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600|回复: 3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从李广难封看命运有多偶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19 16: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闫广慧 于 2017-1-19 16:46 编辑


        一千三百多年前,唐太宗在给谏臣魏征开的追悼会上致悼词时说过一句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此话后来成了警世的恒言为后世所乐道。二十一世纪的我们翻开厚重的历史再次审视前人的历史经验教训时是否可以给我们启示,让我们在以人为镜的参比中明白得失荣辱呢?

       唐初四杰之一的王勃在他的名篇《滕王阁序》中曾为汉朝抵御匈奴的名将李广鸣不平曰: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其实王子安言不尽然。所谓的时运不济命运多舛者多半是自我的性格缺陷造成的,即不能怪时运也不能怨命运。李广历经三朝正是文治世武安邦的大时代。李广的命也不差,有一个足以炫耀的出身,其祖上是秦朝的名将,曾千里缉捕雇凶刺王的燕太子丹。李广最初发迹起步的势头也很不错,他的第一任CIO,文帝就曾很看好他,“惜广不逢时,令当高祖世,万户侯岂足道哉”。领导惋惜他运气不好不肯给他一个应有的职称(封侯)不过是推诿。只有他的一个同事公孙昆邪看得明白讲得透彻:“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确,恐亡之”。自负不谦逊才是阻碍其上升的症结,恐怕“与虏确”是其一,公孙没有道破的还有违上意这一条。没有那个上级愿意领导自以为是不听话的下属吧。所以李广在文帝一朝只做了“骑常侍”这样的郎官,平时只是陪着领导做消遣娱乐,打猎捕杀一下野生动物而已。领导换班子景帝当政,李广的官稍有升迁做到了骑郎将,但还是没有受到领导的真正重用,只到发生了吴楚七国之乱,国家急需用人,李广才上了平叛前线并依靠自己的才干屡立战功。战乱平息后,前线的将士各有封赏,但李广却因为和领导的潜在政敌梁王走的太近而错过了这次封侯的良机。一个人要想成功不仅要有才干更需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如果站错了队不仅才干无处施展反而会成为招致领导猜忌的累赘。李广就是不会揣摩领导的心事缺乏政治头脑被冷落的。到了景帝的儿子武帝时,李广又获得一次很好的上升空间,他先是做了皇帝的侍卫长能够和领导亲密接触,一段时间后李广如其所愿被调迁到了抵御匈奴入侵的第一线。在前线的争杀中李广获得了“飞将军”的美誉,使匈奴人闻风丧胆。但其“行无部伍、行陈,人人自便”的治军方式还是给领导留下了“此人治军不严,不好约束“的印象。

        李广被诟病的另一个原因,却是太史公司马迁曾拿来当作英雄事迹写进《史记》的一件事。还是在和匈奴较技的战场上,一次李广携百十骑私人卫队冒进深入到了敌后,结果遭遇了匈奴大部队,李广处变不惊,下令不仅不退,反而下令迎敌而上,两军对垒至两里地的距离,又令“皆下马解鞍“匈奴人见此,恐是诱兵,对峙到半夜散去,等到天光大亮,李广才领着他的百骑归队,而这时他指挥所里的参谋居然不知道李广的行踪,才刚刚起床刷牙洗脸呢。显然司马史公写这段文字的时候,出发点是讴歌李将军的处变不惊,机智多谋和有过人的胆量,但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就看出问题了。如果是一个三军的统帅,首要的职责是运筹帷幄,然后才是决胜千里。从来没有见过一个成功的统帅是靠轮大刀片立下不世之功的。李广擅自脱离组织只说明他不仅不能律人,而且不能律己,丢下大部队拼匹夫之勇,还好万幸匈奴的头领太有头脑,如果换个莽汉,管个球杀过去再说,那么李广是不是就该杀身成仁了?那么留下的军队又该怎么办?所以不客气的说,李广能力不足以挑更重的担子。他的官升不上来更应该检讨自己。

        李广仕途不畅,始终做不过他认为不及他才干的同僚们。人家早早就做到了宰职,他却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就连他一手提拔的老部下后来踩着他的肩膀封了侯。于是李广开始有了怨气“自汉击匈奴,广未尝不在其中,而妄校尉己下,材能不及中,以军功取侯者数十人。广不为后人,而终无寸尺功以得以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发牢骚、向领导要官做、要待遇是官场大忌。历史不远,武帝的老爹景帝就曾宴请当时的大将周亚夫,并赏赐他一块肉,却不给他吃肉用的刀叉,借此敲打:给你的,你要知道感恩领受,不给你的你不能伸手去要,否则恐怕你原来得到的也极有可能失去。果然最终周亚夫饿死在冤狱中(闭食自尽)。显然李广没有从前辈的身上吸取教训,结果可就不费猜了。李广被领导打压后只能空叹“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了,而远在天庭却耳目密布的汉武帝自然听到那些话,在一边冷笑。

        元狩四年,武帝策划了一场清剿匈奴大单于的战役。李广立功心切“数自请行,上以为老,不许;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迫使领导做不愿做的决定即便是给你机会也是有附加条件的。“前将军你可以做,但功劳你未必就有机会立的”。“大将军(卫青)阴受上旨,以为李广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上级给了一个不是理由的理由(李广命不好)暗示卫青把他调离主战场让其走边做策应。李广先是固辞坚决不执行命令,后不谢大将军怀着一腔悲愤去执行命令,结果因为迷路误了战机使战事不利。上边问责李广,李广不堪刀笔小吏的侮辱引刀自刭。结束了其传奇而悲剧的一生。太史公写到此,不无同情的附赘道:“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毋庸置疑,李将军是有群众基础的,他爱军如子,也从不祸害老百姓,所以死后军民皆为之哭也是对他一生的褒奖。而要封侯,单单走群众路线有口碑是不行的。汉武帝的时代是个风云际会,人才辈出的时代,李广生在那个时代即是幸运,又是大不幸。李广一生把封侯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但到死他也未必搞明白为什么会失意,得不到赏识。要想成为一个成功人士除了必备的才华和拿得出的功绩之外,重要的是要受到领导的首肯。李广自负、桀骜不驯、缺乏政治头脑,对领导不够敬畏的性格使得领导在任用和考量其政绩时难免有失公允心。“李广难封”也就不足为怪了。说来也怪,大概是遗传基因的缘故,李广的子孙也走了他的老路,他的儿子李敢以校尉官职随从霍去病出击匈奴,奋力作战,夺得匈奴王的战鼓和军旗,斩杀敌人首级无数,因而赐封了关内侯的爵位。但大好的前程却因怨恨大将军卫青使他父亲饮恨而死,就脑子发热动粗打了卫青。好在卫青有度量并未发难。但不久李敢却莫名其妙的死于了自己的上司,卫青的亲外甥霍去病的箭下,官方给出的调查结论是死于意外事故,属于误伤,而更邪乎的是汉武帝也站出来作证,李敢是打猎时被一头鹿给顶死的。我们却不论这宗无头案的背后是否另有款曲,单从李敢的莽撞真性情来看,他便是不死,也很难在相互倾轧的官场中立足的。李广的孙子李陵的故事更多,足可以另立一文。简单的说,他的失败人生也因性格上的诸多毛病,而司马迁“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的痛苦也是拜李陵所赐。当然即便如此,太史公还是不停的为李广和李陵说话的。他在《李将军列传》文后总结李将军的悲剧人生时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有失偏颇。克服性格中的缺陷独善其身是否就是成功的终南坦途?老鹤也不能确定,因为是同时代还出了一个”易老“的冯唐。对于此公人生的失意老鹤留在下篇文章再聊。




2#
发表于 2017-1-19 17:11 | 只看该作者
在那样的时代,君上能垂青并封侯的,是要自己信得过并且有所依赖的。想那李广的性情那么耿直而且孤傲,就连卫青这个小舅子行起事来还要夹紧了尾巴,生怕被君猜忌。附马周亚夫都被当成刺被拨了,这些都是性格所致吧。
3#
发表于 2017-1-19 18:22 | 只看该作者
为李广而不平,天下实干家只拉车不看路,肯定本人有不能被人容的欠缺。总之李家的悲剧让人唏嘘。
4#
发表于 2017-1-19 21:44 | 只看该作者
文中分析得不错,李广就是当今的许世友啊,是个将才,但距离李彪这种帅才还有一点点距离
5#
发表于 2017-1-19 21:45 | 只看该作者
想起杨修那么聪明,但就是不会装糊涂,所以,李广这种还是缺少一些政治家的素养的。

6#
发表于 2017-1-20 13:32 | 只看该作者
一方面当然是武帝的偏心,因为众多皇亲要照顾。另一方面李广个人武技虽然无人能敌,但率兵作战是弱项,手下人一过万就把握不住了。此外还有个人性格和政治素养的缺陷。
7#
发表于 2017-1-20 20:11 | 只看该作者
太史公把历史当小说来写,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比如以李广的地位,居然单独列传,而且写得那么精彩。而卫青霍去病的地位,居然合传,而且人物性格一点儿也不突出。很显然的带有个人感情色彩,有违史学家的公允。所以班固看不惯,要写汉书纠正。结果是,汉书少了许多文学色彩,没有史记那么“有味儿”了。
8#
 楼主| 发表于 2017-1-20 21:43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7-1-19 17:11
在那样的时代,君上能垂青并封侯的,是要自己信得过并且有所依赖的。想那李广的性情那么耿直而且孤傲,就连 ...

性格决定命运,时代不同道理却相通。问候安然!
9#
发表于 2017-1-20 21:44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 发表于 2017-1-20 20:11
太史公把历史当小说来写,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比如以李广的地位,居然单独列传,而且写得那么精彩。而卫青 ...

实际上,无论是否带有个人感情色彩,史书都是史家对历史的解读,都是有倾向性的。且不论他掌握的素材是否真实全面,即使都是实话,也有是否说全的问题。就好像“有图有真相”这句话,其实未必,尽管摄像摄影的内容都是现场实况,但视野和角度是可以根据个人立场来选取的。
10#
发表于 2017-1-21 09:31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7-1-20 21:44
实际上,无论是否带有个人感情色彩,史书都是史家对历史的解读,都是有倾向性的。且不论他掌握的素材是否 ...

在太史公眼里,高祖刘邦就是大流氓,项羽则是大英雄。不知他做过这样的高想没有,假如他生在当朝,不知会效忠于哪一个。我估计就依了他那性格,如果跟了项羽不只是被阉的事,连性命都怕难保。
11#
发表于 2017-1-21 09:40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7-1-21 09:31
在太史公眼里,高祖刘邦就是大流氓,项羽则是大英雄。不知他做过这样的高想没有,假如他生在当朝,不知会 ...

历史没有如果,但可以判断。
项羽这样的大英雄连咸阳宫(不是阿房宫)都不要,要史官做什么?
当然,太史公是站在他的历史观的角度而不是他个人命运的角度来写的。
12#
发表于 2017-1-21 09:44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7-1-21 09:40
历史没有如果,但可以判断。
项羽这样的大英雄连咸阳宫(不是阿房宫)都不要,要史官做什么?
当然,太 ...

昨天又看到一个雷人的句子:上天若是要惩罚世人,除了降灾降瘟疫之外,还要派一个清廉的好官出仕,这样的惩罚更让人哭笑不得。
13#
发表于 2017-1-21 09:46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7-1-21 09:44
昨天又看到一个雷人的句子:上天若是要惩罚世人,除了降灾降瘟疫之外,还要派一个清廉的好官出仕,这样的 ...

这话好有道理!
清官、侠客都是社会的不祥之兆。想想,在什么情况下人们才呼唤这两种人?
14#
发表于 2017-1-21 09:51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7-1-21 09:46
这话好有道理!
清官、侠客都是社会的不祥之兆。想想,在什么情况下人们才呼唤这两种人?

更深一层的意思是,儒家(倡导的清廉),是对上层社会的解毒剂。也就是说,儒家只对上层仍至于顶级人说话的,而对于下层他们是无话可说的。他们的责任,就是要死死掐着当政人的脖子(如海瑞者),不让为政者作恶。但他们说话的语气,却口口声声为了民生。
15#
发表于 2017-1-21 10: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草舍煮字 于 2017-1-21 10:03 编辑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7-1-21 09:51
更深一层的意思是,儒家(倡导的清廉),是对上层社会的解毒剂。也就是说,儒家只对上层仍至于顶级人说话 ...

这是经董仲舒之后的儒生改造后的儒家,愚忠唯上。礼教等级制度是儒家的核心。
海瑞就是中了儒教的毒了,不自量力,其实只是皇帝的一面幌子,朝廷上下没有人会允许他摧毁官僚集团,因而他起起落落,终不得志。皇帝自己都不勤政,他更难有作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1 02:51 , Processed in 0.05152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