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470|回复: 5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过 年 (外一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2 20: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过   年  (外一章)      
                
                                                    □  文/于文华


  岁月在汗水跋涉里抵达年的快乐驿站,偕着牛的勤勉执著,一年一度的春节飘然向华夏子民走来,白山黑水欣然心动,大河上下陶醉迷恋。


  年是红彤彤飘着淡淡墨香的春联,从神州大地每家门扉上一一贴过,即使再偏僻再贫穷的山乡,也不忘记祖先发明的方方正正灵动飘逸的汉字,书写出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与向往。徜徉在花团锦簇、红火喜庆的每家每户门前,你会发现内容千差万别,绝无重复。各家有各家的神韵,各家有各家的风采。那一年我去遥远偏僻的山乡作客,看到许多人家的春联写的飘逸而厚重,让我这个自以为的文人墨客汗颜,心中默念自愧弗如。他们十分注重过年的习俗,一年年的传承与创新,年在山乡被发扬广大。


  年是喜庆团圆、阖家欢乐的家宴,一大家人聚集在故乡老家的房屋里,张灯结彩、笑语盈天,欢欢乐乐、热热闹闹地说着祝福的话语,喝着醇香的美酒,吃着母亲做的家常饭菜,咀嚼着安逸生活的甜美——即使远在万里之外求学、打工、就职的游子,也要想方设法坐火车、乘汽车、打的士,背着大包小包,风尘仆仆,候鸟般一拨一拨,赶在大年三十除夕之夜奔回老家,过一个正宗喜庆的春节。回家过年已经成为中国人一种深深的民族情结——游子无论走的多远,也走不出慈母深切目光的牵挂!


  年是渗透进华夏子孙血液里的文化基因,穿透时光,跃过历史的千山万壑,跨越千里万里,永远不变的依然是对年的热望与期盼。尽管生活富裕了,生活节奏加快了,年味越过越淡了,但有什么节日能够代替春节的举国欢庆,有什么力量能够取消年的如约而来。三山五岳扭着欢快热闹的秧歌,一路闹着、乐着、笑着,大江南北应和着高跷踩出的欢乐鼓点,从塞外到江南扇子舞出春潮涌来的小康日月,锣鼓敲出澎湃激昂走向幸福美景的冲天壮志,彩旗飘扬出向往明媚春光的热切心愿。人们喜气洋洋,兴高采烈,把烦恼抛到九霄云外,渴盼来年幸福平安!所有的脸都亲切随和,所有的话语都温馨如春,所有的场所都喜庆热闹,所有的心房都鼓胀着甜蜜快乐。

  年是中国人一年一度的快乐驿站,有巨大而繁多的喜事好事,款款向每一个人神采奕奕走来。放鞭炮、包饺子、炸年糕、吃年饭、穿新衣、舞狮子、看春晚……成为每个炎黄子孙的过年习俗。世界各地但凡有华人的地方,在春节到来之时,都会以各种方式不约而同庆贺传统佳节。见面互相拜年,彼此鼓劲、抚慰——真切的交流,真诚的切磋。他们以年的名义聚集在一起,咀嚼着家乡的美味佳肴,诉说着祝福的话语,谈论着远在远隔千里家乡与亲人的变化。而央视春晚已经成为华人不得不看的精神大餐,尽管众说纷纭,但不可否认央视精心准备的晚会,无论节目内容、质量、种类、服装、音响、灯光到人员组成、节目形式、舞美语言都是精益求精,既要照顾各民族、港澳台海外侨胞,又要考虑老中青少,可谓众口难调。每年的春晚人们都要评头论足,但不得不承认谁又不能不看春晚——这个怪圈是人们的欣赏口味、观众的文化水准提高了,挑剔的目光与审美情趣提升了,自然会对春晚评头论足。我们拭目以待郎昆导演的春晚五大看点,会给国人与六千万海外侨胞怎样的视觉盛宴?

  年从甲骨文看上面是“禾”,下面是“人”,意为禾谷成熟,五谷丰登。《谷梁传•桓公三年》里也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据说年是一种凶猛怪兽。太古时期,形貌狰狞,生性凶残的年散居在深山密林中,它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且一天换一种口味,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阳光普照,“年”们便返回山林休养生息。算准了“年”的肆虐日期,人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好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丰盛的晚饭,熄火净灶,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门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熬夜。天黑后,饥肠辘辘的“年”从深山老林里窜了出来,摸进人群聚居的村落。只见谁家都宅门紧闭,门前还堆着芝麻杆,街上却瞧不见一个人影儿。转了大半个晚上的“年”毫无所获,只好啃些芝麻杆充饥。再过些时辰,公鸡啼晓,这些凶残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熬过“年关”的人们欣喜不已,不约而同,纷纷感谢天地祖宗的护佑,互相祝贺没有被“年”吃掉,打开院门燃放鞭炮,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挂红灯、敲锣鼓、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千百年来,过年成为每一个国人绕不过的门槛,即或再贫穷的人家,在过年时节也出手大方,拿出平时舍不得花的钱,置办各式各样的年货,让辛苦劳累了一年的家人美美享受生活的乐趣。

  过年时各地 “拜年”的风俗内容丰富,五花八门,但通常的顺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然后出门去拜亲朋好友,亦有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之说,许多乡村一直要拜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将年彻底过完。过年过的是一份好心情,每个心房里都充溢着美好吉祥的音符,大街小巷人们碰面的第一句话就是:恭喜,恭喜,过年好!

  过年意味着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人与人的和谐,家与家的走动;过年预示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历程即将揭开崭新的一页,标志着万物要开启簇新的又一个美好年轮;过年是分别许久渴望团圆的亲人欢聚一堂,是积攒在心中的思念一次集中释放的大好机会;是春天的序曲,华夏生生不息的文明精神升腾不落;是中国老百姓吉祥昌盛的快乐驿站,是往昔的回味,缅怀往事的总结与反思,是展望未来的翠绿憧憬与执着向往!

  年是一个古老而鲜亮的图腾,是节气、物候、植物、心情、稼穑与耕耘的分水岭,是中国人美好希翼与幸福生活的开启。过完年,春神莅临人间,崭新日月将翻开翠绿鲜活的一页。种子激越的音符,将从沉睡的土地中分娩,在目光的枝条上,渐渐会长出花苞与弥漫的芬芳。送走寒冷枯寂、万物凋零的冬天,必将迎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


      牛 年 说 牛          


  在所有的动物中,牛和农民的关系最亲切,对农业社会的贡献最卓越。牛是农村生活的主角,很难想象,昔日的农民离开了牛的帮衬,会如何耕田、犁地、播种、拉运。从春秋末年牛被聪慧的中国人役使后,牛就一直任劳任怨地劳作在田地中,吃苦耐劳,一如吃苦耐劳的庄稼人。散文大家周同宾说过:“农民生活的主旋律就是吃苦耐劳,几千年含辛茹苦,土里刨食,一代代节衣缩食,造就了吃苦耐劳的农民,也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特点”

  牛郎织女是华夏家喻户晓极富浪漫色彩的经典故事。心灵手巧、聪慧貌美的织女,之所以能够和贫穷孤独的牛郎结合,牛的功劳不小。从小听父母讲述:牛郎的哥嫂嫌弃贪吃的牛郎,狠心地分家,要一无所有的牛郎分开单过。而和牛郎朝夕相处、情同手足的老牛竟然开口,要求牛郎分家时啥都不要,唯独要求分给看似无用的老牛。牛郎的哥嫂一听牛郎的意思,喜出望外,慷慨答应了牛郎提出的分家意见,将自认为毫无利用价值的老牛分与了一贫如洗的牛郎。

  牛郎白手起家,在勤勉能干的老牛协助下,开荒种田,修起了茅草屋,过上了自由舒心的日子,恰遇羡慕人间自由自在生活的织女。颇有慧眼懂得仙机的老牛再次开口,要牛郎瞅准一件粉红色衣裙,拿回茅草屋,穿那件衣服的女子就是他命中注定的妻子。织女无法按时飞回天宫,而牛郎按照老牛的计谋,果真娶到了灵巧聪慧来自天宫的织女,只是憨厚的牛郎浑然不知,一心一意和心爱的织女过上了“你耕田我织布”,逍遥自在的小日子。


  后来,王母娘娘抢掠了爱慕人间生活的织女,还是按照老牛的吩咐,牛郎将老牛的皮扒了,做成两个筐,一前一后,挑着他和织女生育的两个孩子,疾步如飞向天庭走去,追赶王母娘娘,要她放过心爱的织女。可恨的王母娘娘见牛郎眼看追上,拔出头上的银簪子,划出一条迢迢银河,将相爱的牛郎织女阻隔在两岸,只有七月七的鹊桥会才能回一次面,留下了千古佳话。

  牛作为六畜之首,从古至今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它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它日复一日,在田野拉套耕耘,为人类造福。它多贡献,少索取,埋头苦干、任劳任怨、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在岁月的垄沟,所以牛被看作勤劳的象征。它默默无闻,温和驯良,深受人们喜爱。一代文豪鲁迅先生曾自喻为牛,手书“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诗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这种爱牛、敬牛的心情和言行,在古代的咏牛诗中有着更集中更深刻动人的描写、反映和寄托。《诗经•王凤•君子于役》中写的“日至夕矣,羊牛下来……日至夕矣,羊牛下括”,是颇有诗意的写景名句。它让我们看到了乡村傍晚,牛马嘶鸣羊只归圈的田园景色。熟悉牛的人都知道,牛没有骡马的暴躁,没有驴的倔强,是农村老人、儿童、妇女皆可放牧役使的家畜,充分反映了牛的性情温顺。古诗中也多次写到牛温顺的性情。如唐朝元结的《将牛何处去》中写道:“相伴有田父,相欢惟牧童”,这里没有点出是牛主人还是牛,我们不妨看作二者皆有。可以与“田父”、“牧童”相伴相欢,自然是最温顺的动物了。牛能与弱小动物和睦相处。唐朝陆龟蒙的《放牛》诗中写道:“荒坡断堑无端入,背上时时孤鸟立。”清代王恕的《牧牛词》中也写道:“牛蹄彳亍牛尾摇,背上闲闲立春鸟。”牛这样的庞然动物,竟允许小鸟在它的背上歇息,充分显示了牛性情的温和,这是何等温良、宽容和友爱的自然生灵啊!人们对牛的热爱、同情和敬意,其感情的深厚真挚非同一般,使得牛比任何动物都光荣。可以这么说,牛是最受人喜爱的“自然生灵”。它不但能耕田,运输,拉磨,甚至连古代战争,都有它的身影。战国时有人使用“火牛阵”,在上千头牛的犄角上绑上飞快的尖刀,尾巴上缚物浸油,夜间布于前线,点燃牛尾物,使其猛冲敌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主张诗歌创作必须“因事有所激,因物以兴通”的北宋诗人梅尧臣,写过这样一首诗:“破领耕不休,何暇顾羸犊。夜归喘明月,朝出穿深谷。力虽穷田畴,肠未饱刍菽。秋收风雪时,又向寒坡牧”。诗的前四句写了牛耕作时环境的恶劣:崎岖坎坷的山谷,异常炎热的天气,耕作时劳动的繁重艰辛“破领”。后四句写了牛的生活情况,耕作时吃不饱,寒冷是吃枯草。诗人一方面赞颂了耕牛的吃苦耐劳精神,另一方面对耕牛的饥寒交迫困境倾注了莫大同情。他通篇比兴,以耕牛的四时辛勤耕耘而不得温饱来比喻广大农民终日劳作而缺少衣食,寄托了诗人对穷苦劳动人民的同情。在我国古代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初期,祭祀活动在国家中占重要地位。《尚书》中记载“国之大事,戎祭而矣。”祭祀所需的三牲就是牛、羊、猪,《礼记》里有许多记载,如“祭天子以牺牛”,“中央土,食稷与牛”之类的话。抛开功用不说,就本身而言,牛身体提供的东西也是其他家畜所不可比拟的。牛能提供牛肉、牛奶作为食品,牛皮作为原料,牛骨牛黄作为药材。当然,牛粪还是很好的肥料,藏区的牧民把牛粪贴在土墙和帐篷外面,当做很好的燃料。

  农民爱牛,爱的是牛的用途和温顺,诗人赞牛,赞的是牛的精神和品格。尽管牛在农业生产中逐渐被先进的铁牛所取代,但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牛肉、牛奶已经成为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食品,沸沸扬扬的三鹿事件以三鹿集团的彻底破产而尘埃落定,也给所有奶制品企业敲响了警钟!

  2009年是农历的牛年,相信像深圳广场上的拓荒牛一样,给勤劳的中国人民开拓出崭新翠绿的一片新田地!





[ 本帖最后由 于文华 于 2009-1-23 19:33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 20:27 | 只看该作者
   岁月的脚步匆匆忙忙,转眼牛年马上步入眼前,在这辞旧迎新、万家欢乐的喜庆时刻,我谨代表我的全家向中财论坛的管理层、春夜听雨板版块尊敬的一兵先生、迎春先生、永生先生和即将走马上任的若雨版主和其他版主及亲爱的文友们提前拜年,祝大家心想事成,合家欢乐,牛气冲天,事业兴旺,家庭和睦!
    也衷心感谢各位一年来的指导、鞭策、鼓励、厚爱!
    下面两篇文字是最近写的过年心情文字,渴盼能够一如既往得到批评、指导!

吉祥如意.gif (659.15 KB, 下载次数: 1188)

吉祥如意.gif
3#
发表于 2009-1-22 21: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09-1-22 20:27 发表
   岁月的脚步匆匆忙忙,转眼牛年马上步入眼前,在这辞旧迎新、万家欢乐的喜庆时刻,我谨代表我的全家向中财论坛的管理层、春夜听雨板版块尊敬的一兵先生、迎春先生、永生先生和即将走马上任的若雨版主和其他版主 ...
于老师的这篇文章真的是另辟蹊径,把老生常谈的话题过年写的年年有新味了,思维和视角的独特都是很让值得我学习的,问好祝福您新年快乐!
4#
发表于 2009-1-22 21:23 | 只看该作者
年是一个古老而鲜亮的图腾,是节气、物候、植物、心情、稼穑与耕耘的分水岭,是中国人美好希翼与幸福生活的开启。过完年,春神莅临人间,崭新日月将翻开翠绿鲜活的一页。种子激越的音符,将从沉睡的土地中分娩,在目光的枝条上,渐渐会长出花苞与弥漫的芬芳。送走寒冷枯寂、万物凋零的冬天,必将迎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
于老师的这篇美文写出了中华民族对过年的期盼和感受,学习了,问好!
5#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 21: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郭玉琴 于 2009-1-22 21:18 发表
    于老师的这篇文章真的是另辟蹊径,把老生常谈的话题过年写的年年有新味了,思维和视角的独特都是很让值得我学习的,问好祝福您新年快乐!

      感谢玉琴女士的第一个捧场与支持!
    谢谢提读,也祝你新春愉快,吉祥如意!

牛年红红火火1.jpg (153 KB, 下载次数: 1264)

牛年红红火火1.jpg
6#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 22:00 | 只看该作者
[quote]原帖由 若水 于 2009-1-22 21:23 发表
   年是一个古老而鲜亮的图腾,是节气、物候、植物、心情、稼穑与耕耘的分水岭,是中国人美好希翼与幸福生活的开启。过完年,春神莅临人间,崭新日月将翻开翠绿鲜活的一页。种子激越的音符,将从沉睡的土地中分娩,在目 ... [/quote]
     谢谢若水文友的提读与评阅!
  其实,年的的确确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与心理需求,这种渗透在血脉深处乃至骨骼里的东西,就像粮食一样不可或缺。有人提议取消春节那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
   尽管年味越来越淡(在许许多多地方),是因为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吃的穿的玩的已经是基本满足了,但年的作用是根深蒂固的无法消除的。
    再次感谢支持,谢谢了,祝牛年吉祥,阖家幸福!

新年快乐16.gif (171.21 KB, 下载次数: 1295)

新年快乐16.gif
7#
发表于 2009-1-22 22:53 | 只看该作者
文华的文字与以前的风格颇有不同,显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问好,给您拜年!
8#
发表于 2009-1-22 22:58 | 只看该作者
读于老师乡土系列之外的好文章,仍旧口有余香。祝新年快乐
9#
发表于 2009-1-22 23:54 | 只看该作者
年是一种情结,年是一种寄托,年是浓浓的亲情中最不能忘记的一环,年,这么温馨,这么厚实。学习!
10#
发表于 2009-1-23 09:37 | 只看该作者
于老师不仅乡土系列精彩,这个也是精华。
11#
发表于 2009-1-23 14:29 | 只看该作者

读于文华散文《过年 (外一章)》

  无论是作者的乡土系列,还是这一篇新作《过年》,其笔触与内涵均是紧紧地扎根在自己的乡土气息之中,那一方土地也许贫穷落后,也许富裕真实,无论如何,透过文字我们可以清晰地感觉到,那里应该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所在。是有一定灵性的。
12#
发表于 2009-1-23 14: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薛暮冬 于 2009-1-22 22:53 发表
文华的文字与以前的风格颇有不同,显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问好,给您拜年!

文字风格确实了有了变化。但乡土题材的风格去却是常读常新。问好于老师新年愉快!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19: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薛暮冬 于 2009-1-22 22:53 发表
       文华的文字与以前的风格颇有不同,显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问好,给您拜年!

    感谢暮冬先生一年多来的厚爱与支持,谢谢您的拜年,祝福春节愉快!

恭喜发财.gif (261.49 KB, 下载次数: 1296)

恭喜发财.gif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19: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大雪飞扬 于 2009-1-22 22:58 发表
  读于老师乡土系列之外的好文章,仍旧口有余香。祝新年快乐

    感谢大雪飞扬文友的厚爱与支持,谢谢你的祝福!也祝福您春节愉快,阖家幸福!

天天好心情.gif (372.28 KB, 下载次数: 1155)

天天好心情.gif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19:2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汤如浩 于 2009-1-22 23:54 发表
    年是一种情结,年是一种寄托,年是浓浓的亲情中最不能忘记的一环,年,这么温馨,这么厚实。学习!
http://www.czxiu.com/z/hx_moflag3/4/f/%E5%A6%82%E6%B5%A9%E7%BB%99%E6%82%A8%E6%8B%9C%E5%B9%B4%E4%BA%86%EF%B ...

    谢谢如浩先生的夸赞与拜年!
    您客气了,祝福新春吉祥如意,阖家快乐!

周末愉快1.gif (124.71 KB, 下载次数: 1299)

周末愉快1.gif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28 05:52 , Processed in 0.178445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