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978|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旅 英 纪 行(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受到警告 1#
发表于 2017-6-12 19:5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四维广土 于 2017-6-14 09:26 编辑



     续上
    9.12

   早餐成了“老三篇”,从第一次早餐起,到现在竟是没有丝毫的变化。看来如果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老三篇”让英国人来学,他们是不会厌的,一定会贯彻得更好。这一点从很多迹象上都能证明,看来,欧洲更适合搞社会主义,毕竟研究这项理论的老祖宗在英国啊。

   今天换了一个导游,李姓,近50岁,北京人,来英已有20多年,他自我介绍说,只一个夫人,没孩子,丁克家庭。有北京人能侃的特点。

   9点准时出发,培训的目标是剑桥大学。距伦敦约100公里,需要一个半小时。一路上,李导详细介绍了剑桥的由来与800多年的历史。原来英法渊源很深,约在1000多年前,英国学生都在法国上学,那时候英国还没有大学。后来,两国有了矛盾,英国就要在法学生回国来学习,当时英国的研究学问的人都在教堂里,他们在教堂研究天文、地理、科学、神学等。从法回来的学生就选择在牛津的教堂为大学校址,这也是现在的牛津大学。这些学生来到牛津一下增加了该地方的喧嚣,当地居民不欢迎他们。加上学生年轻,喝酒后寻衅滋事,用箭射了当地的一名女士,愤怒的当地居民对学生与教师进行了拷打与迫害。一部分教师与学生出走,走到了剑桥这个地方,一看风景不错,也同样有教堂及神职人员研究学问,于是决定就在此处办学,这就是剑桥大学的由来。

   到了剑桥,我们下车步行。一眼看到了一条不宽的河,与其说是河,还不如说是较宽的溪,反正介于河溪之间吧。我马上反应过来,上前询问李导:“这是不是这康河?”“是”。“那么康桥在哪里呢?”李导解释说,康桥不是一座桥,这个地方有很多小桥,是这个地方的地名,也就是以剑桥大学为依托发展起来的小镇,康桥是民国时期翻译的,剑桥是解放以后翻译的,说的都是这个地方。

   随后我们沿着小镇的街道参观,街道很窄,约4-6米宽,全部都是较高大壮观的古建筑,有的是教堂,有的是学校,也有商店,街道很干净。李导介绍剑桥大学是由很多学院组成的,与我们理解的普通大学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学院都是独立的,甚至产权也独立,每个学院都有综合学科,“系”是串联相同专业的绳索,上课是分“系”统一上的大课,学院不上课,学院既是学生在导师辅导下学习(开小灶)的地方,也是学生生活的地方(包括宗教活动场所)。

   这样世界顶级的学校产生于神学的教堂,是神学孕育了科学,还知识掌握在神职人员手里,突破了神学呢?欧洲是科学系统化的发源地,而真正不信神的却很少。难怪悖论这东西也起源于欧洲。

   一会儿,走到徐志摩学习的地方,这儿有徐年轻风流倜傥的照片,也有瓷盘上写的那首著名的诗《再别康桥》。我还特地将这个学院的全貌拍了下来。有一棵特别大的树给人视觉冲击很大。

   再走就走到了牛顿的苹果树旁,想像一下,牛顿侧卧在苹果树下看书或冥想,一个苹果没来由地落了下来,把牛顿吓了一跳,接着奇迹出现了,有了万有引力定律。

   当然这地方还产生了一大批世界知名人物,有的我知道一点,更多的是只了解皮毛甚至都没听说过,世界太大,我得为我的孤陋寡闻找点理由。

   下来就是拍照留念,我有特别的康河情结,还是《再别康桥》的影响吧。走到河边来,有一只船撑了过来。一下子诗中的句子就跳出脑外:

      寻梦

      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这时夕阳铺在水面,浮光耀金,映得岸边一棵垂柳镶上金边。水面上浮出了这样诗句: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心头荡漾

   徐志摩这些诗句大概是在此情此景下酝酿的吧。在来这之前,我心里就一直在回忆这首诗,这两句怎么也想不起来,让我烦恼了一路,此时解了心结。

   此时也改变了我刚来这时看到的那个溪不溪河不河的印象,康河因徐的诗而美,而河好像又增添了诗的韵味。在我们离开时,还真的感觉康河不错了起来,大有不虚此行的味道。

   不过我还是认为,这首诗更像秦淮河的意境。徐在中国那样的苦难时期,来到剑桥,怕是将此地当成了梦中的中国。即使崇拜西洋文明,也无可厚非。我如果处在那样的时代,有这样的机会,也会发出这样感叹吧: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回伦敦的路上,我们顺便看了看格林威治天文台,这也是世界上伟大得不得了的地方,科学圣地,当时最先进的罗盘,0度经线,还有天文望远镜等等。总之,这一切在我看来,它就是铸就了让东方文明充满屈辱历史的坚强后盾,我们要真的从科学上超越他们,才能避免再尝这样的苦果吧。

   还有,在这地方放置了一矗立的雕像,沃尔夫—— 一个将军、航海家,总之在英国人眼中是民族英雄。当然,在我看来,不过就是一个国家海盗而已。但是,我是多么希望我们的国家也多些这样的海盗,也多竖些这样别人认为是海盗,而我们认为是民族英雄的雕塑啊。

   回到宾馆,是宾馆黑人工作人员一层不变礼貌的Hello,这几天,我们接触的白人黑人不少,到处都礼貌得不得了,搞得我们也礼貌起来。不是说黑人素质低下,富攻击性,是不安定的因素吗?但这些天我们接触以来,黑人也一样彬彬有礼,连一丝攻击性的眼神也没看到。倒是白人的礼貌里,怎么看怎么有一股傲慢的影子在里面。导游说:英国人一般很少会注视人,总是尽量避免与人眼神相遇。他们认为注视陌生人是不礼貌的,如果避免不了,眼神相遇,就礼貌地笑一笑。这样看来英国人就显得有点傲慢。

   在来英国之前,所培训的东西也不完全是对的,白英国人也好黑英国人也好,照样有不少人闯行人红灯、照样有不少人吸烟烟头乱扔、照样有人在公共场所肆无忌惮地大笑。倒是我们这些经过培训的,有时傻不拉叽硬是等绿灯亮了才走,吸烟一定要扔到该扔的地方,硬憋着小声小气地掩口而笑。这些英国人大概不知道我们培训了什么?否则,是会给我们做好榜样的吧。(未完待续)




                                 




2#
发表于 2017-6-12 19:53 | 只看该作者
先占个座
3#
发表于 2017-6-12 20:25 | 只看该作者
越来越深入了,相信能给大家呈现一个真实的英国。“白英国人也好黑英国人也好,照样有不少人闯行人红灯、照样有不少人吸烟烟头乱扔、照样有人在公共场所肆无忌惮地大笑。”这大概应该也是真实的英国的一部分吧?许多人硬是通过美化西方国家来反衬我们的劣,不知为什么。
4#
发表于 2017-6-12 20:51 | 只看该作者
早餐成了“老三篇”。四维,这话文革时候说,当心你脑子不保。

点评

小草,现在不再文革,遗害无存,你别吓唬人,呵呵。  发表于 2017-6-14 08:31
5#
发表于 2017-6-12 21:06 | 只看该作者
同感您的文章能了解真实的英国,谢谢
6#
 楼主| 发表于 2017-6-12 23:02 | 只看该作者

沙发我可多置几张,君来岂可坐冷櫈,哈哈哈………
7#
 楼主| 发表于 2017-6-12 23:05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17-6-12 20:25
越来越深入了,相信能给大家呈现一个真实的英国。“白英国人也好黑英国人也好,照样有不少人闯行人红灯、照 ...

发达国家目前很多地方要优于我们,但也不是处处都像有人说的得好不像话,不宜妄自菲薄嘛。
8#
 楼主| 发表于 2017-6-12 23:07 | 只看该作者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17-6-12 20:51
早餐成了“老三篇”。四维,这话文革时候说,当心你脑子不保。

若是因此掉了脑袋,说不定我这文章就有人抢着读了,何乐而不为
9#
 楼主| 发表于 2017-6-12 23:14 | 只看该作者
李立红 发表于 2017-6-12 21:06
同感您的文章能了解真实的英国,谢谢

慢慢看,我也喜欢观景触及事物的本质,应该有点不同凡响的,尾巴偶尔翘一翘,立红就嘲讽嘲讽吧
10#
 楼主| 发表于 2017-6-12 23:15 | 只看该作者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17-6-12 20:51
早餐成了“老三篇”。四维,这话文革时候说,当心你脑子不保。

怎么?看进去一点点了?
11#
发表于 2017-6-13 10:44 | 只看该作者
看到徐志摩,觉得外国人跟中国人的心思有些贴近,那就是抓住每一个亮点,深化改革……
12#
 楼主| 发表于 2017-6-13 23:25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7-6-13 10:44
看到徐志摩,觉得外国人跟中国人的心思有些贴近,那就是抓住每一个亮点,深化改革……

都是人嘛,几千年农耕文明,几乎总是在重复着一个死循环,是别人变革并打破了这死循环,我们现在就要不断变革。
13#
发表于 2017-6-14 08:32 | 只看该作者
我得抽时间好好来读
先来报到一下
14#
 楼主| 发表于 2017-6-14 09:21 | 只看该作者
秋实 发表于 2017-6-14 08:32
我得抽时间好好来读
先来报到一下

先读十分钟,觉得有可读性就读,没有可读性,就放弃,我可不想背一个谋财害命的罪名
15#
发表于 2017-6-14 10:20 | 只看该作者
且行且思考,人文游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4 09:28 , Processed in 0.067050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