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949|回复: 9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丽日借黄催谷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3 10: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丽日借黄催谷香



  被誉为国之瑰宝的泰山摩崖石刻,真、草、隶、篆,书体各备;颜、柳、欧、赵,流派尽有。特别引人注目的一处石刻为:虫,二。这其实是一种文字游戏,寓意此处风月无边。小时候上四、五年级时,我曾一度迷恋过这种文字游戏。记得有五个字竖着排列,最后用长长的 1相串连,就能现出: 山东出小米。我深信这话不假,因为那时生产队年年都种大片的谷子。逢到大豆摇铃,也正是丽日借黄催谷香的时候。

  队里种谷子,一直沿用老祖宗传下来“谷田岁易”的种植经验。说是“重茬谷、守着哭”,所以队里种谷子,年年要换新地块。种前选种,也很重要。据我所知,公社就向队里推荐过谷子良种鲁谷2号、鲁谷8号、济谷12号等等。好品种、幼苗壮,叶鞘浓绿,抗旱抗灾,穗码分化整齐紧实,谷穗粗如鞭绳。谷苗出齐后,长到三五个叶时,需要间苗定苗。放学时,我也肩扛小把锄,下地干过这活儿。队长教给的口诀是:稀留密,密留稀,不稀不密留大的。曾把口诀当绕口令说着玩,故而至今依然记得。在谷地也拔过谷莠草,仔细辨认才知道,谷叶宽莠叶窄。种谷子,还须防治病虫害。队里有一种喷六六粉的灭虫器,一人背着在谷地里边走边摇手柄,烟雾状的六六粉便均匀喷洒在谷叶上了。

  有一年,谷子快熟的时候生了螟虫,把谷叶都啃花达了。再打六六粉怕污染谷穗,情急之下,队长跑到村校请求支援。那时候,学校设有农业劳动课,此事一求即成。于是,百十号学生手持玻璃瓶,来到谷地每人一垄散开,边行边捉螟虫,那场面很是壮观。开始,个别女生被肉乎乎的虫子吓得直哭,在老师示范下,逮上几个胆儿就大了。记得我逮了满满一玻璃瓶螟虫,拿回家喂鸡,一群鸡象过年似的撒着欢抢吃。“谷锄八遍碾九米”,快熟的谷子保住了。队长欢喜的给学校送来几十个大西瓜,表示感谢。西瓜分到各班上,一阵风卷残云,一个个小肚儿登时被西瓜撑得溜圆。

  谷粒儿,是麻雀们最喜欢吃的食物。每逢谷子快熟时,队里总在谷地里,设几个头戴草帽身穿黑衣的草人。开始还管用,时间一长,被麻雀们识破了骗局,便又频繁来光顾了。队长只好派几个弱劳力,去谷地和麻雀们斗智斗勇。星期天,我和弟弟便就被分派去干过这活儿。带上竹杆、口哨,破铜盆。轮番用这些兵器来吓唬麻雀,都挺管用的。沉甸甸的谷穗把谷子压弯了腰,只有零星的谷莠草骄傲地挺立着。素日里,老师常教诲要学习谷子的谦虚,看来还真有一番道理呢。队里也种少量黍子,它比谷子长得高,黍穗与稻穗相似,黍粒比小米大,村里人称去皮的黍子为黄米,是做黏糕和腊八粥的好原料。后来队里种了一种黑穗的黏谷子,便不再种产量较底的黍子了。《本草纲目》中,记录谷子没有黏性。看来,那时候还没有发现黏谷品种。

  谷子又名粟,古代人称“禾”。《汉书·公孙弘传》曰:“甘露降,风雨时,嘉禾兴”。嘉禾者,吉禾也,比喻物产丰饶,为国之吉兆。古人用“禾”字做偏旁造的字,就大多与粮食有关。粟去壳后称为小米。我国的黄河流域,是粟的发源地。西安半坡村遗址中,曾发掘出盛有粟的陶罐。据此推测,我国种植粟的年代,至少有6000年的历史。商代、秦汉至唐宋,谷子都是北方人的主粮。所以,宋代的吴自牧在《梦梁录》中曰:“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古人还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用“数米而炊”,比喻穷困和吝啬。

  汉代人曾把钱币和米粮,简称:钱谷。也用“钱谷”来代指赋税,汉文帝曾问右丞相周勃“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周勃因回答不上来而汗出沾背。汉文帝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回说“问钱谷,责治粟内史”。由此可知,那时朝内已设粟内史,为专主钱币与米粮的官史。战国时,李悝治魏,官府将所藏之谷按谷熟情况出粜于民,民众遇饥谨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补不足,此举防止了谷贵饿农,谷贱伤农,故使魏国得以富强。《后汉书·马援传》载:东汉建武八年,光武西征隗器,召马援至以定决策,马援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取道路,分析曲析,昭然可晓,从而大败隗器。可知那时聚米为山,为决策战争提供了知彼地形之便。种种与粟有关的典故,都明证着谷子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谷子品种繁多,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有粟的品种86类,清朝《授时道考》记有粟的品种251类,近年来,从全国收集粟的农家品种多达16000余种,可见我国谷类品种之丰富了。

  队里的谷子收割后,谷穗被钐刀割下来,再用碌碡碾轧,金黄的谷粒就可以碾米吃了。谷杆用麻绳打成苫子后,可以苫盖粮食,也可以铺在坑上代替苇席,还可以围住菜园当篱笆。谷杆铡碎就是喂牲畜的好饲料,营养价值可与豆科牧草一比高低。舍弃在地里的谷奓儿,是很好的柴火。放学后,背上筐,手拿二齿挠,去谷地刨谷奓,就是秋天里我干的一项活儿。自古人们便称谷皮为糠,称中空的谷子为秕。古人以糟糠之妻,来形容同吃粗食患难与共的妻子,也谦称自己的妻子为“糟糠”。东汉的宋弘,说过一句至理名言:“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其诚实,其忠实,令人敬仰。世人也用糠秕来讽人为无用之材,晋代的孙绰与同朝的习凿齿一路同行,嘲讽落后的凿齿“沙之汰之,瓦石在后”,凿齿也以“簸之飏之,糠秕在前”来反唇相讥。此情此景,令人会心而笑。其实,说糠秕无用也不完全对,它可以用来养猪养鸡,用来填充忱头、玩具,用来发酵做醋等等,足见谷子全身都是宝呢。

  小米营养丰富,村里人生孩子,除了鸡蛋,除了红糖,小米也是必须的营养品呢。我最爱喝母亲熬的小米绿豆粥,醇厚的香味至今难忘,最爱吃母亲用小米、玉米、黄豆三合面蒸的窝窝头,感觉比馒头还香甜。母亲织布的时候,总是喜欢用小米汤来浆洗棉线,问过母亲为什么,母亲说浆洗过的棉线有韧劲,织起布来棉线不易断头。县城新近开了一家煎饼店,煎饼分江米面、玉米面、地瓜面、高粱面、绿豆面、黑米面、小米面,逢到饭时,店门口便排起长龙,据店老板讲,吃煎饼还是选择小米面的居多。

  我国自古便是世界上种植谷子最多的国家,至今播种面积仍然占到世界播种面积的90%以上。民间流传与谷、米有关的谚语也特别多,比如:吃饭不忘种谷人,饮水不忘掘井人;安谷则昌,绝谷则亡;世上只有三般苦,栽田、割谷、走长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比如:敬人得福、敬田得谷;雪多春谷贱,雪少来年旱;敬惜五谷,一生食禄;人饱不食粥,鸡饱不食谷。再比如:地不丢穗,场不丢粒,碗不丢米;米贵众人事,家贫自己忧;田肥长谷,猪肥长肉;有柴有米是夫妻,无柴无米各东西等等,足有三十多条呢。

  宋代高承《事物纪原》记述,民间的撒豆谷风俗,相沿于汉代。新妇进门时,有人持量器斗在手,内有豆、谷、菜、草等物,望门而撒,可避凶神恶煞。古人曰:嘉生繁祉,人民和利,物备而乐成,上下不罢(疲劳)。视谷物生长茂盛为“乐正”,为“吉兆”。我想这正是古人以为豆谷可以避煞的原由吧?丽日借黄催谷香,平田千倾三秋忙。眼下正是谷子收获的季节,心愿金黄的谷子,能为辛勤劳作的农民,送上幸福与安康!



山东省宁津县工商局   高迎春  

邮码:253400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8-10-3 10:24 | 只看该作者
此文结构安排精妙,段落衔接自然,内容博古通今,将大集体生活写得活色生香,欣赏美文并顺祝十一快乐!
3#
发表于 2008-10-3 10:33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开端新颖别致,出其不意,一上来就抓住了读者的阅读情趣,确实有不凡的功力。具象依旧继续体现出了作者细腻质感、入微入情的特征,韵致饱满,这既得益于作者的流畅文笔,更得益于作者阅历的丰厚,借鉴性很强。用散点式的描述手法来呈现一个细微的视点,可谓是推陈出新。有鉴于整篇文章在韵律上体现出了笔记体散文的优美风格,颇耐咀嚼,当以精华支持!
4#
发表于 2008-10-3 10:33 | 只看该作者
古今结合 文笔精美 !学习
5#
发表于 2008-10-3 10:35 | 只看该作者
  很小的时候去杭州,西湖边有乾隆的御笔“虫二”,琢磨了半天,还是不得其意,大人说:长大了你就明白了。

  高斑竹笔下的农作物和植物鲜活而生动,对我这个植物白痴是很好的启蒙,有这样的学习机会,我想到我老了应该会明白许多。

  
6#
发表于 2008-10-3 10:5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活动计划四)

是写小米的有趣
7#
发表于 2008-10-3 10:50 | 只看该作者
高版的植物系列,读之颇有回味,植物知识的穿插让文章厚实耐读,继续欣赏!
8#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 11:45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堂珂 发表
此文结构安排精妙,段落衔接自然,内容博古通今,将大集体生活写得活色生香,欣赏美文并顺祝十一快乐!
谢谢堂珂首先阅读。节日同乐!
9#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 11:46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敬一兵 发表
文章开端新颖别致,出其不意,一上来就抓住了读者的阅读情趣,确实有不凡的功力。具象依旧继续体现出了作者细腻质感、入微入情的特征,韵致饱满,这既得益于作者的流畅文笔,更得益于作者阅历的丰厚,借鉴性很强。用...
谢谢敬版认真阅读点评,谢谢历来的鼓励。问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 11:46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刘敬胜 发表
古今结合 文笔精美 !学习
问好敬胜。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 11:48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深院梧桐 发表
  很小的时候去杭州,西湖边有乾隆的御笔“虫二”,琢磨了半天,还是不得其意,大人说:长大了你就明白了。

  高斑竹笔下的农作物和植物鲜活而生动,对我这个植物白痴是很好的启蒙,有这样的学习机会,我想到...
“虫二”加上边就是“风月”二字。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 11:5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回复: 活动计划四)

最初由 快乐阳光 发表
是写小米的有趣
小米加步枪,解放全中国。小米为建国立了大功呢。
13#
发表于 2008-10-3 11:56 | 只看该作者
朴实厚重的文字,真挚温暖的情愫,喜欢这样的叙述方式!问好高版主!
14#
发表于 2008-10-3 12:42 | 只看该作者
高兄博古通今,佩服。
15#
发表于 2008-10-3 13:38 | 只看该作者
我国自古便是世界上种植谷子最多的国家,至今播种面积仍然占到世界播种面积的90%以上。民间流传与谷、米有关的谚语也特别多。。。
  将自己小时候的亲身经历与博大精深的知识有机柔和在一起,显得厚重而有现场感、历史沧桑感!学习迎春版主的深沉文字,欣赏迎春的美文!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3 21:52 , Processed in 0.17913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