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779|回复: 9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我爷爷是老黄牛(MLMC 米粒满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5-31 14: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LMC 于 2017-6-2 12:07 编辑

              
               G  形 腰 的 爷 爷
                  【原题为:我爷爷是老黄牛】


                            MLMC 米粒满仓



                                    一


         字母 G——腰弯成半圆形,矮矮的身子,弯折的双腿,上身向前拱着、头颈使劲儿向上向后折迭、竖立,才能看向前方……这是谁?是什么呢?一张弓?一头牛?牛在勾腰奋力拉犁?嗯,是,也不是;算是一头“牛”吧,也是我爷爷,我苦命、可爱的爷爷。
        爷爷尹德胜属牛,生于1901年,与世纪同生、同行。爷爷确实是老黄牛;老牛似地吭哧吭哧、在农村“耕”了一辈子地,滚一身泥巴,毕生团弄着地球。
        爷爷1987年过世。在87年的生命旅程里,一直“牛”不停蹄地操劳,忙碌辛苦了整整一生,结果是累成那个样子——G 形腰身。就他这“形体”,别说自己活受罪,就是我们这些“观众”,见了他心里就疼痛、别扭又难过,好像一块石头压在我脊背上!看他走路,简直令人透不过气,只觉得压抑、郁闷、沉重。这就是晚年的我爷爷!
        爷爷是个公认的大好人,善良、正经、老实,满村有口皆碑;还出名地能干,不是力气超群,只是真本实料地大干苦干、拼命干,从来不耍巧、不偷懒;劳动带头,事事争先,一门心思想的是国家和他人;且是农村典型的好把式、生产能手。但是,能干是有条件有 “成本” 的——能干也能吃,据说爷爷一顿能吃几大碗,是一般劳力饭量的两三倍!长年累月繁重艰苦的务农劳动,导致腰身弯勾如弓,像一枚煮熟弯曲成半圆形的大对虾。走路时,头和脖子要使劲向上抬起、折上来,才能看到前方的路和人事物。
        父亲告诉我,1937年至建国初期,包括八年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爷爷一直担任村里的 “代耕队长”,负责为全村参军家庭的田地 “代耕” 代种、管理农作物。爷爷白天劳动,晚上打算、安排第二天军人家属的田地,包括军人家属和他人各需为军属做什么。正读完小的父亲放学后,再根据爷爷的部署满街跑腿儿,去各家通知具体的分工安排:为张家送粪耕地、给李家播种栽苗、为谁谁锄地拔草、给某某浇水乃至收获等。那时候,10岁上下的父亲,完全成了爷爷的贴身 “男秘”、事实上的 “小”代耕队长。
       那年月,农村是各家各户单干,没有什么互助组、合作社,更没有大集体、人民公社。
       爷爷全力以赴、精心打理,既种好自家的田地,又兼顾安排妥所有军属的耕作农活。全面保证了军属的粮田生产,解决了军人家庭的后顾之忧,让子弟兵在前线安心打仗消灭敌人。
        爷爷虽然没上前线、直接参战,却在大后方有力地支援、配合了前线的战斗。为“拥军优属”做出了较大贡献。

                                       二


         爷爷没有文化,不识字,没读过书;标准的“大老粗”。这是当时的“大众化”,时值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个村千八百人中,也就三个俩人读过书、识几个字。但是,爷爷思想开明进步、观念新潮,勇于而善于接受新事物,如新科技、新思想、新观念;用现在的时髦话讲,叫与时俱进。爷爷毕生虔诚地相信党,相信政府;坚决支持、百分百拥护党和政府的领导;处处时时积极响应上级的一切号召。
         爷爷可谓第一个“吃螃蟹” !是全县使用化肥的第一人。现在农村,早已普遍使用化肥,在今天看来这“第一个”有什么新奇吗?有啥可标榜的?非也!那时代,化肥是个新东西、新生事物;在乡下人眼里,化肥和洪水猛兽差不多;农民没文化、不懂科技,完全不了解化肥;大家听到传说后议论纷纷,说化肥那是“化学”、化学品,弄不好就把庄稼烧死了,甚至会烧坏田地、导致土地板结硬化,以后寸草不生!还烧手,烧人皮肤;大家都畏手畏脚不敢使用,谈“肥”色变,一时间化肥推广成为难题。落后的思想观念捆绑着众人,好比前方有拦路抢劫的,没人敢往前闯!在这样的关头,思想开放的爷爷勇敢站出来,冒着庄稼和田地被“烧坏”的危险,把自己当试验品,带头使用化肥。
         当年,这不仅是全县的第一个、且是全县独一份!
         爷爷在村东面三里地的“姜家地”,把仅有的一亩地全部种了旱稻,破天荒首次用了化肥。还在地东头自己打了一眼水井。这是当时我们家的田地,此事我是今年才知道的,父亲讲爷爷时才谈及。记得,小时候我放麦假、秋假,年年都要在此地干活,参加我们三小队的集体义务劳动。几十年来却一直不知情,这里原来是我家祖上的土地。
  化肥的奇效,不久就显示出来了,稻子长势 “凶猛”、茎叶肥绿肥绿的,一个劲儿地往上蹿高;成熟时谷粒饱满、籽粒特别大格外黄;与别人不用化肥的相比,就像大财主家肥头大耳的少爷和贫雇农家瘦骨嶙嶙的穷崽子之千差万别。结果不言而喻,当年这亩稻子收获了11斗,约有550斤。而此前,一亩旱稻产量仅是2至3斗100多斤,最多不到150斤。产量猛增三倍,是以前的四倍。
         还要再宣传发动、做思想政治工作吗?丰收的稻谷,向我们说明了一切。大家一看,马上开始跟进。第二年,一下子全面铺开,全村乡亲都 “自动” 开始用化肥了。
         丰产的功劳,其实不全是化肥。是化肥与井水密切合作、双双喂养滋润了稻谷,加上爷爷的勤奋。新挖的那口水井,在当时也算是创新。老辈子,落后的农业文明、陈旧的观念,还认识不到水井的巨大意义与价值。致农村田里水井很少,一是打水井有难度,可能多数家庭也挖不起水井;知道浇水好,但是没有井便只好凑敷;形成“等、靠、要、懒”的惯性思维,几乎年年都是看天眼色靠天吃饭,有雨雪就丰产,干旱年月便歉收;当时乡民没知识没文化,缺乏科学种田理论,生产力低下,一直维持在低产量上徘徊。
         可见,爷爷富有创新精神。
         那年收获以后,爷爷把这亩丰收的稻谷全部交了公粮、一粒不留,家人都没能尝一尝这 “超级稻” 的滋味。交公粮不是卖,是无偿上交。往年,爷爷也总是自愿自觉为国家捐献 “爱国粮”。家里其余21亩自留地,由于爷爷累死累活地苦干,不仅产量高,交公粮也多、年年超额完成指标;而且,交完公粮,再格外无偿捐献自产粮食中的大部分。所产的小麦,玉米,地瓜,花生,豆类,土豆,高粱等,能捐的大都无偿捐献了。自己留下的口粮很少,经常是家人粮食不够吃,有时还会挨饿、闹饥荒。
         由于多年出色的劳动成绩、突出的爱国表现和贡献,从1946年起,爷爷先后四次评为烟台市牟平县劳动模范;并当选牟平县第一届人大代表。1946和1950年两次授予山东省劳动模范。牟平县政府授予的四届劳模,奖励什么呢?特有趣,没有奖金、不给奖品;而是发给一纸奖状,外加铁锨、镢头、锄头、镰刀等农具。记得,省劳模大大的奖状,纸面已经老旧泛黄,落款是山东省人民政府及其大大的方形印章,大约有五六厘米见方;第二张奖状,省政府方印一边,还有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大坏蛋、四人帮的爪牙)康生的名字印章。都是红色。
       那些年,我亲眼目睹,奖状就贴在爷爷屋里迎门东墙上的相片镜框旁边;后来爷爷谢世,那些奖状又在父亲手里保存着,多少年一直放在我家里;以后,父母从故乡农村迁到烟台市区居住,在市内又先后几次搬家,也一直带着;记得大约10年前,还在父母的住处见过那几张奖状,而今已经不见踪影。很是遗憾、令人痛心。
        但是,应该没丢失,只是暂时不知藏在哪个角落。
        那是我家祖祖辈辈的珍藏与财富。一直用心保存、呵护着呢。


                                                                     


         我没经历那个时代,但听老爸这么一讲,我便深信不疑——
         我的爷爷,在当时的乡村,绝对是个传奇!小人物创造了神奇、奇迹!虽然,他一直是个地地道道的 “乡巴佬” !
         爷爷只认识自己的名字,但不会写。您说怪不怪?这样一位 “下里巴”  “文盲”,在那个落后、蒙昧、蛮荒的三四十年代,竟然很奇怪地订阅了报纸——“胶东大众报”,这是当今山东省委机关报 “大众日报” 的前身。别说这是全村唯一的一份 “私人” 报纸;完全可以说,自己出钱订报的,在那时全牟平县,很可能也是 “独此一家”。
         那年月,劳苦大众吃不饱、穿不暖,哪里有钱、有心思订报纸?饭不吃不行,报纸不看、能怎么地!什么也没少,更不会饿死人!可是,爷爷却别开生面另辟蹊径,有这份“闲心”、此等远见卓识。我对 “文盲” 爷爷的这个壮举,简直是崇拜得五体投地啊!
        若换作今天,可能许多人会想:嗯?不对呀,文盲,何以要订报?笑话嘛!订报纸也看不懂。为了什么呢?附庸风雅?显摆有钱?买个好名声?假装是读书人?虚抬个人身份身价?
        是的,爷爷看不懂,有人能看懂;爷爷订报不是为自己,着实是为了他人。
        那时候,爸爸已经上学、念完小,识字了。他可以读报给爷爷听。
        更重要的是,爷爷安排,叫爸爸每天傍晚放学以后,到南街口为街坊邻居读报纸,这一善举受到乡亲们的热烈欢迎。大家像开故事会、读书会一样饶有兴致、热心参与,都觉得空前的新鲜!故而如饥似渴甚至贪婪地聆听天下大事。每天,一到钟点,乡亲们便三三两两集聚而来,在街头零散随意站着、坐着,或者坐地上、或坐砖头瓦块;有的贴墙根蹲着,有的立在远一点的菜园栅栏旁。一人在读、大家应和,你一言我一语地点评、议论,没听明白的还会不时插嘴问一句。场面很是热闹、轻松、温馨;充满了书香。
        我想,即使订报,有几个人舍得工夫、耗费精力,且有此宽广胸襟去为他人无偿 “培训”、免费 “广播” ?此实乃大善、大恩、大德!爷爷做到了,所以,真的了不起!
        您不必去查字典。这就叫 “大公无私”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毛泽东语录)。
        父亲朗读国内外新闻、消息、事件,宣讲革命道理,还有一点科技知识。让村民了解外面的大世界,知释国内如火如荼的抗日战争盛况。每当读到八路军新四军又打了胜仗,大家便一致喊好,兴高采烈纷纷议论,甚至鼓掌、呼叫;若是人民军队战绩不佳、遇到困阻,乡亲们便没了声响,心情沉重。总之乡民们与前线共乐、为国家分忧。大家的心在一起跳动。
        一页纸,把乡村、乡民与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样的街头读报活动,看上去不起眼。尤其在今人看来,再普通不过了:不就是读读报纸么?不就是天南海北杂七杂八那些事儿?现在谁没见过几张报纸?其实不然。那个年代,国家还没解放;1940年前后,农村人不读书不看报,也没有书报,即使有也看不懂!闭塞的农村简直就是与世隔绝,乡下可是什么信息也不知道。乡民迫切希望了解外面的世界,国际国内新闻大事。特别是,有些家人在外地工作、或在部队当兵的家庭,更是关心外面的时局,抗日战争进展、战况的全部消息。
       在此状况下,一份报纸不啻于一个“绿色通道”、一根信息专线 “免费热线”、一座无形桥梁,把山里人与大千世界联系起来了!从此,无知的乡下人可以变有知,可以了解全省甚至全国的状况,可以眼界大开,可以见多识广!
        无疑,一份报纸,给乡亲们带来诸多方面的裨益、启蒙。重要的是,这不是“听故事”、看热闹,而是很好的学习机会。这页纸,作用实在不可小视、难以估量!
        坦白讲,我不是捧自己的爷爷,他老人家真的是一个伟大的小农、高尚伟岸的平民。
        敬爱的爷爷,早已离开了我们,他的品格和美德却活在儿孙心里!他没留给我们什么“东西”,却留下了丰厚的 “精神”;他终生很苦很穷,同时又相当富有,简直有金山银山、富可敌国!物质,他能捐的都献给了国家,包括他一生的苦力蛮力血汗;把不能捐的,留给了我们——毕生仁爱憨厚、纯朴善良,爱国爱民;老实为人,踏实做事。
        令人遗憾的是,残酷的岁月,将其腰身定格为 G 形!您想想,每天每夜、时时刻刻,这对他都是非人的折磨啊!
        他用一生的千辛万苦,终于 “炼” 成震撼人心的 G 腰!      
        爷爷的高风亮节、辛勤拼搏、积极进取,至今、并将永远,时刻激励着我们——在人生路上披荆斩棘、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化肥、捐粮、订报、读报、G 腰……我的好爷爷,我从来都没说,您可知道,看着您的弓腰,我有多难过、多心疼吗?
        现在,爷爷在那边不知道生活得怎么样?还那么辛苦吗?腰板直起来了没有?爷爷出了一辈子“ 瞎孙力 ”,在天堂应该歇歇了吧?那里大概没有土地粮田,下辈子估计您不会再当农民了!
        但愿,那里人人平等,没有 “下里巴人”,没有社会底层——这可恶的 “底层”;没有贫穷、苦难、战争、流血;就像我们梦想中的共产主义!愿爷爷一切安好!吃饱、穿暖、睡足,在那面过上好日子!


              ------------------------------------------------------------------

     G 腰图解 - 说明—— G
                  G——是 G ,  不是  C。 C 无腿脚。
         因为 G半圆形是腰身,右上角是颅颈,右下角是膝盖和腿足。
              【在此,人是从左向右走。面向右边。

              【4419—4448字】2017-5-31—14:46定稿使用版】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7-5-31 14:56 | 只看该作者
老黄牛在先前是被褒扬的,作为父辈更是一面灿烂的旗帜。
3#
发表于 2017-5-31 15:42 | 只看该作者
满仓老师怎么不用版面上的版排工具发文呢
4#
发表于 2017-5-31 15:44 | 只看该作者
爷爷确实是老黄牛;老牛似地吭哧吭哧、在农村“耕”了一辈子地,滚一身泥巴,毕生团弄着地球。

团弄----这也是方言吗
5#
发表于 2017-5-31 15:45 | 只看该作者
爷爷1987年过世。在87年生命旅程里---这一句中是不是应该加一个的字
6#
发表于 2017-5-31 15:53 | 只看该作者
爷爷虽然没上前线、直接参战,却在大后方有力地支援、配合了前线的战斗。为“拥军优属”做出了较大贡献。

真是能干的爷爷啊
7#
发表于 2017-5-31 16:01 | 只看该作者
版权没有加啊
8#
发表于 2017-5-31 16:02 | 只看该作者
由于多年出色的劳动成绩、突出的爱国表现和贡献,从1946年起,爷爷先后四次评为烟台市牟平县劳动模范;并当选牟平县第一届人大代表。1946和1950年两次授予山东省劳动模范。

这老爷真是好样的,出色啊
9#
发表于 2017-5-31 16:04 | 只看该作者
我的爷爷,在当时的乡村,绝对是个传奇!小人物创造了神奇、奇迹!虽然,他一直是个地地道道的“乡巴佬”!

普普通通的一个老农民,干的也是普普通通的事,但却给人们留下了不同凡响的好形象啊
10#
发表于 2017-5-31 16:10 | 只看该作者
令人遗憾的是,残酷的岁月,将其腰身定格为G形!每天每夜,这对他都是非人的折磨啊!
他用一生的千辛万苦,终于“炼”成震撼人心的G腰!

这一段读来令人心酸,但爷爷高大的形象再次烘托出来 ,写的好
11#
发表于 2017-5-31 16:15 | 只看该作者
满仓老师此文写的朴实,爷爷的故事描述的清晰,将一个普通的农民的高大形象完美的展示给众人。很不错的文章,赞一个

点评

以后,希望,小草,你早一点来。 并且,像云馨一样,多多留评。 哈哈,祝好!小草!  发表于 2017-5-31 21:00
这云儿不像话,自己一个人占了无数楼层。  发表于 2017-5-31 16:25
12#
发表于 2017-5-31 16:26 | 只看该作者
能不能想个诗意的名字。
13#
发表于 2017-5-31 16:27 | 只看该作者
老黄牛,正如雪鹰先生说得,是一面高扬奋斗者的旗帜。
14#
发表于 2017-5-31 16:31 | 只看该作者
看见这样的人走路,真是难受啊。可想本人生活就更加艰难。朴实的文字,让爷爷形象高大了起来,也让怀念也随文字流淌。:handshake
15#
发表于 2017-5-31 17:47 | 只看该作者
这样一位勇于创新,乐于接受新事物的人,应该一直勇猛高大的,看来命运有时候也会出错的……以朴实无华的文字,叙述了爷爷如老黄牛一样不平凡的人生,人物立体饱满形象,令人钦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7 10:15 , Processed in 0.060245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