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634|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怪圈:越干工作越搭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10 10: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几年前,村里的机耕队解体,大型农机具分别被私人买去之后,乡村干部度过了几个相对轻闲的秋天,不用夜以继日地组织“倒地”了。


  玉米,在当地大面积种植,从十月份开始收割,有效整地时间则到10月末。所谓“倒地”,就是把地块中的玉米割掉,再把玉米杆拉出去。利用土地封冻前的一段时间,机车进行灭茬、秋翻等整地作业,有效地培肥地力,以保证来年春耕的好墒情。


  当地的一般农户,口粮田、责任田加起来有几十亩,分地的时候考虑到土地墒情有别,为公平起见,这几十亩地还分布在不同的地块,多数靠人力采收,农民很辛苦。为了抢农时,怕天气变化,农民总要先抢收玉米穗,至于清运玉米杆则放到最后,如果时间来不及,到了立冬节气,气温降到零下,土地封冻了,就要等到来年春整地前再找车拉玉米杆。农民这样的做法,跟政府提倡的秋翻、秋整地总要冲突的。毕竟,天时不等人。所以,在我们当地来说,秋翻、秋整地的攻坚之战,便是“倒地”。


  为了更好贯彻上级政府的“三三耕种轮作制”(就是利用三年时间,把全村所有地块全部翻一遍)促进农民倒地的积极性,政府总要给一定的补贴。去年,市政府出面从国营农场租来大型翻地机车作业,每亩地的秋翻费用是32元,市里补助20元,农民自己负担12元,给各乡镇下达了一定数量的秋翻面积。


  乡里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秋翻任务,促进农民的倒地积极性,政府决定只要农民能够按时按量地完成倒地任务,就核销农民自己负担的12/亩的费用,并且,秋翻完的地块,村上负责找机车起垄、镇压等后续工作,让地块达到播种状态。怕这笔费用不好收取,村里的会计先把费用做成表格,只要每户签字认帐,费用可以赊着。


  按说这样的好事打着灯笼都难找,只要农户负责倒完地,其余的秋翻、整地就可以不用操一点心了。


  今年秋天,市里的政策依然如此,可是乡里因为经济原因,却不能像去年一样负担12元的秋翻费用了。邻近乡镇的倒地“重赏政策”如此诱人:倒出一条500米的长垄,可以得到10元补助。两个乡镇的地块挨着,因为归属不同,待遇又如此悬殊,我乡的倒地进度大受影响。因为处在交通要道,市里领导经常过问,乡村的领导、干部一天深入田间地头几次,倒地的进度与效果还是不理想。


  乡领导跟村支部书记商量,能不能村上出点补助,毕竟受益的是本村百姓。村支部书记说:去年村里垫付的后续整地费用都没收上来,虽然农民已经签字盖章,可是以整地的质量不合格为由,拒付。这个帐还在挂着,这个窟窿还不知道怎么堵呢?


  乡领导也没了话,毕竟需要花钱的。如今的状况是,越干工作越搭钱。最后议定,要看市里的态度,如果上级要求非倒地不可,咱们再想法子。如果上级的态度暧昧,咱们也跟着暧昧,难得糊涂。


  结果倒地的形势明显不如去年紧张,等到地块中的玉米穗被农民收的差不多了。从邻村传来了倒地的新招法:把大叉车开到地里,把玉米杆推到地头堆着,地块不就倒出来了?于是,村上效仿,毕竟雇大叉车的费用比补给农民的钱少多了。


  至于,农民自己负担的12元秋翻费用,市里派来的国营农场作业车是没时间等着村上向农民挨户收取的,自然村上先行垫付。等着农民的粮食卖了,与村上今年依然垫付的后续整地费用一起收。能不能收上来,能不能给集体造成新的挂帐窟窿,那就只有天知道了。这还只是乡村千头万绪工作中的一项。


  “越干工作越搭钱”的情况,从实行大包干之后,便开始了。想想,上级布置的哪项工作能不完成呢?最典型的是交农业税,上面要求的时间紧,按部就班地去农民手中收取,从时间上来说,根本来不及,这个任务拖到最后也得完成,何况,提前完成还有一定数量的奖励。一般都是村里出钱先行垫付,然后去农民手里收。村内的捣蛋户是收不上来的,人家不吃思想工作这一套,无论工作人员说啥,就是没钱。户在人不在的,不知道去向的,向谁去要?年年都要留下不少尾欠。现在不收农业税了,但是尾欠依然存在,年复一年,这笔欠款的利息也越来越多。


  现在的农民跟乡里、村里的经济关系松散,卖粮款又是窗口结算。乡村工作中的一些合理费用,农民也互相观望、攀比,有一个不交,其余的一呼百应,仿佛“吃大户”,欠个人的钱,人死债不烂,欠集体的钱,大家齐心,可以“欠黄”。乡村没有可行有效的措施去规范、管理,最后吃亏的只能是集体经济。


  现在的舆论几乎有一个怪圈,只要一听到乡村负债多少,几乎异口同声地指责乡村干部的贪占。公平地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任何行业都有几匹“害群之马”。以偏盖全的结论不是科学认真的态度。最基本的问题还是现在某些政策的着眼点。


  一般的农业乡镇,本来收入就少,乡镇企业寥寥无几,哪里经得起这样的蚕食呢?上级主管部门出台的政策是为农民考虑,实行德政,但是受益人的品德素质是否已提升到相应高度?这种做法的后果就是:工作,只能是干的越多,搭钱越多。让集体经济不断受损的做法,是竭泽而渔,是不是该引起有关决策部门的深思呢?





2#
发表于 2008-11-10 10:30 | 只看该作者
“一般的农业乡镇,本来收入就少,乡镇企业寥寥无几,哪里经得起这样的蚕食呢?上级主管部门出台的政策是为农民考虑,实行德政,但是受益人的品德素质是否已提升到相应高度?这种做法的后果就是:工作,只能是干的越多,搭钱越多。让集体经济不断受损的做法,是竭泽而渔,是不是该引起有关决策部门的深思呢?”
同感。学习、欣赏关注“三农”的好文字。
问好小龙女朋友!
3#
发表于 2008-11-10 10:50 | 只看该作者
怪圈总是常情.
4#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0 15: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苏忠伟 于 2008-11-10 10:30 发表
“一般的农业乡镇,本来收入就少,乡镇企业寥寥无几,哪里经得起这样的蚕食呢?上级主管部门出台的政策是为农民考虑,实行德政,但是受益人的品德素质是否已提升到相应高度?这种做法的后果就是:工作,只能是干的越 ...

谢谢朋友鼓励。
最近工作中的一点所思所想。
5#
发表于 2008-11-10 15:47 | 只看该作者
  十多年前,我曾冒充青年干部由市里一头扎到乡里当书记,肩负的任务就是“壮大集体经济”。两年时间,除了东讨西乞、上下化缘修了条路架了几根电线,使尽浑身解数也没壮大集体经济。海凹转贴的 《金融海啸:世界向左转中国向右行》,给今天的中国敲了响亮的警钟。
6#
发表于 2008-11-10 16: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凤宝 于 2008-11-10 15:47 发表
  十多年前,我曾冒充青年干部由市里一头扎到乡里当书记,肩负的任务就是“壮大集体经济”。两年时间,除了东讨西乞、上下化缘修了条路架了几根电线,使尽浑身解数也没壮大集体经济。海凹转贴的 《金融海啸:世界向 ...

我也探索过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子,但如今,人们似乎已经否定这种经济形式了,还有几个人关心呢?
7#
发表于 2008-11-10 19:54 | 只看该作者
占个位置先.

不大清楚农村的"工作政策",要仔细读读龙女的思想
8#
发表于 2008-11-10 20:47 | 只看该作者
真是这样的。可是谁来管呢?农民们岂不知秋翻好?可是当官的只是要把大路边的做好了,面子做到了,所以偏远地方的是没人管的。所以在我们那里,路边的什么都好,里边的就难说了。
9#
发表于 2008-11-10 23:07 | 只看该作者
才抽时间仔细的读了龙女的文章。以龙女的责任心,在乡镇,一定可以很好的为百姓服务。至于“受益人的品德素质如何提升”,我想要依赖村干部的以身作则,负责教授他们政治思想工作。我也不大懂,浅见,妹妹见笑。
10#
发表于 2008-11-11 13:27 | 只看该作者
文章用独特的视觉说出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现实、深刻。
问好
11#
发表于 2008-11-11 16:31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问题确实需要深思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1 19: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舄兢 于 2008-11-10 10:50 发表
怪圈总是常情.

所以,期待理顺。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1 19: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凤宝 于 2008-11-10 15:47 发表
  十多年前,我曾冒充青年干部由市里一头扎到乡里当书记,肩负的任务就是“壮大集体经济”。两年时间,除了东讨西乞、上下化缘修了条路架了几根电线,使尽浑身解数也没壮大集体经济。海凹转贴的 《金融海啸:世界向 ...

这样的情况几乎是常态了。我们领导也是跑资金,能从上级部门要来钱,改善下地方的设施,就是好官。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1 19: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苏忠伟 于 2008-11-10 16:51 发表

我也探索过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子,但如今,人们似乎已经否定这种经济形式了,还有几个人关心呢?

我们这里都很向往南方乡镇的乡镇企业,几乎年年派人去哪里参观学习如何招商引资。可是好像旅游了一番,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还没有看到明显效果。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1 20:0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水 于 2008-11-10 23:07 发表
才抽时间仔细的读了龙女的文章。以龙女的责任心,在乡镇,一定可以很好的为百姓服务。至于“受益人的品德素质如何提升”,我想要依赖村干部的以身作则,负责教授他们政治思想工作。我也不大懂,浅见,妹妹见笑。

姐姐夸大我的作用了。我觉得现在农村的民主进程有点快。决策人以为农民的素质有多高似的。有时候,思想工作并不一定有效,而讲求民主,又少制约。所以,更多的问题便积攒下来了。
搭钱的本质便是,涉及到向农民个人收取的费用,往往集体先垫付,然后去向农民收,体制决定了,收的效果达不到交给上级的数目,集体自然就有欠帐了。一般是政绩越多,窟窿越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8 12:45 , Processed in 0.11819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