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680|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乡村小镇的刻碑人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08-9-25 16:51 | 只看该作者

乡村小镇的刻碑人

  一把褪了颜色红得发白的大红伞,一张平放着灰色的大理石的旧木桌,一把摇晃着吱呀作响的黑漆老式办公椅上,坐着一个身穿冷灰色的中山装,戴着老花眼镜,神情冷峻肃穆,身子骨清瘦健朗,约在六旬年纪左右的老人,正在人来人往、车来车去的大街旁,一锤一錾的雕刻着,那些用黑色的墨汁,写在石碑上隽永的名字,这就是乡村小镇的刻碑人,给我的最初的深刻印象。

  早在细雨纷飞愁云惨淡的清明时节前,乡村小镇上的人们,就开始为祖先准备清明扫墓祭祀的事情忙碌开来了,尽其可能的为逝去的亲人,尽一个活在世间的子孙后代,纪念祖先的朴素心愿。这世间原本来是没有任何一座坟墓存在的,只是活着的亲人,为了怀念在大地上迅速消失得无踪无影的祖先灵魂,同时也为了让后人永远铭记,祖先在世时所作的种种功勋事业,及其对家庭与家人的许多好处和贡献,用厚重的不易被岁月轻易腐蚀的坚硬石头,在风景如画近山傍水的好地方,堆砌而成的祖先灵魂栖息地,并栽上耐得岁寒经得风雨的苍松翠柏,围绕祖先百年以后最后的归宿之地,还用古朴大方、遒劲有力的隶篆行楷等传统书法,漆红墨黑地刊刻在坟墓中间镶嵌的大理石碑上,把祖先的名字及其生卒年月,生平事迹传略,何年何月何时,儿孙再修整坟墓重立墓碑的时间,都一一铭刻在上。

  一块块冰冷如昨、陈旧如昔的大理石碑文上,记载着一代代祖先,作为悠悠红尘过客的来龙去脉流传于世,渐渐地凝固成乡村小镇,人们的记事编年史,也逐渐形成了一种棺椁墓葬的古老文化风俗,更让后人在年年岁岁的清明时节,风雨无阻地前来荒郊野外,瞻仰建立在田野山岗上的一座座高大雄伟的祖先坟墓,化钱烧纸,缅怀祖先,追忆岁月悄无声息的流逝,从此才知道岁月变迁,亲情永恒,才知道与时间一样的珍贵,是人们流淌在血液里的千年不变的亲缘血脉关系,才知道铭刻在这坚硬的碑石上那古老的文字,写下的永久的回忆历久弥新,才真正懂得人世间最经久耐读的书页,就是世世代代绵延不绝的人间真情,才真正懂得在流金岁月里最难能可贵的,就是怀古思今、敬老尊贤、爱国爱家、崇仁乐道。

  如果把整个清明时节为亲人扫墓祭祀,剔除其中的封建迷信色彩,看其中富有传统民族文化、民风民俗浓郁的人情味儿,看维系着中华民族的世代血脉亲缘关系与亲情的情感世界里,看淳朴善良的人们在日常生活里,尤其是纪念祖先怀念亲人的清明时节,念念不忘,言传身教,秉承祖先留下的优良传统文化,溯本追源,把它当成爱国爱家相当重要的一个教育环节来看,把祖先的墓地都当成了传统的爱国爱家的教育基地来看,弃其糟粕、取其精华,让辗转流传千古的民族精神、传统美德与古老文明,拂去历史的尘埃,重放文明的鲜花,这也是整个小镇上的人们向前进取的无穷动力,也是接力棒似的把祖先的留下的家训遗规好的一面,发扬光大,继往开来,变革成促使时代进步,社会发展,功在当代,利及千秋,对人对己都有很多精神文明附加价值的深刻内涵的民风民俗。

  于是乡村小镇的刻碑人,在这如此庄重肃穆的历史背景下,便显得与众不同,在这里雕刻的不仅仅只是冷冰冰的大理石墓碑上,那些大大小小的方块汉字,也不仅仅是拂去石屑拭去灰尘流露出来的,那些深深浅浅的石刻痕迹与行云流水般韵味的大理石石面,更不止是用漆红墨黑填写的,与生命默默相关的那些新鲜气息和冷酷味道。乡村小镇的刻碑人,在这阳光普照怀念韵味日愈浓重的时候,担负了一个比较重大的历史责任,因此也显得存在的意义与往常的日子有些不同,每当他承接每一块显现着云山雾水般奇妙诡异的大理石花纹墓碑时,就仿佛是接受了一桩神圣的使命赋予的特殊意义一样,他总爱用沉静的目光,打量着这冰冷的厚重的大理石面上,看看这方圆横竖的有限空间里,该怎样安排,才把墓碑上的百十个字,安排得妥妥当当,用什么字体书写,刻下来才会好看。此时死者的尊讳与简洁得不能再简洁的生平传略,还有立碑人血脉亲缘关系的一长串名字,尊长顺序,男女老少,怎样排列,才显得恰如其分。在人名、辈份、时间确认无误以后,才在用尖细的铅笔画就的淡淡的方格痕迹里,才在用狼毫毛笔饱醮浓墨,一气呵成写就的古朴凝重的碑文里,放心大胆地深刻浅凿,笔力千钧,刻刀也稳重如山,另外使力用刀这些极见功夫修养的事,必然是自己亲手亲力而为之,绝不肯假手于人。乡村小镇的刻碑人,不仅对自己的刻碑手艺要求极高,更对顾客的与自己约定的交付时间,特别讲求诚实守信,不敢稍为耽搁顾客的宝贵时间,因为许多顾客家中准备在清明时节,为祖先扫墓祭祀的时间,都是事先一再筹划安排好的,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所以绝不能有半点失误或者再出什么差错,为此加班加点都要赶出,不能失信,以至于坐失了许多找上门来的雕刻生意,老人只是淡然一笑,绝不肯粗制滥造,只图赚钱毁坏名声,失了信誉,断了财路,只是把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与人生意愿一再研究打磨。

  现在的顾客可是极其挑剔、难以伺候的上帝,不仅刻碑的师傅要挑着手艺好的才请,而且刻碑的工价钱也要十分的公道合理,才有得顾客找上门来预订碑刻。谁不想尽量地花些少许的金钱,把清明节为祖先立碑刻铭、溢名著传的事情。办得圆圆满满,办得体体面面,因为这是承前启后、流传千古的事,往后要传好几代人的大事,谁也不敢马马虎虎草率了事,至少总不能让后来的人,瞻仰前人的丰功伟绩时,落下些笑话。虽然乡村小镇上居住的人们,绝大多数是平头百姓,但在这里祖先崇拜的心理从古到今根深蒂固,为祖先为消逝很久的亲人立碑刻铭、修坟建墓,成了一个孝子贤孙的最大心愿,活在世上理当报本追远,尽自己身为子孙后代,承继香火衣钵,继承祖业,延续传统文化,力所能及地尽自己该尽的义务。所以活着的人们宁愿省吃俭用,却把这件事情看得很重,不肯轻易地草率行事,出钱出力也大都心甘情愿不屑多讲,只要求手艺精湛的老人,雕刻的墓碑精益求精、好上加好。

  老人是做了一辈子手艺的人。自然不肯跌了自己多年苦心经营而来的好名声。基于这种传统观念,在小镇上刻碑的老人,受到了很多人的特别敬重,尽管这些年用电脑刻碑的工艺和机器设备,早己进入了小镇工艺广告的加工市场,但人们还是相信用手工雕刻的大理石墓碑,有刻碑人用虔诚的宗教信仰和精神力量贯注其中的灵气,还是喜爱老人用一锤一錾精心雕刻的,一丝不苟地加工出来的艺术产品,说这里面蕴含着有机器加工不能代替的精气神的巨大含量。

  在春光明媚百花盛开的三月阳光里,在熙熙攘攘的赶街人群里,在片刻也不得安静的小镇街头,老人孤独地坐在大街旁雕刻着一块块墓碑,成为一道与周围的商铺环境,不甚协调的异样风景,许多过路的人从此经过都要放慢脚步,惟恐打断老人带有节奏感和艺术韵味的敲打声,没有人愿意去破坏老人这种在喧哗嘈杂的小镇街头,还能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地的工作环境。

  或许在乡村小镇上刻着墓碑的老人,经历了许多风雨人生的忧患沧桑,看淡了许多来来往往的红尘过客,对身边的热闹景象也不在意了,只是在清明前后的这些日子,抓紧时间完成些早先预订好的碑刻吧!你看远处传来的流行歌曲的音乐,仿佛是为他枯燥乏味的工作,增添了些别有情趣的伴奏。从他身边驰过,按着大啦叭惟恐无人听见,气焰高张扬尘而去的车辆,权当是为他在此雕琢时光印痕的一种见证吧,老人置身于乡村小镇的集市当中,内心宁静,如处深山老林一般,光凭这份镇静自若,丝毫不为外界的环境所干扰,打乱内心平和安静的深沉定力,就让人心生敬佩,更别说其他的。

  常常看到老人挥舞着黝黑沉重的石工锤,敲打着冷冰冰的大理石墓碑,我想老人是唯一站在小镇繁华的闹市街头,用极其精雕细琢的手法来书写死亡,铭刻生命,表达生者对死者的不尽怀念,雕琢时光最永恒的记忆的人。我也曾听说过老人的生活经历坎坷曲折,早年曾经做过泥水匠、木匠、篾匠、石匠等行业,他不但参加过修建《羊坪水库》的艰辛劳动,也曾经当过几年教书育人的民办老师,历尽了生活的磨难,好不容易从艰难困苦中熬到了今天,勤劳朴实的老人却不肯在家赋闲,安享晚年,依旧操练起在过去的生活里,学到的写字刻碑的谋生技艺,在晚年的空闲时光里一展所长,打发自己无处可去的时光,让自己的晚年生活过得从容塌实些。许多知道他过去经厉的人,看到他躬身伏案在街上雕刻墓碑的事,除了感动之外,更多的是深深地敬佩,像他这般年纪的老人,早就可以在家安享晚年,不用这样外出忙碌了,但是他还在依靠自己辛勤的劳动,自食其力养活自己,减轻家庭儿女的生活负担。

   每当我从街上走过刻碑人的身边,总是看到他忙碌的身影舍不得闲,日光将垂落在地的伞影,与老人单薄瘦削的阴影拉得很长,仿佛是乡村小镇的一种无言的精神象征。老人在这里用他最后的生命时光,安详的坐在这里尽情地雕刻时光,雕刻生命,打磨岁月风雨,人在旅途的最后一件艺术作品,活的从容,活的安详,忘了时光从身边匆匆而过悄然流逝,忘了所经历的一切风霜坎坷,也忘了遭遇艰辛磨难的一切痛苦忧伤。在这里老人将从前逝去的时光与一生的艰辛磨难,都深深地刻进了大理石云山雾海的花纹里,都写成了永恒的金色夕阳之歌,刻进岁岁年年花相似的清明世界里,那一座座屹立在阴阳交界处的历史的碑文上,让乡村小镇的祖先们穿过虚无飘渺的流云幻彩,在清风明月覆盖的一个个小山岗上悠然回家,刻进四月的乡村那一片片绿色的田野里,刻进发现诗意生活春暖花开的眼睛里,找到祖先灵魂最后栖息的家园,在尘埃落定的古老时光里,回归自然,皈依永恒。

   岁月如歌,灵魂像风,在时光的缓缓流动与生命的悄然凝重之间,一把褪了颜色饱经风霜的大红伞,遮挡着一张平放着大理石旧木桌的阳光,一把摇晃着吱呀作响的黑漆老式办公椅,坐着一个身穿灰色中山装,戴着老花眼镜的老人,正在人来人往、车来车去的大街旁,一锤一錾地雕刻着那些用黑色的墨汁,写在石碑上隽永的名字,这就是乡村小镇的刻碑人,留在人们的视觉印象里最后的一些生活影像吧!在平凡的世界里,在平淡若水的生活里,匆匆赶路的过路人,在你难忘的记忆里,你可曾记得有这么一位乡村小镇的刻碑人,坐在这里镇静自若,心气平和地雕刻时光、雕刻生命------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8-9-25 16:59 | 只看该作者
欣赏。我也常看到这种劳作的人,心中有些凛然。
3#
发表于 2008-9-25 17:05 | 只看该作者
   雕塑一样的人物形象,生动逼真,漫浸生活的艰辛。他们平凡无奇,但无疑是中国的脊梁。窃以为。
先生好笔力,河畔欣赏!   
4#
 楼主| 发表于 2008-9-25 17:51 | 只看该作者

先生好笔力怎敢当,河畔能够欣赏我就欢喜!

最初由 洪水河畔 发表
   雕塑一样的人物形象,生动逼真,漫浸生活的艰辛。他们平凡无奇,但无疑是中国的脊梁。窃以为。
先生好笔力,河畔欣赏!   



先生好笔力怎敢当,河畔能够欣赏我就欢喜!常来常往,相敬如宾,有文共欣赏,万里路不遥
5#
发表于 2008-9-25 17:52 | 只看该作者
没编辑好啊。段落之间不要留这么大的空挡。请再编辑下吧。问好!
6#
 楼主| 发表于 2008-9-25 18:0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我已编辑好了,请帮我再看一看

最初由 杜永生 发表
没编辑好啊。段落之间不要留这么大的空挡。请再编辑下吧。问好!


这样要得了吧杜老师,给你费心了
7#
发表于 2008-9-25 18:08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写的很沉实,从内容到叙述的掌控都很契合主题要求。这是一个比较新颖的题材,写的完整,写的详细,写的尽致。特别将刻碑人的身世、生活,对这项手艺的精益求精以及所面临的现实境况,都比较完满地表达出来了。而且,在语言的构建上,讲究清晰明了,力图竭智尽力。深度的挖掘,深层的探求,于平淡中见深切,于萧疏中见缜密。好文,精华鼓励!
8#
 楼主| 发表于 2008-9-25 18:34 | 只看该作者

你总是那么的热心的帮助人

最初由 杜永生 发表
文章写的很沉实,从内容到叙述的掌控都很契合主题要求。这是一个比较新颖的题材,写的完整,写的详细,写的尽致。特别将刻碑人的身世、生活,对这项手艺的精益求精以及所面临的现实境况,都比较完满地表达出来了。而...



你总是那么的热心的帮助人,不计荣辱, 不计得失,
你总是那么的真诚的在关心着在这里经过的每一个人,
我在遥远的滇西北高原的这个黄昏里,读着你给我的留言的贴时,我的心里仿佛又在淋浴着阳光,暖暖秋日别有一份情怀在心中.
9#
发表于 2008-9-25 18:36 | 只看该作者
思绪丰满,文笔质感,刻画细腻,文字张力,欣赏并支持精华!
10#
发表于 2008-9-25 20:09 | 只看该作者
笔尖流出的温馨透过岁月的流淌,清晰的展现在现实中,字里行间透出屡屡清香。
拜读了
问好
11#
发表于 2008-9-25 21:29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写得耐心,沉静。学习了

但是,发现一个大多数现象,为什么即使连楼主这样的老手,也文章也习惯把结尾整得习惯性刻意、提示、升华?为什么很多人开篇很精彩,结尾往往不如?像是气势汹汹的上山虎,却拖了条袋鼠的尾巴?
是写着写着忽然无力驾驭大马达的最后冲刺,还是太舍不得删掉多余的词句?
12#
发表于 2008-9-25 21:33 | 只看该作者
哈哈,蔷薇是很可爱的。偶也有点这种感觉,呵呵


QUOTE]最初由 绝版蔷薇 发表
文章写得耐心,沉静。学习了

但是,发现一个大多数现象,为什么即使连楼主这样的老手,也文章也习惯把结尾整得习惯性刻意、提示、升华?为什么很多人开篇很精彩,结尾往往不如?像是气势汹汹的上山虎,却拖了条袋...
[/QUOTE]
13#
发表于 2008-9-25 22:28 | 只看该作者
好文,值得精华。
14#
发表于 2008-9-26 08:15 | 只看该作者
岁月如歌,灵魂像风,在时光的缓缓流动与生命的悄然凝重之间,一把褪了颜色饱经风霜的大红伞,遮挡着一张平放着大理石旧木桌的阳光,一把摇晃着吱呀作响的黑漆老式办公椅,坐着一个身穿灰色中山装,戴着老花眼镜的老人,正在人来人往、车来车去的大街旁,一锤一錾地雕刻着那些用黑色的墨汁,写在石碑上隽永的名字,这就是乡村小镇的刻碑人,留在人们的视觉印象里最后的一些生活影像吧!在平凡的世界里,在平淡若水的生活里,匆匆赶路的过路人,在你难忘的记忆里,你可曾记得有这么一位乡村小镇的刻碑人,坐在这里镇静自若,心气平和地雕刻时光、雕刻生命------
文笔老练,行文沉稳,字句干净,阅读舒服!支持精华。
15#
发表于 2008-9-26 10:1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你总是那么的热心的帮助人

最初由 杨映红 发表
[QUOTE]最初由 杜永生 发表
文章写的很沉实,从内容到叙述的掌控都很契合主题要求。这是一个比较新颖的题材,写的完整,写的详细,写的尽致。特别将刻碑人的身世、生活,对这项手艺的精益求精以及所面临?..


客气了。这都是我应该做的。继续欣赏你的文章。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3 06:11 , Processed in 0.04992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