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694|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宝黛读西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19 19: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些个日子,我总是临着窗台,在阳光氤氲的午后,遥想着红楼梦中许多动人的情节,还有那些经年如水的往事。几年前,我去了北京的大观园,我去那里只是为了寻一段年轻时的梦,那梦里有我对红楼深情缱绻的依恋,还有一份难以言说的渴慕。那一幕幕景致总是会在脑中浮现,仿佛已经融入我的生命,稍一碰触,就刻骨惊心。大观园里每一处庭院,都是按照书中所建,只要你踏进去,便会跌入每一个铺垫好的梦中,让你久久的沉醉,难以自拔。我回忆最多的是潇湘馆里那几丛清幽的翠竹,还有那墨绿的纱窗,以及林黛玉那幅抚琴的蜡像。那一切,让我感到她曾经真实的存在过,她曾经在那里抚过琴,写过诗,焚过稿,我甚至还能听到她的哭泣,闻到她喝的药香,还有那些风雨之夜她的寂寥与愁肠。更让我难以忘怀的是行走在沁芳涧桥边,那满地的落红,让我联想起葬花的黛玉,还有她与宝玉共读西厢的一幕情景,刹那间的剪影,成了永恒的经典。
  那是元春省亲后的日子,她回至宫中,想起大观园中的绮丽景致,便命得那些能诗会赋的妹妹进去居住,不使佳人落魄,花柳无颜。而自幼在姐妹丛中长大的贾宝玉,自然也随着进园去读书了。喜欢清静的黛玉,便住进了最雅致幽清的潇湘馆,此后开始了他们读书写字、弹琴下棋、作画吟诗的风雅生活。人说宝玉多情,喜聚不喜散,他企望可以与姐妹们永远在一起相处,没有分离。而林黛玉无情,她喜散不喜聚,她说聚时欢喜,散后尤其冷清,这样不如无聚无散。每当看到此处之时,不禁叹服林黛玉的悟性,她是个有慧根的女子,她明白人生聚散,有如浮萍,一切都是那么飘忽无定,哪里会有只聚不散的宴席。要说黛玉无情,莫如说她太过深情,只有情到深处,才会感觉到散后的落寞与凄凉,才会宁愿不聚不散。这样的女子,她是与众不同的,她脱俗的气质在文中许多片段里得到完美的尽现。
  莫笑前人痴,由来同一梦。黛玉葬花是一种痴情的表现,其别致的情肠也与别人不同。那年三月,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在沁芳涧桥边桃花底下的一块石头上坐着细读。这本《会真记》是他的书童茗烟从外头给他找来的。《会真记》又名《莺莺传》,为《西厢记》源本,讲述的是唐代贞观元年张生与崔莺莺在普救寺的一段旷世情缘。这在贾宝玉所处的那个年代,此书算得上是一种禁书了,像他这种王孙公子所读的书该是《论语》《中庸》《大学》之类的,而《会真记》这种写男女情事的书是看不到的。对于他来说,这样的好书该视若珍宝。而此时的黛玉,竟肩上荷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中拿着花帚,姗姗而来。宝玉见之笑说,把这花扫起来,撂在水里面,顺水漂流。而黛玉却回了这么一句话:“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这么一句话,可见黛玉的情怀竟与别人不同,她葬花怜花,为落花寻找香冢。此后才会有那摧人心肝的《葬花辞》。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以花喻己,感叹花落人亡的悲凉结局。这样一位女子,她慈悲的心肠,哀婉的情思让人无法不为之动容。
  宝玉便要放下手中的书与黛玉一同葬花,黛玉便问他是何书,宝玉慌的藏之不迭,说不过是《中庸》《大学》。机灵聪颖的林黛玉太了解宝玉了,他是断然不会再次读这类乏味的书籍,于是便要去瞧。才引出了宝玉这样一句话:“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宝玉对黛玉说出这句话,可见她视黛玉为知己,因为只有知己才可以推心置腹,换作是宝钗与别人,他是断然不敢拿出此书的。他对黛玉有情,有爱慕之心,而书中的张生与崔莺莺的恋情却是他所向往的美好境界。而黛玉亦是如此,所以她会放下手上的花锄,捧起书来,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她之所以如此珍爱,是因为书中的故事可以引起她的共鸣,是里面优美的辞藻打动她的诗情,是崔莺莺勇敢追求爱情的决心让她感动。她心中有宝玉,却无法做到像崔莺莺那样表露情肠,更无法冲破世俗的礼教与宝玉相恋,这书给了她美好的幻想,也给了她做梦的理由,虽无法效仿里面男女主角追求爱情的方式,却也可以聊寄心怀。
  至今,仍会想起电视剧中那动人的一幕。一树桃花,落红缤纷,贾宝玉与林黛玉坐于石头上,捧读西厢,桃花落至他们的发梢,衣襟,书上,那样美妙绝伦的情景醉人心肠,销魂蚀骨。当他们双眸相视的那一瞬,是妙处难与君说的柔情,是梦里千百次相依的缱绻,是痴,是爱,是依,是恋。他们真正温情的时候并不多,像这般亲近接触的机会更加的少。他们共读西厢,感受着书中男女主角相恋相拥的美好爱情,再联想到自身的处境,有喜,有忧,有万语千言却不知从何处说起。在这样动人的时刻,唱起了那样动人的歌:“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这是一段至真至美的风景,透过这绮丽的风景,我看到他们的木石情缘,那前生早已注定的情缘,那只会开花却不会结果的情缘。是的,只是水中花,镜中月,看似美丽多彩,看似温情脉脉,然一切都如同凋零的落花,随水飘流,被埋葬在泥土里。
  宝玉是爱黛玉的,在那温情的一刻,在落红阵阵的桃花树下,他对黛玉做出了表白,一种看似婉转却又大胆的表白:“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宝玉这句话,将自己和黛玉比作了张生与崔莺莺,那是一对生死恋人,此刻,他亦觉得自己和黛玉是一对恋人,是相爱的情侣。这是宝玉第一次对黛玉做出如此彻骨的表白,就差没说那句:林妹妹,我爱你。林妹妹,我一身的病都是为了你。而林黛玉听了应该欣喜万分才是,可书中却有这么一段描写。“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这里描写黛玉的表情是那么丰富,脸红,眉蹙,瞪眼,带怒,含嗔,最后还眼圈儿红了。林黛玉真的是觉得宝玉拿那些学来的淫词艳曲欺负她么?不是的,她又真的是恼怒了么?也不是。她心里深知宝玉对她说的这些是发自内心的真心话,不是欺负,不是取笑,不是随意调戏,而是他对黛玉的追求,是爱的表达。她既是欢喜,喜中又带悲,她想着此时两人可以互诉衷肠,可是回到现实,他们的距离又是那么遥不可及。对于渺茫不可知的将来,黛玉是悲观的,她知道自己不能如崔莺莺那样为了爱情冲破封建礼教,她知道自己与宝玉这段爱情难以圆满,因为这一切他们都不能自主,更有金玉良缘一说,让她心中难安。她听到宝玉的表白后会有如此反应并不是因为他娇柔做造作,只是心中生出太多的感慨,加之所受的教育,柔弱的林黛玉尽管有着叛逆的思想,可是她本性纯洁,纤尘不染。
  在宝玉道歉之后,她自己却不禁说了一句:“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她是很娇羞很调皮的说出这句话,短短的时间,《会真记》里面的内容与辞藻已被黛玉熟记,并且藏于心间。不久后她又在梨香院墙角边听到戏文中的句子更加的觉得悱恻缠绵。那是牡丹亭中的句子: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这些妙句令她心动神摇,如痴如醉。而这些绚丽的景象只会频添她更多的伤悲,这种只能遥想,却不能拥有的美好只会令她更加心痛,更加悲哀。后来在一次行酒令中,她不经意引用了这里面的句子,弄得宝钗听后还教导了她一番,而这一次的对话,也拉近了她与宝钗之间的情谊。林黛玉是悲戚的,倘若能如她所愿,贾宝玉会成为她的郎君,而薛宝钗成为她的闺中知己,该是多么完美的人生。她也不会病情加重,最后落得焚稿断痴、泪尽身亡的悲凉结局。悲剧就是悲剧,在作者落笔之前,林黛玉就注定是红楼梦中的悲情女子,她没有选择。她与宝玉的悲剧造就了一本悲金悼玉的红楼梦,造就了这部经典的名著,也造就了一段辉煌。
  一切如词中所说,只是水中月,镜中花,只是虚幻的梦想,美丽的表象。那落红缤纷时共读西厢的脉脉温情永远定格在美丽的三月。桃花流水,还有那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都成了让人怀念的过往。不仅是宝黛的这段木石姻缘,还有宝玉与宝钗的金玉良缘,以及大观园中许多女子的美好年华,亦有整个贾府,那个花柳繁华,温柔富贵的梦乡,都消逝在苍茫的时光中,定格在飘渺的记忆里。像是南柯一梦,梦时繁华绚丽,醒后却有如沧海桑田,再也找不到回去的路。那落花流水处,不知是谁在唱一阕婉转的歌,歌声如泣如诉,歌词是这样写的:休笑前人痴,由来同一梦。绣金翠袖,难揾悲金悼玉泪。菱花镜里,谁拥旷世情种。罗带同心结未成,鹊桥长恨无归路。红楼今犹在,唯有风月鉴空。是的,红楼今犹在,唯有风月鉴空……
                        
                 2008年10月17日星期五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08-10-21 18: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4 22:23 编辑

是红楼给了我们太多感动,
也是红楼给了中国古典文化太美的记忆,
问好秋水,另请在文后加上原创声明,:)

3#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1 20: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4 22:23 编辑
最初由 凌云昕 发表
是红楼给了我们太多感动,
也是红楼给了中国古典文化太美的记忆,
问好秋水,另请在文后加上原创声明,:)

哎呀,真是老来多健忘!非常感谢斑竹的提醒,真是惭愧。已经把原创声明加上去了,以后不会再这么粗心。:)

4#
发表于 2008-10-23 14: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4 22:23 编辑

呵呵,精华。。

5#
发表于 2008-10-23 19: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4 22:23 编辑

让我想起了电视剧里宝黛在桃花树下读西厢的情景,这一段情景在秋水的笔下写得这样至真至美,温婉动人。流淌的文字,脉脉的温情,婉转如诗,清雅似画,曼妙若歌。
是执手相看的身影,是不问沧桑的诺言。

6#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8 16: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4 22:23 编辑

呵呵,精华。。 [/quote]
感谢斑竹,新的论坛,祝贺曹雪芹版更加的热闹,看到更多的好作品。

7#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8 16: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4 22:23 编辑

让我想起了电视剧里宝黛在桃花树下读西厢的情景,这一段情景在秋水的笔下写得这样至真至美,温婉动人。流淌的文字,脉脉的温情,婉转如诗,清雅似画,曼妙若歌。
是执手相看的身影,是不问沧桑的诺言。 [/quote]
谢谢落梅的支持,问好!

8#
发表于 2008-11-3 20: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4 22:24 编辑

醉看《西厢记》,宝黛默会心。爱煞黛玉,聪慧如她,却斟不破一个”情“字,泪尽魂飘,叹!也许正是文学经典带给世人的震动吧!问好!

9#
发表于 2019-2-16 12:35 | 只看该作者
西厢红楼
一脉相承

情牵古往今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23 02:00 , Processed in 0.088469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