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雨夜昙花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随手记(三月读书小札)

[复制链接]
46#
 楼主| 发表于 2017-4-21 20:20 | 只看该作者

汗颜汗颜
47#
 楼主| 发表于 2017-4-21 20:20 | 只看该作者
夜莺 发表于 2017-4-6 08:54
文中看文,人中识人。我咋就中毒了呢。静中有动,动中有精。这就是雨版文字的魅力所在!还是高兴地一大赞!

多谢莺版
48#
 楼主| 发表于 2017-4-21 20:34 | 只看该作者
恩和 发表于 2017-4-6 10:29
雨昙,很高兴看到同好哎!我说的是谈宜斌。他的小书简直是个惊喜!读着时觉得,仿佛这样的书不该出在现在的 ...

回复来迟,恩和见谅。

我这些年很少看小说,所以没有看过谈宜斌的。汗。

祖克慰的,你可以不看。其实我没有看过他写乡村的,哪天见了倒可以看一看。

竹田津实,我没有看过他的摄影集,不过麻雀小珠这一本,我倒是强烈推荐,值得一看,那种性情,那种文字,读来非常舒服。

我现在还看的小说,就是亦舒的了。只是好像又要把她单列开,因为她好像不是我们下意识里认为的那些小说。

这个月我看了梁鸿的《中国在梁庄》,这本也推荐。她不是急功近利的那种写作,而是沉了下来,慢慢去看,慢慢去写的。其实文章中很多是她整理的录音,当然录音,我想也是经过了加工的,删除了一些口水话之类的。不用理会评论家是怎么说的。

谢谢恩和这么认真的点评。看你的点评,往往精神为之一振。并不是因为你说我的好,而是在你的评论中,读出一种心态:平和、认真、谦逊,而又极爱文字。所以非常喜欢看你的点评,无论是为谁的文章写的点评。
因为写,其实并不难,只是要写好才难。而读,却是难的,要读好,则难上加难。也所以,对于我们版里很多文友喜欢发帖却不喜欢回帖这样的事,我是理解的,也所以,才有写文的人比看文的人多这一说。
正因如此,才认为恩和非常难得,因而一看到你的名字出现,都觉欢喜。
相信论坛里很多人都与我有一样的感受。

恩和春安。


49#
 楼主| 发表于 2017-4-21 20:35 | 只看该作者
姚玉凤 发表于 2017-4-6 14:30
信马由缰,一一道来,很有可读性,儿子就特别喜欢晓说,还奉劝我有兴趣也弄弄自己的写作体会啥的,不能出书 ...

多谢鼓励。相信你能写得更好。
问好!
50#
 楼主| 发表于 2017-4-21 20:36 | 只看该作者
叶小蘖 发表于 2017-4-19 16:48
昙版也这么喜欢鸟啊,好几本都是关于鸟的书。这几本啊,我都一本未读过。

之前不是太喜欢,是去拍照,本来是拍花的,结果就拍到了鸟。发现小鸟真是可爱,就喜欢了。
51#
 楼主| 发表于 2017-4-21 20:40 | 只看该作者
柯英 发表于 2017-4-20 09:20
昙花的文字透着一份澄明和安静,需要静下主来慢读才能读出味来。前面看了几眼,都没好心态,今天终于安静了 ...

多谢柯英老师鼓励!十分感谢!
我觉得读一本书,如果不能映照到自己的思想,观照到自己的生活,那不读也罢。另外因为记忆不好,时间一久就忘了当时自己读这本书时的感受,读后便记一记。所以写得也随意。谢谢老师这么鼓励,很感动。
问好!
52#
发表于 2017-4-21 20:59 | 只看该作者
53#
发表于 2017-4-21 20:59 | 只看该作者
54#
发表于 2017-4-22 17:02 | 只看该作者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7-4-21 20:34
回复来迟,恩和见谅。

我这些年很少看小说,所以没有看过谈宜斌的。汗。

嗯,昙昙,我要去看《竹田津实》的。曾经一段时间,普里什文是我的自然神呢。想起你拍的花鸟了,这里你又用了“性情”,我想得到你如此喜欢竹田的原因了。去看!
梁鸿嘛,我知道她是有社会良心的作家,我没集中读她,一个的确是曾有那个高大上的评论让我止步的。其实更主要的,就是我对中国由现代化进程过快而产生的诸如“乡愁”、“伦理沦丧”等等诸多农村问题,有个认知,就是,它们都是副产品,急功近利的转型社会的副产品,传统文化断层的副产品,一时应该是没有根本的解决办法的。看着、听见,都无助于。
嗯,你推荐,我争取看看。

至于读文章嘛。昙昙,一个人要是曾读书如吃,最不能不理解的人群,就是作家作者。这类人是在本质孤独的生命之上,附加给了自己一条更向孤独深处走的路径。
我想我听得见那些路上的欣喜悲伤。不敢轻忽所有声音,只要听见。而听见时回复一句“有人听着呢”,总是好的吧。
只此而已。你懂的。昙昙春好。
55#
 楼主| 发表于 2017-4-26 10:31 | 只看该作者
恩和 发表于 2017-4-22 17:02
嗯,昙昙,我要去看《竹田津实》的。曾经一段时间,普里什文是我的自然神呢。想起你拍的花鸟了,这里你又 ...

农村问题,是“急功近利的转型社会的副产品,传统文化断层的副产品,一时应该是没有根本的解决办法的。”
恩和这句话,可见思考之深入。我的工作偶尔会与农村有所接触,都还没有想到这么深远的东西。佩服!

“这类人是在本质孤独的生命之上,附加给了自己一条更向孤独深处走的路径。我想我听得见那些路上的欣喜悲伤。不敢轻忽所有声音,只要听见。而听见时回复一句‘有人听着呢’,总是好的吧。”
这一句说得让我特别感动。

其实对于读,我没有更深入的想过,只是因为自己喜欢,但对于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文字,时时会有褒或贬。而从你的话语中,却读出了一种温暖。还是要向你学习,你的平和、温暖和仁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0 19:40 , Processed in 0.05415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