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228|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围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7 10: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围墙是建筑的重要部分。很多园林、宫殿、民居、学校外围都有围墙,甚至婚姻外也有一层围墙叫——《围城》。

  记得我第一次去大名鼎鼎的北京故宫游玩时,我深深的懊悔,除了失望还是失望,这就是我魂梦萦绕的伟大故宫么?和国外精雕玉琢的凡尔赛宫、白金汉宫、克里姆林宫相比,北京故宫太土气了,象一个暴发户、土财主的后花园。层层叠叠的高大围墙将高大土气的宫殿环绕分隔在内,因为皇帝惧怕刺客的藏匿刺杀,所有宫殿的窗户都很小,周围几乎没有树木。宫殿内弥漫一股发霉腐朽的气味,隔着这腐臭的历史尘埃,我似乎都能闻到到数百年前无数宫女、太监、嫔妃被杀戮、宰割的怨气。这就是巍巍中华曾经的最高行政场所么?难怪这个怪兽般的5000年文明古国最终衰亡了,被围墙重重围困、阻隔的皇帝又怎样了解围墙外的真实世界呢?这个糜烂的“围墙帝国”被西方列强攻破围墙也是迟早的历史必然!

  西方人的宫殿建筑特征之一就是——广场,广场的博大胸怀是我们所缺乏的【屈指可数的天安门广场是后来为了政治集会而建的】,围墙内的禁锢导致了中华文明的衰落。


                                                                          福建客家土楼
                                                         
  中国人的围墙很有特色,很多有钱人的围墙又高又大,不少乡人还喜欢用玻璃、铁丝嵌入围墙顶部。广东地区因为海外文化的侵入,产生了独特的中西结合之围墙文化——碉楼,围墙四角有高高的如碉堡一样的高塔,里面可以民团保镖驻防。还有独特的客家围墙文化——土楼,一个家族或村落所有房间结合成一个整体,象一个巨大的面包圈,各房间既是住宅,又是围墙的一部分。

  西方人的建筑围墙则和中国大大不同。西方民居的围墙大多是白色的栅栏,高度齐膝盖,常人可以轻轻跨越,这种栅栏的功能似乎体现在装饰性,而中国的围墙则体现在保护性。栅栏的重要功能是阻隔猫狗宠物乱跑,中国围墙阻隔了盗贼的同时也阻隔了屋主人的眼界和胸怀。

  从中西方的建筑围墙也能看出地域间的文化差异,西方的栅栏体现了国民的法制、理性和道德,国民内心有一堵无形之围墙,这无形之围墙约束了国民行为,不轻易侵犯、跨越别人的栅栏。在西方,不速之客跨越别人家的栅栏,屋主人可以开枪射杀并不负任何防卫过当的责任。栅栏虽矮,但法律上的象征意义神圣不可侵犯,这是西方法治国家之围墙。

  中国人的围墙则不然,围墙本身没有法律上的威慑力,只能通过围墙的高大和险峻来阻隔不速之客和梁上君子。

  围墙是浓郁的地域文化的表现之一。江南吴越之地的围墙大多白墙黑瓦、阡陌纵横、灵巧秀气,因此吴越之地多才子、秀女。不过这种文化的弊端是灵秀有余,豪迈不足,犹如暖风熏得游人醉之南宋文化,富裕、才情,却缺乏胆识和开拓性,一江之水又象一堵无形之围墙,既是抵御北方之天堑,也是扼住生命,令其无法壮大之枷锁。江南围墙文化滋生了实用、市侩哲学,自古以来,江南地域多有才子、商人,却少有开国元勋和英明君主,这是围墙阻隔了眼界的缘故。曾经数次游玩过苏州拙政园、网师园等具有代表性的江南园林,觉得灵秀之外,却有一种透不过气来的憋闷之感,这种憋闷来自于它的小气和陈旧。如果让我选择居所,我宁可居住可以眺远之简陋高楼,也不愿意住在这样的富贵却视界狭小的园林。

                                                西方建筑之围墙——“栅栏”



                                                                         北京的胡同


                                           “乌衣巷口夕阳斜”之江南深巷文化


  围墙表现在北京的叫胡同文化,胡同是具北方特色的围墙。与江南的锦绣围墙相比,胡同简陋、粗鄙。而胡同文化特点之一就是粗俗「此粗俗为中性词」,如北京天桥文化、相声文化、京剧文化等等。

  其实,北方游牧民族是没有围墙之概念的,随着元代、清代向南方武装入侵,游牧民族定居之后,围墙就产生了,这就是——胡同。而产生了胡同,游牧民族的强悍就沦落了,围墙既能保护,又能依赖围墙而弱化了原本强悍的遗传基因,清王朝入关前的强悍,到入关后的一代不如一代,这就是胡同围墙的弱化作用。

  汉唐时代又具鲜明特色,曹操时代的《铜雀台赋》说明了曹操的志向高远,少围墙多高台,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唐代长安宫殿特点也是少围墙,多高台,还有大广场,李世民有鲜卑族的血液,唐代作风开化,这种开放之心态铸就了大唐盛世。

  与江南吴越文化相比,大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诞生了独特的黄土文化,表现为厚重、质朴、大气,贾平凹、陈忠实等大西北作家的作品都显露了大西北文化的特点——没有围墙阻隔视野的放达文化。江浙之地的陆文夫、书童、莫言、范小青等的作品,锦绣细腻有余,气魄厚重略有不足。

  历史上的开国元勋大多诞生于缺少围墙的地域,如朱元璋诞生的凤阳,湖南韶山冲的毛泽东,这些地区要么是一望无际之平原地带,没有围墙之阻隔。要么是山区的不毛之地,没有围墙之束缚。而明成祖朱棣最终战败南京的侄儿,这根本原因还是他位居北方,与游牧民族的多年战斗中,奔驰于长城内外,长城围墙已经无法阻隔他征服的欲望。

  民族有民族的围墙,国家有国家的围墙。国家之围墙体现在历史、疆域、种族、文化等等有形和无形之围墙形式。如韩国和日本,疆域很小,国家围墙就很小,他们经受不住战争的失败,狭小的疆土无法承受战败后的缓冲,这些国家发生战争,如果战败,几乎就等同于灭国。而苏联这样的辽阔疆域之国家又鲜明不同,无论是拿破仑,还是希特勒,在苏联都曾马失前蹄。再如中国抗日战争,战败后可以退却重庆山地,而南北朝鲜战争,金日成几乎一夜之间灭掉南韩。因此,韩国、日本这些国家就表现得特别小气、敏感,民族自尊心过强,畏惧失败。除了疆域的围墙,还有历史的围墙,如韩国历史上的被殖民的屈辱历史,使得韩国人总有一种对中、日的仇恨,这种围墙就是心结。所以,韩国人热衷与将孔子说成是韩国人,将中国的端午节申办成韩国文化遗产,这种围墙就是弱国小民情结。

  与韩国、日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国。英国疆域也很小,但是却处处显得大气。因为英国虽然有形的疆域很小,但是无形的疆域很大,它是一个海洋国家,历史上就以强大的海军征服了几乎全世界,殖民地到处都是。巨大的海洋就是英国的无形疆域,这导致英国国民有无上的自豪感和优越感,这种自豪感直接表现在大国责任方面,这种大国责任遗传给了美国。我们不得不承认,英美为人类的文化、科学、民主的贡献,确实表现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行为。

  美国之所以为大国,它是没有围墙的。这是一个移民国家,向美国移民的大多是各国、各民族精英,各种精英文化的整合杂交,产生了一种宽容的文化胸怀。从林肯的解放黑奴,到马丁路德金的被暗杀,一直到前天奥巴马的当选,我们看到这个国家的种族问题越来越不是问题。但是再来看看我们前段时间的阎崇年被打事件,背后折射出中国人的激进民族主义非常“激进”、非常“小气”,这是阻碍我们前进的心灵枷锁,无形之围墙。

  贫民窟长大的人容易心理扭曲而犯罪,贫民窟的纵横交错的低矮狭小围墙压抑、割裂了孩子的健康人格;农村的孩子比城里孩子心理要更健康,这是没有城市水泥森林之“围墙”所束缚;一所学校,如果只有狭小的围墙,而没有大大的操场、高高的校舍,那么这所学校的孩子的心理是压抑的;应试教育是一堵高高的围墙,严重的禁锢了健康心灵的发育。



                                              巴特农神庙的围墙已经倒塌,只剩下廊柱。


                                                             古罗马斗兽场已经残破不堪

  历史的文明尽管值得骄傲,但是同时也是一种枷锁。世界上最伟大的文明古国如今大多沦落为二流和三流国家,这些文明大多以著名的围墙而著称,如古罗马角斗场的特征就是圆圆的高高的围墙,中国的长城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围墙。还有的另类围墙如牌坊、影壁等等,这些重重的围墙,里三层、外三层成为中华文化的重重枷锁。

  万里长城是中国人的骄傲,但同时,似乎更象是一种耻辱,它象征着一种无能和畏惧,这世界上最长的围墙只能使得围墙内的人苟且偷安并基因退化。这面围墙似乎有一种魔性,围墙外的强大游牧民族一旦进入围墙内,这个曾经的强大民族就逐渐退化了,秦始皇刚刚建好围墙,不可一世的秦帝国就灭亡了,蒙古人入关后渐渐衰变,努尔哈赤的后代穿过围墙,最终一代不如一代,在八国联军和辛亥革命的敲击下,曾经坚不可摧的清帝国围墙轰然倒塌。

  有些民族之围墙似乎保护了民族文化血缘之纯正,如儒家文化,在历代汉正统学说的追随者眼里,儒家文化是正本清源的根本。但是,历史文明就像一件精美的古瓷器,你怀里只能抱着有限的东西,祖宗留下的好东西,放弃舍不得,不放弃,别人的好东西又不能拿。如果摔碎了,就变成愧对列祖列宗的不孝子孙,于是,我们便这般矛盾着,怀里抱着祖宗的宝贝,不能跑,不能跳,只能慢腾腾摸着石头过河,摸了好久,还是没有摸到对岸!

  围墙阻隔了人与自然的亲近,让我们离本真的生活越来越远。围墙可以带来安全,也能使围墙内的人作茧自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围墙最终围困了心灵。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再坚固的围墙终究敌不住时光的氧化!






[ 本帖最后由 微风轻拂 于 2010-2-7 00:10 编辑 ]
2#
发表于 2008-11-7 13:06 | 只看该作者
  微风真是快手,谈什么都言之有物。
  哦,不小心还沙了一个发。
3#
发表于 2008-11-7 14:49 | 只看该作者
那我就板了一个凳。
视角独特。前几天在西安城墙上走,那也是围墙。
4#
发表于 2008-11-7 15:01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篇典型的以小见大的杂文。视角独特,文字脉络清晰,说理透彻,具有现实批判性。
精华支持。

[ 本帖最后由 程学武 于 2008-11-7 16:16 编辑 ]
5#
发表于 2008-11-7 15:44 | 只看该作者
政府机关,不是集贸市场,须有所隔阂。通常的做法是圈个围墙,挂块牌子,官衙重地自成体系,闲杂人等不得擅入。高墙深院,门禁森严,是旧式套路,现今这一切正悄悄地发生变化。许是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务讲究公开透明,围墙要体现时代精神,单门独院的机关大院围墙便由砖砌石筑密不透风,而为铁艺栅栏通透敞亮。围墙的功能在于分隔,较之严实的砖墙,通透栅栏的妙处在于隔与不隔之间:与外界通透交流,摆出了公开透明的姿态,在里面又自成一体、单元独立,既体现了人民公仆平易亲和,又保持了机关衙门特立独行。围墙由密实而通透,很符合国人凡事注重形式的传统。

      阅读之后,还是最初感觉:不是“微风轻拂”,而是大气深厚。
6#
发表于 2008-11-7 16:43 | 只看该作者
图文并茂

微风好文

支持精华
7#
发表于 2008-11-8 07:52 | 只看该作者
一路娓娓道来,颇具大气而深厚的杂文。确实精华。
8#
发表于 2008-11-8 13:13 | 只看该作者
看过不少墙文,这篇的内力厚实,有个性。
9#
发表于 2008-11-8 13:55 | 只看该作者
墙内墙外,时以实之,时以虚之,虚实之间不露痕迹,读了使人增长知识之余亦留下深深的思考。物墙与心墙说史喻世,可以说是撕开了一个历史的口子,让大家看看其中所蕴藏的底蕴。
问好微风老师
10#
发表于 2008-11-8 22:23 | 只看该作者
围墙就如此文,看似仅仅围起一片小天空,实则其中深不可测。
11#
发表于 2008-11-9 17:32 | 只看该作者
好文,拜读!问好!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9 18:4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霍名夏 于 2008-11-7 13:06 发表
  微风真是快手,谈什么都言之有物。
  哦,不小心还沙了一个发。


呵呵,闲聊,朋友过奖!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9 18:4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舄兢 于 2008-11-7 14:49 发表
那我就板了一个凳。
视角独特。前几天在西安城墙上走,那也是围墙。


问好朋友,西安也有高墙,那是历史留下的。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11-9 18:4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程学武 于 2008-11-7 15:01 发表
这是一篇典型的以小见大的杂文。视角独特,文字脉络清晰,说理透彻,具有现实批判性。
精华支持。


谢谢学武支持,问好!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9 18:4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凤宝 于 2008-11-7 15:44 发表
政府机关,不是集贸市场,须有所隔阂。通常的做法是圈个围墙,挂块牌子,官衙重地自成体系,闲杂人等不得擅入。高墙深院,门禁森严,是旧式套路,现今这一切正悄悄地发生变化。许是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务讲究公开透 ...


你的补充更独到,官民之间仍然有一堵无形却隔阂严重之围墙。

问好朋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20:37 , Processed in 0.06235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