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39|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独守文化(之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5 11: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独守文化(之二)




  8年前,笔者曾以此题写了一篇千字短文,就已过去的千年和即将来临的新千年,笔者所见所闻所感的文化话题,说了几句“强作镇静”的话。在该文结尾,是8个字:“独守文化、始终不渝。”

  近年才有见面的圈内人说他们就是从那篇让他引起共鸣和反响的散文(说准确些大概应是“随笔”或“杂文”罢)记住“边关雪”并关注其人其文的。

  转眼之间8年已匆匆飞逝,眼前和耳边的“文化们”在不时“变脸”,令人瞠目令人羞涩,但自己却依旧挣扎在文化边缘,依旧在家乡的山旯旮里苟延残喘。我突然决定,将《独守文化》作为我文字系列中的永久标题续写下去,直至生命终结。此为第二篇。

  随手翻翻书摊书店的书籍,翻翻公费订阅和行业下分的报刊,她们的面孔如当今时尚女郎们,让电脑们妆扮得花技招展美艳夺目,着实比8年前3年前1年前甚至几天前更加多姿多彩,更加精美更加炫烂——“这世界变化快,不是我不明白”——但真正在弘扬先进文化、传播先进文化、寻找先进文化、接收先进文化的经营者与过客们又有多少呢?他们可都是在以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为“读者”(有多少名副其实的?)服务的。比如那位叫做余秋雨的所谓的文化散文,地摊个私书屋推崇得很,可作者的人品、霸气、信口雌黄、藐视全国读者甚至敌视敢说真话、善意纠正“文化散文”历史文化常识错讹与语言错讹的令人作呕的可怜姿态,以及他充斥市场误导、贻害文化消费的大兴之作,能是真正的文化人和文化么?他和他的作品究竟能不能代表“先进文化”?!绝对不可能。难道在余的散文之前中国就没有“文化散文”么?其实,他的文字远不如叶圣陶冰心先生,近不如张承志、江晓原、周国平、舒婷甚至韩寒……

  小小一弹丸地小城,且是国扶贫困县。书画家们成群结伙隔三差五走马灯似地来“献艺”,头衔多如牛毛大得吓人,大名者如京城副部级文化官员,冒名者亦层出不穷。他们在向当地有钱有权有傍头外加有些文化的人们展示着中华传统书艺和国画(99.9%是行草或花鸟写意)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地增加着自己账户的法码。也许那些有权有钱的人们也算在一次次地用钱用权收买、强夺字画时,让自身也一天天地“文化”起来、“文雅”起来、“文明”起来。现代社会的很多人特别是先富起来的人们,很快就懂得了用文化用艺术包装自己的重要性。

  走到任何一座城镇,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店铺,只要是店铺就有形形色色的幌子直扑眼帘。那些像模像样的汉字们配以精美绝伦、抢你视线的美女或主题衬景,加上门窗柜台墙壁的主题词们,你似乎被文化所紧紧包围。特别是那些漂亮小姐女士们,不是在柜台后敲击着电脑为你进行比手工操作还慢的服务,就是把你的手稿让电脑文盲成乌七八糟难以连顺绝对搞笑。可你绝对不可以建议更不可维权,因为你的某些业务须经她手才可月月或每次“合作愉快”的。有人听我说那些电脑们是由文盲们在操作时当然大惑不解,因为他们很难理解操作人只是在按操作规则去让每个汉字、每个符号从手稿转换为自以为是的印刷品、电子文本而已,至于文句的通顺流畅、格式的安排他们没几个去在意,甚至大多人连叶圣陶冰心安徒生们也不知是谁,更别说古七八怪如堕五里雾中的文化人物文化事件文化术语和文言句式!

  身旁的小姐在不时用手机为邻居拍照且听歌,同事们晚辈们随时在收发短信用mp3mp4听音乐看电影,就连屋上片瓦不齐的弟子孩儿,手指也是戒指腰间少不了手机且把声音调到巨大无比刺耳吓人。破败不堪的网吧尽管机器性能功能极落伍,但仍旧人满为患,且99%是中小学生,99%在通宵达旦玩游戏或聊天儿。不说被聘用的文字击键手边做文案边赏音乐边玩游戏边聊天儿,就是一本正经就职于政府部门的公务员们,依然可以坦然宽带在线随心所欲玩上班!那些丢在文件柜或摆在案头的各种报刊和业务资料,不是检寻不出专业常识与文化,实在是它的主人没兴趣没时间没情绪没必要浏览,因为这与考核与升官发财确实关系不大。虚张声势、只喊不练、几乎无人投资(包括政府)的文化产业捉襟见肘举步维艰,可怜到一个县一个市一个省,竟连一张或一本较为纯正的“文化旅游”“民风民俗”“风物特产”性质的报刊都无以为继,会议和领导们永远是各色平面与立体媒介的主角!甘肃定西的《陇中文化》信心十足地诞生在世纪末的春日,却戏剧性地夭折在金秋十月的收获季节。几年后“变脸”为《陇中旅游》时又让不少人兴奋,可还没延续一年又传噩耗“停刊”,叫你还没完全绽开的笑脸陡然凝固为欲哭无泪的丧脸!视听放远时,又见四川的《旅游文化报》、云南的《民族文化报》和甘肃的《甘肃旅游》(后改版为《旅游文化》报),还有刚刚在兰州创刊的《西部人》等报刊,均遭遇并刊、改版、停刊和没有任何“说法”即消失之厄运。

  创办之初的中央台《西部频道》曾经有一个《魅力12》栏目,独特的视角、冷静的交谈、深邃的文化底蕴、外景的追根寻源、一个作品的多种风格演绎,加上董卿恰当妙曼的主持风格,人物魅力、人格魅力、艺术魅力、文化魅力、民族魅力、民俗魅力、地域魅力魅力十足,让人陶醉惬意流连忘返,让人浮想联翩痴迷慨叹。可后来也逃不脱流于俗套之厄运,变脸为俗不可耐毫无文化可观的“猜猜猜”,让本来很让人尊重的德江们歌手们名人们出丑丢人魅力不再。且在不多时日后,抛弃西部丢进虚无正式命名为法制频道。“春晚”在走投无路之时竟以“千手观音”炫耀媒体充斥荧屏引人聚焦引人街谈巷议。难道这就是“先进文化”么?打开电视电台,看到和听到的除了铺天盖地改头换面天花乱坠神乎其神高强快节奏大喊大叫轰炸式的广告们,和形形色色冠免堂皇玄而又玄的“专家讲坛”、热线外,就是主持人廉价的捧场、大学生主播主持们和赵忠祥白岩松们一样的错讹叠出聒不知耻。面对这些你怎么也搞不懂,是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媒体有病还是受众们有病?那些节目们不就是专给病人们看和听的么?从小学到大学又练了数年数10年的大陆公民,至今的普通话、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文化常识,依然远远不及海峡小岛来的连战宋楚瑜甚至老外们。更让人不可捉摸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几乎一夜之间从播音人主持人嘉宾学者坦然欣喜的话语文字中,众口一词出现了一个频率极高却令人匪夷所思的“眼球”。也许是笔者蛰居乡村孤陋寡闻少见多怪,也许是笔者思想意识差趣味低级,反正怎么听都不顺耳都味同嚼蜡。我常常禁不住慨叹:要想再收听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阅读与欣赏》或者甘肃人民广播电台每天清晨的《陇原晨曲》,与古今文学与正宗经典的民族音乐相约,怕是此生无望了。而且在广播里特别是中央台,要收听一首完整的歌曲或是乐曲,那也是万难!在欣赏吹得神乎其神的剧目与“星 ”们主演的节目时,字幕与声音分明不是那几位大陆演员而是他人在配“音”,不禁在想:他们能算合格的演员么?他们不是连自己的母语(普通话)都不会说更说不标准么?他们连很多老外都不如啊。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两个个例,一个是甘肃的“《读者》现象”,一个是陕西的《开坛》。前者坚守一方净土,在荒漠边缘不媚俗、不唯利、不低级趣味,创中国文化期刊神话,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超千万订单;后者仍在尽量保持儒雅的绅士风度,畅所欲言畅所直言畅所真言畅所文言,尽管现在只剩一位李蕾女士用瘦弱的酥肩苦苦支撑踽踽独守,尽管《开坛》仍在让文侩文痞余秋雨做总顾问,但她仍是笔者所有媒介栏目的首选。笔者很为之担忧,总怕她会像《实话实说》会像崔永元一样扛不住而转型或换岗,也许某天打开陕西卫视就会再也搜寻不到《开坛》和她的嘉宾主持们,或者像当年的《深圳青年报》、《新观察》和《世界经济导报》一样瞬间消泯。广播电视及其他媒体的各种节目各种活动,在欢迎听众观众“参与”的同时,早已忘了“天下的劳苦大众”连发封信或打个公话都囊中羞色。似乎文化、发言权和真知灼见只在网民移动联通和小灵通用户手里么?可恶之极!笔者真为自己担忧:说不准哪天你就会连发信投稿、交友谈心的权利都被剥夺呢!

  在许多时候,文化常常无法与时尚为伍;在许多情状下,知道分子知识分子智识分子们常常无法也无力与他人同享宽带同享平台同享话语权;在许多时空与现实中,他们也无法更无力与文化同行与文化共鸣与文化同在与文化共生共存。像居里夫人一样,为人类奉献了镭却穷得买不起哪怕一克镭。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某国防大学竞然聘赵本山“教授”去开“思想品德”课,而且,让蒙城人民饱受冤辱也损失惨重让国人痛心憎恶的“牛县”牛群,非但没有法律追究,也被某大学聘为教授!玩笑都开到这个份儿上了,还有文化可言有道德可言有公理可言么?!30年来,耳鼓永远唱的是“万恶的旧社会”的《卖报歌》,校园里不是“找呀找呀找呀找,找到一个朋友”,就是流行爱情歌曲泛滥成灾。孩子们都穷成这样儿了,还有文化有进步可言么?!欲哭无泪。

  又一次被“规范”的信封,除了稍稍增加长度外,依旧是一片空白,几乎没有丁点文化信息文化色彩人文关怀。有几人知道,信封对投稿的文化人说来是何等的亲切与重要啊。

  没文化没教养,吹毛求疵牢骚满腹灰暗颓废还故作为民为文化请命状!嗤,嘿嘿,哎……

  独守文化,始终不渝。

                          2005年秋 初稿 
                             2008年夏 改定于  编辑室

[ 本帖最后由 西部边关雪 于 2008-11-5 11:10 编辑 ]
2#
发表于 2008-11-5 14:09 | 只看该作者
内涵丰富的文字,读罢,受益匪浅。
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15:16 |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8-11-5 18:2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边关雪老师赐文。独守文化,始终不渝——这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信仰,精神的可佳或可激励读者,为着自己作文理想,一直走下去。
5#
发表于 2008-11-5 20:53 | 只看该作者
清醒的头脑,流利的文笔。
问好
6#
发表于 2008-11-5 23:47 | 只看该作者
列举了很多“文化”现象,令人深思。
对余秋雨这么憎恶呀?
还是坚守自己心目中的文化吧!
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22:5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2位斑竹 及闲人 关注
8#
发表于 2008-11-7 08:15 | 只看该作者
很深刻的透视!问好学习!
9#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23:37 |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8-11-9 18:07 | 只看该作者
含量很丰,尽管有些观点值得商榷,但是值得思考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0 12:0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关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3 15:08 , Processed in 0.543900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