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51|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顺着大树上天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2-8 15: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暂时消闲下来——其实我总能在工作之余这样暂时消闲下来——我会对着窗外一隅城市风光沉思或者发呆。
  
  有阳光,或者没有阳光,我的心里总会出现一幅图景,并且很快清晰起来:这个城市好像有过漫长而难以启齿的过去,它总在以不断改头换面的方式将自己从前艰难的历程掩盖起来或者干脆彻底掩埋。或者,它总是煞有介事地把许多东西以垃圾的形式收拢起来然后倾倒出去,倒入生活不再延伸的旷野,那些地方是人类埋葬精神生活残损物的寂寥的墓地。
  
  是这样的,城市就像一个过于注重自己容色的女人,把那张脸涂了又抹抹了又涂,有时候干脆就动起“刀”来,把塌陷的垫高,把臃肿的切除,把起皱的拉直,把黝黯的漂白。总之,城市在毫不保留地销毁一些遗存的时候,也在不容商量地抹去人的一部分记忆。
  
  我曾说过,没有老树的城市是不仁厚的,这确乎因为我看到这个城市没有老树,而诸如老树之类,那是让人心不惶恐眼不迷惘的东西。这个城市,看上去里里外外是新崭崭的。
  
  不断翻新的城市,生活场景不分白天黑夜都波澜壮阔。但是,作为独立人的精神根基,在这个城市里总是很肤浅的。我以为我的发现完全够得上一个智者的发现了。但让我尴尬的是,没有人回应我的观点,并且许多人对新兴的城市都抱有好感由衷溢美而更愿意深度融入。我就这样看着人们在城市里义无反顾地忙碌下去也盲目下去。我甚至无法求证人在城市里生活的初心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也是被狂潮一样瞬息万变的生活挟卷到城市里来的。原想深度体验城市生活的丰富与快乐。来了之后,我又渐渐变得不想打扰别人,也不想别人过多地打扰自己。我只想把自己从零碎而芜杂的生活活动中分离出来,幻想用另一种更好的方式在这里继续生活下去。
  
  城市在剧烈的躁动中迅速发育。城市太幸运了,它赶上了千年不遇的“雨水”丰沛期。城市的成长显得营养过剩了,它总给我许多并无大用的东西或者给我许多预想不到的东西,而真正有用的,我又不知道究竟是些什么,都隐藏在哪里。我不知道有没有希望把那些复杂的令人生厌的变成简单的、美好的,牢牢抓在手中,让向前狂奔的时光慢下来,让日子消闲下来,用心思考:城市来自于怎样的蛮荒,又怎样回到怎样的蛮荒中去。
  
  我也在努力说服自己:一切成长都是有意义的,所有美妙的机缘都是神的意图。我不怀疑神的意图的存在,我只惊诧于城市人对神的态度日益轻慢的事实。即便如此,我会原谅城市的疯长和狂躁,也会理解它与人的灵魂生活相去甚远的事实也是有来由的。我相信我有理由活在城市的物质实体上,也有理由紧贴它所在的这个时间维度——实体的场所与可用语言表述的时代,那是我和城市在空间性与时间性两种属性上的相遇。我想接受这个城市,也想让城市给我刻印一些温暖而亲和的记忆,虽然这种记忆持续的时间远远不及城市存在的时间。我还深信,疯长的城市一定会遵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绝对因果律。我的越来越老和它的越来越年轻会有一个距离最近的时空交接点。在这个交接点上,我把灵魂的未来托付给时间,我把灵魂的当下托付给实体的空间。
  
  城市的自主冶容是唯恐不新唯恐不奇的。我甚至不能记住它急促的呼吸。城市的全貌我从来都无法看得更加详细,我所知道的它通常只是一个熟悉的街区,一些邻居,一道窗户外面显现出来的城市的一隅,以及四季更迭中阳光不同照射角度下连续的陌生。午后,我发现自己常常关注那样的午后。我看见阳光之手把夜的幕布沿着大地铺展开来,再拉扯到天上去。夕照中的群山告诉我,有些东西与时间毫无关系,它们从来都是那个样子的。但有一些,绝不再是从前的。
  
  对着陌生城市的一隅沉思,醍醐灌顶一般,我猛然悟出人活着的时候灵魂有两处着落,一处是自己的血肉之躯,另一处是身外这个物质世界。在第一处,两者的依存关系是人所公认的,而后一处,未必人人都曾留意:人的灵魂除了依存于人的肉体,还依存于外部物的世界。这是灵魂向外延伸性质的安放过程。灵魂与肉体同在时间中漂流,也在物世中寻求实体性的参照坐标并依附其上。那通常是一些实物,是灵魂乐于托付的实在的附着体。灵魂与世界上具体的物偶然相逢,比如天空与大地,比如生活过的城市或乡村,比如去过的地方,遇到的人和事。引起灵魂记忆的物质性元素最终不可能变成空洞的或者符号性的,它们本身会形成记忆的实体性元素并变得稳固而深刻。我深信形成深刻记忆并让灵魂欢愉或者悲壮地依附其上的东西往往就是一些具体的存在。一条街道,一座房子,一座教堂,一座寺庙,一棵树,一条路,一个人,一种天气,一段情感经历,以及凤毛麟角的绝活或者珍稀传世的手艺,甚至一个带有震撼性的欣赏经历或创造体验,以及与他人在人性层面上的猛烈碰撞……我有丰富的体验。当我的生命状态处于最亢奋或者最消沉的时候所遇到的物质实体就成了深刻记忆的绝佳载体,它们与记忆一道永恒地存留于我的生命过程之中。记忆就是这样,它是人的灵魂被强烈扰动时形成的。借助记忆,灵魂像一块糖一样心甘情愿融入物质事件的水中,进而认定能够溶解自己的东西就是极好的安放之地,从此不再分离。那种记忆相当牢固,因为有灵魂依附其中,物质的东西也就是有丰盈的情感和严肃的理智的,即使如锉刀一样的时光也无法将那种灵魂与实物的结合体磨灭。时间与空间完成了神性的交合,人在世间的存在就有可靠的外在的着落。当生存环境随时光的前行和人的欲望的延伸与扩张变得面目全非而让人倍感陌生的时候,人也老了,但总算还有那样一些物质实体牵系着灵魂存留于生活之中,镌刻着最为完整而清晰的记忆。
  
  比如苍老的大树。
  
  我真的很喜欢大树,我以为那样的大树是我的灵魂最好的现场附着体和最可靠的迁徙路径。我常想,当我开始走向暮年的时候,还能凭借我很熟悉的一棵大树确证我的灵魂还有另一个栖居之所,我的灵魂在身外也便得到了很好的托付,我在这个世界上就不是虚无的。我不能不想到,自己出生之前那棵大树就站立在那里了,自己离开鲜活生动的世界之后,那棵大树还将继续在那里站立下去。大树还会春发夏荣秋零冬枯,我的生命,我的灵魂,是可以借助那样的大树的枝条向另一个世界迁徙的。我曾不止一次想过,佛祖涅槃的时候,是安适地半躺在一棵菩提树底下的,佛祖一定参透了人的灵魂的全部秘密,他的灵魂一定顺着菩提树的枝丫顺利抵达天国;而佛弟子们,他们总会建造一座座直指天宇的浮屠;星月教徒们的寺院有圆圆的尖顶;耶稣子民们祷告的教堂也有高高的尖塔,他们都在想方设法给自己的灵魂修造一条通天的路径……
  
  我不属于任何教派,我只好对大树顶礼膜拜,并希望我的灵魂将来能随大树的繁衍继续活在世上,或者从大树之巅畅游到天国去。我无法挽留自己的物质生命永存于世界上,但可以把我的灵魂妥帖地安放在经行时间之维的灵性之物上。诸如大树之类,我真的愿意让自己的灵魂在这些有旺盛生命力的东西上得到永生。
  
  我的城市有那样的大树吗?没有。
  
  消费与享乐是一波强劲的狂潮,它对城市之内以及城市周边的每一寸旷野寸土必争。一些大树、老树被这股狂潮卷没了,标志着人的欲望的楼宇森林般耸立起来。我想,我的灵魂必有虔敬,我的欲望不应该高于大树的自然生命力。在我生活的地方,大树应该是最高的存在,我活着的时候应该常常看到它们崇高的姿态的,毕竟,那是我的灵魂来日将赴的神性故乡的必由之路。现在没有,但从前一定有过。我希望别人曾经托付过灵魂的大树,它们的灵性还在这个城市里,我可以让自己的灵性与树的灵性悄然相接,并让树的灵性引领我的灵魂像另一个世界顺利迁移——如果我的设想能够成立,我的灵魂不会无家可归。它会有很好的托付。我就会动员我的灵魂不必在我当下肉身中深居简出,而肉身也不必总是躲进城市坚硬的躯壳,而应该在生机勃勃的世界上有所作为。有此良方,我想我的灵魂就不再自囚,也不再盲目瓢泊。
  
  最好有现实的大树让我张目即见,将来让我的灵魂顺着那些大树到天国里去——不可能有那样的大树了,如今城市里任何一棵新植的树木都不会在我的有生之年长到足以让我敬仰的高度和丰广度。我只能祈祷和祝愿,城市能够变得仁厚一些,能够容许哪怕一棵老树生存下去,变成更多人的灵魂敬仰和乐于托付的灵性实体,给后来人的灵魂以虔敬的契机!
  
  大树是唤醒人的诗情、激发人的哲思、复活人的神性的最简单最直接最生动的物质实体。那么,消费与享乐至于狂热的城市,能不能为我和我这样的人留下至少一棵大树呢?
  
  小城的街道两旁确乎新植了许多树木,但都很小,信奉天、地、人三位一体的民族,如今崇尚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理逻辑,却不知会出现怎样的结局果。留不住哪怕是一棵老树那样的旧物,即便城市是鲜花盛开的,人的灵魂依然会狂狷失态动荡不息。我无法放下这个思考:没有托付,没有虔敬,肉身消亡之后,灵魂将何去何从呢?
  
  只见高楼不见大树。城市膨胀的本质是人的欲望的膨胀。欲壑难填,人的灵魂怎能不东游西荡背井离乡!
  
  浮躁症的根源是人的灵魂失去了必要的依托或附着体。我认为没有大树的城市不是仁厚的城市,相反,它会多出小气和戾气这些低价值乃至负价值的东西。太小气太有戾气的城市,我可以付出许多,但不想获取太多,获取太多的人性灾情将使城市里的灵魂病症变本加厉。
  
  失去了记忆依托,记忆终将失去;失去了记忆,人的灵魂就难以团聚。
  
  消闲下来吧——我又该让自己消闲下来了,思虑过多过重也是一种贪欲。
  
  听说政府大院新植了两棵大树,还是从外地移植来的名贵树木。市民们奔走相告,我也去凑了热闹。确乎很大了,购买、运输和移栽那样的两棵大树一定所费不赀。
  
  有三四层楼那么高,按说不算小了,但在九层高的办公大楼面前,两棵树依然显得相当的小气而滑稽。
  
  不过我还记得一个街区,在城里,那个地方是很偏僻的,是城里唯一没有开发的棚户区。去看看吧,不是因为那里有一座复兴的观音寺,而是因为那里有几棵幸而未被铲除的大树。尚不算老,年纪与我相仿而已。
  
  2016-12-2



      
2#
发表于 2016-12-8 17:03 | 只看该作者
占个沙发
3#
发表于 2016-12-8 17:28 | 只看该作者
    人活不过树木,楼却高过了树木——城市的日新月异,高楼大厦,让树木生存的环境越来越恶劣。兴文此篇新作依旧关注现实、笔力厚重,给人以思考与启迪。赞同这样的话:失去了记忆依托,记忆终将失去;失去了记忆,人的灵魂就难以团聚。
4#
发表于 2016-12-8 17:34 | 只看该作者
主体之思遍披视阈,万物都经得起思考。能在消闲中迈出思维的步伐,这是我钦佩也羡慕李老师的地方。问好。
5#
发表于 2016-12-8 17:48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好文笔!
6#
发表于 2016-12-8 17:52 | 只看该作者
先生擅长阐发幽思,能从细微的事物中发现诗意,提炼意象,阐发哲理,从而文字显得饱满流畅。欣赏!
7#
发表于 2016-12-8 19:39 | 只看该作者
李老师这篇文章太喜欢了!我也一直关注城市的古老建筑和植物,比如树木,尤其是老树,那是一种物质媒介,是这个城市所以存在的见证,有了它们,我们可以拾级而上,找到来路。但越来越多的老树老建筑被破坏,越来越多的城市都变成一个样子,悲哀啊
8#
发表于 2016-12-8 20:02 | 只看该作者
城市带给人们美好的记忆
9#
发表于 2016-12-9 20:31 | 只看该作者
此文写出了城市生活中的一种悲哀,曾经愿意看一棵树长大,曾经也愿意天天看到同样的一棵树,从童年到暮年。现在却不然,树不停地在换,感觉好像不是为了城市的美观,而是为了某些不能放到台面上来说的东西。文中许多句子让人称道,诸如:“当我的生命状态处于最亢奋或者最消沉的时候所遇到的物质实体就成了深刻记忆的绝佳载体,它们与记忆一道永恒地存留于我的生命过程之中。”“我以为那样的大树是我的灵魂最好的现场附着体和最可靠的迁徙路径。”因为有同感,所以感觉很赞!
欣赏并问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09:39 | 只看该作者
于文华 发表于 2016-12-8 17:28
人活不过树木,楼却高过了树木——城市的日新月异,高楼大厦,让树木生存的环境越来越恶劣。兴文此篇新 ...

谢谢文华鼓励!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09:40 | 只看该作者
剑鸿 发表于 2016-12-8 17:34
主体之思遍披视阈,万物都经得起思考。能在消闲中迈出思维的步伐,这是我钦佩也羡慕李老师的地方。问好。

剑鸿高爱了,随心所欲泛泛而谈吧!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09:41 | 只看该作者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09:41 | 只看该作者
柯英 发表于 2016-12-8 17:52
先生擅长阐发幽思,能从细微的事物中发现诗意,提炼意象,阐发哲理,从而文字显得饱满流畅。欣赏!

谢谢柯英文友鼓励,并祝你体健笔丰!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09:42 | 只看该作者
李立红 发表于 2016-12-8 19:39
李老师这篇文章太喜欢了!我也一直关注城市的古老建筑和植物,比如树木,尤其是老树,那是一种物质媒介,是 ...

谢谢立红鼓励!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09:44 | 只看该作者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6-12-9 20:31
此文写出了城市生活中的一种悲哀,曾经愿意看一棵树长大,曾经也愿意天天看到同样的一棵树,从童年到暮年。 ...

谢谢版主高爱与鼓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 13:32 , Processed in 0.08502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