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07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第九篇:话陆逊:书生气质与兵家才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4 18: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牧歌 于 2016-9-2 12:54 编辑 <br /><br />                                                                      关于陆逊

           陆逊不仅是江东四杰之一,而且在《三国志。吴书》所载孙吴的文臣武将中是唯一一个拥有独传的人物,其份量超出其他任何一位。他是真正的儒将,既具文人气质,饱读诗书,又深谙韬略,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他在孙吴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决不亚于周瑜,而盖过了鲁肃、吕蒙。同时,他还出将入相,成为孙吴少见的既长于军事,又具政治才干的奇才。因此有必要单独为其立传。
     
                                                     三国故事新编系列


第九篇:话陆逊:书生气质与兵家才能(一)

陆逊,字伯言,本名仪,吴郡吴县人,是江东有名的世家大族。自幼即父母双亡,跟随堂祖父庐江太守陆康生活。后因陆康与袁术有矛盾,陆康担心袁术派兵来攻,便预先将陆逊及家人送回吴地。当时陆康也有一个儿子叫陆绩,年龄要比陆逊小几岁。陆康非常看重陆逊,便让他执掌门户。
陆逊长得清秀俊雅,美如冠玉,性格文静,不大喜欢交游,言语也不多,从小就聪颖好学,读书勤奋,一幅典型的书生模样和书生气质。
建安五年,孙权被朝廷授为讨虏将军。这一年,陆逊二十一岁,开始进入孙权的幕府,做了孙权的文职官员。过了些时候,孙权发现陆逊颇有干才,就提拔他做了海昌县的县尉,因县令之位空缺,孙权又让他负责全县事务。可陆逊任职期间,海昌连年闹旱灾,粮食严重短缺,当地百姓普遍闹起了饥荒。陆逊体恤民病,经请示后开仓放粮,赈济灾民,老百姓都 对他心存感激。
在这期间,陆逊还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吴郡、会稽郡、丹阳郡因为适逢战乱,不少人因生计困难纷纷落草为寇,成为以掳掠为生的土匪,对地方治安造成很大危胁。为解决这一问题,陆逊向吴郡长官请示,要求授权于他,让他对这些流为草寇的灾民进行招募。当时,在会稽山聚集了一股较大的土匪势力,土匪头子叫潘临。他经常带领手下下山抢劫,把当地搅得惶惶不安。以前的地方官虽也曾派兵围剿,但收效有限。陆逊为解决这一令人头痛的问题,开始在地方上招兵,进行训练,然后带着这支队伍上山剿匪。为了直捣土匪的老巢,他亲自率领士卒进入深山老林。土匪们还从未见过这么认真剿匪的官军,面对陆逊的猛烈攻势,只好缴械投降。这股多年危害乡里的土匪终于被剿灭,而陆逊手下的武装队伍也壮大到两千多人。
孙权一看,陆逊这小子还真有两下子,于是又让他率队清剿在鄱阳湖起义造反的尤突。很快,陆逊又把尤突的势力消灭了。孙权论功行赏,授他为定威校尉,让他驻军在利浦。也就从这个时候开始,陆逊成了军事将领。
随着陆逊才能的渐渐展露,孙权也逐渐青睐他。先是把哥哥孙策的女儿许配给陆逊,两家结为秦晋关系。又经常向陆逊讨教世务。陆逊也知无不言,大胆地向孙权就一些紧急世务提出建议和意见。譬如如何巩固后方,肃清江东六郡之内的土匪、强盗问题,陆逊就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孙权采纳了他的意见,并任他为右都督。
曹操也看出孙权内部不稳、后方作祟的问题,频频派出人员与江东六郡内的山贼勾结,给他们封官许愿。在丹阳郡内有一股最大的土匪势力,头头叫费栈。曹操授给他官印,让他扇动境内的山越人,反抗孙权的统治,作为内应,以配合曹操的武力进攻。孙权觉得陆逊对付山贼很有一套办法,就任命他为讨伐军司令,率领武装部队进行征讨。
陆逊根据费栈手下派系众多,而能用于作战的人员却很少的特点,采用分兵围剿、几路同时进攻的办法,利用夜色作掩护,深入到敌人的巢穴之中,出其不意地发动突然进攻,结果很快就消灭了费栈的势力。陆逊鉴于收编的人员较多,开始在沿海的三郡建立地方武装:身体强壮者选入部队,瘦弱者则编成民户。在不长的时间里,陆逊既得到了精兵数万人,又剿除了地方上的恶势力,使地方治安大有好转,江东六郡得以稳定。孙权见江浙一带已基本平定,就把陆逊调往芜湖。
因为陆逊在清剿江东六郡内的地方恶势力时耗费金钱、物质较多,对民间免不了有所征敛,因而招致一些地方长官的不满。会稽太守淳于式向孙权上表,指责陆逊征敛、骚扰地方百姓。陆逊知道后赶忙向孙权说明情况,并称赞淳于式是好官。孙权听了有点奇怪,就说:“淳于式说你搅扰地方,而你还称赞他是好官,这又是为什么呢?”陆逊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淳于式意在养育百姓,因此对我有所不满。如果我又去毁谤他以搅乱您的视听,这怎么行呢?”孙权一听,连连点头,称赞说:“这才是老实人做的事,只怕放在别人身上却做不来。”
建安二十四年,吕蒙向孙权进言,建议孙权利用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机会,看准时机,夺取荆州。孙权接受了吕蒙的建议,下决心向关羽发难。吕蒙原以为关羽正全力进攻樊 城,后方荆州必然空虚,准备进攻荆州,可探子却报告说关羽早就想到了这一点,他在荆州沿江一带建起了烽火台,或二十里一座,或三十里一座,时刻准备着东吴方面的偷袭。吕蒙一时想不出有效办法,就推托说身体有病,一时难以带兵攻取荆州。
孙权原想着有这么好的机会,可以轻易取得荆州,未想到主将吕蒙又病了,心里难免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陆逊看出吕蒙是因想不出办法夺取荆州而只好装病,于是对孙权说:“吕子明哪里是有病,他是假装的,并不是真的得了病。”孙权说:“既然你已看出他是装病,那么你可代表我去探视他。”
陆逊立即动身前往陆口,一到陆口便去见吕蒙,一看,果不其然,吕蒙脸色好好的,哪里有什么病!但陆逊也不急着点破,还是说:“我奉吴侯之命,专程来看望您。”吕蒙则仍旧装病,说:“我偶然得了病,谢谢吴侯派你来看望我。”陆逊不免诘问道:“吴侯把夺回荆州的重担托付给您,您不乘着有利时机急速进兵,却心思沉沉,郁郁寡欢,这是为什么呀?”
吕蒙听了陆逊的话,只是眼睛看着陆逊,也不说话。
陆逊猜到了吕蒙心中的疑虑,于是说:“我有一个小偏方,可以治好您的病,只是不知道您是否愿意用?”
吕蒙一听,知道陆逊有办法解决自己所疑虑的问题,就让身边的人退下去,然后问道:“伯言兄有什么好办法,请快点告诉我?”
陆逊笑笑说:“子明兄的病不过是因为担心荆州方面早有准备,不仅防守严密,而且沿江上下都有烽火台随时可以报警罢了。这件事好办得很,我有一条妙计,可以让沿江的烽火台不能举火,荆州的留守之兵束手就擒,不知道您是否愿意听?”
吕蒙一方面感到惊讶,一方面则向陆逊表示谢意,说:“伯言兄的一席话,就象看到了我的肺腑一般。请把您的好办法快点告诉我。”
陆逊这才将他思考已久的办法和盘托出:“关云长这个人自以为是天下第一号的英雄,谁也不是他的对手,心里唯一有点发怵的就是将军您。您不如来个将计就计,乘着这个机会假说有病,把镇守陆口的责任让给他人,又让这个继任者用一些好听的言辞去赞美他,让他骄傲起来,以为万事大吉,然后把防守荆州的兵马统统撤去,集中用于樊城。到了那个时候,荆州的防务已经松驰,再派一支部队,用出奇不意的办法袭取荆州,那么荆州就唾手可得了。”
吕蒙一听,从床上翻身而起,高兴地说:“妙,妙!真是好办法!”
于是吕蒙真的向孙权打了辞职报告,就说身体有病,无法承担军务,让孙权另选他人。陆逊也回去向孙权复命,并详细陈述俩人商定的办法。孙权也假意将吕蒙召回,让他留在建业养病。
吕蒙应命回到建业,然后去向孙权复命。孙权对他说:“陆口这副担子够重的了。在这之前,周公瑾推荐鲁子敬接替他,鲁子敬又推荐你接替他,现在你也少不了要推荐一位才能、声望与你相当的人来继任才好。”
吕蒙说:“如果用这样的人,关羽必然加紧防范。陆逊这个人对如何夺取荆州思考非常成熟,而他的才能也足以担当这副重担。但他的声望又还不够高,关羽定然不会把他放在心上。如果起用陆逊,让他对外韬光养晦,向关羽示弱;对内则加紧准备,一旦时机到来,就向荆州发起突然进攻。我想,这样的话一定可以打败关羽。”
孙权听了非常高兴,当即封陆逊为偏将军,任职右都督,代替吕蒙镇守陆口。陆逊推辞说:“我还太年青,又没有什么军事才能,只怕担负不起这副重担。”孙权说:“吕子明特意保荐你,肯定不会错的,你就不要推辞了吧。”
话说到这个份上,陆逊自然不好再推了,于是接下孙权交给的印信,连夜同吕蒙一起赶往陆口,吕蒙把马军、步军、水军的三军指挥权向陆逊作了交割。而陆逊则迅速写好信,准备好名马、上好的锦缎与好酒等礼物,专门派使者带着礼物前往樊城前线去见关羽。
这时,关羽因为中了曹仁的箭伤,还在养伤,前线一时也没有战事。
一天,手下人向关羽报告说:“江东守将吕蒙病危,孙权让他回建业养病,然后派陆逊代替吕蒙镇守陆口。现在陆逊正派人带着书信和礼物前来拜会您。”关羽吩咐将使者喊进来,然后指着使者说:“孙仲谋眼光短浅,竟然用这样的黄毛小子为将!”
东吴使者也很机敏,一见关羽的倨傲态度,立即跪在地上,有意讨好关羽,说:“陆将军让我带来书信与贺礼,一来向您表示敬意,二来寻求两家友好。请关将军笑纳。”
关羽拆开来信一看,信中的语气极其谦卑,关羽禁不住得意地仰天大笑,然后让身边的人收了礼物,打发使者回去。
使者回去向陆逊报告说:“关羽高兴得很。看得出来,在他心里再不会担心东吴会袭击他的后方了。”
陆逊听了大喜过望,于是秘密派人打听情况。果不其然,关羽把镇守荆州的大部分兵力调往樊城前线,只等箭伤一好,就准备再度向樊城发起进攻。
陆逊得知这些情况后,立即派人向孙权报告。孙权见时机已到,马上发布命令,让陆逊与吕蒙为前部先锋,分兵前进。吕蒙一路直扑荆州,陆逊一路则进逼宜都。宜都太守樊友见陆逊兵锋锐利,估计难以抵挡,干脆放弃宜都,自己事先逃走。陆逊兵不血刃地夺取了宜都。那些宜都的地方官员见太守都逃了,也就纷纷放弃抵抗,向陆逊投诚。孙权为了嘉奖陆逊,就提升他做了宜都太守。陆逊为招抚蜀汉官吏,请求孙权尽快制作一些金、银、铜质的官印,以颁发给刚刚投诚的蜀汉官员。这一招很管用,一些蜀汉官员在进退两难之际干脆放下武器,向陆逊投诚。这样,既保住了性命,又仍旧做原来的官。陆逊又采用武力征剿与和平招抚两手,或各个击破,或分化瓦解,从而使宜都一带的形势很快地稳定下来。
这一仗虽然吕蒙是主帅,夺取荆州的也是吕蒙,但没有陆逊,孙权是难以下决心的,而夺取荆州的计谋也主要出于陆逊。因此,荆州之役陆逊的功绩不下于吕蒙。也正是这场战事使陆逊崭露头角,显示出他非凡的军事才能,而他在东吴的地位也迅速上升。
陆逊又派遣属将李异、谢旌等率领三千士卒,向蜀将詹晏、陈凤发起进攻,李异率领水军截断对方的水上退路,谢旌则率领步军在陆路设置关卡,使詹、陈二人无处可逃,最终将詹晏打败,迫使陈凤投降。接下来又发兵攻打蜀汉房陵太守邓辅、南乡太守郭睦,也获得大胜。秭归县两大姓氏的头头文布、邓凯率领两家的家族武装数千人相互呼应,首尾相连,以此来对抗东吴军队。陆逊再次派谢旌率领军队进攻这一地方武装,结果文、邓两家的武装很快就土崩瓦解。文、邓二人逃脱后投向蜀汉,被蜀汉任为将军。陆逊改变策略,采取诱降的办法,文布最终率领他的家族武装向陆逊投诚。这一系列战斗下来,陆逊或斩杀敌人、或招降对方,前后达到数万人。
孙权再次嘉奖陆逊,将他升为右护军、镇西将军,赐于他娄侯的爵位。
吕蒙病逝后,陆逊镇守荆州。一些原来的荆州官员陆续回到荆州,但不少人却失去了职位。陆逊为了安定人心,于是给孙权上书,陈述他对安置这些人员的想法。孙权觉得陆逊的建议不错,就下令照准施行。
孙权于魏文帝黄初三年称吴王。刘备则于前一年登基,建立蜀汉政权,史称先主。刘备因关羽之败、荆州之失,对东吴恨之入骨,本就准备起兵伐吴。紧接着张飞部将范疆、张达杀死张飞,带着张飞的首级投靠东吴,刘备更是对孙权恨入骨髓,于是不顾诸葛亮、赵云、秦宓等人的进谏,执意兴兵伐吴。孙权见势不妙,派出诸葛瑾向蜀汉求和,愿意把荆州还给蜀汉,把关羽、张飞的仇人送还蜀汉,但刘备仍旧不肯罢兵。孙权不得已,只好向魏文帝曹丕上表称臣,请求庇护。
孙权见刘备来势汹汹,不得已先后派出孙桓、韩当两批人马出战迎敌,但都一一溃败。孙权只好再次派人前往蜀营讲和,但刘备执意不从,非得要灭了东吴不可。打不赢,和不成,东吴上下已是人心惶惶,孙权也慌得手足无措。

第九篇:话陆逊:书生气质与兵家才能(二)

正在危急之时,阚泽出面保荐陆逊,说:“现在放着擎天大柱,为什么不用呢?”阚泽认为:“陆逊虽是一介书生,而实际上却有着雄才大略,在我看来,陆逊的军事才能决不亚于周瑜。前次击破关羽,靠的就是陆逊的谋略。大王只要用他,一定能够打败蜀国;假如陆逊失败,我愿意与他同罪。”可张昭、顾雍、步骘等都激烈反对,阚泽急了,不禁大喊道:“如果不用陆逊的话,东吴就要完蛋了!我愿意拿全家性命保举陆逊!”到了这个时候,已容不得孙权再犹豫了,于是他坚定地说:“我也知道陆逊是个军事奇才!就这样决定下来,谁也不要再提反对意见!”并立即让人把陆逊请来。
陆逊接到召命后马上动身回到武昌。一见面孙权就直截了当地对陆逊说:“现在蜀兵压境,形势危急,我特地任命您为三军统帅,让您带兵去打败刘备。”
陆逊也知道文武大臣中有些人认为他年青历浅,才能不足,担当不了三军统帅之责,于是说:“吴王在上,江东的文官武将很多都是您的元老重臣,我年纪太青,又无才能,只怕指挥不动他们。”
孙权说:“阚泽以全家性命保奉您,我也历来知道您的军事才能。我现在封您为大都督,您就不要再推辞了。”
但陆逊仍旧不无担心,又说:“倘若文官武将不服,那该怎么办?”
孙权也明白如不给陆逊特别授权,他确实不好指挥,于是把身上的佩剑解下,交给陆逊,然后对他说:“如果有谁胆敢不听您的号令,您可以先斩后奏!”
但陆逊仍然觉得不够,又提出要求说:“感谢大王把如此重大的的使命交给我,我当然应该接受。但我还是请求大王明日召开文武官员大会,然后郑重其事地宣布使命。”
阚泽也接着说:“大王,陆逊说的没错,筑坛拜将,古有先例。当年燕昭王拜乐毅为将时,就是先筑好专门的台子,然后召集文武百官,当着众人赐给乐毅白色的大旗、黄色的斧钺和印信兵符,最后宣布使命。现在大王也应该遵循这一古礼,也来个筑坛拜将,特命陆逊为大都督,赐给他大王用的节钺。这样,吴国上下也就人人听令了。”
孙权觉得在理,也就答应了陆逊、阚泽两人的要求,命令专人连夜筑好台子。到了第二天,隆重召开全体文武大会,请陆逊上台,由吴王在台上郑重宣布授陆逊为大都督,封他为右护军、镇西将军,又赐封娄侯,还赐给他宝剑印绶,让他掌握六郡八十一州兼荆楚各路军马。吴王还特地强调说:“城墙以内,由我负责;城墙以外,由您控制。”
陆逊接受任命以后走下台来,然后宣布由徐盛、丁奉担任左右护卫,当天即大军出征。接着又传下将令,调动各路兵马,水陆并进。
消息传到亭,韩当、周泰都大吃一惊,说:“吴王怎么让一个书生做三军统帅呢?”等到陆逊到达以后,诸位将领心里都不服气。陆逊第一次召开军前会议,各位将军只是勉强前来参见。陆逊非常严肃地宣布:“吴王任命我为大将,率领军队打败蜀国。军队自有军法,请各位严格遵守;一旦违反,王法无情,到时后悔也来不及了。”众将都默不作声。
过了一阵,周泰才慢慢地说:“现在的情况是安东将军孙桓被困在彝陵城中,内无粮草,外无救兵。请大都督早点拿出办法来,救出孙桓,也好让吴王放心。”
陆逊回答说:“我早就知道孙安东将军平素很得军心,一定能够坚守下去,不必去救他。等到我打败了蜀军,他自然可以出来了。”
众将听了都暗中发笑。韩当对周泰说:“吴王让这样的黄毛小子做大将,东吴就要完蛋了!您没见他今天做的是什么事?”周泰说:“我不过是拿话来试试他,可他并拿不出办法来。这样的人也能打败蜀国,简直是笑话!”
第二天,陆逊传下号令,请各位将军加强防守,牢牢守住各个关隘,不许轻视敌人。将军们都嘲笑陆逊胆小怯弱,一味防守,不想进攻。
又过了一天,陆逊再次在大帐中召开军事会议,对各位将军说:“我接受吴王的命令,统帅三军,昨天已经下令让各位加强防守,可你们并不遵循将令,这是为什么?”
韩当听后,毫不客气地说:“我自从跟着孙将军平定江南,算起来已是身经百战。其他各位将军或是跟随讨逆将军,或是跟随现在的大王,都是些披坚执锐、出生入死的壮士。现在大王命令您做大都督,让您打退蜀军。您应该早点定下大计,调拨兵马,分路进兵,这才能决定大局。您却一味地让我们坚守,不让出战,难道您是要等待上天来打败敌人吗?我们并不是贪生怕死的人,为什么要让我们自堕锐气呢?”
韩当的话刚说完,其他的将领也都齐声说:“韩将军说的没错,我们情愿与蜀军决一死战!”
陆逊一见这种架式,知道诸位将领对他还是不服气,心想不杀杀他们的威风恐怕是不行了,于是将宝剑拿在手里,厉声说:“我虽然是一个书生,现在吴王将重担托付给我,总是因为我多少有点长处,或是能够忍辱负重吧。我现在命令你们,每个人都要守住隘口,把住险要地势,不许擅自行动。谁胆敢违抗将令,统统砍头!”
刘备自出兵以来,可谓战无不胜,攻无不取。但自陆逊统领吴军以来,吴军采取深沟高垒之策,只是防守,根本就不出兵交战,使刘备求战不得。刘备没有办法,只好先建立营寨。他从巫峡的建平一直到夷陵,前后建立起数十座大营,就象一条巨大的长蛇一样。刘备命令冯习为大都督,张南为前部统领,让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引诱吴人出战,可陆逊就是不予理睬。从章武二年正月到六月,整整半年,两军都未交战。
刘备被逼得没有办法了,只好来个行险诱敌。他亲自率领前锋部队攻打吴军的营寨。韩当见蜀军已动,赶忙报告陆逊。陆逊担心韩当上当,立马赶来。站在高处一看,只见漫山遍野都是蜀兵,还隐隐约约能看见刘备专用的黄罗盖伞。陆逊、韩当都亲眼看见了这一幕。韩当有点沉不住气了,就对陆逊说:“大都督,刘备肯定就在其中,您让我带支人马前去攻击吧。”
陆逊听了,摇摇头说:“不行啊!刘备率兵东下,连赢了十余阵,士气正盛。我们现在只能凭高守险,切不可以轻易出动,一旦轻易出动,就会被对方抓住机会。我们应该鼓励战士,多多想办法怎样加强防御,在这期间观察对方的变化。现在蜀军正放马驰聘在平原开阔之地,得志得很。只要我方坚守不出,蜀军找不到交战的机会,天气又如此炎热,时间一长,他们肯定会受不了,那时他们就会将营寨移于山林树木之间,我们的机会也就来了。我将以奇计打败他们。”韩当口里虽然答应着,但心里并不服气。
刘备让将士们向吴军挑战,吴军不理睬,蜀军将士就百般辱骂。陆逊担心手下将士沉不住气,就下令将士们用棉花把耳朵塞起来,不让听。又严禁出战,自己还亲自巡视各个关口、山隘,安抚将士,嘱咐他们严加防守。
眼看着已是炎天盛暑,天气越来越热,蜀军将士渐渐地挡不住炎热。于是先锋官冯习向刘备报告说:“眼下天气这样炎热,将士们却安营在太阳底下,实在难受,加上取水也不方便。”刘备听了,也不多加思考,就命令各营将营地迁移到树木茂密的地方。参军马良对此有点不大放心,担心吴军将会趁蜀军移营的时候前来攻击,刘备说:“那没关系,我自有办法。我可以让吴班带着一万多疲弱之兵,靠近吴营处驻扎;再挑选八千精兵由我亲自带领埋伏在山谷之中,一旦吴军来攻,我就让吴班假装战败,往后退走,如果陆逊派兵来追,我就带领伏兵从山谷中杀出,截断吴军的归路。到那时,我们或许就可以活捉陆逊了。”
但马良对于移营之事始终不放心,请求将蜀军移营情况画成图本送给诸葛亮过目。刘备本来有点不高兴,但经马良引古训“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作为依据后,才勉强同意让马良画成图本后送往诸葛亮处,以听取诸葛亮的意见。刘备不知道,正是他的这一移营举措给蜀军带来灭顶之灾。
吴将韩当、周泰一见蜀军将营寨移于山林茂密之处,都大为高兴,并立即向陆逊报告说:“眼下蜀军将四十几座营寨都移向山林茂密之处,靠近山涧小溪,为的是方便取水乘凉。机会难得,大都督,请下令出击吧。”
听了韩当、周泰的报告,陆逊也喜不自禁,急忙来观察具体情形。陆逊放眼看去,只见平地中有一个蜀军营寨,大约有万把人,大多是一些老弱的士兵,旗帜上写着“先锋吴班”四字。周泰一看这样的士卒,就对陆逊说:“我看这样的士卒简直就是儿戏。我愿意同韩将军分两路出击,如果不能获胜,我们心甘情愿接受军法处置。”
陆逊并未急着表态,而是反复地对远处山谷仔细观看。看了好一阵,才举起鞭子指着远处的山谷说:“你们看,远处的山谷中隐隐有一股杀气,那里肯定藏有伏兵,因此对方故意在平原处放一些老弱疲惫之兵,来引诱我们,我们千万不可轻易出击。”众位将士听了,都觉得陆逊简直就是一个软蛋。
到了第二天,吴班带着部队到关前挑战,竟然耀武扬威,对东吴军队肆意辱骂。骂到后来,干脆把铠甲、衣服也脱下来,一个个赤身露体,有的睡觉,有的坐着,简直就不把吴军放在眼里。徐盛、丁奉看了实在气愤不过,就入帐向陆逊报告说:“蜀军欺人太甚,我们宁可战死,也不受这份窝囊气。都督,请让我们出战吧!”陆逊笑笑说:“你们只凭血气之勇,而不懂孙子、吴起用兵的妙处。这是蜀军有意引诱我们上当。三天以后就会揭开谜底。”徐盛说:“等过了三天,蜀军早把移营的事弄妥,到时我们还能去攻击他们吗?”陆逊回答说:“我正要让他们移营呢。”吴军将士听了,露出满脸的嘲笑,觉得陆逊那里象个武将,简直就是个胆小鬼。
三天后,陆逊召集众将站在关上观望,看见吴班所率的部队已经退走。陆逊指着远处说:“你们看,山谷中的杀气已经起来了,刘备也该从山谷中出来了。”
话刚说完,就见蜀军全副武装、军容整肃地从山谷中出来,刘备则被簇拥在中间。吴军见了,一个个都心惊胆颤。陆逊说:“我其所以不让你们出战,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现在蜀军的伏兵已经出来了,十天之内,我们就要大破蜀军了!”
到了这个时候,吴军的将领们开始感到了他们这位统帅的确的点不同凡响,不禁向陆逊提出疑问,说:“按照常规,要打败蜀军应该在开始的时候。现在蜀军建立的营盘连结在一起,已长达五六百里,对方已稳固防守七八个月,要害之地也早被他们占了。这个时候还能破敌吗?”
陆逊向将士们解释说:“各位将军,你们对兵法不大熟悉。刘备是个身经百战的英雄豪杰,作战经验丰富。他的军队开始集结的时候,一切都井井有条。可时间一长,他们守得不耐烦了,想与我们交战,又不得其便,到了这个时候不仅人疲惫了,连精神也消耗得差不多了。这正是我们发起进攻、打败他们的时候。”
吴军将士听了陆逊的这番话,才真正感到他们的这位统帅不仅精通兵法,而且深谋远虑,不禁连连点头。
这时,陆逊已是胸有成竹,想好了破蜀之策,于是写好信,派人向吴王报告说请放心,过不了几天就可以打败蜀军了。孙权看了来信,往日的愁云一扫而光,禁不住手拍大腿说:“我们江东有这样了不起的人才,我还担忧什么呢?陆逊刚开始担任大都督时,很多将领都纷纷上书给我,说他太软弱,我就是不信。现在看了他的信,果不其然,他并非软弱,而是他有深谋远虑。”于是增调大批后援部队赶往前线。
就在陆逊紧锣密鼓准备破蜀之时,马良也把画好的图本送到了诸葛亮手里。诸葛亮一看,连连叫苦,说:“世上哪有这样结营的!在树林茂密、山高路险之处扎营,这是兵家的大忌!倘若敌人用火攻,你能用什么法子解救!何况结营长达七百里,这怎么能与敌人交战?陆逊之所以紧守不出,就是等着我们出错。你赶快回去,告诉皇上,必须立即将立营的方式、地点改过来。”
马良又问:“倘若我还未回到军前,吴军就已经胜利了,哪该怎么办?”诸葛亮回答说:“你放心,陆逊不敢来追,成都肯定没事。”马良接着又问:“陆逊为什么不乘胜追击?”诸葛亮回答说:“那倒不用担心:一则陆逊担心曹丕会趁机进攻吴国,抄他的后路;二则万一吴军来追,皇上可退到白帝城以避吴军兵锋。当初我入川时,已经在鱼腹浦埋下十万人马。”马良一听,大为惊讶,说:“我数次往来于鱼腹浦,从未见过一兵一卒,丞相不是开玩笑吧?”诸葛亮说:“我现在同你解释不清,到时你会看见的。”
根据探子得来的情报,陆逊完全了解了蜀军从上至下都是一片松懈,也不提防吴军的进攻,于是陆逊召集所有将士听令。他说:“我自从接受任命以来,还未打过一仗。现在我们要了解蜀军的动静,就必须有所动作。谁敢去进攻长江南岸的第一营?”话还没说完,韩当、周泰、凌统三人都马上站出来请战,可陆逊却不用他们,而是喊过一位地位很低的将军叫淳于丹的,对他说:“我给你五千人马,你去进攻江南第四营,那是蜀将傅彤所把守的。你在前面进攻,我在后面接应你。”又喊过徐盛、丁奉两位将军,对他们说:“你们各自带三千人马,埋伏在寨外五里的地方。一旦淳于丹败回,后面有蜀兵追来,你们就杀出去,将他救回,但千万不要去追赶蜀军。”徐、丁二位接受命令后带着部队准备去了。
淳于丹接受任务后选择黄昏时候带领队伍出发,他要求部队尽量不要发出声响,偷偷地接近蜀军营寨。等他们到达蜀营时已是三更之后。淳于丹命令手下士卒齐声呐喊,向蜀军发起进攻。蜀营内傅彤率兵杀出来,傅彤更是一马当先,手持长枪,直取淳于丹。两人刚交手几个回合,淳于丹就抵挡不住,只好拨转马头往回走。才走出几十步,就听见一片喊声,一支人马拦住去路,走在队伍前面的是蜀将赵融。淳于丹无心恋战,夺路而走。两阵下来,所带的五千人马只剩下一半。正在奔走之际,又有一支苗蛮部队拦住去路,为头的是长得怪模怪样的番将沙摩柯。淳于丹拼尽全力,才撕杀出来,背后三支蜀军紧追不舍。好不容易撤退到离吴军大营五里处,才有徐盛、丁奉二将率兵杀出,这才救了淳于丹。
淳于丹带着箭伤去见陆逊,并向陆逊请罪。陆逊说:“这不怪你。我这是为了试探蜀军的虚实。你虽然打了败仗,但却为我定下破蜀之计立下了汗马功劳。”
徐盛、丁奉觉得陆逊此举简直是莫名其妙,于是带着不满的口气说:“蜀军的势力那么强大,要打败他们谈何容易!这是白白地牺牲士卒。”
陆逊也不责怪他们,而是笑笑说:“我这条破敌良计,只是瞒不过诸葛亮。谢谢天老爷,正好此人不在,使我能够成就大功。”
陆逊作为将才,也很懂得天文气象,他已经算定第二天午后将有六七级的东南风,他就选择这个时候,对蜀军实施火攻。
他命令所有将士都来听令。先命令朱然从水路发起进攻。要朱然用船装着茅草,按照指定的时间和路线进攻。韩当率一支人马攻击长江北岸,周泰率一支人马攻击长江南岸。进攻时,每人手上拿一把茅草,里面藏着硫磺硝烟,带上火种,一到蜀营便顺着风向放火。蜀军共有四十座大营,采取隔一屯烧一屯的办法。还要求每位将士都要带足干粮,一但蜀军败逃,只管追击,不许停留,直到活捉刘备为止。各位将军接受军令后,一个个依计而行。
这时的刘备做梦也没想到危机已经迫在眉睫,还在想着如何才能打败吴军。就在这时,就看见大帐前的帅旗突然无风自倒,刘备心里隐隐不安,就问参谋程畿说:“这是什么征兆啊?”程畿一时也猜测不透,只是推测说:“难道今天晚上吴兵要来劫营?”刘备说:“昨天已把吴兵杀得差不多了,他们哪里还敢来劫营?”程畿说:“如果陆逊昨天的行动只是为了蒙骗我们,那事情可就麻烦了。”
俩人正说着,就有人报告说远远地看见吴军沿着山势往东去了。刘备认为这是敌人的疑兵,命令手下先不要乱,又让关兴、张苞各自带着五百人马出去巡视。傍晚时分,关兴回来报告说:“江北大营中已经起火。”刘备听了,才隐隐感到事态的严重,于是命令关兴、张苞各自带着人马分头到江南、江北去查看虚实,一旦发现敌情,立即回来报告。
到了头更时分,就见东南风猛然刮起。风刚刚刮过,就看见御营左边的军营烧起大火,刚刚要派人去救,右边的军营又烧起来了。而且大火越烧越大,火势越来越盛,山上的柴草树木着火就燃。蜀营将士一看见火起,全都乱套了,都纷纷往御营中跑,把御营也冲得混乱不堪。结果是人踩人,马踏马,乱成一片。就在这时,东吴的军队又突然杀来,也弄不清到底有多少人马。
刘备一看,大势不妙,只好急忙上马,往先锋冯习营中去。谁知才到冯习营中,就看见冯习营中早已是火光冲天,到处都是火海。不管是江南大营,还是江北大营,遍地都是火。冯习到了这个时候已无法掌控部队,慌乱之间只好带着十几个人逃走。刚走出不远,迎头碰上吴将徐盛,冯习为了保护刘备,只好上前敌住徐盛。刘备又掉头往西走。徐盛见刘备要逃,便丢下冯习,带兵来追赶刘备。刘备本已慌不择路,前面又是一支吴军拦住,领头的正是吴将丁奉。两支吴军前后夹攻,刘备手下的将士那里抵挡得住,只能纷纷败逃。刘备虽然身经百战,可到了这个时候,也已是手足无措。
眼看着刘备所率的御林军已经陷入重重包围之中,刘备本人也已走投无路。就在这个时候,突然喊声大起,张苞率领一支人马及时杀到,杀退吴兵,保着刘备,引着御林军往前逃走。正在紧赶慢赶之时,蜀将傅彤又带着人马赶来。两支人马合在一处,才稍稍有了点生气。然而后面的吴兵却紧追不舍,刘备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早就跑得气喘嘘嘘,可为了逃命,也只得舍命的跑。好不容易跑上马鞍山,依着居高临下的地势,稍事喘息。
然而,刘备刚上马鞍山,陆逊又指挥着大队人马将山团团围住。张苞、傅彤死死地占据着山口,不让吴军冲上来。
刘备站在山顶,看着吴军向山上拼命进攻,蜀军士兵虽然拼死抵抗,无奈连续奔走,加上又饿又累,早已是有心无力,只见士卒们成片地倒下,尸体堆成了圈圈。刘备禁不住放声痛哭。
到了第二天,吴军又四处放火烧山,蜀军将士在烟熏火燎中到处乱窜,不少人被活活烧死。正在紧急之时,关兴带着几员骑将冲上山来。关兴对刘备说:“皇上,大势不好,四面的大火越烧越近,这里再不能久留。还是快点向白帝城撤退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到时再整顿兵马,向东吴报仇不晚。”刘备觉得只能如此了,就问:“哪位愿意断后?”傅彤说:“皇上,您放心走吧,我愿意断后,以死来挡住吴兵的进攻。”
好在夜幕降临,刘备知道守是守不住的,只好乘着夜色,选择山间小道逃走。于是关兴在前,张苞在中,傅彤断后,一起保着刘备杀下山来。吴军见刘备要逃,都争着想立头功,于是争先恐后往西追赶。刘备为了阻断追兵,命令士兵们把锣鼓、铠甲堆在道路中央放火燃烧。
陆逊似乎早就算定刘备会向白帝城撤退,预先安排朱然在江边等候。当刘备带着残余人马向白帝城败逃时,朱然及时杀出,高声大叫着:“刘备,你往哪里走!”刘备不由得叹息道:“我刘备今天要死在这里了!”关兴、张苞为保护刘备,也顾不得生死,只得双马并出,去接战朱然。朱然早有准备,见关兴、张苞要来冲阵,立即命令弓箭手放箭。关、张二人都被乱箭射中,身带重伤,只得退了回来。就在这时,背后的喊杀声又呼啸而来,原来是陆逊亲自率领大队人马从山谷中杀来。
眼看着形势越来越危急,刘备等人都觉得突围无望,只有等死了。这时,天色已开始放亮。正在危急之际,就见前面喊声震天,原来是赵云带着一队蜀军犹如急风暴雨一般赶来,不仅为刘备解了围,还剌死吴将朱然,终于带着刘备来到地势险要的白帝城。
由于白帝城地势险要,周围都是悬崖峭壁,山下又有长江及其支流阻断,吴军没有船只,无法渡水攻击,刘备才稍稍安定下来。
这一仗,蜀军四十多座营垒全部被毁,士卒死伤无数,所有的船只、军需器械和其他物质损失殆尽。刘备看着蜀军士兵的尸体顺着长江水流漂浮而下,忍不住失声痛哭,说:“我南征百战几十年,竟然败在黄毛小子陆逊手里,这难道不是天意!我身为蜀汉皇帝,竟让无数将士为我而死,这岂不是我的罪过!”
在这场战争中,蜀军将领也损失惨重:张南、冯习、傅彤、程畿,还有番将沙摩柯统统战死,杜路、刘宁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被迫投降,水军将领黄权被吴军截断归路,不得已而投降曹魏。刘备夫人孙尚香误听说刘备死于乱军之中,悲痛难抑,也投江而死。
陆逊率领得胜之兵向西追击,一直追到夔关,眼看就要到达白帝城,却被诸葛亮在鱼腹浦布下的石头阵阻住,一时间无法西进,还多亏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的指点,方才从阵中走出。陆逊乘势收兵。部下将领深感奇怪,就问陆逊:“刘备已经穷途末路,困守在小小的白帝城上,我们正好乘势追击。可您现在却因一个石头阵而宣布班师,这是为什么呢?”陆逊回答说:“我并非惧怕石头阵而退。我已经料定魏主曹丕为人同他的父亲一样奸诈,少不了会乘着我方西进追击刘备、后方空虚之机,对我们的后方发动袭击。如果我们深入四川腹地,到时想退也退不回来。”果不其然,陆逊回到陆口还不到两天,前方就传来飞报,说曹魏方面派三路大军大举进攻东吴:曹仁率十万大军从濡须出兵、曹休率十万大军从洞口出兵、曹真率十万大军从南郡出兵。好在东吴方面早有准备,曹丕的算盘才告落空。
彝陵之战结束后,孙权问陆逊:“开始时,诸将对您不服,您为什么不早点拿出我特赐的佩剑,促使将军们服从您呢?”
陆逊回答说:“我接受您如此深重的恩惠,我的责任大过我的才能。我手下的将领或是您的心腹,或是您冲锋陷阵的猛将,或是您的功臣,都是国家难得的人才,国家的安危离不开他们。我又怎么好意思动不动就向他们施威呢。何况我虽然资质平庸,但也懂得从前蔺相如、寇恂亲近下属的道理,用这个办法来帮助国家。”
孙权听了陆逊的这番话,更觉得陆逊人品可贵,于是加封陆逊为辅国将军,授于荆州牧,改封他为江陵侯。

第九篇:话陆逊:书生气质与兵家才能(三)

黄武元年,刘备病死于白帝城。曹丕见有机可乘,便派使者到东吴,表示愿意和好,并说:“上次魏国派三路兵攻吴,完全是受了蜀汉的蛊惑,现在已经后悔了。现在我们准备派四路大军攻蜀,希望东吴也能分兵攻蜀,如果得到蜀汉土地,愿意两国平分。”
孙权听了后,一时拿不定主意,就询问张昭、顾雍。张昭说:“这样的军国大事,还是听听陆逊的意见为好。”孙权立即召唤陆逊回建业。陆逊对孙权说:“曹丕坐镇中原,短期内我们还没有力量与他抗衡,如果不答应他,就会成为仇敌。不过,我认为眼下魏、吴两国都没有诸葛亮的对手。最好的办法是,我们先口头答应曹魏,预作出兵准备。在这期间派出探子打探消息。如果曹魏的四路兵都进展顺利,川中危急,诸葛亮顾头不顾尾,那么我们就发兵攻蜀,先夺取成都,这是最好的办法;如果曹魏的四路兵都打了败仗,那么我们就另做打算。”孙权采纳了陆逊的意见,于是对魏国的使者说:“我们还未作好出兵准备,等过些时日,我们再起兵。”
后来孙权打听到曹魏的四路兵马都无果而归,禁不住感叹说:“陆伯言真是神算。我们如果当初随意派兵攻蜀,少不了又要同西蜀结怨了。”
魏文帝黄初七年,鄱阳太守周鲂假意向曹魏大司马曹休投降,骗曹休率军来进攻吴国。曹休上当,大举入侵皖城。孙权征询大臣们的意见,用谁作统兵大将。顾雍认为非陆逊不可,于是孙权再次任命陆逊为辅国大将军、平北都元帅,连御林军也交由陆逊指挥,并特赐陆逊用帝王仪仗,暂代孙权之任,并下令文武百官都要听陆逊号令,孙权还亲自为陆逊手执马鞭。陆逊接受使命后,又保举朱桓、全琮为左右都督,兵分三路,陆逊居中,朱桓在左,全琮在右,率领东吴七十多万大军迎战曹休。陆逊又让诸葛瑾守住江陵,防止司马懿来攻。
曹休率大军来到皖城,周鲂假意来迎,曹休经试探后对周鲂的投降深信不疑。建威将军贾逵提醒曹休要提防周鲂使诈,可曹休刚愎自用,不肯听取,还是一意孤行,亲率大军进攻东吴。曹休深信周鲂是忠心投降,还让他作为向导引领大军向石亭进发。可一到石亭,周鲂早已跑得无影无踪。曹休这才发觉自己上当受骗,可他并不甘心失败,他坚信凭借自己的优势兵力完全可以化被动为主动。于是他让大将张普为先锋,前往石亭正面与吴军交战。即使张普后来败于吴军先锋徐盛之手,他仍然想入非非,还想凭借他的奇兵取胜吴军。他让张普和薛乔各率两万人马埋伏在石亭的南北两面,自己则只率一千人马前去引诱吴军。
有了周鲂作内应,陆逊对曹休的部署了然如胸。针对曹休的部署,他作出了相应的布置:命令朱桓、全琮二人各引三万大军从石亭小路抄到曹军的后面,然后放火为号,他自己则率领主力从正面发起攻击。
当晚黄昏时分,朱桓、全琮二人依计而行,带领各自的人马向曹营后方前进。二更时分,朱桓所部正抄在曹营的后面,正碰上张普的伏兵。张普不明情况,前来询问,被朱桓一刀斩落马下,魏兵顿时大乱。朱桓趁着这个机会,在曹营后面放起火来。与此同时,全琮率领的部队也抄到了魏营后方,撞进薛乔的队伍中,乘势砍杀起来。薛乔那里抵挡得住,也只好败走。朱桓、全琮两路大军一齐从魏营后寨杀起,曹休的大营被冲得七零八落。曹休一看,部队全乱了套,已无法指挥,只好带着少数亲兵望夹石道中逃走。正在这时,徐盛又率领吴军从正面杀来,魏军更加乱成一团,被吴军杀得尸横遍野。曹休这时已是失魂落魄,只是一味地向夹石道上狂奔。幸好贾逵率领一支人马赶到,这才救了曹休一命。贾逵让曹休在前,自己断后,又在山林茂密、地势险要的地方设置疑兵,这才躲过了吴军的追击。曹休大败亏损,忧愤交加,回到洛阳后突发恶疮,不久即死去。
这一仗,吴军缴获魏军的车仗、牛马、驴骡、军资、器械不计其数,还得到降兵几万人,可说是大获全胜。孙权尤为兴奋。当陆逊率领得胜之军经过武昌时,孙权竟然让身边的人用皇帝专用的黄罗伞盖替陆逊遮盖太阳,一直进到宫殿大门。又对陆逊给予优厚的嘉奖,所赏赐的东西都是皇上的专用物品。这种高规格的待遇谁也比不上。
黄武八年,孙权改元黄龙,登皇帝位,史称大帝。陆逊被加封为大将军、右都护。这一年,孙权将吴都从武昌迁至建业,将太子孙登、诸位皇子以及朝廷官员都留在武昌,征请陆逊为太子师傅,还让他执掌荆州以及豫章三郡事务,并总领军国大事。
陆逊为官清廉,为人刚正。当时建昌侯孙虑喜欢游乐,竟在大堂前建起了专门用于斗鸭的围栏,建得非常精巧。陆逊知道后对他严肃地说:“您作为侯爷应该勤奋读书,以求增长知识,您玩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处?”孙虑一听,觉得陆逊教训得对,就立即将围栏拆掉了。射声校尉孙松最逗孙权喜爱,可是却特别贪玩,经常吊儿郎当,做一些出格的事。陆逊非常恼火,但又不便对孙松直接进行处罚,于是就对孙松手下的官员施以髡刑。孙松知道这是陆逊打狗向主人示威,不免害怕起来,以后行事也就收敛多了。
对于如何看待刑法与礼制的关系,陆逊是主张先礼后刑的。南阳人谢景特别欣赏刘先刑后礼之论,陆逊认为这种论调有违先哲的仁义之说,便斥责谢景说:“礼高于刑,这是先贤早有的定论,廙用自己的谬论来混淆视听,搞乱先圣的教导,这本是错误的。你侍奉东宫太子,应该遵循仁义来彰显君王的德治教化。象廙这样的奇谈怪论,你还是少讲为好!”
孙权登基后刑法严峻,官民动辄得咎。陆逊虽然没有在朝,而是留守武昌,但他对国事仍旧非常关心。针对上述情况,他特地给朝廷上书,提出他的不同看法。说:“我认为国家刑法过于严峻,下面的官民很容易就触犯了刑律。今年以来,不少文武官员都犯了罪,虽然他们自身有责任。但现在天下尚未统一,我们如果想大业上有所进取的话,就应该向官民施以恩惠,这样才能安定人心。何况国家的事情越来越多,皇上应该鼓励有才能的人,只要不是奸诈之徒,即使一时有什么过错,也应该让他们有改过的机会,让他们自励建功。这是圣明君王对臣下忘记过失、记住功劳的办法。这样才能成就帝王之业。从前,汉高祖不计较陈平的过失,而是采用他的奇谋异策,终于肇建汉室基业,留下千载功业。在我看来,严刑峻法那套东西,根本就不是有为之君应该采纳的。如果只有惩罚,而没有宽恕,这只怕不是使远方之人怀德思归的好办法。”后来孙权令专司写成科条后,派郎中褚逢专程送到陆逊、诸葛瑾处,请他们进行增删、修改。
嘉禾三年五月,孙权派陆逊、诸葛瑾、孙韶等分三路进攻曹魏。魏明帝曹睿也兵分三路迎击,曹睿与满宠率大军救合肥。乘着吴军刚到,尚未准备就绪,曹睿派满宠、张球利用夜色掩护突然发起攻击,诸葛瑾所率水军被魏军火攻打得大败,损失战船、粮草、器械无数,诸葛瑾向陆逊报告情况。陆逊召集诸将商议说:“我会上表申报主上,请求不再围困曹魏之新城,将这部分兵力来拦截魏军的归路,而我再率军从前面进行攻击。魏军经受不住这种前后夹击,必然会大败。”不幸的是,陆逊派往建业呈送表章的人被魏军截住,搜出表章后送达曹睿。曹睿看了表章,不得不叹道:“陆逊真是神机妙算!如果我方不截取表章,探知这一秘密,必败无疑。”
诸葛瑾大败之后,又时值炎天盛暑,人马大多都生病了,心里不免有点慌乱,就写信给陆逊,建议撤军回朝。陆逊看完信后,对来人说:“您回复上将军,请他不要着急,我自有主意。”诸葛瑾顺便问使者:“大将军最近在干什么呢?”使者说:“我只看见大将军正在督促部下在营门外种植庄稼呢,有时还与将军们在军门前玩射击游戏呢。”
诸葛瑾听了非常吃惊,觉得陆逊太过儿戏了,于是亲自跑到陆逊营中去,不无耽心地对陆逊说:“现在曹睿亲临前线,魏军声势浩大,大都督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打退魏军呢?”陆逊回答说:“我前向派人给皇上传送表章,没想到被魏军抓获。我的计策已经泄露,敌人肯定作好了准备。继续相持下去已无任何意义,不如干脆撤军。我已经派人向皇上献上表章,请求缓慢退兵。”
诸葛瑾听了有点不得要领,就问:“大都督既然要退兵,那就应该抓紧时间,尽快撤走,干吗又迟疑不决呢?”
陆逊说:“我方要退军,只能缓缓而行;如果现在一下子就撤退,魏军必然会乘势追击,结果是不打自败。请您先督促战船作出进攻姿态,我也让部队作出向襄阳进攻的样子,敌军看见我方的态势,肯定想不到我方会退兵,而我方正好利用敌人的错觉,慢慢地退回江东,等到敌方发觉,我方早已去远了。”
诸葛瑾边听边点头,表示完全赞同陆逊的意见,然后辞别陆逊,回归本营,并立即装出一种进攻的姿态,实际上却是在为撤军作准备。
陆逊则调动部队,张扬声势,摆出一副要向襄阳进攻的样子。魏军的探子将这一情况报告曹睿,说吴军已经向襄阳进发,我们要小心提防。魏国的将军们听了后,都一个个摩拳擦掌,要求出战。但魏明帝历来知道陆逊计谋出众,不敢大意,就对众将说:“陆逊深有谋略,难保他不是用这一手来引诱我们冒然进攻呢?我们还是小心为上。”
过了几天,探子前来报告,说东吴的三路人马都已经全部退走了,魏明帝不信,再派人打探,结果证实的确如此。魏明帝听了后感叹说:“陆逊用兵,比孙子、吴起也不会差。有他在,我们想平定东南是不可能的。”
陆逊退军至白围,假装说出去打猎,却暗中派将军周峻、张梁等率军进攻江夏郡的新市、安陆、石阳。石阳当时正在集市,市面上非常热闹。周峻率军突然来到,市中的人群见吴军来到,纷纷丢弃物品向城里逃去。城门一时关不上,守城军人只好砍杀自己的百姓,这才关上城门。这次突击行动,吴军收获不小,杀死、俘虏敌人一千多。对于俘获的人,陆逊下令给予保护,不准士兵对他们进行干扰、欺辱。对于那些带有家属的,更是给予关照。对于那些丢失了妻子、小孩的,则分给衣服和粮食,并派人加以慰问。陆逊的这些做法很得人心,有些人受到感召,自动投向陆逊。与石阳接壤的人也受到感化,如江夏功曹赵濯、弋阳守将裴生,以及土著头领梅颐等,都率领他们的部属和百姓来投靠陆逊。陆逊为了安抚他们,几乎是倾尽财力予以周济、抚恤。
当时曹魏的江夏太守逯式,既是地方长官,又是军事将领。他凭借自己既有兵,又有权,在边境一带为害,不过他与原荆州旧将文聘的儿子关系不好。陆逊知道这一情况后,便假作复信的口吻给逯式写信。信中故意说:“收到你的来信,对你的处境表示同情。知道你与文休的关系不好,差不多是势不两立,为此你愿归顺吴国,还写来密信表达归顺之意。对此,我们表示真心欢迎。希望你既要注意保密,但行动又要快点,并早点把时间定好。”又故意把信丢失在边境上。逯式的士兵捡到信件后,把它交给了逯式。逯式一看,心里难免害怕,只好把妻子、小孩送到洛阳。从这以后,吴国边境上的官吏、士人不敢再依附逯式,边境得以安宁。
这一年,中郎将周祗奉旨到鄱阳一带召募士卒,特地来向陆逊诸教。陆逊认为鄱阳郡的人历来易动难安,最好不要在这里招兵,不然不仅会引起恐慌,可能还会引发一些人成为盗贼。但周祗并未听取陆逊的意见,还是强行在当地招兵,果不其然,当地一个叫吴遽的召集一些人进行对抗,不仅杀死周祗,还带兵攻下周围几个县。豫章、庐陵二郡的一些奸狡之徒,也纷纷响应,跟着吴遽做了草冠。陆逊得到消息后,立即率兵进行围剿,很快就平定了事态,吴遽等也相继投降。这一次,陆逊又得到精兵约八千人,三郡的局势也得以平定。
在这期间,孙权宠信校事吕壹,而吕壹此人生性苛刻,为人残忍,特别喜欢以严刑峻法来残害他人。他凭借孙权对他的信任,擅作威福,无所不为。太子孙登曾数次进谏,可孙权就是不听。陆逊与太常潘濬对这件事都非常忧虑,说到吕壹常常是痛哭流涕,也曾向孙权恳切地提出过意见,但孙权当时偏听偏信,就是听不进。到后来,吕壹的罪行被揭发,孙权才引咎自责。
当时,文臣谢渊、谢厷都给孙权递上条陈,陈述他们兴利除弊的意见,并想对现存的制度进行改革。孙权把他们的条陈交给陆逊,让陆逊发表看法。陆逊在奏折中陈述了他对改革的看法:“国家以百姓为根本,国家强盛是因人民的力量,国家财用富足是因人民贡献的赋税。我从未听说有人民富裕而国家贫穷,人民贫困而国家强盛的情况。因此,治理国家的人要时刻想到得到人民的拥护国家就太平无事,失去人民的拥护国家就要大乱。如果改革不能给人民带来实惠,即使办法用尽,也是难见成效的。所以《诗经》上说:‘应该有利于人民,上天才会保佑你。’我请求皇上,宁可有利百姓,国家少得一点。这样,有了几年时间,国家逐渐富裕起来,然后才能有更长远的打算。”
嘉禾六年,孙权就守孝三年的古代礼制问题交由大臣讨论,结果大臣们的意见截然不同:有的主张凡违反这一礼制者均处以大辟之刑,有的则认为应该根据情况分别对待,凡因公而未能守制者可从轻处罚。当时的吴县县令孟宗因奔丧而耽误了公事,事情过后孟宗让人把自己捆绑起来送到武昌,听侯处理。陆逊认为孟宗历来尽心公事,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官,不能因为一次失误就对他处以重罚,因此,为了这事他特地向孙权上表求情,孙权看在陆逊的面子上法外施仁,对孟宗之罪减一等处理,但声明下不为例。从此以后,东吴凡因奔丧而贻误公事者,都被处以重罚,不再宽待。
赤乌四年,太子孙登病逝。第二年,立孙和为太子,改年号为嘉兴,又立子孙霸为鲁王。孙权溺爱鲁王,鲁王恃宠而骄,广泛结交公侯将相,势力渐渐扩大,形成与太子分庭抗礼的局面。
赤乌五年,孙权想派遣军队攻取朱崖、夷州,特地征询陆逊的意见。陆逊上表陈述意见,认为天下大局未定,应当珍惜民力,与人民休养生息,而不应该随意兴师动众,劳民伤财;何况朱崖、夷州一带地处荒蛮,得到它于国无补,没有它国家也不缺什么。但孙权并未采纳,还是派军队远征朱崖、夷州,结果是劳而无功。
赤乌七年,孙权任陆逊为丞相,不仅让其总领军政大权,统驭百官,还让他兼领荆州牧、右都护、武昌留守。陆逊的权位达于顶峰,但因陆逊坚持维护太子权威,导致他与孙权之间有矛盾。当时因太子与鲁王两宫并峙,很多勋戚、官员子弟都纷纷依附两宫。陆逊认为两宫并峙对国家来说不是件好事,应加以防范。但大臣全琮的儿子全奇却公然依附鲁王,形成特殊的私人关系。陆逊为此写信给全琮,指责他不能学习金日磾,而是效仿阿寄,担心全琮这样做会给全家带来祸害。但全琮没有接受陆逊的意见,还因此与陆逊产生隔阂。又因孙权偏爱鲁王,更导致太子地位不稳。陆逊对此深感忧虑,于是上书给孙权,说:“太子代表宗社的正统,应当使他的地位坚如磐石。鲁王不过是藩王,应该使他与太子的待遇有差别。这样才能各得其所,全国上下才能安稳。”
陆逊连续给孙权上了三四次奏疏,又请求亲赴建业,与孙权当面讨论嫡庶之分,来救正孙权的过失。但孙权坚持不答应。加上陆逊的外甥顾谭、顾承、姚信等都因与太子过于亲近,被孙权下令流放。太子的老师吾粲也因为就这事与陆逊多有书信往来,而被孙权投入监狱,最后死在狱中。
为了这事,孙权对陆逊也极为不满,多次派宦官代表孙权到武昌去指责陆逊,陆逊满腔悲愤,终于忧愤成病,最后郁郁而亡。享年六十三岁。陆逊死时,家里没有多余的财富。
陆逊死时,儿子陆抗刚刚二十岁。开始时,孙权对他也是耿耿于怀,直到事实证明陆逊对他并无二心,孙权才释除对陆抗的疑虑,逐渐地信任陆抗。陆抗后来身仕大帝孙权、会稽王孙亮、景帝孙休、末帝孙皓,成为孙吴后期功勋最为卓著的将军。





2#
发表于 2009-1-25 14: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牧歌 于 2016-9-2 12:54 编辑 <br /><br />谢谢!
这里是原创作品交流版块。欢迎您发表原创作品。

cheer1001 该用户已被删除
3#
发表于 2009-7-5 20:3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4#
发表于 2009-7-5 21: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牧歌 于 2016-9-2 12:54 编辑 <br /><br />请楼上不要到这里发广告!

5#
发表于 2010-8-17 06: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牧歌 于 2016-9-2 12:54 编辑 <br /><br />屏蔽5楼广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6 20:55 , Processed in 0.175066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