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931|回复: 3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文坛恶俗现状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2 11: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武俊岭

  先让读者看看李好汉下面的诗歌。

  新体诗:

  我愿做一株小草/染一抹新绿报答春的温馨/我愿做一束小花/洒一缕幽香报答园丁的辛勤/我愿做一个溪边的歌者/哼一支小曲报答潺潺流动的诗魂/我愿做一个禾苗间的耕夫/倾尽满腔的热血报答高天厚土的鸿恩/我愿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捧出滚烫的心和柔软的心肠/报答老师的关爱和挚友的纯真/我愿——愿把我的事业、热情和生命/ 化作一粒晶莹的水珠融于诗的海洋/伴随着大潮的涌动/ 不断焕发出浪花的青春……

  旧体诗:

  《橘子洲览胜》:夏日清风洒江天,遥望瀑布忆诗仙。逆流直上可揽月,陶然瑶池醉不还。鸟瞰湘江波光秀,举目遥望橘子洲。驭风潇洒看世界,可笑当年万户侯。

  《登庐山》:携友乘兴逛庐山,悠然碧树秀水间。

  旧书店里有李好汉的诗集,七八部呢,论斤卖也没人要。我本想去抄录几首的,想想还是算了吧。只这两首半诗,我相信明眼人会有公正的判断的。因为,我们毕竟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从小就受到李白、杜甫诗歌的熏陶。具体到本人吧,虽然不会写诗,但还是能够欣赏、能够鉴别的。这样,我们就可以断定这样的诗是劣诗,是没有诗味的诗。

  但是,就是这样的诗,就是写出这样的诗的李好汉,一年竟然出版了九部诗集。并且,还大开特开研讨会;会上,一些所谓的诗评家,著名编辑,对李好汉的诗大吹特吹。下面,我就引用一下吧。

  八十年代写作儿童文学的一位作家,现在为北京一大刊物主编(对他,我曾经有过几分敬意的,现在则完全丧失)。请看他是如何评李好汉的诗的:“诗的特点,简单地说,颇有胸襟与气度,充满了激情与冲击力,同时谦逊、自省,善于从细微之处表达复杂而又真切的情感,抵达对社会、人生的深入理解。读者从诗中不难发现,古典诗词对他的影响是深切的,这大抵是他多年来浸润其中的结果,也是他的写作之根。此外,他的诗以情感取胜,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恐怕是所有能打动人的作品的共同的特征。他的诗还特别注意动词的运作,使其成为诗眼,写的跳脱、灵动,颇有意味。在他最好的诗中,更注重了境界的营造,像“九重屏障三叠水,散入龙潭见清幽”,“披衣窗前思远客,不觉已奏午夜钟”这样的句子,不仅是意像鲜明,有动作与细节的。

  诗歌协会的一个副会长说:“李好汉同志将自己的人生感受,注入诗的艺术形式之中,充满着浓郁的抒情和哲思,感情真挚热烈。他的诗集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可谓激情四射”
  
  著名诗歌评论家张大师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独的文化现象。”

  还有一个小丑,评得更是肉麻:很久没有被这样一种激情、真情深情感动了。读完我的好朋友、诗人李好汉先生的新著《大地情怀》,确实使我惊诧不已。他诗歌中明晰的思想、高尚的格调、深邃的意境,灵魂深处涌动的浪潮,乃至一种豪迈的精神,对大地的情怀,强烈地震憾了我……”
还有很多对李好汉诗歌的吹捧,我就不多引了。

  看了诗,看了评,我们怎么能够没有感慨?

  圣经上说,太阳之下没有新事。明代的太阳之下,清代的太阳之下,俄罗斯的太阳之下,伊拉克的太阳之下,现在中国的太阳之下,还真的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明代的谢榛,是一位极有成就的诗人,一生没有官职。他有一部《诗家直说》,其中有这么一句:“或见名公巨卿所作,不拘工拙,极口称赞,此诗中之谄也。”清代的那位号称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一生做了四万多首诗。每有诗作,大臣们见了便夸赞不已。正好我手头有他写聊城光岳楼的诗,不妨引两首奇诗共赏:
              《登光岳楼诗》

楼梯百级步徒入,窗户八方目望铺。

不必更寻东北角,无时岳气此中无。

《登光岳楼即事》

城北城中早实考,为光为望总虚名。

岩岩岳气镇千古,款款心瞻申一诚。

  (乾隆这样的诗,前几年我还见有人在刊物上发表文章说是好诗呢。活着的权力人物有人捧臭脚还可理解,乾隆死了多少年了灰都找不到了,还捧什么呢?)

  前苏联的赫鲁晓夫,当上苏共总书记后,去看一个画展。他看到一幅抽象画派画作,不懂,便说这是画得什么呀,像驴尾巴甩的。正好,画家就在他的旁边,听后马上反驳,说总书记你懂画吗?赫鲁晓夫说,我当工人时不懂,我当州书记时不懂,我当了总书记还不懂吗?他的后任勃列日涅夫,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文学三部曲《小地》、《处女地》和《复兴》一部一部的出版;都是别人替他写的。

  行文至此,想起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世界文学》上有一则简讯,说是伊拉克的总统萨达姆出版一部长篇。当时很感敬佩,现在看,十有八九也是别人的捉刀。

  现在的中国,与李好汉行为相似的人很多。在政界得意之后,风光之余便想另类一下:我是会写诗的官员。于是便写,便发表,便出版。反正有金钱做后盾,这些事做起来很容易。再有就是从政界退下来的老头子,闲极无聊,做什么,写诗吧。因为有做官时的余威,出版起来一点也不困难。

  对古今中外的这类现象仔细思考,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本质上,是权力的无限辐射造成的。有些人,对权力无比崇拜;对掌权之人写出的东西,就是心里认为不好,嘴上也要说好。再说,掌权之人多少还给他们一点好处,这样的话,什么精神自由、什么独立思考,都跑到九霄云外去了。剩下的,便是吹捧,不要脸地吹捧。吹捧之下,被吹的人也就形成认识上的错觉,以为自己还真的会写诗,会写别的什么了。

  悲哀,真正的悲哀!可耻,真正的可耻!某些文人在这方面的表现,不如婊子。某些政客在这方面的表现,不如嫖客。权力,就像是一个恶魔,把人变成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到了应该认真认识权力的时候了。不然,恶俗将无尽,坏事将无穷。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二日










  
   

  
  
  
  
  
 
  
  
 




[ 本帖最后由 武俊岭 于 2008-11-2 15:15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1:15 | 只看该作者
费了半天劲才排好。
3#
发表于 2008-11-2 11:25 | 只看该作者
  批得有理有据。对这条好汉的臭诗就要这样地批。
  现在,有些老干部退休了,闲着没事干,也写诗作画来了,诗是“老干体”,画也惨不忍睹。他们还自以为高雅。
  《橘子洲览胜》是两首绝句吧?但又不像,好象不合格律。
4#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1:3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qm407 于 2008-11-2 11:25 发表
  批得有理有据。对这条好汉的臭诗就要这样地批。
  现在,有些老干部退休了,闲着没事干,也写诗作画来了,诗是“老干体”,画也惨不忍睹。他们还自以为高雅。
  《橘子洲览胜》是两首绝句吧?但又不像,好 ...


呵呵 ,谁知道他写得什么玩艺?
北京的一些所谓名人作家诗人,现在在我眼里狗屁不是。
这篇文章当中的两个人,我认识,一块游览过景阳岗,笔下留情,所以没好意思提真名。
5#
发表于 2008-11-2 11:39 | 只看该作者
呵呵,见惯不惊,见怪不怪了!
6#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5: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缥缈孤鸿 于 2008-11-2 11:39 发表
呵呵,见惯不惊,见怪不怪了!
,
也是,但最好神经不要麻木!
7#
发表于 2008-11-2 15:14 | 只看该作者
  好汉也好,名士也罢,这些年他们的大作我从来不去看。有种诗作偶尔被逼扫一眼,小城地方党报有个文学版,常常左上方、大号字加黑边刊登要员的诗篇。主题通常呼应政治形势和事件,意境相当于“神州大地形势好,山花烂漫红旗展”。好,自然好;展,尽管展。偏有名士唯恐大众读不懂,逐字解读充当辅导员。象是体现评论权威性,署名特别注明来自市文联。读着武版分析恶俗的文坛,才知道名士捧好汉现象很普遍。
8#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5:2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凤宝 于 2008-11-2 15:14 发表
  好汉也好,名士也罢,这些年他们的大作我从来不去看。有种诗作偶尔被逼扫一眼,小城地方党报有个文学版,常常左上方、大号字加黑边刊登要员的诗篇。主题通常呼应政治形势和事件,意境相当于“神州大地形势好,山 ...

谢谢凤宝!
在中国,哪里都一样的。
9#
发表于 2008-11-2 21:16 | 只看该作者
如今一些官人为人不怎样?为文不咋地,但就是爱附庸风雅。
此类文字,也是中国特色吧。
10#
发表于 2008-11-2 22:23 | 只看该作者
已学习。
令人深思。这种现象有越演越烈之势。可怕啊!
文坛是精神圣地,岂容玷污!
问好武俊岭文友!
11#
发表于 2008-11-2 22:25 | 只看该作者
仔细读文,文中所提示,确是“一种奇独的文化现象。”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08:1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程学武 于 2008-11-2 21:16 发表
如今一些官人为人不怎样?为文不咋地,但就是爱附庸风雅。
此类文字,也是中国特色吧。

谢谢学武版主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08: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苏忠伟 于 2008-11-2 22:23 发表
已学习。
令人深思。这种现象有越演越烈之势。可怕啊!
文坛是精神圣地,岂容玷污!
问好武俊岭文友!

谢谢忠伟!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08: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水 于 2008-11-2 22:25 发表
仔细读文,文中所提示,确是“一种奇独的文化现象。”

谢谢一水版主
15#
发表于 2008-11-3 08:23 | 只看该作者
老朋友都在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8 12:36 , Processed in 0.35566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