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81|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望文生义说《一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4-19 18: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蝉衣cy 于 2017-4-20 23:48 编辑

                                               望文生义说《一程》

  这个作品我也没有深入研究,把我看的字面内容说一下,仅供交流。

  “明丽的太阳光”、“北京西路上”、“红漆脱落的旧窗户都照出一派勃勃生机”、“下午两点钟”、“眯上眼睛。”、“按照订单地址摁门铃。门里也是寂静的一片”、“一个虚弱、苍老的声音”、“外面的世界阳光已经明媚到极致,树叶接受了阳光的照射,枝枝叶叶都争先恐后散发出植物生命独具一格的蓬勃香气。门里是幽静的,神秘的,仿佛有什么气息丝丝缕缕透出来,气息仿佛也是香的,却是另一种沉淀的香气,在寂然里混着浓稠的哀婉。”

  作品第一部分交代的环境、地点、人物,甚至是呈现的故事发生的底蕴,都与后面的内容契合,笼罩的意味比较强烈。

  1、“我”的慵懒,体现了职业特点,也是侧面交代“我”与老人交集的意外性。这里的非故意,提供了“我”变化的开端。

  2、对象是“一个虚弱、苍老的声音”,这是悲悯意味的语言。是主人公的特殊出场方式,也是女主人公的基调。

  3、阳光在外面,属于“我”在的世界,是无数个“我”正在行走的社会,而不是老人的。这种强调,直接对应着屋内“
虚弱、苍老的声音”——老人的世界:门里的“沉淀的香气”喻指老人人生沉淀的馨香馥郁的一生,而“混着浓稠的哀婉”是人生走向尽头的内心凄凉和此时的无奈。

  “她冲我微笑点点头,又欠身鞠躬”

  这是构成“我”愿意免费并提供热忱服务的基础。

  “头发不多,但丝丝银发在阳光的世界里,忽然具有了不可思议的光泽和风仪”

  “我”对老人的好感在继续,而且在加强。具有秩序美的写法。

  “钢琴都盖上了白布”

  钢琴一定让生命明丽过,就像明丽的阳光。紧跟着,作品也作了类似的进一步深入解读:

  “神秘地宣告那些鲜艳存在过的生命痕迹”“我盯着那纸箱,仿佛看见……”

  作者故意透露的这些信息,在于书写老人的过去,极力又轻巧地再现老人的心灵原乡,强化了情绪的渲染。

  “请等一下。”“对不起啊,年轻人,让你久等了。”“年轻人,可以麻烦你帮我把行李箱拿上车吗?”“多谢你,年轻人。”

  老人礼貌周到的语言,也外延了人物的高贵气韵,在多次的口头语言和身体语言里显现的
这种气质是超越一般淑女素质特点的,也细致深入地反映了老人对再一次与“社会”对话的小心和珍惜。

  “写着的地址是‘安化疗养院’。”

  女主的目的地,信息具有扩散性:

  1、是写着的,不是老人说出的,暗指老人对此很重视而记忆力已经低下。
笔意有现实主义的悲苍。

  2、家什都用
白布覆盖,意味着这是她的永别,蕴含着老人的珍视与不舍;

  3、与“我”的对话,可能是她直接融入社会生活里的最后声音。

  “安化疗养院是本市唯一一座临终委托医院。在这里收容的都是已宣告不治、踏入生命倒计时的老人或者病人——也许快节奏的都市生活的确让现代人忙碌也麻木了吧,连亲人的最后一程,干脆也委托给安化疗养院了”

  “亲人”?亲情在当下社会被什么粉碎了?这种冷漠是物质发展的初衷和目标吗?

  “我只是默默关掉了计价器”

  事实上,作品里“我”与老人的每一次交流,包括无言的举动和沉默,都在集聚能量,都是这种状态的伏笔。
都是老人后来交给钥匙和牛皮纸袋的重要伏笔。

  “宣正街道的樱花正开得如同人间仙境一般迷人”“‘樱花最美,美在随风离枝’。她呢喃般轻语。”

  一个个紫红色风车一样旋转降落的樱花,“随风离枝”,就像老人最后对社会不舍而舍的永别。

  “莫北路是颇有小资情怀的一条小街”

  暗指老人也曾经“小资”过。

  “第七棵梧桐树”

  清晰的记忆不同于把“安化疗养院”写在纸上,这里有曾经给老人
生命着色的记忆。

  “很久以前,我和我丈夫在这里开了一间小小面包店”

  交代老人曾经有过美好的爱情和婚姻。

  “那时候,我系着青花布的围裙,我的儿子和女儿就着面包和酸奶的香气,在后堂间做功课。”

  老人有过家的温暖,具有所有女人的正常生活。

  “就像一个久远的梦,她轻易就迤逦地沉浸进去了。我默默地听着,觉得美,也觉得几分凄凉。几十年前。她的丈夫。她的儿子。她的女儿。几十年后。我不知时光的机器会利用这几样元素编织什么样的故事?”

  “
轻易就迤逦地沉浸进去了”,由此可以想见,老人独处的时光里有多少思念的盘旋和孤独的伤感,在梦里梦外缠绵着思绪。注意段落里作者故意使用的这几个句号:“几十年前。她的丈夫。她的儿子。她的女儿。几十年后。”每一个句号里都蓄满了故事,作者交待的次序和缩写老人一生的愿望达成了。这是标点符号的精彩。更是写作能力的体现。

  “她若感到开心,便是最好的。”

  这是“我”的心绪,也是历经世事洗礼的老人能够感知的。
是老人后来交给钥匙和牛皮纸袋的又一伏笔。

  “车缓慢行驶在这城市中。明丽的阳光一点点往西去了。她的目的地是安化疗养院。”

  这里又一次连续使用句号,句号里同样储蓄着满满的意蕴。

  其中“车缓慢行驶在这城市中。”其中的“缓慢”,是“我”善解人意的故意,也是老人内心清明并潮起感恩的;

  “明丽的阳光一点点往西去了。”意味着一个“明丽”的生命——老人即将永别于尘世。

  “她的目的地是安化疗养院。”是老人不情愿又必须走向的人生最后一站,可是,老人忙碌一生后应该离开那个收藏了终生欢乐的故居而走向这里吗?背后的意义在哪儿?

  “返回北京西路,太阳正壮丽地下山。夕阳的余晖照耀着清雅的北京西路,照耀着北京西路上一排排散发着时光气质的老公寓,金光闪闪落在红漆脱落的老窗户上,是辉煌的回忆,缠绵的告别和诉不尽的伤心。”

  意指它处的
经典环境描写。

  “正壮丽地下山”、“散发着时光气质的”,都是老人“辉煌的回忆,缠绵的告别和诉不尽的伤心。”

  “昂首看着自家的窗户。她面带笑意,平静地呼吸,深情地张望”着自己心灵的故乡,作最后的告别。仪式感强烈的文字。

  “年轻人,耽误你太多时间,多谢你。现在烦你车我去安化疗养院吧。”

  这是祭奠一生居所后的绝然,可是在她内心的挥手里,再没有跟这个世界诉说的欲望?她不想孩子,没有天然的母性情怀?前面回忆孩子时的母性光辉呢?被谁带走了?是孩子还是这个时代?语言末尾的“吧”里,有什么况味?

  “在开往安化疗养院的路上,我俩再未讲一句话。有些故事,不讲,比讲出来更动人,也许就是这种意境吧?”

  二人都是心照不宣的善解人意状态。
既是过渡也是伏笔。

  “她下车的时候,将一串钥匙和一个牛皮信封交给我。她轻声说,‘年轻人,多谢你今天下午对我的陪伴,我就不再付车钱给你了。’”

  处理遗产的清醒来自对“我”的信任,而不是对做好事之人的回报,因为如此清醒的老人却不立遗嘱,她对儿女的失望在这里得到极致表达。其中的社会意义得到宣泄。这个社会怎么了?是什么病?

  “我很清贫,但我也很感性。我不需要传奇,也不需要横财。我只需要安心和温暖。我想她也是。”

  作为读者,作为一个社会人,面对老人的故事,你安心吗?给予别人温暖了?

  “‘婆婆,不要。’车载她这一下午,难道只是这一趟车费的情缘吗?”“我犹豫煎熬得厉害。我在想,我是不是该转身快快逃离?但我做不到。”

  这里是“我”以社会的一丝光亮存在的情态,也是对老人最厚实的安慰。

  “她看着我,皱纹横生的脸上慢慢绽开笑意,同时滚下大颗眼泪。‘婆婆,我不上班的时候,可以每天去北京西路照顾你,陪你……你想去哪里,我都车你去,好吗?’”

  至此,通过“我”愿意陪伴老人最后的时光,给予老人人生最后的尊严,读者可以看清楚了,老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不是简单的陪伴,而是精神家园(故居)的坚守、情感层面的润泽、心灵世界的相同、思想光芒的照射。

  “夕阳渐渐收拢最后一丝余晖,黄昏隆重地登场。”

  生命即使走进暗夜,也是需要赋予温情和尊严的。

  “我”与这个老太太交流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其中的对比,在阅读中自然而然地达成比兴的效果,是作品实现创作目的最突出的高效手法,这也是作者的故意。作品里,“我”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帮助者,也许开始是。“我”成为老人最后岁月的见证者,而不是老人的子女,这本身就具有一种讽刺的意味。“我”求心安给予温暖的做法,可能引来老人去世后的麻烦:放弃财产赠与的接受,显然违背老人的遗愿,也会降低此事对更多社会人的刺激和教育意义;不松手,又得面对不利于自己的社会舆论,也不是自己搀扶的手伸出去的初衷。由此看,人,想散发人性的光辉,也不是轻易能够做到的!而老人想表达对社会的不满,同样艰难。国家提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在朝着这样的目标努力,在国家还没有做得很好的情况下,这个作品再一次触及了老人的问题。其中子女在感情上的凉薄、精神上的漠视等,是物质主导下的社会里人们目光的集中点,也是简单的道德正确进行审判时最容易指向的靶心,而事实上,这个问题没有这么简单,比如计划生育政策的后遗症、政府与社会力量的参与方式、子女义务的监督执行、老年人自己能够做到哪些、必须做好哪些等,这是非常复杂的社会工程。正是这种窘迫的时刻、狭窄得无法转身的境地,小说恰好可以介入,此作下笔的角度里故意设置了一个意义宽泛的“我”以及据此而采用的行文方式,值得文友们对这样的手法给予重视和深度思考,并希望大家能够有所收获。

  作品除去开头和结尾里的“我”和老人所呈现的合理状态,中间部分对人物变化的塑造,变化的渐进次序还有需要斟酌的不少细节,包括轻写的那些情节。秩序美感还有一些提高的空间。例如:
作品全文里,“她轻声对我说”、她轻声对我说”、“她呢喃般轻语”“她轻轻说”、“听见她轻声数数”、“她又轻声对我说”、“她轻声说”等语言,老人的语气和生命的状态、人物的心态、离家去疗养院的情绪,是非常契合的,也是动人心弦的。作者故意频繁又平凡地使用“轻”,有主观的故意,想表达老人内心被亲人和社会遗忘的不存在感以及由此带来的寂寞和孤独,也有因此而产生的自我否定和超脱。读者能够感知老人失望的表情、游离态的眼睛、不得不接受的无奈眼光以及文章最后对“我”的清幽眼神。想跟作者交流的是:可否变换地递进地使用语词,提供一个渐进演变的步骤,更精准地表达老人内心的变化,侧面给予作品一个次序美感?这类词语很多,诸如:清风拂水、轻描淡写、轻悄、轻幽、幽幽、轻叹等等。只做探讨。

      提出让作者锦上添花的建议,希望作者一笑而过。不及其余。

原作链接:http://bbs.zhongcai.com/thread-1025659-1-1.html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7-4-19 18:39 | 只看该作者
沙发吗?不太敢确定不废话了,静静地看完,沉默也是一种态度。
3#
发表于 2017-4-19 19: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枫叶飘飘 于 2017-4-20 08:30 编辑

好的,坐地板了。
4#
发表于 2017-4-19 19:56 | 只看该作者
很欣赏这篇小说,再次在细致的解读中回顾,理解更深一层。欣赏问好!
5#
发表于 2017-4-19 20:53 | 只看该作者
《一程》作者致谢!
6#
发表于 2017-4-19 21:4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品味。为老师改变晦涩评析的风格点赞,如此更适合我这般水平一般的人逐句对照学习鉴赏。
7#
 楼主| 发表于 2017-4-19 21:58 | 只看该作者
对于原作的优缺点想说的太多,而参悟到“一说就错”后,以后对网络作品只能保持沉默。一并向各位老师致谢和致意!
8#
 楼主| 发表于 2017-4-19 21:59 | 只看该作者
千年女妖 发表于 2017-4-19 18:39
沙发吗?不太敢确定不废话了,静静地看完,沉默也是一种态度。

谢。
9#
 楼主| 发表于 2017-4-19 21:59 | 只看该作者
枫叶飘飘 发表于 2017-4-19 19:10
对于这样透彻深入骨髓的评点,是作者最需要的进步阶梯。希望本文作者能竖稳这把梯子,让更多的人踩着往上攀 ...

谢。
10#
 楼主| 发表于 2017-4-19 21:59 | 只看该作者
zizhu 发表于 2017-4-19 19:56
很欣赏这篇小说,再次在细致的解读中回顾,理解更深一层。欣赏问好!

谢。
11#
 楼主| 发表于 2017-4-19 21:59 | 只看该作者
瑕玉 发表于 2017-4-19 20:53
《一程》作者致谢!

谢。
12#
 楼主| 发表于 2017-4-19 21:59 | 只看该作者
灯芯草 发表于 2017-4-19 21:42
学习,品味。为老师改变晦涩评析的风格点赞,如此更适合我这般水平一般的人逐句对照学习鉴赏。

谢。
13#
发表于 2017-4-19 22:05 | 只看该作者

这样很好,话不在多,口水可以养神。
14#
发表于 2017-4-19 22:06 | 只看该作者
蝉衣cy 发表于 2017-4-19 21:58
对于原作的优缺点想说的太多,而参悟到“一说就错”后,以后对网络作品只能保持沉默。一并向各位老师致谢和 ...

继续参,直到成为真正的空壳子,加油!
15#
发表于 2017-4-19 22:08 | 只看该作者
千年女妖 发表于 2017-4-19 22:05
这样很好,话不在多,口水可以养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 13:13 , Processed in 0.193158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