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007|回复: 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村里的财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9-21 04: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戏笑九宫 于 2016-9-23 06:12 编辑

  里下河地区的蚕村,是一首迷人的田园诗。

  蚕村农民的技术培训,更是一曲悠扬的水乡赞歌。

  这个不靠山不靠水的内陆实心地带,就是靠科学养蚕编织出富裕梦。在富裕梦想实现的今天,蚕村人都戏称农民技术学校是“会下蛋的老母鸡”,那些懂技术的老师是"活财神",这朴实的比喻都是蚕农来自心底深处的肺腑之言。

  一、敬财神

  蚕村原名叫大营村,全村五百多户人家。这个村的地势四周高中间低洼,呈锅形,所以又叫"锅底凹"。如果有人问大营村,不一定人人知晓,但要是说起"锅底凹",嗨!就连那黄口小儿都知道。原来,在村里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一首歌谣:“有女不嫁‘锅底凹’,十年九荒日难熬。高的地方好睡觉,低的地方可洗澡……”唉,穷呀!想当年那大营村是:穷得母鸡蛋不生,穷得货郎不进村,穷得亲戚不上门,穷得小伙子打光棍……

  有一日,村里来了位风水先生。他说,你们这个村之所以穷,是风水不好哟!如果在村里建座"财神庙",让大伙多敬敬财神爷,说不定呀,你们村的好日子就来啰!村里几个热心人听风水先生这么一说,顿时来了精神,马上便想到了去各家各户"化缘"!村里人一听说"化缘"是为了建财神庙,心想,那还了得,咱们就算再穷,即使是砸锅卖铁,也不能少这个钱!于是,大家众志成城、齐心协力,财神庙很快就落成了。村里的人都有些迫不及待,争先恐后地去庙里敬拜财神。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财神是掌管天下财富的神祗,倘若能得到他的保佑眷顾,肯定会财源滚滚家肥屋阔。

  你瞧,赵老汉这会儿正在虔诚地敬财神。他郑重地摆上猪头、公鸡、鲤鱼(简称:猪头三牲),点上香烛,噼里啪啦放过鞭炮之后,就一边叩头,一边念念有词:"……愿此香华云,直达三宝所。"意思就是希望他的愿望能随着袅袅的香烟一起飘升到三宝所去,让神仙们知道他发财的愿望。

  这个赵老汉年近七旬,长着一张瓜子脸,一笑,眼睛就眯了起来,连皱纹也在欢喜地荡漾。别看他瘦不拉叽的,可办起事来却井井有条。这次建财神庙,他非常积极,又出钱又出力。为啥?别人不知道他肠子里的"蛔虫”,其实,他的小九九就是:村里建好财神庙呀,赵财神(公明)来咱村"蹲点",总不会亏待我这个本家吧,姓赵的三百年前是一家呀!

  三百年是一家?赵老汉的孙女赵曼琴知道了,扑哧一笑,对爷爷说:“爷爷,赵公明是商周时代的,不是三百年,是三千年。”

  “去去去,女娃子家知道什么?这个赵公明是传说中主管财源的神明,不要说是三千年,就是三万年,还是我的本家,一笔写不出两个赵字吧。”

  赵曼琴觉得爷爷好笑,没有必要与他非得争出个子丑寅卯来。就笑盈盈地拖起悦耳的长腔:“是一家,是一家。”

  赵老汉听孙女儿这么一说,满脸的皱纹更是笑成了菊花。

  天公不作美!就在建庙的第二年的初秋,老天爷大发淫威,瓢泼大雨下了足足半个多月。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组织浩大的排涝大军,调用全村所有车、桶、瓢、盆(排涝工具),马不停蹄地排涝。排来排去,水位不但不见下降,而且还有所上升。全村三千多亩水稻,百分之六十以上泡在水里,村里的干部群众心急如焚。村民轮流去庙里烧香敬神,赵老汉每次去财神庙敬香,都带猪头三牲(猪头、公鸡、鲤鱼),求"赵公"大发慈悲,可是……

  大水退后,天上又打了“坝”(天不下雨的意思),一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珠子。秋后全村三千多亩庄稼颗粒无收,低洼的地,被水淹了,那高处的庄稼躲过了水灾,却没有躲过旱灾。

  这年秋后,国家下拨了二十多万斤的救济粮到"锅底凹",首先解决村里三千多老小吃饭问题。就在下拨救济粮的同时,县政府也下派一名吃"皇粮"的干部到"锅底凹"蹲点。

  这个蹲点干部,是个叫关应年的年轻人。不高不矮,不胖不瘦,长方脸,高鼻梁,浓眉大眼,炯炯有神,讲起话来更是有板有眼。瞧,人家穿的那件中山装口袋里还插了两支钢笔呢,一看就知道是个文化人。

  关应年来到村里第一件事就是走访调查,他要找出"锅低凹"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在走访调查分析中,他发现"锅里凹"贫穷落后的根本“症结”是种植业结构不合理,传统的小麦、水稻种植,不适宜"锅底凹"的地势结构,必须尽快调整。这个从县政府机关中选派来的蹲点干部,不但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有一定的经济头脑,而且有一定的闯劲与发展意识。

  这一天晚上,天空灰蒙蒙的一片,看不见星星的踪影。关应年坐在村部办公室里,望着窗外不远的村庄几盏昏黄的灯光,像垂死的老人发出微弱的光晕。办公室内那灯泡的光芒白得刺眼,比那黑暗来得更诡异。他被这片诡异包裹着,他使出浑身的力气想要冲出去,却又发现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第一次村委扩大会,从下午一点半到九点半,整整开了八个小时。大多数人对关应年提出的高地栽桑养蚕、低洼地养鱼套种水稻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方案持有怀疑态度,他的方案不得已搁浅了。

  “年轻人呀!想新的、干大的,这种积极向上的革命热情,我是非常赞成的,可是……”村支部书记周玉昌是个老传统。他拍着关应年的肩膀说:"从古到今,我们村每年就是稻、麦两季,这里的人吃喝穿戴全靠它,是农民的命根子。如果换茬栽桑,出不了"大米",总不能让父老乡亲去喝西北风,去啃桑树皮吧?”

  村长李运奇(人称老封建)是个老封建,这天刚吃过晚饭,天上的星星还没有睁开眼睛。他便笑咪咪地拉着关应年的手,说:"小关呀,你来村里已有数日了,怎么不见你去财神庙里拜拜财神呀?"他连拖带拽,硬生生地把关应年拖进财神庙:"你这个下派的蹲点干部,早该来拜财神爷了。你瞧瞧,这位是你们关家爷爷的爷爷的关二爷的神像。”李远奇跪着,一手指着神像,一手按着关应年跪在关二爷像前说:“你来拜财神意义非同小可,其一你是上面派来的蹲点干部,其二你与关老爷三百年前是一家,一笔写不出两个关字,是吧?你这么一来拜呀,说不定明年我们村就发财了!”

  嗨,这话还真的被老封建给说中啦!正当关应年还是一头雾水,正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时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党的富民政策如和熙春风吹遍祖国大地。

  "锅底凹"的农田全部承包到户,农民有了自己的自由种植权。村里的党员干部也下派到组到户帮助指导生产。刚拿到土地的农民那股高兴的劲就甭提了,单看财神庙里的香火就知道了。他们浸种呀、栽秧呀……都要去庙里去敬财神,以求一年的好收成。可是天与愿违,承包到户的头一年就风不调雨不顺,不但没有好收成,而是严重欠收。刚拿到土地浑身高兴、一心走富裕路的农民,这时候就像猛然间被刺破的皮球一样,一下子全漏了气,瘪了。

  关应年蹲点在赵庄组,他见农民欠收,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他把来年赵庄栽桑养蚕的布局,重新调整的方案,与组长王巴(王八)一商量,嗨,一拍即合。赵庄组长是个与关应年年龄相仿的年轻人,是个高考落榜生。人长得黑黝黝的,讲起话来杠杠的。庄上的人都说他是八百年前的王八,成精了!呵呵,是真是假,暂且不表。

  “这个布局调整是件大事,千万不能儿戏,必须把群众思想工作做到位。这个思想工作么?”他摸摸头上毛,想想主意瞧,嘿,有了:“只能智取,不能强攻!”他又与关应年叽里咕噜一阵耳语之后,两个人肩搭着肩,一路嘻嘻哈哈地走门串户去了。

  用王巴的话说,这次做思想工作是化整为零,这样就会得心应手。他们挨户当说客,说词很简单:全组二百多亩高地,全部栽桑养蚕,桑苗钱组里出(其实当时组里穷死了,哪有钱?),在桑苗栽培期,田里套种小麦、黄豆,每年每亩贴粮差五十元,就这么简单。

  夜已经很深了,在这寒风刺骨的冬天里,这两位年轻人真挚的热情,深深地温暖了群众的心……

  冬去春来,赵家庄忙得热火朝天,大家小户都忙着栽桑苗。赵老汉家栽桑苗十多亩,是庄上栽得最多的一个户。栽桑这天,赵老汉就备好香烛、猪头三牲到庙里敬财神,乞求财神保佑他家,能够发到栽桑养蚕的财。赵庄栽桑养蚕有没有发财,且看后来。

  二、请财神

  赵庄第一年养的春蚕普遍都出现了上山瘟,特别是徐德阳家饲养的两张半蚕种的蚕子,全部躺在草笼上不吐丝,一家人急得团团转。徐德阳父亲请来斗香放在蚕房门前焚烧。一边磕头作揖,一边念念有词:“今日焚香请财神,请来财神进蚕门。只因蚕儿不结茧,一季白忙急煞人……”

  财神老爷是否请来了,谁也不晓得。香烧了,钱花了,蚕子白吃白喝就是不吐丝。这不是敬财神、请财神的事,就是请上天的"一把手"(玉皇大帝)来,他也不会"点蚕成茧",而是养蚕的技术问题。在栽桑养蚕技术尚未普及的情况下,水蚕、脓蚕、疆蚕等蚕病不断出现。从目前赵庄养蚕的经济效益来看,栽桑养蚕与稻麦两季相差无几。这时,有人开始动摇了,要砍桑换"茬",以为栽桑养蚕不是他们的"财神爷"。

  "砍桑换茬"?赵老汉坚决反对。为什么?噢,赵老汉第一次养蚕就取到了"大鱼"。赵庄就数他一家蚕养的最好,不但结茧率高,价格也卖得高,平均每亩经济效益超千元,比稻麦两季的经济收入多出一半还要拐弯。这还了得?一年就成了万元户,让多少人红眼呀!赵庄的人纷纷向赵老汉打听养蚕经验。

  "有啥子经验哎?还不是瞎猫逮住了死老鼠。”他诡异地拍拍脑袋,说:"噢,以我说呀,请财神也好,敬财神也罢,这心呀,要诚啰!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那是梁山上的军师,吴(无)用!"

  呵呵,这个赵老汉的话,庄上人都晓得。他讲一斤,只能听六两,甚至六两里面还有水分,对折拦腰砍都不为过,他的花花肠子瞒不了庄上人。

  一个星稀月黑的晚上,关应年与赵曼琴约会了。他俩手拉着手,漫步在桑园小路上。一眼望不到边的桑田翠绿欲滴,阵阵晚风送来阵阵桑叶的清香,沁人心脾,让人陶醉。

  他俩是初中同学,读初三的时候,他们就朦朦胧胧地好上了。关应年考上中专,学的是行政管理。赵曼琴高中毕业考上了省农大,学的是桑蚕专业。尽管天各一方,但是那根初恋的情丝一点没有断过。前期那个布局调整规划,其实就是赵曼琴帮助关应年制定的。赵庄换"茬“也是赵曼琴的主意,还有赵庄二百多亩桑苗款,有一半是赵曼琴的奖学金,还有一半是来自关应年和王巴的个人腰包。赵庄上的人,只知道赵老汉孙女读大学,不知她学的桑蚕专业。赵老汉一家人对赵曼琴所学的"农字号"专业一直很保密。为什么?怕庄上的人笑呗,更怕人挖苦:这也算跳农门?

  那天晚上约会正巧让王巴碰见了。王巴与赵曼琴是高中同学,在王巴心里,赵曼琴秀雅脱俗,自有一股轻灵之气。肌肤娇嫩、美目流盼、含辞未吐气若幽兰,更是说不尽的温柔可人。王巴比她大一岁,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他属于早熟的那一种,可恨的是自己不但长相差呀,家庭也穷啊!不要说人见人爱的赵曼琴了,就是班上的一般女生眼里根本就没有他。赵曼琴去了省城,他高考落榜后回到农村,接贫下中农再教育。可赵曼琴就像梦中的情人一样,老是缠绕着他(其实赵曼琴浑然不知)。现在他见到关应年与自己的梦中情人在一块,是满肚子的火气。可这火气又不好发着,只好强压在肚子里闷烧,“是你们呀!”他故作若无其事强颜欢笑地和他们打招呼。

  赵曼琴见到王巴赶紧挣脱与关应年拉着的手,关应年一时也慌了神,忙"嗯"了一声说:"曼琴学的是栽桑养蚕专业,要写毕业论文了,所以我陪她到桑园里实际考察考察……"

  这时候,月亮已经露出了半边脸。王巴借着月色,瞧着赵曼琴,只见她面若桃花,眉似柳叶,穿一件粉红色的上衣,美若嫦娥……他赶紧躲避赵曼琴的目光,因为他真的受不了青春的燥动……

  第二天,赵庄上人都晓得赵老汉家蚕茧高产的“秘密"。

  "你们想请财神么?”王巴在蚕农会上说:"我们赵庄有位女财神!”

  "谁?”会堂里的人,你瞧我,我瞧你,猜不出是谁。

  "她就是我庄上唯一的大学生赵曼琴。"

  "赵曼琴是女财神?"

  "是的!她学的就是栽桑养蚕技术。”

  噢,赵老汉家蚕子养这么好,收入这么高,原来是她……

  这年秋蚕饲养,赵曼琴正好是实习期。她与学校领导讲明情况后,就回到了赵庄指导蚕农养秋蚕。

  嘿!说来也怪,赵庄人的思想观念转变还真快。现在烧香请财神的人越来越少,而请赵曼琴这位"女财神"的人越来越多,庄上的三姨娘、六舅母,张三、李四、王麻子,家家户户都来请。蚕子做眠了,来请;蚕子开桑了,来请,早请晚请,忙得她不亦乐乎,有时候,她忙的饭都顾不上吃,关应年看在眼里疼在心上。赵庄有五十多个养蚕户,光靠她一个人技术辅导,确实吃不消。他就把栽桑养蚕的书本知识,整理成技术讲稿,让"文字先生"走进各家各户。识点字的蚕农可以看技术资料,不清楚再请赵曼琴上门指导。

  哇!这个主意还不错哎。果真让赵曼琴松点梆了。

  秋蚕成茧之后,赵庄一片沸腾,人们像过节那样开心。全庄二百多张蚕种,平均每张蚕种收采蚕茧一百零四斤,收入近千元。这时的赵曼琴就是乡亲们眼里名副其实的"活财神"!这个赵庄上的人呀,现在家里办点大小喜事,都要请这位"活财神"把光,哪怕来到家里喝点水,心里都踏实。

  真"财神"靠烧香叩头是请不来的,赵庄靠科技栽桑养蚕发财了!这件事在"锅底凹"引起强烈的反响。村支部书记周玉昌这边也坐不住了,他把关应年找来说事。关应年告诉他,引导农民发家致富的根本出路:一靠政策,二靠科学技术。周书记望着面前的这位年轻人,就如看到了希望的种子。他要让这颗种子在锅底凹土地上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周书记兴奋地说:“小关呀,今晚召开村委扩大会,通过你上次提出的布局调整规划。你顺便通知赵曼琴也来参加村委会,我们想请她为我们村栽桑养蚕保驾护航。”

  这天晚上,村部会议室里灯火通明,关应年的布局调整规划很快就表决通过。会议结束前,赵曼琴提出一个:“大军未动,粮草先行”的想法,要求在村部尽快办起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从提高农民文化科技素质,普及栽桑养蚕技术入手,来推广桑蚕业的大发展。

  村组干部的思想统一了,乡领导也大力支持。次年开春,全村从浙江购回二十多万株桑苗,分到各组各户。桑苗一栽结束,村里利用会议室,很快就办起了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教师就是赵曼琴。

  第一天,来参加学习的就有五十多名学员。村书记周玉昌在开班典礼上,指着赵曼琴,亮开嗓门向学员介绍说:"这是我们请来的培训老师,她懂得栽桑养蚕的技术,赵庄栽桑养蚕发财了,她就是活财神。"周书记的话音刚落,培训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竞争,人们的思想观念在不断的变化。农民需要的干部也随着形势的变化有了新的标准,只懂政治,不懂科学的干部,已经不是农民心目中的偶像。关应年已经从赵曼琴身上,意识到自己的危机。

  三、抢财神

  关应年的危机感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他与赵曼琴的学历有差距,一个中专生,一个本科生,那可是黄瓜敲锣,相差一大节子。二是赵曼琴懂技术,在赵庄人心目中,她是偶像,她是活财神!而他自己只懂政治。农田承包到户之后,农民根本就不喜欢空头政治,他们最讲究实惠。他认为,能站在农村经济建设的前沿阵地,不但要有政治理论,领导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懂得一门或多门技术,这样的干部在经济浪潮中,才不会败下阵来。这些感想,不是他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有一件事对他触动后总结出来的:在一次大蚕做眠开桑时,有个新养蚕户,不知道怎么做,便来找赵曼琴去指导,不巧的是那天赵曼琴出外办事了。

  关应年主动说:“我去看看吧。”

  "去去去,你懂什么?又不是学毛选。”(那时学习毛泽东著作,简称为:学毛选)。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关应年的脸顿时烧成了一块大红布,不过这一烧,也把他彻底烧醒了。现在的农民实惠得很,他们想富要富,可就是缺少技术。他们要请的是财神,而不是"政客"!

  因此,他决定与赵曼琴一起去省城进修学习。他的进修申请,县政府很快就批准了。

  去省城的头一天,赵老汉特地请关应年到家里来吃饭。关应年心里不大愿意,为什么?他已经听说,赵家父子都极力反对他们的婚姻,嫌关应年学历低,又没有一技之长。又听说赵老汉的妻侄叶飞在省城财政厅工作,这人长得是歪瓜劣枣,三十几了还没有搞上对象。叶飞妈妈几次登门为叶飞提亲,并拍着胸膛说,嫁给叶飞,就可留在省城工作。

  关应年知道这些事之后,肚里就像吞了只死苍蝇,恶心得很。还好吃饭的这天,赵曼琴亲自登门来请。吃过饭之后,赵老汉把关应年叫到一边,说:"你姓关,我姓赵,要说咱们祖上的话,应该是门当户对的。赵家有赵财神,关家有关二爷。可现在你与曼琴这门亲事,怎么看,都觉得门不当,户不对。"

  “爷爷你说什么?"赵曼琴拉起关应年的手就跑:"别听他的,跟我走!“。关应年和赵曼琴去了省城,先按下不说。

  赵老汉近几年靠栽桑养蚕发了财,赵老汉的孙女赵曼琴是财(才)女!这事在周围乡镇越传越远,越传越离题,越传越玄乎。竟然有人说赵曼琴是赵公明的化身,谁家要是能娶到了这样的媳妇,就等于是抢到了财神?好家伙,财神呀!谁不想抢?一时间,赵家的门槛都被说媒的人踏破了。就在新年的正月初五,来赵家提亲的人络绎不绝,来闲谈的、凑热闹的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这天是抢财神的日子,人们都想到赵家来沾点财气。

  赵老汉见来人就笑咪咪地告诉他们:"今天是五马日,是个送穷开市的日子。财神爷今天到民间来巡访送财。你们想抢财神么?今天是个抢财神的好日子,可你们人都不在家,财神爷送财也得有人在家等守呀!快回去吧,回去迟了,财神爷就走啦。"赵老汉说到走字,把噪门提得高高的,把音拖得长长的,然后就扛着锄头下地去了。

  养好猪选好糠,养好蚕管好桑。桑田里草要除、土要翻、枝要剪。事情多着呢?他来到桑田一边翻土,一边哼着扬剧小曲,哼啊哼的,呵呵,他竟哼出了一段《勤》字小调:勤翻地皮不生草,勤管庄稼长得好,勤浇蔬菜不会老,勤动脑筋会思考,眼勤嘴勤都知道,手勤腿勤样样好,财神菩萨哪里找?勤是财神地生宝。

  年一过,风一吹,就到了"杨柳又绿江南岸"的春天。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桑树吐出了新叶,那一望无际的桑园就像绿色的海洋。

  全村春蚕饲养计划一千九百多张蚕种,春蚕供育、饲养备战告急。村委员把春蚕饲养技术培训放在第一位。村农校第二次办班是在四月中旬,教室仍然设在村会议室。村书记周玉昌亲自出马,到县多管局接讲课老师还没有回来,等到八时半,会议室里已经济济一堂,门外还有学员陆续赶来,等到九点半,教师终于来了。会议室怎么也容纳不了这么多的学员上课啊,就改用村部两间旧厂房。

  周书记把嗓门提到最高分贝:"这位周同志,也是我的华宗哟!她是栽桑养蚕的专家,是我从县多管局请来的"财神"!整个教室座无虚席,"哗哗哗……"课堂里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下午来参加培训班的学员,多出一半。当时扩音设备又不好,严重地影响了培训效果,因此村委会决定分组办班。全村有十四个村民小组,八个自然村庄,六百多个养蚕户。办班总有个先后吧,于是一些村民小组就出来“抢财神"。

  这一抢又抢出了许多矛盾,当时蚕籽已经下发到户,面临实战关键,谁都想提前学到养蚕技术。十四个村民小组,一个组讲一天还要十四天。如果这样,有的组就要错过培训的最佳时间。为缓解矛盾,村委会几次向上争取养蚕技术人员都未果。这天早上有五个村民小组长,争抢培训教师。他们开始拉拉扯扯,争得脸红脖子粗,最后竟然出手打起来了。培训教师是个二十出头的小姑娘,她哪里见过如此的场面,吓得惊叫连连,幸亏周书记及时赶到,才平息了这场混乱。

  赵曼琴爸爸赵万庭去省城办事,与女儿闲谈中提到村里争抢培训教师的事。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她迅速与学院领导进行沟通,请求提前回村解燃眉之急,学院很快就批准了赵曼琴的回村请求。

  从市多管局请来的培训教师芳名叫方艳霞,与赵曼琴是师姐妹,也是省城农大毕业生。听说"赵财神"回村了,不光是赵庄组热烈欢迎,整个"锅底凹"都沸腾了。为啥?抢财神呗!

  赵曼琴回来的当天下午,就被金家组"抢"去授课。

  赵庄组的培训落到了最后一天,这天组长王巴,早早地就来到了小方的宿舍,小方冲着王巴盈盈地莞尔一笑,露出嘴边一颗细细的黑痣。黑痣?他两眼放光,心里惊喜。

  "是……是你?"她一眼就认出他来。怎么回事呢?原来……

  三年前的一天晚上,方艳霞骑车经过飞龙广场公交站附近的人行道时,突然被路中的小石块拌倒。当时路灯昏暗,周围见不到半个人影,突然从背后窜出一个男子,骑上方艳霞的车就溜。方艳霞急了,车上的挂包里还有两千块钱,是给母亲治病的救命钱呀!她大声喊“抢劫了,抓贼呀。"这时迎面跑来一名男子,见状,猛地一把从后面拉住"贼"的车尾,致使窃贼失去平衡,"啪"地一声重重地摔倒在地。窃贼爬起来后,没有马上逃走,反而从身上摸出一把水果刀,直逼方艳霞。面对凶恶的歹徒,她当时被吓得都瘫软了。王巴急中生智,在歹徒转身之机,猛扑过去夺下歹徒手中的刀。并迅速将其扑倒,用膝盖顶住歹徒,刚从惊吓中清醒过来的方艳霞,也上前助阵。两个人一起用身体压住歹徒,任其拼命挣扎也不松劲。这时,在附近巡防的民警,听到嘈杂声,火速赶来,把歹徒扭送到派出所。

  "哈哈,上次多亏你哟。真想不到来蚕村(叫蚕村就是从这时开始的)会碰到你”!

  "呵呵,这是缘分呗"!

  …………

  春蚕刚结茧,王巴就去县里参加法律专业成人自考的毕业考试。这天王巴早早的就起床了,身上西装革履,头上油光锃亮,自是一番精心地打扮。手上公文包一拎,那派头,那帅气,看上去不是"富二代",就是"官二代"。如果不是在蚕村,而是在影视城里见到他,那肯定是"男主一号”大明星来!嗨,"女主一号"也来了,这个女主一号是谁?不说也会猜得着,方艳霞呗!这女主一号打扮得体、入时,要用"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来形容实在是再恰当不过。管你怎么看,前看后看,左看右看,上看下看,都好看。他们俩手拉着手,肩搭着肩,嘻嘻哈哈地上了公共汽车,到县城去了。

  这会儿,蚕村里有一个人是肚肺上挂钥匙,可开心啦!是谁?要是不说会猜着吗?她就是王巴的母亲王二娘。这个王二娘呀!是个苦桃子出生,要问她有多苦,黄连苦吧?可她比黄连还要苦:三岁就父母双亡,她从小就与爷爷相依为命。十岁那年爷爷骑鹤西去,她就嫁到王家做童养媳,儿子出生才会叫爸爸,丈夫又去了天堂。她含辛茹苦地好不容易把儿子拉扯成人。这会儿看儿子成双入对,她能不高兴么?更让她开心的是儿媳妇是个技术员。技术员呀,在蚕村人眼里,就是财神!庄上那些大爷大妈见到王二娘都翘起大拇指说:"你家烧了高香,小巴(王巴的乳名)真有福气,"财神"让他抢到了。

  四、招财神

  关应年从省城学成归来,正值村支部改选,关应年以全票通过的绝对优势,理所当然地出任蚕村党支部书记。他走马上任之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招商引资。他在村委会上郑重宣布了“招财进村,惠普百姓”的新政策。招财进村的工作计划被他摆上议事日程,列为重中之重,并结合本村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招商。村部招商规划分三步走,第一步:村成立水产养殖合作社,把全村现有的一千多亩废河旧塘、低洼田块用来养鱼养虾;第二步:创办缫丝厂,做到自产自加工、自销售,给蚕农更多更好的实惠;第三步:办好村五金加工厂,这样就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

  招商引资不是儿戏,急需要有一个精明能干的人来具体负责。关应年立马想到了王巴,因为王巴"精"啊!

  王巴负责招商后,他不打外围战术,而是先攻内部堡垒。他从亲戚朋友同学入手,请他们一起帮着张罗。哟!这一招果真不同凡响,不出两个月,就有十多个老板来蚕村考察,光成功签约落户蚕村投资的就有三位。

  招来的三位财神爷,分别是:鱼王钱满庄,华丽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副总金希宝,还有一位是后来被村里人奉为“财神爷"的柴圣叶。这位财神爷,据说是个港商,是蚕村最大的投资股东。三位财神爷在蚕村是九面观音亮相------大显身手。开鱼塘的开鱼塘,砌工厂的砌工厂,到处一派繁忙景象。

  一个改革的决定

  如和煦的春风

  吹绿了大江南北

  一个开放的政策

  如及时的春雨

  滋润了华夏大地

  改革的决定

  开放的政策

  是母亲温暖的手

  拂去了贫穷的愁容

  也摇醒了愚昧的噩梦

  像枯木逢春的花朵

  纵情摇荡心中的喜悦

  ......

  改革开放的浪潮,不但卷走了蚕村的贫穷,而且摇醒了他们的愚昧。多年来根植在他们脑海里财神爷的神秘面纱,也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徐徐被揭开。这时候村里的人,最相信的是党的富民政策,最相信的是科学文化知识,最崇拜的是那些有技术的人才,而不是财神庙里的神仙!

  关应年在省城学的是水产养殖技术,他认为农学院的专家、教授才是真正的活财神!他想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挂钩,招"财神"入村。

  这天中午关应年正坐在村部办公室皱着眉头运筹帷幄之时,赵曼琴袅袅婷婷地走了进来:“关书记在想什么呢?”

  "如果我们蚕村与农学院校、科研单位挂钩,招聘专家、教授来传经送宝……"

  “关书记,你的想法太好了!我也这么想,如果你信得过我-----”赵曼琴娇滴滴地来了一句京腔:"小女子愿意去母校招聘财神"!

  ……

  秋天本来就美丽迷人,不单单因为它那五彩斑斓的色彩,更因成熟后累累硕果能给人们带来喜上眉梢、乐在心头的丰收喜悦。蚕村的秋天更是:

  金黄色的稻穗笑弯腰

  白花花的蚕茧动担挑

  工厂里的机器齐欢笑

  水塘里的鱼儿在跳跃……

  秋后的蚕村喜事连连,全村饲养秋蚕两千一百张蚕种,收秋茧二十三万斤,全村光是一季秋茧收入,就超过以往稻麦两季的全年收入。最近又受到县政府的嘉奖,并正式命名为蚕村。

  现在蚕村的人忙时进蚕房,闲时进工厂。妇女去抽丝,男人站机床。家家砌楼房,村庄大变样。哈哈,光棍更加忙,相亲娶新娘。

  赵曼琴聘请来省农大副校长薛均衡,是一个对农村、农业、农民的研究颇有造旨的“三农专家”。他来蚕村一边调研,一边制定蚕村发展新规划,在规划中特别重视“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建设。他写的调研报告,很快引起了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蚕村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效得到省政府的奖励,全省农村建设新规划就从蚕村开始启动,并作为样板向全省推开。

  蚕村收到省政府一百万奖金后,又自投一百万资金,第一件事就是新建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接着就是改电路、安装自来水、硬化路面,全村实行三通(路通、水通、电通,并粉刷墙壁8000平方米,绘制了文化墙,修建了垃圾池,种植了景观树,建成了健身广场,安装健身器材二十套。

  特别是新建后的农校,是一所多功能的学校,农民不但可以在学校里学文化、学技术,读书看报,还可以唱歌跳舞,下棋打牌。蚕农们生产有套路,做人有尊严、生活有体面。”这时的蚕村出现了"三多"、"三少”的现象:看书读报的人多了,打架斗殴、赌博的人少了;学技术,走富裕路的人多了,到庙里烧香敬财神的人少了;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人多了,违法违纪的人少了。

  蚕村的变化在省、市电台,报纸报道后,引起了香港富豪邵逸夫的浓厚兴趣。他特地来蚕村考察后,并出资五百万人民币为蚕村新建了逸夫小学、逸夫敬老院。

  招财进宝,好事一个连着一个,接下来蚕村又出新招:谢财神!

  五、谢财神

  中秋节前的一天晚上,关应年坐在窗前,看着窗外。这时,天色逐渐暗下来了,大地笼罩着一片朦胧的夜色。月亮姑娘悄悄地露出了那圆圆的笑脸,俯视着辽阔的大地。村庄、田野,好像一座逼真的玉雕,庄严而美丽。窗前的蚕村河,在皎洁的月光下慢慢的流淌。晚风吹来,波光粼粼,河里的鱼儿追逐、跳跃。河岸周边是一往无垠的桑园,那翠绿欲滴的桑叶在微风中沙沙地低唱。

  “笃笃笃"有人来敲门。关应年开门一看,只见他左手拎着一箱好酒,右手提着两条大鱼,连叫:"关书记好,关书记好。"说着就进来了。

  这人个子不高,瘦瘦的,关应年怎么想,也不识这个人:"你,你是?"

  "噢,忘记了介绍,我是友谊村的养鱼大户沈立文的儿子沈小山。我爸外出跑市场,没有赶回来。他走之前特地关照我,中秋节到来的前一天,必须要办好这件表示'谢意'的事"。提起沈立文,关应年马上想起今年夏天,沈家百田大鱼塘里的鱼生病的事。忙问:"你是沈老板的儿子"?

  "是的,那次鱼生病翻塘多亏关书记及时赶去,施药救鱼,才没有造成大损失,不然今年就亏大了。"

  "此乃小事,何足挂齿,举手之劳,不必送礼"!关应年说着就把来人带礼向外推。

  "莫推,莫推,俺爸说了今年夏天那次,我家一百多亩成鱼(已经饲养成功的大鱼)眼看就要"全军覆没"了,是你这个活神仙挽回了近百万元的损失,这点点'谢意'算什么"?

  说什么关应年也不肯收下"谢意",这时沈小山急了,"咚"的一声,双腿跪地:谢谢你!谢谢你!你就是我们家的活财神!就这箱酒,两条鱼,就算敬你这位财神爷的一点心意!望你收吧!"

  关应年实在推辞不了,没有办法,只有收下了沈家的一片"谢意"。中秋节这天早上,关应年把两条大鱼,一箱好酒,一起送到村敬老院,去孝敬老人了。

  谢财神?民间谢财神,都要用这鞭炮香烛,猪头三牲,一般是腊月二十三日(也选特殊的日子)。这天是财神爷去天上,跟玉帝作年终汇报工作。腊月二十四各家各户在打扫房子时,就把财神爷的画像撕掉。正月初五是财神爷从天庭回来归位的日子,正月初五前必须贴好财神爷新的画像。

  蚕村支委会研究决定,搞一次谢财神活动。谢财神的日子,选在阳历十二月十八日。为什么要选这个日子,而不是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因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是这一天召开的,他们要感谢的是党的富民政策。

  谢财神的会场,设在村农民文化学校前面的广场上。谢神台中间挂着党旗,两边挂着一副对联,上联是:谢天谢地谢党恩,下联是:富国富村富百姓。横批是,多亏好政策。村农民文化科技长廊里布满了"财神"像,他们当然是在蚕村里做出贡献的各位老板,有关学院、科研所的领导、技术员、培训教师等。下午一点钟,"谢财神"活动正式开始。蚕村是鞭炮齐鸣锣鼓喧天,人们穿上光鲜的新衣从四面八方赶来凑热闹。新建的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门前,舞龙队、腰鼓队、秧歌队组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我首先向你们的光临表示热烈欢迎!经过一个多月紧锣密鼓地筹备,蚕村的谢"财神"活动仪式现在正式开始。参加今天活动仪式的有:县委县政府、乡党委、乡政府……”新当选的村民主任王巴那洪亮的声音,透过麦克风响彻天空,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几位领导、财神代表发言后,县委书记李奇为披红挂彩的财神爷颁发奖状、奖品、送上特制的锦旗。接下来是农民表演自编的:谢财神、报党恩等十多个文娱节目。

  谢财神活动结束后,省农大副校长薛均衡与关应年在闲谈中,说漏了一个秘密。原来,省农大党委会研究决定让赵曼琴留校,这是多少个农村孩子梦寐以求的大好事呀!可赵曼琴却请求回蚕村,当一名大学生村官。这时关应年突然想起赵曼琴写他的一首小诗:

  如果你爱我

  我愿折断天使的羽冀

  只为人世间

  与你的这次相遇

  如果你爱我,

  我愿回到蚕村

  与你一起

  滚一身泥巴

  流一身汗水

  但求修得今生永不分离

  ……

  关应年坐在办公室桌前读着赵曼琴写给他的诗,读着读着,他幸福的眼泪充满了眼眶。他开心呀!这样的老婆就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

  炊烟起了,

  我在门口等你。

  夕阳下了,

  我在村口等你。

  在夏天里,

  我到槐树下等你。

  在秋天……

  "呵呵……小关呀,你忙吗?"关应年给赵曼琴写诗,才开头,赵老汉跑进来了。他对关应年说:"赵、关两家联姻,是件大事。曼琴喜欢你,你也喜欢曼琴,这不但是你们自己修来的福份,更是我们赵、关两家祖上的积德。你和曼琴己经超过法定婚龄……"赵老汉一套一套的说着,关应年不住地点头应是。最后赵老汉郑重其事地宣布:赵、关两家结为秦晋之好的良辰吉日,定在腊月二十四老年庚。

  农村里许多人家都喜欢选"老年庚"办喜事,为什么呀?因为腊月二十三是谢财神的日子,人们都想在结婚前一天拜谢财神,二十四结婚。这样财神爷好带着喜讯,到了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工作,也好在送子观音菩萨面前美言美言吧。这就是:喜日选在老年庚,结婚之前谢财神,送子观音知喜事,来年就把儿子生。呵呵,是真是假,贬褒不一。但这回赵家把这喜日定在"老年庚",是一等一的重视,不防听听赵老汉的口气:

  "赵公明你知晓吗"?

  "是财神老爷么"?

  "正是,关二爷你晓得么"?

  "也是财神老爷么"?关应年就好像小时候在学校里,遇到了临时考,老师偏偏又在身边,心里多少有点吃慌。

  "也是!”赵老汉对关应年回答的问题颇为满意,就摸摸胡须说:"赵财神、关二爷,你们都要谢的。你和曼琴结为百年之好,也是他们的意思,所以要二十三谢财神,二十四结大婚,我等来年抱重孙!”说完哈哈大笑,走了。

  结婚是不是要谢财神?他们年轻人的事,会听赵老汉的?会信老封建吗?其实,关应年和赵曼琴早就商量好了,旅游结婚,顺便去省农大谢谢大学里的专家教授。

  此时的关应年,表面上答应赵老汉的安排,心里却在盘算着他的下一步“招财”计划呐!


2#
发表于 2016-9-21 04:54 | 只看该作者
一篇洋洋洒洒的长作,先抢了沙发待慢品细读,感谢赐稿,辛苦!
提示:望先生不要只盯着自己的作品,要多与大家交流互动,不然会影响加精计酬。
3#
发表于 2016-9-21 05:38 | 只看该作者
坐沙发读完全文好长啊。好,真好。
4#
发表于 2016-9-21 06:08 | 只看该作者
一、
你瞧,赵老汉这会儿正在虔诚地敬财神。——小说不是讲故事,“你瞧”是否可去掉?
就在建庙的第二年的初秋,——可以去掉一个“的”
倒数第三四自然段中间添加空行。
三、三四自然段之间添加空格,第四自然段开头添加空格。十和十一自然段之间添加空行。倒数第六七自然段中间添加空行。
四、一二、七八自然段、最后两自然段添加空行。
五、二三、七八自然段之间添加空行。

今后,作者发文时要自己先排版检查两遍,因为版务人员也很忙,谢谢支持。
5#
发表于 2016-9-21 06: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戏笑九宫 于 2016-9-21 06:37 编辑

好长时间没看到这样一篇“山药蛋派”的厚重之作了,有幸今天重逢倍感欣慰!
此作架构层次合理,文脉清晰通透。以散淡的文笔徐徐展开一幅农村场景,一曲蚕农真实的劳作生活画卷,以改革开放为时代背景,延续至时下社会主义新农村乃至精神文明建设,层层递进描绘了几位年轻人的奋斗历程。语言很接地气,细腻婉转,主题正能量,主旨立意揭示改革开放之丰硕成果,寓意很有社会意义,最后以关应年继续招商的宏伟构思结尾,引人遐思韵味悠长。小说人物众多,人物形象塑造有血有肉很是丰满,环境衬托恰到好处,涉猎亲情爱情励志等等多个领域范围广泛,新旧观念交融除陈更新,寓意各种社会观念的转变为科技兴农很有启迪教育意义,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了完美契合,非常优秀的一篇小说,三言两语无力作出恰当的文评,大赞学习之余,推荐阅读。
不足:看社会背景从三中全会到社会主义新农村乃至精神文明建设,至少历时应该在几十年吧,可关应年、赵曼琴等一帮年轻人怕是早已步入中年了吧?最后两人才迟迟结婚是否有些不合情理?望先生斟酌。个见。
欢迎朋友常驻梦游太虚,非常看好你!
问好,辛苦!
6#
发表于 2016-9-21 06:33 | 只看该作者
好在哪里呀?
1,语言好。书面语与方言土语混搭土洋结合生动形象,读着舒服
2,人名好。特性的高度概括,类似赵树理小说人物,亲切真实。
3,对比好。传说与现实;真假财神;落后与先进;迷信与科学;贫穷与富裕……
4,体裁好。真实得像报告文学,形象得是小说,很有特质的小说。
5,结构好。布局合理有序,小标题统领,一脉相承,顺畅醒目。
这是一篇歌颂党的富民政策,弘扬正能量扬眉吐气的好小说。推荐阅读
7#
 楼主| 发表于 2016-9-21 07:4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师的指点,以后注意多交流!
8#
 楼主| 发表于 2016-9-21 07:49 | 只看该作者
手机发的文稿,可能不够规范,给老师添麻烦了!
9#
 楼主| 发表于 2016-9-21 08: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碣石清风老师的的精彩评点,谢谢你的鼓励!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9-21 08:0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九宫老师细致的斧正,经后多加注意,力争完好。
11#
发表于 2016-9-21 08:59 | 只看该作者
胡兴来 发表于 2016-9-21 08:03
谢谢九宫老师细致的斧正,经后多加注意,力争完好。

时代背景跨越幅度较大,但几位主要人物的婚恋和年龄,给人一种没有经历时间跨越的感觉,虽然这不是作品的硬伤和不足以影响作品的厚重程度,但修改一下岂不更加完美?个见。

中财发文后一般是允许修正修改的,点正文底下编辑,进行重修修改即可,愿作者采纳建言。因为非常看好你和你的作品,因为这些小毛病影响加精计酬实在有些不值得,不知您以为然否?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9-21 09:2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师指点,我想尽快熟悉编辑业务,进行修改!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9-21 10:2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师对我写的文章称好,你的肯定是给我的最大支持与鼓舞!谢谢!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9-21 10:39 | 只看该作者
能在中财遇到这么好的老师,是我的福。谢谢九宫老师对我文章的肯定与称赞,更谢谢您提出的保贵的修改建议,谢谢您!
15#
发表于 2016-9-21 21:06 | 只看该作者
文笔朴素,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5 23:07 , Processed in 0.05104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