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673|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舌尖上的彩云 ——读杨洋的散文集《寻味云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3-8 21:1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日尧月 于 2017-3-9 09:52 编辑

    最初相识杨洋,于20162月初的中财论坛,其名:夜雨昙花。一个满含诗意和温馨浪漫的名字;之后为QQ上三言两语的聊聊,感其性情纯善,思维活跃,言轻灵;最终相遇,于2016年初冬重庆的某个黄昏(我培训,她开会)。人到中年的杨洋,中等身材,微胖性急,衣着得体,谦逊和善,温文尔雅。简短的相谈之后,我俩合影留念,其赠我她的散文集《寻味云南》。之后,南北各飞,回归各自蜗居之地,各自忙于生活,很少联系。

    云南,一个神秘多彩的圣地,当初是被沈从文的《边城》让人们大面积感性地边缘性粗属性认识的。时隔20余年后,我与云南女作家杨洋第一次邂逅,并开始从舌尖上的味道——《寻味云南》再次认识解读云南的。

      云南,一个仅占我国国土面积百分之四(39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竟然生存着五十余个民族。这五十余朵花拥挤在云南的大地之上,争相斗艳,和谐生存。一个民族有着一个民族从祖先血液里流淌遗传而来的对食物品味之恒久不变的坚守和依赖,这不仅是对先民的尊敬与怀念,还是一种对生活的执著与坚守,更是一种对天地之道的敬畏和叩拜。

      云南,一个山众水富、多民族融汇的神秘之地,不但具有大自然的博大包容性,而且暗含着人们生存的和合性、延展性、兼容性,这仅存多民族舌尖上的那股股、那阵阵飘荡四溢的饮食之味,便可知晓了。

      面对城市化猛烈推进的新时代,每个人的故土情结均在发生着巨大的阵痛和转变;记住乡愁的方式很多,纸上乡愁便是一种;杨洋便是以文字的方式,书写着云南大地之上飘荡数千年的饮食之馨香,之绵长,之恒古,以便让人们记住乡愁,记住故土,并催发着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敬畏之感,一如食物在人们舌尖上那曾恒古不变的味霉之热恋。

    《寻味云南》一书,作者精心选择云南大地的九个独具特色饮食的地域(昆明、楚雄、大理、红河、西双版纳、德宏、丽江、香格里拉、腾冲),用65篇记叙糅合温情的散文体裁,将云南大地舌尖上的特色味道,温情记录着令人一看就想着急急品尝的,一道道美味佳肴,一一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即使未能亲自品尝,也能从其清澈流水般的字里行间品味云南,记住云南,向往云南,梦游云南。

       昆明城中能把一碗米线做成千变万化味道各异的食品,豆花拥抱的麻辣米线,黝黑罐罐里夹杂着鸡汤、鱼汤、羊汤等不同品味的米线外,那酱爆螺丝、酸辣粉条、青椒炒干菌、一碗凉粉的各自独特风味风情,以及翠湖与云南大学的关联,伴随着精致的菊花山珍扒茄子如花似玉的食品相随,用舌尖上的味道融合历史人文的书写,足见一个民族对生活的细腻感悟和柔韧极佳的耐性。

       大地之上,馈赠与人类的事物不知千万种,然楚雄的之地的菌子却注定成为其地一道特色独具的桌上佳肴。将鲜嫩的各种菌子做成一道火锅,用牛肝爆炒,加入梨花之馨香之味,用虎掌菌为饮食提味等等的做法,可谓楚雄之人,把生活过得千滋百味,把自然的馈赠运用的如鱼得水。菌子不仅仅是一朵盛开在楚雄大地上的普通花儿,更是一朵根植于楚雄人心中祖祖辈辈不败的神奇之花,开在餐桌上的花儿,开在人们口中的花儿。这就是楚雄人的聪颖,也是对天地之道的善意相融,和合生存。

       记住一个地方,是记住了那个地方的某个人;思念一个地方,便是思念着那个地方的某一种刻骨铭心的味道。风花与雪月相抱的大理,加上天湛蓝、水幽蓝的天然美景中,要么欢坐在梨园里品味自然野味,要么静坐饭馆品尝密祉豆腐抑或用牛奶做成的扇子,要么品品鲜甜鲫鱼,这该是人生一种多么美好的时段。人与自然紧密相抱,来自自然的无私馈赠养育着一个个淳朴厚道的人儿,天地人是否是一副最纯美的自然天成的画卷呢?能否记住云南,记住大理,深恋大理?在如此的美画景卷中,由得你了。

       红河畔的汤色金黄肉质鲜嫩的建水蒸锅鸡和香酥脆辣的可口烤豆腐,芭蕉花与红烧肉的联手绝配,以及过桥米线的细柔鲜嫩,无不彰显这一条河给予两岸人们的幸福生活;西双版纳的酸笋菜,傣族极具民族风情的烤鸡烤鱼,茶花鸡,罗非鱼,做法各异牛肉菜和菠萝米饭等等,在酸辣交融中寻觅着傣族的饮食之道,也是在野味十足的大野追寻一种永远适宜味霉的生活常理。

      其他美味佳肴,如德宏泡鸡脚,丽江的土鸡火锅,香格里拉的野味;腾冲的大薄肉和女婿菜。无一不呈现出一个小地方的风土人情和饮食特色。

   古人曰:“民以食为天。”衣食住行,饮食最为重要,要不古人何以将饮食喻为苍天一样重要呢?我国人民,在数千年的人类进程中,便是不断的对适合自己民族的饮食进行着锲而不舍的追索。以致形成各民族最最独具特色的菜谱及其味道。总而言之,西北酸辣兼具味道浓烈,东南甜淡相容味道浅淡。云南滇菜的特色,无不在酸辣中寻觅一种生民的饮食习惯,这与四川的麻辣兼容的特色不同,又有着自己多民族融合的口味。这一独特的味霉遗传,便是一个民族抑或多个民族与故土相依相生的最佳抉择,也是其民族在不断进程发展中日积月累沉淀下来的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

    读完《寻味云南》时,我对云南又有了一层饮食文化上的接触,虽至今未曾亲临。这些文化的融合,正是一个多民族生存的融合。在个性发扬极致的今天,在各自为生的当今,在欲望横飞,远离自然的时刻,我想这本书——《寻味云南》,不仅仅是让读者透过美味佳肴的诱惑,来记住云南,更主要的是它还隐含着各民族的融合和和合的生存之见,以及人与自然的融洽依赖与适当的取舍之道。得舍,本是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人与天地之间的一种惟妙惟肖的关系。得得舍舍,舍舍得得,其中定存在着一种隐秘的平衡。平衡了,得即为舍,舍即为得。平衡,是大自然的生存之道,也是天地间的生命之理,之道。

    一种文化的书写,也许其鲜明的主题之外的意义更为深远厚重。用饮食文化不管是宣传某地,还是张扬某地;不论是记住乡愁,还是留住祖根。对一本书最关键的是要读出主题之外的意义延展和升华。作者杨洋曾说:“好玩、好吃、好读、好写,唯有行路、阅读、品咂、书写,方不辜负此一生。”这就是一个文字书写者的生存方式,也是一个生存在云南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对故土饮食的真情书写。每个人的生存方式各异,杨洋便是这一一位另类的生存者。

    舌尖上的彩云,在39万平方千米之地尚存的52个民族的大家庭,到底是何种和合的力量相吸引,和善的生活在彩云之下,碧水之上呢?

       多彩的云南,用其多彩的饮食直观呈现;神奇的云南,我将如何深层解读你的神奇呢?相信不久的明天,朋友杨洋会用更美的文字解读。

    (字数:2521)

      


IMG_20170308_160338.jpg (4.66 MB, 下载次数: 636)

IMG_20170308_160338.jpg
2#
发表于 2017-3-8 23:26 | 只看该作者
吃食里有文化,味觉里有乾坤。品味文字,带来理解和感受。欣赏,体会。
3#
发表于 2017-3-9 09:31 | 只看该作者
晓明幸运,有昙花版主的赠书。
前来关注,下来认真学习,问好。
4#
发表于 2017-3-9 14:28 | 只看该作者
云南出美景,出美食,出美女。
作家的责任就是将自己家乡最美好的东西,用文字呈现出来,杨洋就是这样的作家,《寻味云南》就是这样的作品。
有意义的东西值得品味。
评论家也应该将有意义的东西推荐出来。
这样的文字才有意义。
5#
 楼主| 发表于 2017-3-9 14:54 | 只看该作者
万里山水 发表于 2017-3-8 23:26
吃食里有文化,味觉里有乾坤。品味文字,带来理解和感受。欣赏,体会。

紧握,还望多提意见!
6#
 楼主| 发表于 2017-3-9 14:55 | 只看该作者
刘彦林 发表于 2017-3-9 09:31
晓明幸运,有昙花版主的赠书。
前来关注,下来认真学习,问好。

问好刘老师,还望多提意见!
7#
 楼主| 发表于 2017-3-9 14:55 | 只看该作者
何足道哉 发表于 2017-3-9 14:28
云南出美景,出美食,出美女。
作家的责任就是将自己家乡最美好的东西,用文字呈现出来,杨洋就是这样的作 ...

紧握并问好,还望多提意见。
8#
发表于 2017-3-9 16:11 | 只看该作者
问候一下李老师。才知道那个谁谁的真名姓。哈哈。
9#
 楼主| 发表于 2017-3-9 16:31 | 只看该作者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7-3-9 16:11
问候一下李老师。才知道那个谁谁的真名姓。哈哈。

紧握,问好,恨的很不好,很不到位,还望多批评!紧握,问好在春天!
10#
发表于 2017-3-12 14:5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李老师!感谢加感动!收藏了
11#
发表于 2017-3-12 14:59 | 只看该作者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7-3-9 16:11
问候一下李老师。才知道那个谁谁的真名姓。哈哈。

一点也不关心我
12#
发表于 2017-3-13 11:07 | 只看该作者
何足道哉 发表于 2017-3-9 14:28
云南出美景,出美食,出美女。
作家的责任就是将自己家乡最美好的东西,用文字呈现出来,杨洋就是这样的作 ...

谢谢何版主的肯定
13#
发表于 2017-3-13 14:32 | 只看该作者
祝贺杨洋老师。也谢谢作者的评论。欣赏问好。
14#
发表于 2017-3-13 15:00 | 只看该作者
好作品,好评论!
15#
 楼主| 发表于 2017-3-14 10:30 | 只看该作者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7-3-12 14:59
谢谢李老师!感谢加感动!收藏了

还望多批评,杨老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9 17:51 , Processed in 0.21453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