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范廷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禅林胜景唐李庵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9 12:0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娴情逸致 于 2008-10-29 09:10 发表
写得确实不错,欣赏、问好!

谢谢您的鼓励!问好!
32#
发表于 2008-10-29 13:38 | 只看该作者
喜欢这样葱茏的文字,仿佛携手同游。
33#
发表于 2008-10-29 17:00 | 只看该作者
“农民书法家”可以休矣
    “农民书法家”,这种以职业特征作为“书法家”前缀的称号,真是一个奇怪的说法,“农民”和“书法家”是两个有不同内涵的概念,互不依附,它们之间根本没有必然的联系,这样的组合是生拉硬拽的结果,不知其始作俑者,是对书法家的农民身份加以嘲讽呢,还是对农民成为书法家的一种赞赏和认可,抑或是为了表明自己的“贵族”身份而急于划清界限的表白。
    可以如此定位的还有“农民诗人”、“农民画家”等,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农民艺术家群体。而与此相对应的,并没有“干部书法家”、“医生书法家”、“工人书法家”、“无业游民书法家”等。就好像一个名誉的舞台,大家齐声喧哗,只是怂恿着让农民艺术家们站在上面风光,独领风骚,接受大众的品头论足,往好里说是宠爱有加,向坏处想则是有意让这个群体丢人现眼,是一种本能的歧视。
    “农民书法家”的定位还是一种唯成分论,都说“英雄不问出处”,可一旦你曾经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不论你有怎样的生活走向、文化水准、艺术成就,那么“农民书法家”将是你永远摆脱不了的梦魇。有的人已经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了,“农民书法家”的标签还像块狗皮膏药撕扯不下来,可见这种思维定势的根深蒂固。
    与此相反,因为“农民书法家”的存在,“贵族书法家”就有了一种优越感。他们过着优裕的生活,吃饱了撑得没事做时,可以打着饱嗝,如此想象“农民书法家”的生存状态——他们放下锄头、扁担,拍落一身高粱花子,顾不得洗掉脚上的泥巴,擦去满身的臭汗,随即就铺纸研墨、纵情挥毫。惟其如此,高高在上的大人们才会开心,才会心满意足,才会满怀成就感。限于艺术眼界,他们确确实实认为与“农民书法家”拉开了档次,并羞于和他们同台竞技。
    书法艺术水平的高低(我只是指高低,而非说名气大小,名气与艺术成就并不成正比),与个人天赋、知识水平、生活经历、审美情趣等等有关,但与从事职业、地域差异、职务高低关系不大。不能说城里人的艺术修养天生优于乡下人,也不能说拿手术刀的手比捏锄把的手更适合写字,更不能说养尊处优的老中小干部们就一定比终日为生计奔波的底层人士有更深远的审美境界。一样的笔墨,一样的宣纸,一样的方块汉字,只能以艺术水准论高下,不必对书家身份说平常,否则,那是品评艺术之外的扯淡。
    社会公众有个惯性思维,就书法艺术而言,认为中国书协会员要优于省书协会员,省书协会员更优于县书协会员;书协主席的水平要高于副主席,副主席肯定高于一般理事,而理事又会高于普通会员,普通会员必然高于什么身份也没有的普通民众;知识分子要高于干部,工人要高于农民。由此可以推论,中国书协主席是天下第一高手,与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小小农民的艺术水平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给你个“农民书法家”的头衔,实际上已经把你排除在主流视野之外,除了对你身份的歧视外,对你的艺术水准也大大打了折扣。如果仅仅是公众有这样的思维模式还不打紧,但拥有话语霸权的既得利益者们也会极力保护这种秩序,由此维护着一个个等级森严的书协组织。而这种组织对“农民书法家”来说无异于“后娘”,从骨子里就不亲近。
    “农民书法家”又是一个伪命题,在当今城乡界限逐渐模糊,自然人的社会特征相互融合的时代语境,再固守这样的成见,只能说明某些人的心态依旧存在偏差,在艺术水准上他们不具备绝对优势,只想从社会身份上寻求心理平衡,我们不能奢求他们良心发现、改变观点。我只是想提醒那些人云亦云的良善者——“农民书法家”,可以休矣!
34#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9 20:36 | 只看该作者

   郭连贻,汉族,山东省邹平县人,生于1930年,幼家寒,十岁失怙,从塾师读《孟子》未竟而辍学。十八岁谋食江南,曾从吴晋民先生读《左氏春秋》,从衡阳王大管先生学词章之学,生计多艰,时有转徙,然余生性好学,于诗文未尝久离也。十九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三百一十二团小报编辑,团政秘书。于1958年复员归田。军旅生活十年以往,蒙党培育,而未建功,其后生涯,则游移于稼穑笔墨之间,曾作铡草农工,河上车夫,农中教。回首往事,颇有难言者也。1970年,被生产队派为园林看管,则别有天地矣。居处层峦叠障,林木茂郁,草棚瓜架,流水绕户,夜对青灯,但闻蛰吟,读书写字,时光不迫,自谓得其所矣。1996年由省《书法艺术报》以“道法自然、老农意趣”为题,为其作了专题介绍;1997年,河南省《书法导报》以《张玄墓志《疲惫而孤独的旅人》为专题,作了专题介绍,同年,省电视台在“今日滨州”、“消闲时光”等栏目作了专题采访播放。1999年由全国著名书法家政法学院教授于明诠先生以“老蔓缠松饱霜雪”为题撰文刊登在《中国书法》1999年第七期“现代名家”栏目。2004年6月5日至16日中央四台承办由直属国务院新闻对外宣传制作中心拍摄的《中国农民——郭连贻》在香港“凤凰卫视美洲台”对美国西海岸播放。书法作品在《中国书法》、《中国文化报》、《书法导报》、《大众日报》、《艺术中国报》、《滨州日报》、《大众日报书画版》发表。

    宋勉之 1912年生,号默祥,亦号默僧,长山镇邵家村人。现为山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勉之老人自幼酷爱书法,半个多世纪笔耕不辍。其作品典雅厚重,又不失潇洒,以其人书俱佳而名闻遐迩。1994年在山东省美术馆举办个人书画展。1995年获“书圣杯”国际书画大赛特别银奖;1996年获“仲淹杯”全国书画大赛一等奖;1997年获山东省文化厅农民书画摄影金奖。其作品被山东省百老书会定为文物入档收藏。




[ 本帖最后由 范廷伟 于 2008-10-29 21:15 编辑 ]
35#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9 20: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智红 于 2008-10-29 13:38 发表
喜欢这样葱茏的文字,仿佛携手同游。

谢谢李老师的关注与阅评!问好!
36#
发表于 2008-11-1 16:23 | 只看该作者
在兄的小窝里学习过!问好范兄
37#
发表于 2008-11-1 17: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智红 于 2008-10-29 13:38 发表
喜欢这样葱茏的文字,仿佛携手同游。



真的不错,问好!
38#
发表于 2008-11-1 19:59 | 只看该作者
好游记!
如此厚重的文字,俺是写不出来的!
汗……
39#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19:2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飞花落叶 于 2008-11-1 19:59 发表
好游记!
如此厚重的文字,俺是写不出来的!
汗……

您的文字也值得我好好体会学习呢!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3 17:42 , Processed in 0.22318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