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原创] 说哭
[打印本页]
作者:
汪红光
时间:
2008-6-17 21:48
标题:
[原创] 说哭
说 哭
文/汪红光
眼睁睁看着父母妻儿、亲戚朋友活生生870条生命一个个死在自己面前而无动于衷,不流一滴泪、不放一声悲,历史上恐怕只有方孝孺一人。为了忠于那个下落不明的建文帝,为了那一份所谓的臣子之节,方孝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丢尽了所有的人伦。
他没有哭!
但是,当刽子手拉出他最后一个亲人——弟弟方孝友时,方孝孺还是“哇”的一声哭了。这一哭,真正是撕心裂肺,天地动容:
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
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猷。
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
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
呜呼哀哉,庶不我尤!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即便方孝孺这样的铁血之士,也还是有伤心欲绝的时候。事实上只有这一个弟弟,数十年来与方孝孺相濡以沫、情同手足,这一别,生死相界,他如何舍得?当然,方孝孺在刑场上的这最后一哭并没能挽回弟弟方孝友的生命,只不过让天下人认识了这位赤胆忠心的英雄,同我们一样的肉身凡胎,爱恨情仇,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
的确,自古英雄,不过是为人之所难为,忍人之所难忍。如果不是方孝孺这临死一哭,恐怕这世间没有人相信他是英雄,大家在心里都把他当成了无肝无肺、无义无情的怪物。这生命最后的放声一哭,让方孝孺成了真正的英雄!
说起哭,中国历史上最早善哭且哭得非同凡响的当属孟姜女。
这个乡野女子,她没有任何可以炫耀的东西。粗布包袱里包着几双菜油灯下精心纳就的布鞋,一身粗针细线的棉衣。此外唯有那流不干、洒不尽的满腔眼泪。为了找到丈夫范杞良,为了表达一个村妇对丈夫数年来的牵挂思念,孟姜女从家乡一路哭来,哭过长江、哭过黄河、哭过秦岭、哭过泰山,直哭到长城脚下。哭得云飞色变,哭得山崩地裂,最后,哭倒了长城……
很多到过长城的人都说,站在孟姜女庙的台阶上,迎着阵阵海风,耳边仍然响着孟姜女的悠悠哭声:
九月里来九重阳,
孟姜女做酒等范郎;
酒儿做好郎不归,
空叫孟姜哭断肠。……
孟姜女这千百年回荡神州饱含炽热的爱,早就随着她的眼泪融进了大海。大海不干,眼泪不尽,哭声不绝,爱情永恒。
以前有一折三国戏“诸葛亮吊孝”,很受大家的欢迎。听说这出戏中最感人的情节是诸葛亮的“哭”功。看,儒雅非凡的孔明,着白衣,系黑纱,哭红眼,流浊泪,呼天抢地,凄凄哀哀,边哭别唱,边唱边哭,哭中有唱,唱里含哭,既要肝肠寸断,显出友情似海,又要适可而止,不忘申明大义。
“呜呼公瑾!生死永别!朴守其贞,冥冥灭灭,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呜呼痛哉!伏惟尚飨。”孔明祭毕,伏地大哭,泪如涌泉,哀恸不已。……往往一代戏剧大师就随着诸葛孔明这一“哭”,而名显天下。
如果不特意去发掘,还真不知道这平常的“哭”竟然包含了这么多的内容。兄弟情谊,夫妻恩爱,朋友之私,国家大义。历史上每一场不同凡响的“哭”中,总会留给后人不尽的回味、不尽的思索。既是针对人生,又是针对道德。
其实,真正见于历史文字记载的“名哭”,当数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才子申包胥。那一年,流亡吴国的伍子胥率领吴国大军攻破楚国都城郢都,楚昭王逃到了外地,伍子胥为了报昔日楚平王杀父杀兄之仇,竟然挖出楚平王的尸体,鞭尸三百。扬言要让将整个楚国化为齑粉。早已入山隐居的申包胥不忍看到死人受此污辱,不忍看到国家、人民遭此劫难,就一人跑到秦国求救。起先,秦哀公不理他,申包胥就站在秦国的朝堂之上,大哭不止。这一哭,似猿鸣峭壁,似鹰啼峡谷,连续哭了七天七夜,终于哭动了秦哀公的心肠。
秦哀公被申包胥的一片忠君爱国、为民请命的热情所感染,他派出强大的军队帮助楚军击退吴兵,保住了楚国,保住了数百万平民百姓的平安。
很难想象,如果当时没有申包胥这七天七夜的放声大哭,楚国会被伍子胥糟蹋、蹂躏到什么程度?
像申包胥一样,在人类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假使哭一场能让社会崇尚和平,能让强权放弃欺凌,假使哭一场能让爱情充满世界,能让贪婪止住脚步,不光我,全世界的善良者都会拼尽全力,放声一哭!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作者:
程学武
时间:
2008-6-18 08:44
哭有真哭、假哭等等,其内涵丰富啊。
文中包容的知识量很丰富,敬佩您知识的厚实度。
问好!
作者:
纪慎言
时间:
2008-6-18 09:41
不错的文章。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08-6-18 19:03
怎一个哭字了得……
要有心才有哭,没有心的人哭什么呢?文中所举都是至真至情之人,所以一哭动天地,非如此,猫哭耗子类的哭,又怎么能有这样的效果呢?
作者:
一水
时间:
2008-6-18 20:31
显见楼主扎实的文史功底,非常活泛的文字。方孝孺之死,株连十族,是可悲哉!更多的提示后人以懵懂于儒教的沉重。
提读
作者:
大山
时间:
2008-6-18 21:34
九月里来九重阳,
孟姜女做酒等范郎;
酒儿做好郎不归,
空叫孟姜哭断肠。……
作者:
lqm407
时间:
2008-6-18 23:15
欢迎新朋友来江天。
写出了历史上的“名哭”。看来知识功底扎实。
一来就贴了好几篇……其实,一次不要贴这么多。慢慢来吧!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