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辛贵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阳光晒不热的孤独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7-5-9 19: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辛贵强 于 2017-5-9 19:55 编辑
甄小竹 发表于 2017-5-9 12:28
问好辛贵强老师,昨天就读了此文,今天又重读,感慨颇深。老师的文我篇篇读,不管是发在江山的,还是中财的 ...

有点受宠若惊,谢谢你!你讲到的是散文的用力问题,用力太过,肯定不好。还有一点是姿态问题,要尽可能低点,姿态摆得高,读者会讨厌。望多多交流。
17#
 楼主| 发表于 2017-5-10 08: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辛贵强 于 2017-5-10 08:43 编辑

写过爷爷的“辫子”一文,准备与此篇合成外一篇,向外发发,看能不能撞住个瞎眼编辑。

爷爷的辫子


  爷爷脑后曾经有过一条辫子。我没见过爷爷的辫子是什么样。但在爷爷脑后,的确存在过一条辫子。
  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发展史中,唯有清代男人的脑后有过这么一个物件。它像一个标签,悬挂在爷爷脑后,证明他确切无疑是一个晚清的遗民。
  奶奶告诉我,爷爷的辫子打小就蓄起,一直在他脑后拖到了二十五六岁,也就是清朝终结之时。在此之前,他的那条辫子是他身体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比他豢养的狗甚至比他的影子对他还要忠诚。
  我想象不出长辫子的爷爷是什么模样,可从电影电视上看到清代的那些男爷们长辫子的模样。他们前脑门剃得锃亮,从切耳朵处在脑后蓄起长发,辫成一条油光水滑的大辫子。辫梢处掺着红布条、铜钱什么的,灵性而随意地垂在后背,长可及股,透着一股英武洒脱劲。情急之下发起狠来,脑袋一甩,辫子飞将起来,一圈一圈缠于脖梗,一口叼住辫梢,拳脚动处,风生水起,猛如虎狼,特有男人味。可我奶奶等老辈人对我访述的爷爷这条辫子,却远没有这样的风度气韵。其长度撑死了也就二尺左右,指头般粗细,因每天与田土打交道,沾灰带土,说不定还沾着草末灰屑。
  爷爷的辫子后来突然间消失了。他的那个清人的标签,被人强行揭去。爷爷的辫子消失在一个改朝换代的重大历史时刻。他的辫子被强行剪去的那一刻,便被人咕咚一声从大清朝推到了民国,使他成为一个跨历史的人物。
  据奶奶与邻居的老人们讲述,爷爷去十五里远的古集镇赶集回家路上,被突然设起的路卡给拦下,跑都来不及跑。爷爷给我仔细描述过这一情节。赶集回来,他和好多赶集的人被横在路面的拒马挡住去路。那些设卡的人中,有带枪的士兵,也有学生模样的人。士兵端着枪把赶集回来的男人们卡死,学生们嘴对着铁皮的喇叭,哇啦哇啦做宣传。他们说的话爷爷听不大明白,但还是听懂了,男人们脑后这条辫子,代表着已经灭亡了的清王朝,必须剪除。谁不剪掉,就是心甘情愿当清王朝的遗老遗少,就坚决革谁的命。这些被拦下的男人们非常害怕被剪掉辫子,像保护命根子一样将辫子死死捂在胸前。设卡的人见光动嘴不行,便强行动了手。那些男人们像杀猪似的被一个个按住,在剪刀咔嚓咔嚓的响声中被剪去了辫子。爷爷的辫子,当然也难以幸免。
  我的耳边出现了剪辫子的咔嚓声。那是一种被感觉放大了的声音,酷似火车从身边驶过的哐当声对耳膜的撞击。眼前同时出现了那些被强迫按住剪辫子的男人,他们拼命扭动着身躯,酷似女人不愿被强奸,男人不甘心被阉割那样,大声哭喊,拼命挣扎抵抗。
  奶奶和老人们都说,爷爷回来后,手捧那条伴随了他二十多年的辫子,跺着脚嗷嗷大哭,伤心得像死了爹娘一样,全然不顾一个大男人的脸面。
  据我所知,清朝人的那条辫子,使不知多少人为它丢失了性命。满清入主中原之初,无数热血汉人宁舍性命,不做清狗,誓死抵制在脑后蓄起一条数典忘祖的辫子,因此而被砍了头。满清气数耗尽被推翻之时,又有好多笃忠于清的官宦与文士,为保住那条象征大清的辫子而以死相抗,因此丢了性命。还有王国维一样的清庭死忠之士,以自戕的方式以身殉清。
  令我大惑不解的是,我的爷爷却远非满清的忠诚之士,甚至连顺民都不是。爷爷亲口对我讲过,他曾经参加过反清的武力暴动。爷爷说,那时候河南、山西大批青壮人加入了一个叫“天门会”的反清组织,为推翻满清统治举行了暴动。举事前,中秋节吃月饼时家家户户都吃出了小纸条,上书“八月十五杀鞑子”。这字条,是“天门会”发出的暴动号令。于是中秋节这天,很多青壮汉子拿着鸟枪、大刀、红缨枪、锨镢锄鈀木杈棍棒等,上了在我家门口就能望见的高高的孤松山上。爷爷说那一仗打得很惨烈,除了冷兵器的刀枪棍棒外,清军还动了火器,混战中血肉横飞,双方死伤了好多人。可终因暴动者是一群只会摆弄庄稼的乌合之众,虽然人多得像蚂蚁,却远远不是拥有洋枪火炮、训练有素的清军兵马的对手,混战不久后便落败,丢下一堆远远多于清军的死伤者,稀里哗啦做了鸟兽散。爷爷很幸运,皮毛未伤地逃回家来。
  有这样的经历,爷爷也算得上是个反清义士了。可剪掉那条满清标志的辫子,不但是被强迫的,而去哭得那么伤心,我真的搞不懂了。
  我曾经问过爷爷,被剪掉了辫子后到底有没有哭过。爷爷咧着被白胡子包围着的嘴,面带尴尬,嘿嘿嘿干笑了几声,默认了此事。我又问,你这样痛哭一条辫子,是留恋那个破败不堪、风雨飘摇的大清国吗?爷爷使劲摇了摇头说,咱一个土头百姓,哪管得了人家改朝换代的事,只盼着有地种,有饭吃,冻饿不死,就谢天谢地谢祖宗了。我又问爷爷,既然你不关心国家和朝廷的事,为什么要去参加反清暴动。爷爷的答案竟然是,看见别的男人都去了,自己不去脸上不好看,也就跟着去了。爷爷还说,那时人年轻,好奇心大,也想去看看红火,凑个热闹。爷爷的答案很雷人,使他在我心中的高大形象轰然倒塌,回归于一个普通的农民老头形象。很明显,爷爷就是一个土中刨食,把土地看成一切的农民,并没有把脑后那条辫子与一个朝代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可是,他为什么要为被剪掉的辫子而嚎啕大哭呢?
  爷爷糊涂着他的往事。我却想到,爷爷的辫子里一定藏有很重要的时代密码,我须顺藤摸瓜地梳理出头绪来。再后来,我又听到爷爷的一些往事,使我一下破解了爷爷辫子里隐藏的奥秘。
  我所在之地,是太行山老解放区,闹土改时家里分得十几亩土地,一头驴,还有若干农具和粮食。这使得爷爷这个从河南来的逃荒人再无衣食之忧,不用再担心一家人会冻饿而死。他因此而心生感激。爷爷年至四十岁方有了我大伯,四十四岁又有了我父亲,再往上是几个不能传宗接代也不被重视的姑姑。可解放战争打响后,他却痛快地答应了当民兵的我大伯到河南去参战支前,带着枪支弹药一去数月不归。当“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那首歌响彻中华大地时,爷爷又送我父亲参加了志愿军。大伯和父亲要去的地方,都是炮火连天生死难料的战场(不知何故,父亲所在部队没有赴朝作战)。爷爷舍不得剪掉那条满清标识的辫子,却舍得让他的两个儿子到枪林弹雨的战场去,答案岂不是昭然若揭了吗?
  是的,爷爷只是一个现实主义者的农民,谁给他土地,给他活下去的希望,他就衷心地感谢谁,拥戴谁。辛亥革命假如也给他分田地、牲口,让他咸鱼翻身,他一准会痛痛快快剪除去那满清标识的辫子。最少,他不至于为那条并不美观反而是累赘的辫子被剪掉而痛哭流涕。

18#
发表于 2017-5-10 08:53 | 只看该作者
早晨睁开眼就翻出这篇散文,细细地读完,内心很是感慨,虽然是在讲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字里行间却充斥着生命力,饱含作者对生命的理解,阳光晒不热的孤独,题目具有诗意和深意,结合内容,眼前的画面更加清晰,人物更加立体,村口那些靠着墙晒太阳的老人,随着作者的描述在心底镌刻。
19#
发表于 2017-5-10 09:47 | 只看该作者
题目有特点,细节描写到位,人物形象立体感强,耐读!
20#
发表于 2017-5-10 09:48 | 只看该作者
从生活出发,从亲人体验,感知外在世界的强大、人与时光的对抗,主题拓展远远超出了亲情之类。感性而厚实,细节描摹十分生动。但表现上用力太过,我感到辛老师每写一文都有一种敲骨汲髓的拼劲。
21#
发表于 2017-5-10 11:37 | 只看该作者
   揉进了浓浓的乡愁与亲情,将乡村生活的感知与自我的切身感触,对亲人及爷爷刻骨铭心的怀恋,通过真情实感的笔触展现出来,厚重而典雅,大气而细腻,令人感受到丰厚的阅历,深沉的积淀,以及沧桑感、纵深度把握的精准而到位……
   再次 学习拜读贵强文友的又一力作,问好!
22#
发表于 2017-5-10 11:40 | 只看该作者
笔力强健,刻画人物线条分明,有入木三分之感。欣赏,体会。
23#
 楼主| 发表于 2017-5-10 11:49 | 只看该作者
素离歌 发表于 2017-5-10 08:53
早晨睁开眼就翻出这篇散文,细细地读完,内心很是感慨,虽然是在讲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字里行间却充斥着生 ...

好感动,谢谢你了!
24#
 楼主| 发表于 2017-5-10 11:55 | 只看该作者
李金英 发表于 2017-5-10 09:47
题目有特点,细节描写到位,人物形象立体感强,耐读!

管理员莅临,辛苦读、评,令我感动。此篇题材一般,是想到现在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老人们的孤独将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有感而发写了此篇,也算介入当下吧。你的鼓励很给力,我再接再厉再努力吧!
25#
 楼主| 发表于 2017-5-10 12:01 | 只看该作者
柯英 发表于 2017-5-10 09:48
从生活出发,从亲人体验,感知外在世界的强大、人与时光的对抗,主题拓展远远超出了亲情之类。感性而厚实, ...

谢谢你的坦言相告。你提醒了我一个解读的尺度问题,也是隐与秀的问题。解读不深刻,不到位,没有分量,可一切都挑明,不给读者留下解读、品味的余地,也是一种失败。此稿我还会修改,可能会在结尾部分进行必要的淡化处理。
26#
 楼主| 发表于 2017-5-10 12:02 | 只看该作者
于文华 发表于 2017-5-10 11:37
揉进了浓浓的乡愁与亲情,将乡村生活的感知与自我的切身感触,对亲人及爷爷刻骨铭心的怀恋,通过真情实 ...

谢谢于版第三次读、评,真想和你喝场大酒!
27#
 楼主| 发表于 2017-5-10 12:03 | 只看该作者
万里山水 发表于 2017-5-10 11:40
笔力强健,刻画人物线条分明,有入木三分之感。欣赏,体会。

万里兄弟好久不见了,哥想你哪!
28#
发表于 2017-5-10 14:07 | 只看该作者
写亲情的文章,也能写得这般厚重、大气,可见老师的功力。
文章细致地写了自己记忆中的爷爷,把一个人的老年具体地呈现出来,特别是孤独,刻画得入木三分。那几声哼哼,读来让人心惊。因为人人都会老,家家都有老人,不由得想起很多。
欣赏!问好!
29#
发表于 2017-5-10 14:09 | 只看该作者
基于此文本身和回帖中朋友们深入、精到的点评以及平和、友好的互动,置顶一天。

点评

太英明了。赞。  发表于 2017-5-10 14:17
30#
发表于 2017-5-10 16:52 | 只看该作者
为作者鼓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 20:24 , Processed in 0.04965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