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6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也谈企业文化及其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7-21 04: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说明:像这样的题目一气呵成是力有不逮的,,所以只能是想一点写一点,不当之处还望有识者赐教。


          也谈企业文化及其它 (之一)

                    一、企业文化的内核
  
   文化这个词儿,小到琴棋书画,大至社会万象,可以说得是悉数囊括,无所不包,即使看似兀立超脱的大自然,若是与人类沾边了,也就成了“文化”的内涵,譬如,“旅游文化”便是。

    但,若是说到了“企业文化”,则在有些人耳里,仍是感到有些别扭——怪只怪头脑里的那根筋("动力定型")在作祟。一直以来,企业都是天经地义地与经济搂抱在一起。经济包揽了国民生计,是企业的总和或总汇;企业是经济这棵大树的枝枝叶叶。在他们看来,企业是企业人的企业,而文化则是文化人的文化。企业人偶而也有谈文论艺的,但,那是“附庸风雅”,是不务正业。叫人遗憾的是,从古老的算盘,到今天的计算机,此种观念变化好像并不大。观念是思想习惯的沉淀,时间越久,便越是凝固板结。于是,长期以来,便出现了经济与文化的剥离。对于工厂和商家,最为关注的是投入产出,是成本和赢利,而后是产品质量和效率;再次是员工的管理和福利。至于企业文化,或略有点缀(也搞些绿化,职工阅览室,培训班,文娱活动等),或基本不作考虑。在这些企业负责人心目中,那只是迫于观瞻和影响,与企业经营的关系并不大,是可有可无的。

  于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提了出来,那就是,什么叫企业文化?它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系究竟如何?

  企业的自身建设,当然也包括一般意义上的文化环境与应用设施,但我们在认识上不应表面化。“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核,一是文明和谐与进取开拓的团队精神,二是员工的素质,科技信息与决策经营能力的不断提升。企业团队精神的建设,是指要形成企业氛围的亲和性和凝聚力。事实证明,企业经营的趋向是:不进则退:或是兴旺,或是衰败——即要末合力凝聚,要末离心散伙。而这恰恰正是企业成败的内部关键因素。亲和性,决不等于用人惟亲。即便是一个私营企业,为求生存发展,他也必须抛弃陋习,与时俱进,改变家族式经营,更新观念,引进人才,咨询信息,走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之路。但,这只是一种期望和要求,就今天大多数企业而言,于激烈竞争的商海大潮中,普遍表现为时沉时浮,极不稳定。

               2003年7月21日   

               (待 续)






     “丫鬟”搭台 “夫人”唱戏  [原创]
   

     ——也谈企业文化及其它 (之二)

  文化与企业互不相干的状况,自九十年代起,忽然有了戏剧性的变化:一夜之间,两个原本陌路的忽然成了一家人:一个当了贵“夫人”,一个做了小“丫鬟”。当时流行着一句话“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且各地的模式如出一辙,即以"文化"节庆之由头,大造舆论,大搞庆典。“文化”扮演了搭台牵线的丫鬟,让经济这个财大气粗的贵夫人登台唱大戏。目的只在于以本地资源为诱饵,宣传推销,以求繁荣市场。于是,一时间全国各地的“茶文化节”、“酒文化节”、“葡萄文化节”、“招商引资文化节”、“旅游文化节”等等等等一窝蜂地甚嚣尘上,使人眼花缭乱。锣鼓喧天中,人们抱拳作揖,大谈其生意经。虽风靡一时,但终究也是烟消云散,虚幻难继。事实证明,所谓的“高招”并无多少实效可言。可叹的是,那种俗不可耐的氛围和场景,实在是对于向以高雅和传统著称的中国文化的一种戏耍和嘲弄!

 稍作分析,便知此种时髦一是来自于国外提倡——国外在论证企业与文化关系上,有其自身的实践与理论可以称道,而我们拿到了手的,只是一个概念,一个名词,立即就左道旁门地干了起来。如此的“拿来主义”委实害人不浅。二是起因于无序竞争:是企业与地方主义的自发行为——企业之间和地区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使然。各地区各企业一拥而上,以为找到了一条生财谋利的便捷途径,纷纷把目标转移到了本地资源上(包括土地,房屋开发,设立经济开发区等)大嗡大轰地展开了相互间的恶性竞争,这就超出了企业界范畴,而扩展到了地区之间,地方政府之间的利害冲突。譬如各地纷纷出台优惠政策争夺外来投资,竞相设立经济开发区;你行我效,纷纷以超低价获得土地开发经营权,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种种都有以国家或地方政府官员为背景的大中企业集团的参与或操纵,以冠冕堂皇的交易方式,进行公然的对当地资源的侵吞和变相中饱。其中有官与商的勾结,有官商兼于一身(腐败之源),有地方主义的保护和壁垒等等。到目前为止,上述情形所造成的结果是:得益最大,鲸吞最多的是为数虽少,但能量巨大的官商和具有背景势力与裙带关系的"太子"们所经营的项目,其次是那些与各级权势相勾结而得以获利的私营企业主,至于那些既无权势可依,又无关系可寻的企业,则充其量只有啜残嘬剩的份——而更多的只有苟延残喘或干脆关门大吉。

            写于2003年7月22日  (待 续)






        阴晴园缺望穹空

     ——也谈企业文化及其它(之三)

  阴晴园缺望穹空。写下这句话,是为了用来作个比喻。意思是说,人生活在一种笼罩着他的大环境之下,许多事情的发生和变化是由不得自己的——对人说是这样,对企业说来也是如此。譬如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我国的企业是所有制清一色的官企,计划经济下雷打不动的任务指标和统购统销是其固有特色。在这样的情形下,企业和个人根本无积极能动可言。而这便是当时人人无奈的大环境。人们天天排长队,捣换布票粮票,企业员工吃不饱穿不好,但却是不愁下岗,不得“红眼病”,一个个半斤八两,心安理得地吃大锅饭。在当时的气候下,“全国一盘棋”,哪有什么“企业文化”可言,有的只是口口声声的“政治挂帅”。

  自八十年代萌生,到九十年代渐成气候的经济转型,中国社会的大环境发生了变化。姓资姓无的争论虽是不了而了,但市场由于开放和引进之故,到也日渐兴旺了起来。原先许许多多的限制和束缚先后松绑,这便使得企业和个人有可能一伸拳脚。从不敢想到开始想,从不敢为试着为。于是,才一步步有所进展,直到今天这样的局面。 

  新时代新环境产生了新内容新气象。就企业而言,所有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改革开放打破了“公有”的一统天下,出现了多元并存,后来居上的情势。这就是民营(即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的出现并迅速得到了发展。  尤其是民营企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它们在新的沃土上,仿佛蓬蓬勃勃的野草,到处扎根。
  但,凡事有其两面性。在新形势下也出现了新问题,这也就是今天人们所关注和忧虑的问题:简单地说:一是当前的经济繁荣,有其相当大的泡沫成分,从建设资金的来源看,我们有数千亿的财政赤字,也就是说寅吃卯粮,再加上累计高达千亿以上的国债。但更严重的,是金融界存在的黑洞,据有关方面的报导,国营的四大银行存在的坏帐呆帐,估计约占银行资金的20%——40%。这在国际银行业务中也是极其罕见的。在相对稳定时期,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若是一旦由于某种不可预测的因素而引发了危机,其后果可能造成对社会的严重冲击和破坏。二是支撑眼下繁荣的重要手段,是对于外资投入的太大依赖性,也就是说,命根子并不是可靠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国民经济的收入和获利,也将被切割下相当大的一块,为越来越多的外资公司所瓜分——而在报表和统计上,这一点却被模糊化处理了。
  二是国营企业长期以来的不景气。众所周知,国企在国民经济的比重,恰与私人企业状况正好相反,一直处于下降的态势。许多企业不仅不能上缴利税,连维持下去也难,只能靠政策的特殊优惠和给银行造成越来越多的坏帐呆帐才得以勉强生存。国企改革的不成功,缘于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积弊顽症,也是体改中企业产权依然不明晰(不能忍痛割舍),也有机制上和用人上的问题等等。
  三是私营企业的问题。私企在与国企与集体企业的较量中,(主要在轻工制造业、商业和其它服务行业方面)表现了自己的敬业精神与灵活适应的长处,发展了起来,在原先国企一统的经济领域中异军突起,一枝挺秀。但私企也有其明显的弱点,主要是为几大不利所困:一是为家族观念所限——多是家族式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利于重视和引进企业亟需的人才;二是为传统的经营理念所限——老思想,老办法,很难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三是为日益激烈的竞争所困,少有有效对策,故难以再提升,再开拓,再发展。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了WIO之后,面对大量涌入的跨国公司与集团,财小气弱的民营企业,能有几多顶风而上,杀出一条血路,还在未可乐观之数。

                03。7。23日9时





            
            肥水多流他国“店”

              ——也谈企业文化及其它(之四)

  “欧尚”是一家仓储式大型超市,由法国人出资兴建。“欧尚”出现在杭州是今年春天的事,它在纷至沓来的外资企业中,只能说是一个姗姗迟来者——那些嗅觉特灵,闻风而动的国外商人,早在二十年前国门刚启之时,就硬是挤着要进来。但那时这些洋“淘金者”好像并没有捞到太多的好处,原因说也简单,当时的中国,还处于半开半阖状态,对洋人的戒心甚重,设有许多的条条框框限制,可供选择的投资项目有限,譬如说,让他们最心动——也是赚钱最快最容易的商业界和金融界,便是洋人们可望而不可即的。

  二十年之后,洋人们终于等到了这一天。他们手里握着“WTO”的尚方宝剑,大摇大摆地在中国开起了他们自己的超级大商场。我从网上找到了一条消息,摘录如下: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2月11日15:13 中国工商时报:

  “前些年,外资零售企业主要是对中国市场进行调研、摸索以及人力、财力上的准备,处于建立桥头堡的阶段。今年是中国加入WTO的第二个年头,外资零售巨头已完成在中国的战略部署,今后两年将进入全面实施阶段。2003年,万客隆将在中国天津、石家庄、沈阳开出3家商场;沃尔玛2003年计划新开20家分店,从华南向华东、西南、华北、东北全面扩散;欧尚计划2004年前拥有21家超市,在华北、华南、华东、华中、西南、东北6个区域同步发展;世界建材业“航母”百安居2003年将在北京、杭州、武汉、大连、青岛、深圳、广州等城市开多家连锁店。来华潜心“修炼”5年以上的外资巨鳄们“水土渐服”,趁大门洞开之际发力总攻,加速圈地。国内零售业面临严重挑战。”

    “面临严重挑战”,这可不是危言耸听,看看周围吧,那些个以一艘艘“超级航母”自炫的洋人们正在一步步吞并和搞垮本地的大小商家们。而国人也看好洋人,愿意舍命捧场。为追逐恩赐的减价优惠。两天前,杭州“欧尚”三千人往里涌,挤得电梯的扶手都断了,五人轻伤,两人重伤。

  我以为可以给这条消息加个注,那就是本文的题目所云:
“肥水多流他国‘店’”!而wto正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面具背后,发出心怀叵测的微笑——商界只是他们的第一个突破口。

  福耶,祸耶?除了拭目以待,是不是只能听之任之?我们本地的商家们能抵挡得住这批“新八国联军吗?我们的决策者们又有什么高招良策呢?

                03。7。23日13时


                                   







2#
发表于 2003-7-22 09:28 | 只看该作者
有下文的话请在此贴下跟贴发吧。先把你的之二移到这里来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6 23:11 , Processed in 0.05400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