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206|回复: 4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如果来到我的城市,那你一定要想起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1-3 18: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11-3 23:37 编辑

  天空飘着雨,街道有点冷,我看着窗外,好像这样看着看着,就能够看到那个身影从窗外走过。其实我有些困惑:我能够一眼就认出她来吗?这样的担心不是多余,一次有人来单位办事,待他走后,在同事的提醒下我才想起,这个人,曾在他们城市酒店的大堂里,陪我聊了三个小时,而那时距我到他的城市也不过数月……记不住数字,记不住街道,记不住面孔,向来是我的弱项。何况是只见过一次的她。

  初次见她,是2005年12月1日,虽是冬天,但阳光明媚。她坐在桌前,一面说一面笑,笑得暧意荡漾,说着说着,还吐吐舌头,似个孩童般顽皮。

  她是透透,我们在中财认识。

  在论坛上认识的文友很有意思,时时在论坛里品读、点评对方的文字,相互了解得很透彻,却没有在私下说过一句话,更没有见过面。然而我们面对面坐在桌前,聊得异常开心,像是老友久别重逢。

  见面时,透透已久没有到论坛发文,帖在散文版的文字是九月底的:《渗漏》。文章在从容中有股安静的力量,这是当年透透很重要的作品,我细细看过数遍,却无言。有时候是这样,越是沉浸入文章中,越是不知如何开口。

  见面时问她,怎么久不见新作,她说:一是写得慢;二是如果写,就不想重复自己。

  那次分别后,我们仍然不曾用任何工具交流,无论电话还是QQ,一如从前。后来我离开中财,偶尔在QQ空间中看到她的消息,却仍如从前,只是远远地关注,从未走近,只是,看到她的名字,就会异常清晰地想起她的笑容。

  2014年,一本名为《底色》的书寄至我手中。拿到这本书时,有些安心,在岁月层层的尘埃中,我们依旧记得彼此,虽然不联系,不问好,可依旧有个名字占据着记忆中的某个点位,无论于她,还是于我。我们在文字中相识,或许多年不曾再看到彼此的文字,但我们仍旧是朋友,是姐妹,不因时间和距离而改变。这样的交往很安心,很恬静,也是我喜欢的方式:纵然天各一方,不用说起,也记得我们相知相识。

  间中我去过南宁,只是匆匆路过,过后才与透透说起。她问:为什么不联系我?我说只是路过,在南宁只呆三小时。她说:就是一起喝杯茶也是好的。这话听着就温暖:在一座陌生的城市里,会有个熟悉的人来与我对饮一杯暖暖的茶。

  日子总是过得很快。透透与我说她要路过昆明时,时间已过去了整整11年。这个数字并不代表我们相识的日子,我完全不知道,是什么时间在中财知道有个透透,她又是什么时候知道有个我。

  这次,我对她说:因为我是路痴,所以可能找不到她下塌的地方。于是她过来将就我。我不知道她有没有想起那一年,她和朋友去世博园游玩,我匆匆赶到世博园门口,找到她们后,打的去吃饭,到了目的地才发现,我们跑错地方:两个地名大体相同,却不在同一个方向,之所以会跑错,是因为我不认路,也辨不清方向。对于方向和许多事,我总是如此迷糊。但得知跑错地方后,透透只是笑,笑里有包容和懂得。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样,才特别记得她的笑容。因而,坐在店中的我告诉自己:纵是我忘了她的容颜,那我还记得她的笑容。

  然而当透透出现,我发现担心是多余的:我一眼认出了她,然后拥抱。她还是那样,特别爱笑,只是不再顽皮地吐舌头。她又一次问起我去南宁为什么不与她联系,我再次解释:只有三个小时。透透老公说道:下次就是只呆半个小时也要说一声。我微笑,点头。

  我与透透说,我回到中财了,然后我们聊起中财,并说到太阳神。其实是有些懊恼的,虽然我对那些鼓励过自己的人心怀感激,却总是拙于言辞,不曾开口道一声谢。现在,对太阳神,这一份谢意已无法告诉他了。好在我与透透能够籍由中财这个平台在滚滚红尘中认识了彼此,可以靠得如此近,聊一些我们知道的人与事,然后一起笑,一起叹息。

  对于写作,透透依然是那句话:如果写,就不愿重复自己。这话一出口,好像我们又回到过去,中间那长长的时光都不曾走过。而我庆幸,这么长的时间过去了,我还在写,我们因为文字而结下的这份情谊也依旧:我既喜欢她对文章品质的坚持,也喜欢着自己对文字的坚持,更喜欢着,我们因为文字的温度而彼此相识相知。

  这个夜晚很冷,因为有雨。但当我与透透告别,回到家中,却发现了这个夜晚的温暖:我与透透走在街道,我们一面走,一面转头对望,彼此的脸上都挂着笑容。透透的老公,他走在我们身后,细致地为我们拍下了这张照片。



2#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 18:05 | 只看该作者
附2014年的读书小记:
  
  平实,冲淡,隽永。这是我喜欢的散文的样子,也正是透透这篇文章。已是数年没有读到透透的文字了,这次再读,有些讶异:竟已干净、朴素如斯。
  
  《底色》,这本书到我手上的时候,还是春天。那时候有些烦躁。每逢做报表的时候,我总是烦躁的,因为同一个问题数年间三番五次地提醒,报表报过来时,人家的鸭子还是长得比羊大,最初我带着玩笑的心态来看待这些事,后来渐渐不耐烦:改了三次的报表,那只鸭子依然大过羊。所以我的整个春天都是非常狂躁的——恨自己不能够隔空取物,否则,怎么也要把那只鸭子弄来,看个究竟。
  
  《底色》,那些日子里,我就把它放在桌上,放在电脑前,准备一闲下来就翻读,然而世事往往不在我的意料之中。屋外在拆房、建房,灰尘四起,我看着电脑上的灰尘一日日累积,有点无动于衷。但是我看到灰尘,飞到了那本浅棕色封页的书上,十分无奈:我甚至还没有翻开它。于是,我把它放入书架。这一放,就是三个月九十天。今天,我终于把它从书架上取出,它还是那模样:素静、淡雅,好像那些灰尘与日夜不停地搅拌、挖掘的机器制造的噪音与它无关。不,我并不打算今天就读完它,我准备慢慢来,比如一朵花的开,得有那么长的时间去准备和等待。读文章也似看花开,一朵一朵地看,才能看到它的好。一片一片的看,虽然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却失之草率——回过头来往往发现,只记得一片锦绣,却没有记住凑出那片锦绣的任何一朵独立的花。
  
  随手一翻开,就是《对门》。我知道这个词,只是在文中的解释,这个门却对得有点远:隔了一条小路和一条小沟。文中写的就是对门王老二家的故事,细处着笔,落在细处,低处起头,结在低处,平平淡淡地写,平平淡淡的日子,平平淡淡的人家,读来却有滋有味。透透甚至不用任何花哨之笔,写得十分老实,而这份老实,却实在是需要底气的。正是有这份底气,所以她写得从容,淡定,也所以,文章看得人神闲气定。这王老二之一家,也就从文中呼之欲出。这样的文章看起来好像很简单,她就是把那些人,那些事一五一十地坦陈在那里,其实不容易,因为越平实,越看出功底。
  
  看《对门》,感觉透透的文字有种自在的安静,哪怕写的是声响:“她哄得很费劲,也很耐心,声音柔长起伏,像一抓挂在风中的轻飘的棉纱,而那双枯槁的手,还不时拐到背后轻拍孩子的屁股。”甚至是争吵:“两个做母亲的女人就像炸开的雷公火闪,霹雳不断,骂一句向对门戳一下手指,喊三响朝对门啐一泡口水,那咬牙切齿的样子,恨不得用最恶狠最毒辣咒骂把对方撕个粉碎,结果这口水仗打的门前鸡飞狗跳,黄尘滚滚。”写是写得活灵活现,吵也吵得虎虎生风,可是读来依然有一种安静自在存在于文字中。这一点尤其难得。往往要安静要自在,文中的人就活在了红尘之外,不食烟火,甚至是则传奇。透透文中的人,却有着十足的生活味,好像伸手过去拍一拍,就能够看到对方身上的灰尘在阳光中飞起。
  
  合上书,叹口气,有些满足,有些意犹未尽,又有些开心:可能明天,可能后天,书中的另一朵花,又将陪伴我一小段午后的时光,这是喜欢文字的人,独有的、隐秘的、一种难以言说的快乐,包括叹息。
3#
发表于 2016-11-3 18:57 | 只看该作者
这个静静的夜,坐下来,安静地读昙花的字,感觉到了一种温暖。
在一座渴望了许久的陌生城市,未曾谋面的昙花静静坐着,各自握着一杯暖暖的茶,即使什么也不说,从彼此会意的微笑里,也会明了对方心里涌出的暖意。
我想,若有一天,这个愿望真的实现,该会有多美妙。
4#
发表于 2016-11-3 19:57 | 只看该作者
充满深情地娓娓道来一段文友情,题目特别吸引我,那是怎样的情谊啊!因为一座城市而想起一个人,抑或是因为一个人而想起一座城。文字是文友间了解的媒介,因文而心仪,因文而有交往的愿望,因为彼此已经很了解,虽然未曾谋面。这种感觉在博客时有过,还因为出差去过一个文友的城市,毫不犹豫去看了她,几个朋友坐在咖啡厅,品着咖啡,说着博客的事,真是美好!
5#
发表于 2016-11-3 19:58 | 只看该作者
期待有一天去云南,和昙花能见一面,昙花若来辽宁,一定通知我
6#
发表于 2016-11-3 20:14 | 只看该作者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作品标题富有诗意和感染力,讲述了版主与一位中财文友的邂逅相遇,透过细节感受到了一股亲切温暖的力量!

拜读!问好!
7#
发表于 2016-11-3 20:24 | 只看该作者
在岁月层层的尘埃中,我们依旧记得彼此,虽然不联系,不问好,可依旧有个名字占据着记忆中的某个点位,无论于她,还是于我。我们在文字中相识,或许多年不曾再看到彼此的文字,但我们仍旧是朋友,是姐妹,不因时间和距离而改变。这样的交往很安心,很恬静,也是我喜欢的方式:纵然天各一方,不用说起,也记得我们相知相识。
——这样的书写,温暖而令人感动。说实在的,行走在文字路上的人,都是孤独的,之所以没有放弃,也许就是那些一路相伴的姐妹和文友的关心和关注。问好昙花斑竹!愿我们一路相伴,走的更远!
8#
发表于 2016-11-3 21:40 | 只看该作者
很温暖的邂逅,也是颇有温度的情结,一个习惯写散文的人,内心一定是温暖和宽容的,比如万丈红尘中的你和透透。时间会错愕某些细节,但也会铸就某些辉煌,欣喜相逢。一个爱字的人以及堪称经典的主张。拜读,欣赏,问好!
9#
发表于 2016-11-4 10:24 | 只看该作者
我回来了,亲爱的花儿妹妹,读你这些暖暖的文字,阿姐心里感动着,多少言语尽在这个大大的拥抱中:hug::hug::hug:欢迎妹妹和家人到南宁来。
10#
发表于 2016-11-4 18:04 | 只看该作者
   真挚的友情令人感动,虽则不大熟悉,但通过文字、通过论坛,结识了,就留存心底,彼此牵挂着、友爱着……这世间到底还有一种友情,超越了世俗……
   拜读新作,问好版主及文友!
11#
发表于 2016-11-4 21:29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文字感觉,温暖,惬意,这或许就是文字营造的氛围吧。问好!
12#
发表于 2016-11-5 01:39 | 只看该作者
关电脑的之前又随意的点了论坛的一篇稿,还是感叹,女性的东西就是散发母性,文笔佳,什么时候我到你那个城市你要请客,然后我像个孩子一样请教,说,阿姨,我想写........
点个赞了。
13#
发表于 2016-11-5 09:15 | 只看该作者
     如果写,就不愿重复自己。这话一出口,好像我们又回到过去,中间那长长的时光都不曾走过。

   是的,这句话很有启迪,不断超越自己,不断创新,才会使文字越来越好,问题就是好像成为了某种习惯与风格,不知不觉就沿袭原来的套路和笔法了,这的的确确要好好反思……
   再次学习,问好雨夜版主及文友!
14#
发表于 2016-11-5 19:02 | 只看该作者
细心地看了斑竹这些带有温度的文字,读来令人难以忘怀。在我记忆里透透好像还写诗歌,有好长一段时间活跃在明月清风里。以文结友纯真而珍贵,祝地久天长。
15#
发表于 2016-11-5 19:37 | 只看该作者
欣赏这份以文相识的友谊,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5 06:52 , Processed in 0.06059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