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75|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命力自由方成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4-27 09: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兴文 于 2017-4-27 09:55 编辑

  下课音乐响了——是的,是音乐,不是铃声,铃声只是它的前身。音乐之前是电铃,电铃之前是手摇铃。远一些,是悬于大树上的一个汽车钢圈,再远一些——我就记不得了,钢圈以前,究竟是什么东西发出信号,让学生上下课的,我真的了无印象。但不论是什么,终归是能够发出嘹亮声音的东西吧。

       明澈的电子音乐切断了我的沉思,不过沉思之躯尚不是首身分离,隔着断口,我的记忆还能玩强地延伸过去,连接到断口那边的东西。记忆的陈迹相当芜杂,但刚从记忆之链上分开的东西中,有一样异常清晰,仿佛刚刚砍断的树枝,断口上还有新鲜的汁液在滴沥。

       的确有一棵树,是一棵苍老的椿树。

       每每见到或者想起那棵椿树,我总会想到它和它同类的原名叫樗。总会想起,是因为我很喜欢。字很古老,字的本义也便掩藏在远古的神秘之中。我无法知晓它的构字原意,我却有一种感觉,那个字最初的样子一定标示着樗的生态原貌和创字人的精神原貌。神秘之外,应当还有世人共有的喜爱和敬畏。应该没有后来的“椿”字所包含的世俗祈愿,那些祈愿也没有牵强地关联到春天,而忽视了世间无木不逢春的事实。至于包含更加粗浅、直接之感官体验进而得到附带世俗价值评价的“臭椿树”的称呼,则又可见既爱美,又贪功图利,又常患得患失的俗众对这个树种的歧视和厌恶。

       不过我也想过,其中一定遗传了别的谬种。我的猜想是,它本名樗,中性;后名椿树,含褒扬意,“阳性”;再后名臭椿树,含贬抑意,“阴性”。“椿树”者,盖由“樗树”而生音误,遂成讹传,而至今焉。古之识文断字者,凤毛麟角之属,而庸庸俗众之口误广传如风,变“樗”为“椿”,于情于理皆可当焉。此变颇合众生意趣,只乃此变将这一古字之意蕴完全掩埋于历史之尘沙中再难复现,终是遗憾。人只知其为“椿”而不知其“樗”之原名,是世俗众生的趋俗之功。至于在其俗名前又冠以“臭”字,又可见俗众简单的取舍与肤浅的爱恶。

       它庄重的大名被人遗忘了,它粗壮的立地之根也被城市生活的物质准则所限制、拘囿。世风无日不新无日不凌乱,而此樗活得依然精神矍铄,我真佩服它顽强的命力和畅达的态度,我想,一定有一种力量支撑着它,它才能在坚硬的城市里抓牢一方立足之地,展春秋容,行春秋事。

       我所寄怀的这棵椿树就在校门东恻,巍巍然,凛凛然,颇具古韵。这棵椿树仿佛正当壮年。年年枝繁叶茂,岁岁结荚成串。我常见它春发的样子,初叶嫩翠,略带浅红,于虬曲之枝亭亭玉立,总会撩拨起我失散多年的少年情趣。

       它夏荣的体态尤其丰腴,只是我不常驻足凝视,大概是天热之故,椿树紧贴一堵北墙,它投下的阴影又越墙而过,于行人不足庇护。我也不会减缓乃至停下匆匆行足,源于我在职业和生计之间若干疲惫与仓促。

       它秋熟的样子在我总是历历在目的。金黄的荚仿佛被扎成束,在秋阳下静静的,在秋雨中暖暖的。路过,我总会对它仰视,仰视,在匆匆而过的日子里打捞起一些能让我心平气和的人与物。

       这条街还是土街的时候,我见过它外露的根脚上密密的皱褶,以及它粗壮的根脚斜斜地扎入土地的样子,那些根脚仿佛粗壮的脚趾抠进泥土。街道硬化的事发生在二十多年前,起高垫底,致使那些根脚今日不复得见。也许受到了水泥路面的阻遏,根干部位如人的肚腩那样发达起来的树皮无法入土,就在坚硬而平整的水泥街面上像火山熔岩那样慢慢翻卷缓缓扩延。椿树仍在焕发青春的事实,让我暗自心惊,也让我对它肃然起敬。

       自我在这所学校供职,我的大多数日子便由按时振响的犀利的电铃声无情切割,后来又被和悦的电子音乐声善意分解,承蒙它们的关照,我的灵魂和肉体仿佛变成了七零八散的样子,任由千篇一律的日常事务在时光长路上将其随意摆放、组合。我的心灵际遇也便如城市里的行道树,由最初的榆、柳变成西槐,西槐变成青杨,青杨变成雪松,雪松变成香樟。倏忽转瞬,传统逊位,时尚贲临;古典隐退,现代登场。

       香樟树在城中道路、街巷两边站立十多年了,我却无法肯定它们的命数一定比先前的榆、柳、槐、松更好,会好到再也不被别的树种替换。作为城市风光的新贵,香樟树无法回避当下的劫难,而劫难往往生于春天——它们长势太好长得太快,树顶总要触碰到行道上方的输电线。它们就被集体砍头,年年砍——它们被砍去头颅的时候总是在春天!

       我说过,没有老树的城市不是仁厚的,此话意指城市总随人的喜好改变着样子。像老树以及老树一样的东西总被无情杀伐,城市总在展露最新的容色。城市的残酷是连行道树都必须长得中规中矩的,不可标新立异,不可鹤立鸡群,不可独出心裁,不可我行我素,不可红杏探墙,不可旁逸斜出;不可不论资排辈,不可不统一着装,不可不固定姿容,不可不“口劲”一致……这个城市的树木曾经几乎长不大,如今绝对长不高。屡遭砍头,又屡屡冒头,行道树终于无意识地显露城市的主要性格,无意识地投下城市的大致影子。

       我说“几乎”,是因为这里毕竟还有一棵苍老的椿树。

       可算是动荡不羁的城市仅有的孑遗了。真的,这棵椿树是这个城市绝无仅有的一棵老树。

       提示上课的电子音乐响过不久,大面积高强度的喧嚷渐次沉寂,不是众鸟高飞尽,而是习惯复入笼。教室,那些鸟笼中继续发出板正的声音。不过我不想听了。听了三十多年,最近我才悟出,我和那些容色板正声气端庄的同事们一直都在充当着“刀斧手”的角色,并以此为业换取有限的生存。我们都有罪了,但所有的罪恶都是合法的。

       听,每个“笼子”里都有一个“刀斧手”,他们向香樟树一样的孩子们发出电锯一样的声音。

       “刀斧手”和“香樟树”们都没有选择,就像城市和行道树没有选择——一个冷战从我的后脑勺生出,再顺着脊椎一路下滑,我却无法感知那个冷战最终落于何处。

       我也不愿多想人一直给自己编织“鸟笼”又在其间大肆杀伐的事实,因为,模式教育是一把强横的利器,它最大的功效就是割去人自由发展的根基。

       但有闲暇,我只想看看校门东恻的那颗老椿树。

       我的身高一米八零,我试过,我无法合抱那棵树。它的腰腹部有一个脸盆大小的树洞。树洞的来由已不可考,有主无主亦不可知。洞不高,半大的孩子手可探入。树洞里年年生出锯末一样的东西,显然,它一直在遭受虫蛀。几年前,有人用混凝土将其填实、抹光。不让虫子继续蛀蚀,也不至空穴贯风徒然作响。世间不乏好事者与心存仁厚者,但不论属于哪一种,在这一棵树,我以为此人毕竟干了一件大好事。

       天造的奇迹最让人触目惊心。不久前我发现,洞口周边的树皮在变厚、隆起,向内向前翻卷,观彼情势,我能知树皮仍在持续生成,并向中心方向推进,势欲完全封闭洞口。

       我就想起我的右手拇指,其上有一微凸的长条形疤痕,一件往事与之相关,非特铭心,亦且刻骨。少时,自制鱼竿,少不更事,左手握竹,右手持镰,由外向里用力砍削。冷不防,一刀开肉,指骨显露,随即血流如注。捏手回家。缺医少药,母亲大人向邻家索得少许磺胺结晶,敷其上,白布条包缠,月余而愈。伤口愈合,但留有凸瘤,至今仍存。设若当时能够缝合伤口,当不存此瘤!如今我却知道,人在世间所有境遇都有不可更改之由头,那道伤痕也便留存了我少年时期的若干期许与憧憬、轻狂与懵懂。

       看得出,这多年来,洞口周边的树皮一直在奋力长合,此树想凭本己之力封闭那个洞口。此前,只因洞口一带木质腐朽,树皮的自愈之力无所着落,蛀洞未能愈合。如今可以了,树皮以填充物为骨,欣欣向荣,它开始自我疗救!

       人其如此,树犹如此——我从来相信树木不比人低能!

       这棵幸运的椿树最大的幸运是它一直身处城市的僻静处。几十年来,城市的每一次变脸变身都没有涉及这条僻静的街,它才悠闲自得地长到令我仰视的高度,也才有幸成为城中唯一一棵老树。越来越注重容止修整的城市如果一如既往地精心维护一张足以面世的脸而依旧不留心于它的背光部,那么,这棵椿树将有机会终老,老到能够让善于造神的城市人欣然以之为神的地步,谨遂众愿,弄到一个无上光荣的名号:神树——那时,它就获得永生了!

       电子音乐再度响起,放学了。我必须先行一步离开校门,以免在潮涌一般的学生流中像一棵无根之树那样流荡、飘摇。

       许多孩子喜欢蹭碰、触摸那棵苍老的椿树。也许是他们的无意识,也许是他们的志趣所在,已经成年的人们忘记了其中乐趣或者一直未曾懂得,多有视其为顽劣者。我却以为,无论少小还是老成,在此世间,有一种叫做自由生长的幸运,曾经只可意外而得:像一棵树,可被扶正,可被适当削枝,可授以甘霖、膏脂,惟其头颅与根底是不可砍削的。自此以后,此种幸运可否再得,尚决于人人命力的自由度。

       2017-04-24

        

2#
发表于 2017-4-27 10:18 | 只看该作者
先坐沙发,再细品文章。
3#
发表于 2017-4-27 12:07 | 只看该作者
音乐是叶,樗树是根,幸运是土壤。说完这个,我脑海里是另一副画面。一米八的高个,环抱一棵古意深深的大树,那该是多美瞬间!
4#
发表于 2017-4-27 13:21 | 只看该作者
人其如此,树犹如此——我从来相信树木不比人低能!

寄怀一棵树,这样的情怀是纯粹而高大的,赞一个
5#
发表于 2017-4-27 14:31 | 只看该作者
由一棵树写起,延伸到教书育人,制度的弊端,市容环境等的打造,读来发人深省……
6#
发表于 2017-4-27 16:16 | 只看该作者
题目好有哲理和诗意。思想的深沉辅以沉稳的叙述,令人深省。欣赏问好。
7#
发表于 2017-4-27 17:23 | 只看该作者
主题延伸有深度,表现灵活,观察与思考融合较好。学习!
8#
发表于 2017-4-27 20:28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写得深广,含义深刻,平静中有种力度,读来感觉得到份量。欣赏!问好!
9#
发表于 2017-4-27 21:23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喜欢李老师这篇文章!关于城市、关于树、关于人的联想与深度思考。
就像城市常换树种一样,处于春天的孩子也常被像树一样剃头,拘泥于一隅,在有限的时空内望天,圈养的孩子还能指望他们创新吗?唯分数论的孩子还指望他们有实践能力吗?老师作为刀斧手,履行着自己的使命,每天都在砍伐幼树,谁能“提高三厘米”。记得有位校长曾说,我们都是罪人,以后会受到历史的审判的。诚然!
树有自愈能力,人没有,形成世界观价值观关键就那么几年,让他们用什么自愈。这文字写得力透纸背,让我阵阵发寒,脊梁骨冒汗,我怕受审判,更担忧未来。

“我说过,没有老树的城市不是仁厚的,此话意指城市总随人的喜好改变着样子。像老树以及老树一样的东西总被无情杀伐,城市总在展露最新的容色。城市的残酷是连行道树都必须长得中规中矩的,不可标新立异,不可鹤立鸡群,不可独出心裁,不可我行我素,不可红杏探墙,不可旁逸斜出;不可不论资排辈,不可不统一着装,不可不固定姿容,不可不“口劲”一致……这个城市的树木曾经几乎长不大,如今绝对长不高。屡遭砍头,又屡屡冒头,行道树终于无意识地显露城市的主要性格,无意识地投下城市的大致影子。”读着这段,想起病梅馆记
10#
发表于 2017-4-28 16:57 | 只看该作者
又来拜读,真真喜欢!!说到心里了。
关于自由的言说,对于中国教育而言,少之又少,我们多的是规矩,多的是规范,少的是自由,特别的独立思考与真理探寻的自由。只有在自由的言论下,在自由的天空下,才会有核心素养,才会有我们所说的创新,而捆住手脚,又要飞翔,翅膀何在?
11#
发表于 2017-4-28 17:01 | 只看该作者
存在本身就是奇迹,能从存在中悟出生命的本能却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体悟。树是自然树,思想是自然而发的思想,李老师深刻啦!
12#
发表于 2017-5-3 08:54 | 只看该作者
   通过置身于学校里面,身处城市的僻静处的一棵香樟树由里到外、由形到旨的深刻解剖与分析,折射出自己的一番感悟与见地。而这棵标新立异的树,给人以特立独行的喻示,教育学生贵在创新,有独立人格与创新思维……但由于高考与种种规矩,使得我们将人大多塑造成为一种模式、一个样板……
13#
 楼主| 发表于 2017-5-4 10:37 | 只看该作者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7-4-27 10:18
先坐沙发,再细品文章。

向版主致以春天的问候!
14#
 楼主| 发表于 2017-5-4 10:37 | 只看该作者
夜莺 发表于 2017-4-27 12:07
音乐是叶,樗树是根,幸运是土壤。说完这个,我脑海里是另一副画面。一米八的高个,环抱一棵古意深深的大树 ...

15#
 楼主| 发表于 2017-5-4 10:39 | 只看该作者
云馨 发表于 2017-4-27 13:21
人其如此,树犹如此——我从来相信树木不比人低能!

寄怀一棵树,这样的情怀是纯粹而高大的,赞一个:vic ...

谢谢关照拙作,并祝文友春天快乐!
我的视力不好,您的昵称第二个字我看不清,烦请告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5 13:24 , Processed in 0.17072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