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62|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太地村的家风家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7-5 05: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程贤富 于 2017-7-5 05:56 编辑

       来到云阳县凤鸣镇太地村的每一天,我都被这里朝气蓬勃的气氛,迷人的风景,整洁的村庄,纯洁的民风,以及勤劳善良的乡亲们感动着。这里听不到麻将声,听不到打架吵架声,传入耳朵的只有村民们互帮互助、孝敬老人、诚实守信、勤劳致富和夫妻恩爱的,感天动地的故事。
  
  
一、乐于助人的张远良
  
  家训:为人要讲天良,要多做好事。
  
  张远良现年七十八岁,是太地村原支部书记,老党员。张远良的父亲张元位,一辈子乐于助人,对人也非常友善,无论是与村民摆谈,还是在教育子女时,张元位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为人要讲天良,要多做好事!”
  
  在张远良担任支部书记其间,他传承着父亲“为人要讲天良,要多做好事”的家训,从没整过人,也从没害过人,村民们便给他取了个诨名——张天良。张远良不仅继承了父亲善良的天性,还把父亲乐于助人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不管村里哪家有事,他总是第一个奔赴现场。有一年,邻居胡中金半夜突发急病,张远良摸着黑赶到乡卫生院请来医生。经过诊断以后,医生悄悄告诉他说,再慢半步,胡中金就没命了。
  
  对于老弱病残,张远良更是关爱有加。年逾八旬的邻居胡老娘,儿女全在外打工,一个人留守在家,都是张远良帮着照看。每天早中晚,张远良都要到胡家嘘寒问暖。每天吃过晚饭,张远良总要邀约胡老娘一起出去散步,回来时把她送到家了,然后才回自己的家。
  
  在张远良的带动下,邻居们都乐于助人,无论谁遇到困难,全村人都会倾力相助。
  
  二、诚实守信的黄代明
  
  家训:饿死人是小事,失去信用才是大事。
  
  黄代明的祖上在春荒时曾经向邻居借过一斗稻谷,承诺稻子成熟以后归还。殊不知,那一年大旱,稻子收割完毕,交了地租以后所剩无几。如果归还了那一斗稻谷,自己家里就可能饿死人。不归还吧,失去了信用,再说邻居家也等着那点稻谷活命呢。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黄代明的祖上归还了邻居的稻谷,有人嘲笑他傻,他说:饿死人是小事,失去信用才是大事。
  
  从此以后,黄家人就把这句话作为家训,一代代传承着。黄代明的父亲黄世财在世时,也经常用这个故事教育他。黄代明把这句话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当中。
  
  去年,黄代明和二十三家养殖户联保,一共向重庆银行贷了八百多万元发展养猪产业。借款到期时,其中有一家五十万元血本无归。怎么办?如果大家自顾自,那么二十三家人都将同时失去信用。想起祖上用生命换来的家训,黄代明带头垫付了两万多块钱,同时也号召其他二十一家人一起行动,终于凑齐了那五十万元巨款。这样一来,所有人的信用都保住了。
  
  三、孝老爱亲的刘远周刘远平兄弟
  
  家训:孝敬老人、妯娌和睦的好家风,要麻线打草鞋,一代传一代。
  
  提起太地村四组的刘远周刘远平两兄弟,凤鸣镇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几十年来,两家人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不光两妯娌之间从未说过一句气话,从未红过一回脸,就连两家的小孩之间也从未说过一句气话,从未红过一回脸。邻居们说,他们两家人好得像一家人。在孝敬老人方面,两家人更是被传为美谈。
  
  刘远周刘远平的父母在世时,没有明确规定两弟兄每年给他们交多少口粮,缴多少零花钱。然而秋收时,两弟兄总是争着抢着,先把父母的粮食柜子装满了,多余的才是自己家的。两家人挣的钱,总是先满足老人,剩余的才是自己的。
  
  刘远周刘远平的父亲去世时,对儿子儿媳们说:你们孝敬老人,妯娌和睦,这样的好风气,要麻线打草鞋,一代传一代。他们的母亲去世时,也说过类似的话。
  
  父母的临终遗言,刘远周刘远平两兄弟,把它作为家训,对子女进行言传身教。现在刘远周刘远平两家的的子女,在外面挣了钱,也总是先打到父母的账户上,父母用不完的然后才归己。刘家孝敬老人,妯娌和睦的这种好家风,正在不折不扣地一代代传承着。
  
  四、不离不弃的谢清梅
  
  家训:夫妻一场,只要对方还有一口气就不能放弃。
  
  四年前,谢清梅的丈夫彭意安意外摔伤,造成颈椎以下高位截瘫,四肢不能动弹,唯一的功能是嘴巴还能开口说话。吃饭喝水要人喂;小便失禁,一天须换好几次尿不湿;排大便时,需外人小心翼翼地用手去掏;为了避免生褥疮,不管白天还是晚上,每隔三个小时就要给他翻一次身,或者按摩一次。医生断言,彭意安最多能活三年。
  
  当时,有人劝年仅45岁的谢清梅,找个合适的人家远走高飞算了。谢清梅却对丈夫不离不弃,她说:“我不会离开这个家。只要他还活着,这个家就是完整的,我为什么要去嫁人呢?”
  
  谢清梅的母亲也说:“夫妻一场,只要对方还有一口气就不能放弃。”
  
  谢清梅把母亲的这句话作为家训牢记在心,一边服侍丈夫,一边靠种地养家糊口。
  
  如今四年过去了,彭意安不仅活着,而且还活得好好的,而且连褥疮也没生过。
  
  四年来,谢清梅没添过一件新衣。瘫痪在床的丈夫想看电视,她立即给他买了一部大彩电;只要时鲜水果一上市,她就会给丈夫买回一大堆。彭意安嫌时鲜水果太贵,浪费了钱财,有时还会对她大发雷霆。
  
  彭意安出事时,女儿已经出嫁,儿子正在上高中。现在,儿子高中毕业外出打工去了。谢清梅在教育儿女时,都是要求他们,一旦定了终生就要无怨无悔,不离不弃!
  
   五、勤劳致富的张定平
  
  家训:勤快勤快,衣食还在。
  
  三十六年前,十二岁的张定平家里遭了灾,房子被泥石流冲毁,粮食被掩埋。一无所有的张父,把以前父亲经常用来教育他的一句话,送给了张定平:“我放你一条生路,到外面求生去吧。勤快勤快,衣食还在。随便走到哪里,只要人勤快,就不会挨饿!”
  
  张定平怀揣着“勤快勤快,衣食还在”的家训,来到湖北帮人喂猪,月工资十五元。八年后,张定平空着双手回到了太地村。
  
  春节过后,他又跟随邻居来到福建石材厂,月工资150元。他感到满足了,自己这个小学生的工资,比厂里的大学生还高呢。张定平继续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由一个人看一台石材切割机,发展到看两台,三台,四台。月工资也由150,上升到了1500元。由于张定平踏实肯干,八年后,老板把厂子承包给了他,他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通过十五年的积累,张定平成了太地村勤劳致富的典型。
  
  张定平发财致富了,但他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五年前,他回到家乡,办起了石材厂。现在他生产的石材主要销往江苏、湖北、福建等省市,年产值达五百多万元。
  
  张定平总结自己的一生时说,自己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主要得益于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家训:勤快勤快,衣食还在。
  
  【后记】县宣传部在太地村搞家风家训的典型,准备到全县推广。要求每个故事不得超出五百字。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7-7-5 07:09 | 只看该作者
淳朴善良的民风,诚信勤劳的乡亲,令人钦敬。欣赏程老师好文。祝福夏安。
3#
 楼主| 发表于 2017-7-5 13:36 | 只看该作者
吴显萍 发表于 2017-7-5 07:09
淳朴善良的民风,诚信勤劳的乡亲,令人钦敬。欣赏程老师好文。祝福夏安。

感谢吴老师,问好,辛苦你了。
4#
发表于 2017-7-5 18:38 | 只看该作者
希望所在!赞
5#
发表于 2017-7-5 19:13 | 只看该作者
一个个鲜活的人,一桩桩动人的事,在笔下娓娓道来,把太地村人的好品性呈现了出来。欣赏!问好!
6#
 楼主| 发表于 2017-7-5 21:36 | 只看该作者

感谢,问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17-7-5 21:36 | 只看该作者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7-7-5 19:13
一个个鲜活的人,一桩桩动人的事,在笔下娓娓道来,把太地村人的好品性呈现了出来。欣赏!问好!

县里派的作业,事情是真的。问好,辛苦了。
8#
发表于 2017-7-5 21:58 | 只看该作者
为人要讲天良,要多做好事。

正能量,励志篇!
9#
发表于 2017-7-5 21:58 | 只看该作者
夫妻一场,只要对方还有一口气就不能放弃。
10#
发表于 2017-7-5 21:59 | 只看该作者
家训:勤快勤快,衣食还在。勤劳致富!
11#
发表于 2017-7-5 21:59 | 只看该作者
孝敬老人、妯娌和睦的好家风,要麻线打草鞋,一代传一代。

光荣传统要继承!
12#
发表于 2017-7-5 22:00 | 只看该作者
家训:饿死人是小事,失去信用才是大事。

中华民族祖祖辈辈的的光荣传统,发扬光大!
13#
发表于 2017-7-5 22:01 | 只看该作者
牢记家训!
14#
发表于 2017-7-5 22:01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
15#
发表于 2017-7-5 22:01 | 只看该作者
很给力!加油!加10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6 12:06 , Processed in 0.05531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