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4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找寻烈士的英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7-11 13: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亲爱的朋友,你知道张德新吗?可能他的名字早已随历史的洪流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许多九零后的孩子会问:"张德新是谁?没听说过呀!"这并不奇怪,因为他并没有像小兵张嗄和潘东子那样被搬上荧幕,但是他的英勇顽强的精神,不应该泯灭。我们知道,烈士的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没有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呀!张德新,只是这千万英烈中的一员,也是我们黑山人的骄傲。如果,您对他不够了解,那么请随我一起去找寻烈士的英灵吧!
   清爽的初秋,我踏上了去往黑山的汽车。透过车窗,看着一排排倒向后面的树木,我的思想陷入了冥思。
   小时候,特别爱听爷爷讲过去的故事。爷爷曾是当地的武装队长,辽沈战役时,率领群众支援过前线,解放初期,斗过地主,分过田地。他在我心里俨然是个英雄。爷爷对我说:"我可算不上英雄,说起英雄,张德新才是真正的英雄!"爷爷给我讲了许多关于张德新的事迹,一直激荡着我的心底。
   今天,我要去找寻烈士的英灵,重拾久别的记忆,让被人忘记的小英雄重新\\\'活\\\'在人们心里。
   我在黑山县胡家镇下了车,独自爬上了埋着烈士遗骨的山坡。这里荆棘丛生,从草丛中可以见到一个个低矮的坟头,没有墓碑,没刻名字。难道我来错地方了?烈士墓怎么会如此境况?心里油然而生一种莫名的气愤。
   下了山,我找到一位老大爷询问个究竟。老大爷笑着说:"小伙子,你去差地方了,那山上从前有学生清明时祭扫过,现在早没人去了。现在挪政府后院去了,在镇政府后院有墓碑,你去那儿看看吧!"随着老大爷的指点,我来到了胡家镇政府。
   一进政府大门,一个小伙子就热情的和我打招呼。听说我是作家,就更加的热情。我没有坐下喝茶,迫不及待的来到了镇政府的后院儿。这是一个不大的小广场,东北角赫然矗立一块墓碑,上写着胡家革命烈士纪念碑。北面是一排纪录革命事迹的石牌。从石牌上我见到了张德新的名字,但并没有见到他的墓碑。正在我迟疑之时,镇长向我走来。他对我说,张德新的墓碑在他的老家前黑村,也就是《战地红缨》里讲述的大黑山村,你去那里看看吧!他还热心地给了我前黑村村书记的电话号。
   我从胡家打车经过一个小时的颠簸,来到了前黑村。村子东西很长,足有三四里地。我在村西头见到了村书记,他正在家门口等我,见我走得满头大汗,忙把我让进家里。
   村书记的家里,并没有我想象的那样奢华,一切都很简朴,房子也是过去那种老檐出头的房子。他递给我一条毛巾,让我擦擦汗,又给我倒了水。我就开门见山地跟他讲明了来意,书记笑着说:"你这样的年轻人,关注历史真是难得呀!现在政府早就不重视这事儿了,我正想把烈士的墓碑重修一下,作为我们前黑村的旅游文化,让后人不要忘记革命先烈。"听了这话,我很激动,心里不住称赞这位村书记。村里那么多新房,他却住这么简陋的房子,这一定是前黑村老百姓的父母官。他为我找来了一些老资料,几十年了,保存得很完好,不难看出,他对小英雄的敬仰之情。他介绍说,六十年代,锦州市文化局来人采访过,并有位作者写了连环画册《战地红缨》,后来又拍了个话剧,村里一些人也参演了。听完老书记的话,我的兴趣更浓了,看着这些发黄的资料,忍不住把心里埋进了文字之中。
   现在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那段历史吧!
   张德新于一九三二年农历三月二十一日出生在黑山县胡家镇前黑村一个贫农家庭里。在那暗无天日的旧社会,其父给本村地主扛了二十八年大活。小德新七岁时,开始挑起家庭生活的部分担子,挖野菜、拣柴、打草……。九岁时想要念书,可是家境贫困,无力攻读,每天在劳动之余到村上小学窗下去听讲。他十二岁开始给地主家做牧羊娃,白天上山跟羊跑一天,晚上回来还要挖土、垫羊圈、铺草,累得头昏眼花,受尽了苦难生活的折磨。
   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党中央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派大批干部深入东北农村,发动群众,支援解放战争。深入到前黑村一带工作的孙政委在山上遇到了小德新,给他讲起了共产党、八路军打日寇、斗地主、穷人闹翻身的故事。
   后来小德新在头道镜子一个地主家放羊时,有一次地主毒打德新的小伙伴。他压抑不住心头怒火,大声喝到:"住手!你再作恶,等八路军来了跟你算帐!"老地主又向小德新打来,他往旁边闪,冲上就是一拳,把老地主打倒……小德新这种敢于反抗,敢于斗争的精神,大大灭了地主的威风,长了穷人的志气。
   一九四七年秋,前黑村获得了第一次解放。小德新日夜盼望的一天终于来到了。
   当我兴致勃勃地正想往下看时,老书记打断了我。因为此时正值晌午,下午我还要坐车回去,为了赶时间,他邀我去几户农家了解情况。
   顶着烈日,老书记领我来到村里的一家小卖店里。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正在拖地,听了老书记介绍完情况后,他喜出望外,连忙让座倒茶,格外热情。老人名叫张万昌,七十多岁了身体还格外硬朗。据老人讲,他的父亲叫张德宣,是张德新的堂兄,解放前是农会会长。老人介绍说他现在所住的地方就是张德新家的原址。提起张德新,老人依然会泪花闪烁,因为他曾亲眼目睹过叔叔张德新临刑前的场景。"真惨啊,人被打得没人样了,但我叔叔始终没有屈服,他这个烈士值得称颂呀!"老人感慨地说。我心里油然而生一种敬畏之情,同时也充满了对刽子手的憎恨。一个孩子面对酷刑竟如此的英勇,难怪老人会这么伤痛。
   从老人的口中,我还了解到:地主张贯臣按家族论还比张德新小一辈,他的大伯叫张德文,久居他乡,二伯叫张德武,少年夭折。他还有三个姑姑分别叫张国珍、张佳珍和张兴珍。父亲张德山行三,老百姓都叫他三老爷子。
   三老爷子掌家时还算本分,也不欺负穷人。他是从牙缝里攒下钱置了田产,牛马车辆,日子过得很富足。有一天,从南方过来一个讨饭的人,饿得面黄饥瘦。那年正逢饥荒年,老百姓家里也没有余粮给他吃。终于,在寒冷的夜里,讨饭的就昏倒在了三老爷子的家门口。三老太太早上起来出门倒水,发现了他,忙喊人把他抬进屋里,又去请了郎中给他看病。三老爷子端着一碗热汤面一口一口喂他,讨饭的看着三老爷子也不说话,只是眼里噙着泪花儿。
   一晃几天过去了,讨饭的身体也恢复差不多了,人也有了精神。但是他不愿再去过流离失所的生活了,就跪下祈求三老爷子把他留下。三老爷子很为难,因为灾荒年,家里冷不丁的多张嘴,总觉得不刬算。讨饭的就说:"老爷,您就留下我吧,我什么都会做,我还会杂耍,不信您上眼瞧瞧?"三老爷子捋着胡子乐了:"那你就比划比刬吧,我瞧瞧!"讨饭的站起身亮开架式就操练起来,三老爷子看得起劲儿,不住的叫好。三老太太附在三老爷子耳边说:"这后生不错,身子骨也挺壮实的,就留下他吧,老头子!"三老爷子心想:以后家里多个劳力,闲了还能取个乐,挺好!从此,讨饭的就在前黑村扎下了根,改名叫张德金,也就是《战地红缨》中的阴阳脸的原型。
   张贯臣,从小就聪明,三老爷子也是望子成龙,把他送进省城法律大学念书。张贯臣长得风流倜傥,很招女孩子喜欢,用现在流行词说,就是特别地招疯,酷毙了,帅呆了。大学毕业后,张贯臣就留在了省城工作。当时日本人统治东三省,张贯臣颇有心计,善于讨好日本人,职位也是节节攀升。
   省城有个赵专员和张贯臣交厚,两个人称兄道弟,无话不谈。赵专员有个姨太太叫张艳如,绰号小奉天,天生丽质,而且是从学堂里出来的,淡吐自然不同。小奉天攻于心计,而且懂得阿谀奉诚,深得赵专员的宠爱。自从张贯臣入府,小奉天的心里就一直打着鼓,眼神一天没离开过这个帅哥身上。她经常找理由留张贯臣在府上吃饭,搓几圈麻将,然后暗送秋波。一来二去,赵府上上下下都和张贯臣熟络起来,他也把赵府当成了自己家。赵专员工作忙,经常去外地出差。这一日,张贯臣到赵府搓了几圈麻将后,小奉天留他吃饭。席间,小奉天一个劲儿的劝酒,终于不胜酒力的张贯臣被灌多了,酩酊大醉。小奉天如愿以尝,和张贯臣春宵一夜。鸡叫三声,张贯臣从梦中醒来,发现小奉天赤裸着躺在身旁,惊出一身冷汗。他赶忙下了床,穿衣就要走,小奉天从背后抱住他,说了许多痴情的话。张贯臣的心被烤暖了,经不住诱惑,两人坠入了爱河。
   从此,赵专员一出门,张贯臣就会来找小奉天快活。俗话说:"纸是包不住火的。"终于有一天,东窗事发了,赵专员假装出差,带着一群打手持枪闯入了小奉天的房间,可是张贯臣和小奉天早已不见了踪影。原来这个小奉天心计了得,早已买通了下人,一有风吹草动,她事先就会知道。张贯臣和小奉天逃到了前黑村,在农村过上了日子。
   三老爷子当家,虽然家里已经很富足,但也只是比老百姓多了几亩田地而已。张贯臣怎肯安于现状?他是读书人,脑子活,开始做起了买卖。张贯臣善于交际,和官府、土匪都有勾结。十年后,张家已是当地首富,名副其实的土财主。小奉天成了张贯臣的智囊,所有难办的事他都听取小奉天的意见。小奉天不能生育,就给张贯臣找了个小老婆,第二年,这个女人给张家生了个儿子,取名叫张庆良。二个月后,这个小老婆就莫名的死了,老百姓只知道是得了产后风。从此,小奉天对这个孩子视如己出,特别宠爱。
   张家富了以后,盖了一百余间房子,围在一个大院里。东西南北修了炮楼,由专人把守,南面开了块菜园子。进入张府要从旁门进去,通往旁门的道路也不许百姓行走。张府扉了些长工,三老爷子厚待他们,年头好了,分给他们一些银钱回家过年。张贯臣却看不上父亲的做法,在他看来,老百姓天生命贱,生下来就该做牛做马。他和官府私通,加重赋税,老百姓还不起地租,就会被抓来当长工,扛大活。张德新的父亲就是其中一个。
   三老爷子看不惯张贯臣的做法,经常训斥道:"你这么做,就不怕之遭报应?"张贯臣听了很生气,回屋就和小奉天发牢骚。
   张德金自从来到张家,也是任劳任怨,规规矩矩。自从张贯臣回来后,他就变了。因为经常跟少爷出门做买卖,在外花天酒地,吃喝玩乐,久而久之,就改变了性体。他把少爷当成了主人,每日跑前跑后,形影不离。
   张家一直由三老爷子掌家,张贯臣总觉得自已受束缚,有能耐施展不开。但三老爷子毕竟是自己的父亲,面对训斥也是无可奈何。有一天,小奉天找来了张德金,耳语一番后,第二天,三老爷子就上了西天。原来,小奉天让张德金在三老爷子的酒里下了药,这个曾经讨饭的家伙亲手害死了自己的恩人。
   三老爷子死后,张贯臣更加飞扬跋扈了,哪家新娘子进门,他要先睡头一宿。附近村庄,稍微有些姿色的大姑娘也难逃他的黑手。老百姓恨透了这个土财主,可是敢怒不敢言。小奉天掌管了张府一切大小事物,她对扛活的伙计非打即骂,许多长工被活活累死了,老百姓恨死了这个恶婆娘。小奉天,攻于心计,诡计多端,周围的穷人越来越多了。家里伙计有几百人,常常十几个人挤一个房间。人多了要吃饭,可张家的田地就显得不够用了。怎么办呢?小奉天又想出了鬼点子。张贯臣领来一帮土匪跑马圈地,动静很大,政府也不敢来管。凡是马跑过的范围之内的所有良田,都归张家所有。就这样,张家的名声远近闻名,更是无人能惹了。
   社会名流都来巴结张贯臣。小奉天也使出浑身伎俩,巴结权贵和土匪头子,和他们上床,调情,把他们摆弄得服服帖帖。
   后来张庆良长大了,被送进了省城念书,后来给日本人当了翻译。
   张万昌老人讲得津津有味儿,可以看出,老百姓对地主张贯臣和小奉天恨之入骨。从张万昌老人家出来,我们又去了张德新的侄子家。因为张德奎老人已经离世,他的侄子对过去的事也知之甚少。听他讲,二伯张德新,曾经立过功,抓了一个国民党奸细,受到了表扬。
   张德新的童年也有一些快乐时光,穷人的孩子们聚在一起做游戏,打瓦、堆彩、藏猫猫、挤香油。地主家的孩子是不爱和穷人家的孩子玩的。有时他们耐不住寂寞也会凑来,但是穷人家的孩子恨透了地主。地主家的孩子总挨打,事后,倒霉的就是老百姓了。这些孩子回家会遭到父母一顿毒打。老百姓还得强装笑脸,领着孩子到地主家花钱赔不是。久而久之,穷人家的孩子就不再和地主家的孩了玩了。
   张德新的侄子(我没记住姓名字),暂且叫他张大爷吧,并没有提供太多的信息,然而,我却非常感谢他了。
   老书记又陪我走了几家,所听到的略有雷同。据说,张德新的事迹被拍过话剧,还被写成了画册《战地红缨》。当然,故事被作者夸大了,人物也有了改变,但并没有失真,深刻地记录了那一段历史。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吧!
1933年农历9月,关外辽西平原,就开始飘起了小雪,寒潮一场紧接一场,无情地袭击着前黑山村。就在这时小德新降生在村西头场院旁那幢挂满冰霜的小土房里。
   生儿子本来是件喜事,可在张家却成为愁事。吃粮眼看就断顿了,偏又添了一张嘴,母亲没有一滴奶,婴儿饿的整夜啼哭,父亲心如刀割,没有办法,只有厚着脸皮到地主刘老歪家去借粮。
   事有凑巧,正值刘老歪家给新下生的小儿子办满月,敲锣打鼓,热闹非凡。张德新爹一进门,忙给刘老歪道喜,然后哆哆嗦嗦地说出借粮的事。刘老歪本想一口回绝不借,但一想人家是来道喜的取个吉利,多少也该借点,就亲手开了一张借条,德新爹接过来,一边按手押一边说“……唉!……本来就艰难……屋里……偏又生了……”。那知一句话却大祸临头,刘老歪马上瞪起眼睛问:“那天生的?” “…… 前一个月,……八月……二十三日……和小少爷是一天……。
   刘老歪上前一步,猛的抢过借条,脸色铁青,呼呼地喘粗气。德新爹莫名其妙地站在一旁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狗腿子阴阳脸走过来,狠狠地说:“八月二十三,属鸡的……算命先生说,凡是属鸡的男孩,都和小少爷争命……留不得!”
   粮没借到,却惹来杀身之祸,当天夜里,妈妈用家里仅有的一床破被将德新包好,德新爹顶着呼呼的北风,将德新送到后山李婶家抚养。临走前,德新妈希望孩子好好地活下去,就起名叫了德新。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小德新一晃九岁了。他经常和一大帮穷孩子,在这村前村后,挖野菜,采野果。他是挖野菜的能手,他的筐总是首先满登登,然后分给大家。在一起玩耍的时候,他总是照顾年纪小身体弱的虎子、英子;走不动时他就背着走,还经常给他们讲故事、教唱歌,孩子们都愿意和他在一起。
   他们常找村子里的赵爷爷抓鸟玩、讲故事。有一天,抓完鸟,他和虎子不知不觉来到村头。只见村头站着一个人,虎子一看忙把雀笼子藏在身后。这个人正是刘老歪的宝贝儿子。只见他长的细长,穿着一身东洋式的学生服,端着两个瘦肩膀,长着一个黄毛脑袋,活象霜打了的葫芦头。过去,小德新一见到他就绕着走了,可今天,小德新没有走。
   德新早就听说,这小子常在这里劫道,专从穷人孩子手里抢东西,又想起赵爷爷讲过他家欺压穷人,他带着仇恨的眼光,直奔过来。这时,就听刘少爷喊:“虎子,你拿的金钟,是我们家养的那个,快给我。”虎子不给,他们俩就抢起来。德新忙小跑几步,来到跟前。刘少爷见德新来了,心里有些发怵,便停下手来,直回头往家门口看,似乎在求援。
   果然阴阳脸带着一只狗走来了,刘少爷马上躺在地上打滚耍起赖来。
   阴阳脸把眼睛一瞪说:“大黑山一带,天上飞的,地下走的,都是老爷的,连你们的小命也算上,懂吗?”说着,阶阳脸把鸟笼子从虎子手中抢了过来,递给了刘少爷,德新和虎子要去追,大黑狗呼地扑了上来。
   眼看着自已心爱的小鸟被抢走了,虎子气得哭起来,德新安慰虎子说:“哭有啥用啊!咱们想办法,治治这小子。”虎子一听,擦擦眼泪,仔细听完德新的话,马上又乐了。
   第二天,德新、虎子来到山上,把前些天在洞里看到的小狼崽抱了回来,站在刘老歪的大门口追着玩。不一会儿,刘老歪儿子出来了,一看这条小狗好玩,就要了过去抱回家里。当天夜里,老狼找来了,一下子就窜到刘老歪儿子窗前,他在睡梦中,被狼的嗥叫声惊醒,往窗外一看,老狼正吡牙瞪眼向他的窗台窜来,把刘老歪儿子吓得“妈”的一声倒在床上没气了。
   他在炕上躺了好多日子,病好后,还是愣怔怔的,黑天不敢出屋。
   有一天,下了一场大雨,德新家的院子里积满了水。天刚放晴,张东合就晒起草来。这时,阴阳脸突然闯进来,不慌不忙地从兜里掏出一个借据,张东合一看,那正是十年前德新刚生下时向刘老歪借粮的借据,粮食虽然没借,可借据是划了押的,张东合真是气炸了肺,忙上前分辩,可阴阳脸不容分说,大声喊道:“粮食一定要还,十年前丢的那孩子也一定要追。”这时,德新从屋子里跑出来,阴阳脸见到德新,就问:“这孩子是不是那个喂了狼的孩子。”小德新眨巴着眼睛发怔。他爸爸连忙否认说,死了的孩子,怎能活呢!
   阴阳脸嚷嚷一阵走了。晚上德新的爹妈商量半宿说:“眼下,孩子也懂事了,不能再瞒着他了,孩子知道后,也会多加小心的。
   第二天一早,德新爹把埋藏在心底多年的那段真情实话从头至尾对德新讲了一遍。德新一字一句地听着,当他听到叔婶就是自己的亲爹娘时,他再也忍不住的哭出声来,十年了,今天,才真正知道了自己的亲爹娘。
   为了还清欠刘老歪家的粮食,德新来到刘家大院做工已经几天了。有一天,刘老歪打发阴阳脸把德新叫来,久久地看着。突然阴阳脸在旁厉声问道:“你几岁?”德新早有准备,立即答道:“十一”。刘老歪立刻追问:“不对,是属鸡的吧!”德新马上答道:“嘱猴的”,“那张东合是你什么人?”“是我叔。”刘老歪看着眼前的孩子,虽然有怀疑,但毫无办法,只好不了了之。
   德新在刘家放羊,天不亮起来,到太阳落山才回来。他的亲人全被隔绝了,他感到了一阵阵的孤单,但也使他明白了许多道理,穷人为什么受穷,正是因为有像刘老歪这样的吸血鬼,他暗下决心,等有机会时,定为穷人报仇。
   一天晚上,夜色漆黑,他正从荒郊野地往回走,忽然后面沙沙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转眼间这个人已到了他身边。呀!?竟是一个三十多岁的陌生人,身穿一身黑衣服,头戴一顶三块瓦的旧毡帽,身体粗壮,双眼炯炯有神,此刻已不容他再思索下去,那个人操着河北的口音,亲切地问:“你叫什么名字呀?”“我叫张德新”。通过谈话,德新才知道他就是赵爷爷常讲的那位孙叔叔。这次是出来办事,从这路过。孙叔叔简单的告诉他,共产党、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人民闹革命,现在已建起了大片的解放区。解放区成立了儿童团,孩子们戴着红袖标、扛着红缨枪,站岗放哨,保卫胜利果实。
   小德新多么向往解放区啊!这天夜里,翻来复去不能入睡,他盼着这一天早点到来。终于在这一年,大黑山来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他们来帮助穷人,小德新高兴的奔走相告,“毛主席的队伍来了,解放军打过来了,咱们解放了。”小德新跑到那里,那里就一片欢腾。
   小德新追赶着队伍,这时他看到村头的广场上,有个人在讲话,忙挤上去,越听越耳熟,他踮起脚尖,终于看清了,正是他日夜思念的孙叔叔。他站在台下,焦急地等待着,等孙叔叔刚把话讲完,就三脚两步地跑上台阶。
   有一天,孙叔叔和赵爷爷把德新叫到一边,说有一个重要的任务,要德新来做。德新一听重要任务,喜出望外,没等他开口问,赵爷爷已经从身后拿出一个一米多长的红缨枪,递给了德新。孙叔叔说:“让你当儿童团长,把孩子们组织起来!”小德新欣然接受了。当天晚上,就把成立儿童团的事告诉了乡里的孩子们。
   第二天一早,孩子们早早地来到了农会门前,开始练操。德新扎着红皮带,腰勒得紧紧的,迎着初升的太阳,正喊着口令,队列里有虎子、小英子、土子……,十好几个,认真地做着每一个动作。
   儿童团成立后,德新更是忙的脚打后脑勺,心里象点燃了一把火,浑身有一股使不完的劲。从此,每天一早,他就带领孩子,在村头路口,站岗放哨,监视敌人。
   1948 年 10 月 18 日傍晚,从前线传来了大好消息,解放军攻克锦州,消灭十万蒋匪,活捉范汉杰!人们兴高采烈,奔走相告,儿童团们带着喜悦的心情,连蹦带跳地奔往羊肠河渡口上岗了。羊肠河渡口处特别紧要,孙叔叔说,新立屯的敌人,正要往黑山一带窜犯,这里是必经之路。
   一天中午,德新和虎子正在村头站岗,远远发现一个形迹可疑的人,鬼鬼祟祟地走来。德新轻声对虎子说:“快发信号,要注意隐蔽。”不一会,这人贴近了哨位,只见他头戴毡帽,身穿大褂,肩上背着钱搭子,鬼头鬼脑往四处张望。正走着,忽听一声“干什么的?”来人一看,眼前横着一条闪闪发亮的红缨枪,先是一惊,马上又假装镇静地说“噢、噢,卖剃头刀的。”
   德新听口音不象当地人,神情慌张十分可疑,便一个箭步冲上去,大声喝问:“有路条吗?”那人马上哆嗦一下,发出奸笑说:“路……路条丢了。我是……买卖人,抬抬手放我过去吧!”
   德新坚定地说:“不行,没有路条,谁也不准过!”
   那人眼珠一转,伸手从钱搭子里拿出一叠钱,皮笑肉不笑地说:“小兄弟,拿着吧!” “叭!”德新一抖红缨枪,把钱打落在地!“谁要你的臭钱!走!上农会去!”
   那人一听上农会,真害怕起来。可是,当他看清眼前就这么几个孩子时,便瞪起牛眼硬要过去。德新跨上前,大喝一声:“站住,再走一步,就扎死你!”那家伙见势不妙,转身就往回走。这时,虎子成子两支红缨枪又挡住了去路。那家伙一看走投无路,只好乖乖地举起了手。接着在一把剃头刀的刀库里,搜出一张前黑山一带的地形图,上面还标着我驻军的番号。原来这家伙是敌人的谍报员。
   在打土豪,分田地的日子里,德新表现非常积极。有一天夜里,德新和儿童团员虎子在村里巡逻。他们隐约听到地主刘老歪家有响动,就悄悄地靠近细听。屋里传来刘老歪的声音:“猪圈西墙下埋的那支枪…… ”德新听到这里,便对虎子说:“刘老歪有枪,你在这里监视,我去农会报告!”
   不一会,德新领着民兵和儿童团员们把枪起了出来,还翻出了刘老歪的变天帐和地契。又狠狠地斗争了刘老歪。
   辽沈战役打响后,我解放军不断取得胜利。驻新立屯一带的蒋匪廖耀湘兵团,企图沿前黑山村、胡家窝棚西窜,往黑山、大虎山一线夺路逃命。为了彻底消灭敌人,驻前黑山村一带的我军某部奉命转移。
   20 日傍晌,农会干部正忙着指挥村民疏散。忽然,远处传来一阵密集的枪声。不一会老乡长伏在马上,从枪声响处飞奔而来。德新急忙迎上去。老乡长一下马就告诉德新,“有紧急情况,敌人快窜过来了,快通知农会干部、乡亲、民兵马上转移。”
   老乡长说完,翻身上马刚要走,德新抢前一步,拦住马头问道:“上哪去,老乡长。”
   老乡长说:“这有一封紧急信件,马上要送到后黑山村,通知乡亲们和农会干部转移。”
   “让我去吧!保证送到!我路熟,人小好隐蔽。”德新恳切要求着。老乡长略加思索,便点头应允,并告诉他路上要加小心,快去快回。德新接过密件,嘎哧一声扯开鞋帮,塞了进去,又在新茬上抹了一层泥土,然后直向北走去。
   德新专拣小道走,可是,这时候,山上已经窜进来不少敌人,终于在山坡上和德新遭遇了。
   “上哪去?小东西。”一个匪兵吆喝着。“家里的小猪丢了,出来找找。”
   两个匪兵凑到德新跟前,上下摸索了一阵。突然,一个匪兵命令他把鞋脱下来!德新开始有些紧张,但是他仍旧保持镇静的神态。不慌不忙地把两只鞋脱下来,高高举到匪兵的鼻子底下,匪兵捂上鼻子,一巴掌把鞋打在地上,骂了一声:“快滚!”德新登上了鞋,心里暗暗骂道:“一对蠢猪。”便一溜烟奔向远方。
   德新越过敌人的封锁线,胜利地完成了任务,回到前黑山村。吃过晚饭,他又来到村前哨所瞭望,忽然发现一股敌人窜过来了,他立即发出警报,村里的农会干部和部分民兵及时地转移了。德新和一些民兵却来不及转移,被堵在地主的大院里。敌人在四周架起机枪,威逼群众交出村干部。乡亲们怒目而视,没有一个人理睬敌人的威胁和嚎叫。匪军官张牙舞爪地吼叫着:“限你们五分钟,不交出来,就统统地枪毙!”又是一阵无声的回答。匪连长又挥动着手枪:“还有三分钟,再不交出来,就开枪!”又闷了一阵,人们仍然挺立着,谁也不出声,气得匪连长暴跳如雷。他伸手把站在人们前头的一位老贫农拖了出来,明晃晃的刺刀就要刺进老人的胸膛。
   德新看在眼里,他再也忍不住了。“住手!”德新大喝一声,挺身而出,他指着敌人的鼻子喝道:“我就是儿童团长,怎么样?”匪军官见到眼前这个少年无所畏惧地直冲自己走来,吓得倒退了几步,然后又定了定神,慌慌张张地挥手嚷道:“快,把他带走!”
   敌人把德新带到营部。匪营长五十来岁,脸又瘦又长,下巴底下长着几根稀疏的胡子,他指着屋子里的刑具,威胁说:“快招出干部部队都到哪里去了?不说就尝尝我们的厉害。”面对刑具,张德新斩钉截铁地回答:“不知道!”敌人把德新打得遍体鳞伤,一次一次地昏迷过去,当他醒来时,敌人从他口中听到的仍然是“不知道!”
   匪营长气得青筋直蹦,瘫软在太师椅上,恶狠狠地叫道“给他过电”。残忍的匪徒,把一股电线插进德新的鼻孔、嘴里,拚命地摇动电话机的摇把。电流通过小英雄的全身,德新又昏迷了过去。
   五次刑讯,敌人用尽了各种酷刑,毫无所得,只好把小德新拖进冰冷阴森的屋子里。被关在一起的乡亲们,看见德新被敌人折磨成这样,都疼在心上。和德新朝夕相处的儿童团员,虎子、成子,看到德新,三人紧紧地搂在一起,热泪落在德新的脸上、衣服上。小德新慢慢地苏醒过来,望着乡亲和小伙伴们,嘴角泛起一丝微笑,对虎子、成子说:“不要哭,还记得孙叔叔给我们讲的刘胡兰故事吗?我们要向刘胡兰那样,和敌人拚到底,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1948年11月21日凌晨,小德新大义凛然,昂首挺胸走向刑场,在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声中,英勇就义。年仅十六岁。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就到下午了。老书记拉住我的手说:"你来一趟也不容易,咱们去张德新烈士的墓地看看吧!"我兴奋地点了点头。老书记在前面走,用单手打着遮阳伞。望着他的背影,我真有些过意不去,大热的天,他却丝毫没有倦意,腰杆儿还那样的挺拔!这不就是革命精神的传承吗?
   在村南树立一座银白色的纪念碑,周围松柏掩映,花团锦簇,在灿烂的阳光下,碑上“小烈士张德新永垂不朽”十个大字,显得格外光采夺目。每到清明节前后,这一带的小学生、少先队员们,总是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小英雄墓前,缅怀烈士业绩,学习他鞠躬尽瘁为人民的革命精神。
   是啊,小英雄的精神应该得到很好的传承,我们应该记住英雄的名字。因为他的鲜血以及千千万万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了我们的五星红旗。为了告慰烈士的英灵,我们要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拼搏,让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地飞扬在我们心中。
2#
发表于 2017-7-11 14:32 | 只看该作者
能记住的少年英雄有王小二、雨来、嘎子、潘东子、海娃、刘胡兰、龙梅、玉荣等等,现在想起这些人,包括作者所讲述的张德新,就一阵阵心酸。
3#
发表于 2017-7-11 14:35 | 只看该作者
我不知道张德新,但我知道张志新……
4#
发表于 2017-7-11 15:17 | 只看该作者
进来了解一下不熟悉的历史、
5#
 楼主| 发表于 2017-7-12 05:53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17-7-11 14:32
能记住的少年英雄有王小二、雨来、嘎子、潘东子、海娃、刘胡兰、龙梅、玉荣等等,现在想起这些人,包括作者 ...

国家大力发展经济,对其他的事都不关心。拍的关于英雄的电视剧都是虚构的,把多个孩子的事迹糅合在一起,有些事还是夸张虚构的。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我相信,未来一定会有人还原历史的,给人民一个交代。
6#
 楼主| 发表于 2017-7-12 05:54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7-7-11 14:35
我不知道张德新,但我知道张志新……

呵呵,我想写关于张德新的事迹,可惜没人投资。
7#
 楼主| 发表于 2017-7-12 05:54 | 只看该作者
七大姑八大姨 发表于 2017-7-11 15:17
进来了解一下不熟悉的历史、

谢谢老师来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5 03:09 , Processed in 0.05307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