想:这个拗相公故意不来见我,却将诗稿来戏弄我。于是提笔续上两句:

  西风不比北风冷,说与诗人仔细吟...


  野史无根,说法不一,故引“相传”。
  戏说而已,何必当真。
13#
发表于 2006-5-16 13:43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羲里谪仙 发表
[QUOTE]最初由 风不定 发表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他想:这个拗相公故意不来见我,却将诗稿来戏弄我。于是提笔续上两句:
...



谪仙版主说的是!
既然是“野史无根,说法不一。”,作为你文章的论据,似有不妥。
再者,那“聪明发被聪明误”,用在杨修身上,倒是恰当。
用在东坡,不知道什么原因,总觉得有些别扭。


以上与谪仙版主交流。问好!!
14#
 楼主| 发表于 2006-5-17 01:39 | 只看该作者
15#
 楼主| 发表于 2006-5-17 01:46 | 只看该作者
风君请看我的结尾,你就应该明白,这是反意用法,是古人创造的一种行文手法。如“鸟鸣山更幽”是反不鸣之幽的。
  “世上的事往往就是这样,有本事的人常常受嫉妒,聪明人总被聪明误。那些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往往被人谗言,而那些什么也不会做,只会摇尾乞怜的哈巴狗,却永远是宠物。秦吉了也没什么本事,只会学着人说只言片语的话,却被当作宝贝了。”
  说实在的,苏轼和杨修都是国家精英,栋梁之才,可惜被浪费了!我是借题发挥,替他们抱不平的!直说误他们的,不是自己,是统治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5-20 19:09 , Processed in 0.05997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