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17|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文化的制约(原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3 20: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糖葫芦 于 2017-1-3 21:44 编辑

    文化的制约(原创)

  蔚蓝的天空泊着淡色的橘云,清寒的微风拂过面。视线扫去,一幢幢黄的、白的、红色的建筑仿佛恬然的少女静静伫立;鱼鳞般的瓦片、简洁明快的回廊、方的、梯形和三角形状的屋顶在渐渐失去绿叶衬托的枝丫间反透出不多见的沉宁。

  望一望湛蓝的天穹和半天里娴静的泊云,黄昏前有些焦虑的情绪随着周围环境的清雅缓缓舒散开来。于是慢慢踱步,沉心浏览。走一会心下隐隐感到不适,本以为是心没有完全平静的缘故,但望得越久,自觉就越多不适,虽百思而不得其解。

  离开宁静的住宅区走进视野宽广的广场,正前方宽阔的街道一侧有两三幢红砖楼宇,纵深处遥遥一幢圆柱形铺满玻璃的大厦饱满在夕阳的酡红里。它侧枕着泊云,后卧入蓝天,浑圆的通体由于玻璃的反映发散出柔和的红光,那一丝脑海里不适的意味在无形中消失了。

  心愈发柔和起来,收回视线而望近前的红楼,长方形的窗扇顶上悬挂着许多红艳艳的辣椒串、白湛湛的挽头葱,一些阳台上堆着白绿相间的大白菜,生活的气象愈发烘托出浓郁温馨的味道。
  心情开始变得愉快了,视线散漫着东瞧西望。望着望着,脑海中忽地灵光一闪:“原来如此!”于是终于明白那无由的不适来自何处?

  在那片环境清宁的住宅区里,建筑的色调很美,但是所有的屋顶都是三角形、方形和梯形的,即便是回廊、窗扇、阁楼顶特意修建得优雅的浮凸天窗,所有的边缘也都是切角锐利的形态。

  由于人的情绪很受周围环境的影响,那么湛蓝的天空会令人感到清新明快,而边缘、色调柔和的浮云则会使人心境也随之柔和淡泊,天空愈广袤对比数量为少且形态舒散的云朵就愈能开阔心境,调理不安的情绪。

  而优雅流动人员较少的住宅环境和建筑风格简洁明块的楼宇也会相应制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但由于它们的形态过于平直,虽能给予静的氛围,却缺少调和的柔软。试比如说有绿叶点缀的灌木或柳树,它们针对形态锐利的建筑就起了调和的作用。

  而此时正值深秋叶落满地,灌木丛和树枝都表现出更为尖锐的表象而无法调和建筑方面的缺点。因于此,各种方、尖的屋顶出现在蓝天和彤云下就导致了下意识的不适感。

  解除了疑问,我则想到了中国的建筑从古到今多数建筑屋顶的形态都以三角形、梯形为主;仅在不多的地方使用圆形,比如柱子。中国古典建筑的柱子无论室内外都是圆的,虽然我并不懂得建筑艺术,但想必这圆形柱子也是为了起调和作用吧。而此外屋宇出现圆形的搭配则很少了。

  回过头来我们看北京天坛的祈年殿,它则是三层重檐的圆形建筑,不过剖面仍然是三角形、长方形和梯形的结合体。换句话说,祈年殿和塔形的建筑,不过是圆形柱子和三角形屋顶的结合变身而已。

  在欧式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屋宇的形状都是圆的或以圆来调和的,比如圆锥形的屋顶、门廊的拱顶、方与圆结合的窗户。不过欧式建筑风格不一,有的凸显粗犷雄伟,有的精巧别致,有的则怪异厚重...不同的国度都有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

  这样看来,印度建筑倒是非常适于调和人的情绪和心境。我想这和印度文化中的佛教思想有些关系吧。印度建筑最多表现在方与圆的结合上,比如泰姬陵,在方的基础上,圆几乎无处不在。我大概知道它是对称风格,其它则不清楚了。除整个建筑中基础结构框架是方的,其它都是半圆形,屋顶甚至是半球形的,给人以饱满、柔和的丰韵,更使人有身处其中之感,体会到无处不在的感染力。

  印度人生活的态度也是柔和的,他们的火车、汽车从不准时发车和准时到站,人际交往也表现得更为惬意从容,友人之间的预约会面很少有德国式的精准,说来不来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但彼此又都是非常热情。

  印度人以时间为自我的中心,却从不做时间的奴隶;相反,他们更能游刃有余的驾驭时间。

  退而言之,中国古典建筑则主要以方形和三角形为主,圆为辅。最为奇怪的体会还是中国建筑和中国文化,既相辅相成,又背道而驰。虽然中国建筑中以棱角为主,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思想中却缺少这种建筑风格上的直接、锐利的感觉。

  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思想,但中国的角状建筑却没有恰到好处、适可而止。更多关于建筑上的调和反映在辅助方面上,比如园林艺术,以树、花卉、假山石、山、水、桥等来调和建筑上的不足,亦在建筑的表面做足功夫,比如雕檐画壁,用更为细腻的艺术倾向来反衬园林艺术,更多反映出细致入微的情结,这又与中国文化相辅相成。

  这种过于细致繁琐的建筑风格又呈现在百花齐放的各种文化源流中,但同时,建筑的形态却全然与这种细腻成反比。从这里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中国文化历史中出现的激烈对抗、相互消杀,又共容共存,既适度相融,却始终不能完全融合的特殊局面。

  也许,这就是中国人的潜在本质吧,追求着恰到好处的心得,表现着影响深远的态度,既存乎其表的受制于人又完全强硬的制约于人。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印度文化中的散漫不同,以人为本,复以人为末,运行着中庸思想的理论,只在予人自在的逍遥中进行着微妙的制约。

    2007年11月2日19:39分秋雁南回文学论坛/注册名:消息小猪(即烈火的轻云)
2#
发表于 2017-1-4 11:23 | 只看该作者
建筑是一门综合的艺术,能折射出浓浓的文化气息。
3#
发表于 2017-1-4 11:24 | 只看该作者
在奈保尔的笔下,印度实在不是个好地方。
4#
发表于 2017-1-4 11:25 | 只看该作者
而且,印度其实信佛教的人特别少,家花不香野花香,在中国和韩国繁衍壮大了。
5#
 楼主| 发表于 2017-1-6 08:55 | 只看该作者
一孔 发表于 2017-1-4 11:25
而且,印度其实信佛教的人特别少,家花不香野花香,在中国和韩国繁衍壮大了。

嗯,印度教派很多,锡克教,印度教,伊斯兰教,佛教……
6#
发表于 2017-1-6 09:40 | 只看该作者
建筑、服饰、餐饮等日常都被文化制约着,而这种文化就是“意识形态”,只有能够对日常生活起作用的意识形态才是民族国家真正的意识形态....
7#
 楼主| 发表于 2017-1-6 11:31 | 只看该作者
毕之航 发表于 2017-1-6 09:40
建筑、服饰、餐饮等日常都被文化制约着,而这种文化就是“意识形态”,只有能够对日常生活起作用的意识形态 ...

嗯,所以中国想要真正考虑民众的利益就要颠覆它的文化本根或者融入接受新的意识形态。
8#
发表于 2017-1-6 11:33 | 只看该作者
又见糖葫芦文笔,喜欢,问好!
9#
发表于 2017-1-6 12:12 | 只看该作者
我还是喜欢伊斯兰风格,建筑中弧线多,好看。
10#
 楼主| 发表于 2017-1-6 14:19 | 只看该作者
此意平生飞动 发表于 2017-1-6 12:12
我还是喜欢伊斯兰风格,建筑中弧线多,好看。

我统统全喜欢
11#
 楼主| 发表于 2017-1-6 14:19 | 只看该作者
言默然 发表于 2017-1-6 11:33
又见糖葫芦文笔,喜欢,问好!

旧东西旧东西,还有好几千破烂呢~
都是挑好的发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4 09:41 , Processed in 0.05643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