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78|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外号背后的故事(二十一)曾莽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2 21: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曾莽儿


  曾莽儿,当然姓曾,但是他的真实名字我到现在也不知道。长得瘦小猥琐,还有着一脸的横肉,一看就是个不进油盐的角色。没读过几天书,认不得几个字,父母都死得早,他才十几岁的时候就剩下他一根人了,缺少管教,家又穷,自然而然地就养成了满身的二流子气,除了成天东游西荡外,常常在月黑风高之夜还要干些偷鸡摸狗的龌龊事。大家都怕招惹这个瘟神,因为他曾经由于偷一家人的南瓜被发现,遭到了女主人的咒骂,结果那一天晚上,那家人圈里的一头百多斤重的猪就死得硬邦邦的,大家私下都说是曾莽儿干的,是他把耗子药包在火巴红苕里丢进猪圈里让猪吃了的,而且这些事情,这些细节就是曾莽儿本人说出来的。大家开始就叫他曾莽儿。而我后来读了《水浒传》,才感觉到曾莽儿简直就与那个鼓上蚤没有两样。


  曾莽儿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儿,尤其又禁不住别人的挑拨。公社书记赵子林下乡来检查工作,一个男人对正在田坎上溜达的曾莽儿说,你要是敢去摸一把赵书记的屁股,我就输一包朝阳桥给你。曾莽儿二话不说,径直地走过去,在赵书记的屁股上狠狠地捏了一把,把手一举朝这边喊道:烟拿来!赵书记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动作给弄得一时间懵了,竟然惊骇地望着扬长而去的曾莽儿说不出话来。曾莽儿连赵书记的屁股都敢摸,还有哪个的屁股不敢摸呢?自然,赶场天,好多女人的屁股都被挤在人堆里的曾莽儿摸过,开始有些无聊男人还要用烟与曾莽儿打赌,后来发现不赌他都会去摸,简直就像起了瘾,也就不愿意再与他打赌了。也有好几次摸了之后被当场逮住,被扇了耳光,打出鼻血来,但是他还是乐此不疲,一到赶场天就照摸不误。


  曾莽儿经常偷鸡,他偷鸡有绝招。我亲见过他一次偷鸡的经历。他偷鸡,严格地说是钓鸡,就是用钓鱼线拴上鱼钩,抓一只油灶鸡(蟋蟀)挂上,将诱饵抛出去,只要有鸡一啄食,他就将捏在手中的鱼线一拉,就把鸡嘴巴给钩上了,一旦钩上,曾莽儿就以一种快得来让人难以置信的动作扑过去,把鸡按住,将鸡脖子一扭,鸡就连扑腾的机会都没有就被他塞进了他那没有一颗扣子的破夹袄里去了。他吃鸡的方法就更是奇特了,就是我们经常听说过的那种“花子鸡”。他在水田边抠一堆稀泥将整只鸡连毛带肉地糊成一个土疙瘩,然后就到竹林里去搂出一大抱竹叶子,将土疙瘩放在柴堆里,点燃竹叶慢慢地烤,他就趁机坐在火堆边把破夹袄牵开找虼蚤。虼蚤找得差不多了,火烧得也差不多了,那土疙瘩早已变干变硬,他将土疙瘩掏出来,用竹棍敲打,泥块便带着鸡毛脱落,冒出一大股白色的水雾,水雾一散,一只光光的鸡就躺在地上了。他就用烧了火的乌黑的手开始撕着鸡肉吃,嘴里包着一大块肉,向我示意,问我吃不吃。我说不吃,便抽身离去,离开时我还没有忘记对他说一句“我啥子都没有看到哈”的话,那是我母亲教我的,母亲说,这样的话曾莽儿就不会报复我们,就不会来钓我们家的鸡了。我在竹林里慢吞吞地走着,曾莽儿在背后轻蔑地说,小屁眼儿,享受不成!


  曾莽儿一度改邪归正,成为了先进青年,那是他进了大队专业队的时候。那时的专业队在杨家妇人的带领下,在全大队到处修水库,造梯田,那是年轻人的世界,每天都干得热火朝天。曾莽儿进了专业队,第一次受到表扬是因为他二锤挥得好。打炮眼就必须要用扁口钢钎,一个人用双手握住,并不断转动,另一个就挥动二锤敲打。这就必须两人配合默契,不然锤子会砸到别人的手,或者担心被砸而不敢握钢钎。曾莽儿一来到专业队就表现出了出色的挥锤技术,他不仅打得准,还很有力,而且还是挥的“翻山锤”,就是把二锤从背后由下至上绕一圈之后再落下,根本不用眼睛看,二锤就准确地击打的钢钎的顶端,动作非常潇洒,大家都突然对他有了一分赞赏。下乡来的赵书记并不计较曾莽儿以前的恶行,不住地夸奖曾莽儿的二锤挥得好,曾莽儿得到了夸奖就更来劲了,后来杨家妇人也在总结的时候表扬了曾莽儿,曾莽儿甚至引得那些重庆知情的羡慕。在后来的时间里,曾莽儿干劲十足,别人越是表扬他他就越来劲,他越来劲别人就越是表扬他,把这个曾莽儿给搞得来就像一台开足了马力的机器,成天突突突突地高速远转。


  有一天,正在挥二锤的曾莽儿的手突然被一个重庆女知青抓住不放,那个女知青特别欣赏曾莽儿的潇洒动作,她觉得是曾莽儿那个二锤有什么秘密,所以就跑过来要和曾莽儿交换。女知青说:曾莽儿,我要你那个锤子!曾莽儿一听,一张粗脸突然涨得通红。在我们乡下,“锤子”一词是另外专有所指的,女知青不懂,而曾莽儿一听就想到那边去了。女知青提着曾莽儿的二锤跑了,旁边的人便开始挑逗曾莽儿,说肯定是那个女知青喜欢上了他,曾莽儿嘴巴上不说,其实心里早已经有了无限的遐想。曾莽儿仍然脱不了小偷小摸的习气,他偷了一包李子,悄悄地送给了那个女知青,女知青却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吃。在吃的时候别人也取笑女知青,说她是不是在和曾莽儿耍朋友,女知青开始笑着否认,接下来大家都觉得意犹未尽,都说不相信。女知青急了,咚咚咚地跑过去把曾莽儿叫过来,曾莽儿瓜兮兮地站着,还没有搞懂是怎么回事。女知青说,曾莽儿,他们说我和你在耍朋友,你说说看,可能不可能嘛?我咋个看得起你呢?曾莽儿一听,车身就走了……第二天曾莽儿竟然没有来出工,后来好几天都没有来,杨家妇人派人到他家里去看,家里没有人。大家都很着急,到处找,还是没有丝毫音讯,渐渐地大家也就把他给忘记了。


  再次知道曾莽儿的信息是在那之后好几年的时候了。那时我已经读小学三年级了吧,听说曾莽儿被公安局抓了,判了重刑,押到新疆劳改去了。原因竟然是破坏铁路。曾莽儿长期在外面流浪,说是他竟然打起了铁路上道钉的主意,用一个铁棍撬了几十个拿到收购站去卖,他在收购站的门口被当场抓获……


  这一次曾莽儿是真正彻底地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了。谁也不知道他后来的情形如何,只是推算起来的话,曾莽儿现在大致应该是五十五岁左右的人了吧!








[ 本帖最后由 秦时明月 于 2009-2-3 10:42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2-2 22:42 | 只看该作者
坐沙发,欣赏又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
3#
发表于 2009-2-2 23:11 | 只看该作者

读秦时明月散文《外号背后的故事(二十一)曾莽儿》

  作者的这一人物系列,堪称一绝。这一篇《外号背后的故事(二十一)曾莽儿》,对于特定人物,纵横捭阖,视通万里,虽说写得仅仅是类似于乡村二流子的一个小角色,却依然是其贯有手法,急管繁弦,反讽调侃,夹枪带棒,嘻笑高歌,临风狂舞,滔滔不绝。每一小事,每一细节,都可成为作者借题发挥的由头,而不失真,平和、理性,这无疑是极需功力的。

[ 本帖最后由 霍名夏 于 2009-2-2 23:12 编辑 ]
4#
发表于 2009-2-3 00:03 | 只看该作者
像曾莽儿这样的人,在乡村并不少见。正因为有这样的人,才是乡村里不可或缺的“景致”。文章叙述的语言始终是素朴亲切的,其人物行为举止的刻画鲜活而不失严谨。好文,精华鼓励!


他才十几岁的时候就剩下他一根人(一个人)了。。。一张粗脸突然胀(“胀”字不对,要么用脸红筋涨形容呢?)得通红。。。
5#
发表于 2009-2-3 00:25 | 只看该作者
我多希望曾莽儿在养家妇人的表扬下,从此走上正路,“浪子回头金不换”嘛,但和那个女知青的误会却再次摧毁了曾莽儿的自尊,要是那个女知青........哎!没有“要是......”女知青肯定也不愿意做活雷锋。是自己的命吧!
6#
发表于 2009-2-3 13:04 | 只看该作者
关注中。问候:)
7#
发表于 2009-2-3 13:12 | 只看该作者
不用说,又是一篇妙趣横生,活灵活现的散文!下班回来再欣赏!问好!
8#
发表于 2009-2-3 15:31 | 只看该作者
松弛有度,确实好文。
9#
发表于 2009-2-3 15:56 | 只看该作者
老朋友的这个人物系列确实写出了水平,文笔越来越传神,草芥的气息非常浓郁,我十分欣赏,继续欣赏并支持精华!
10#
发表于 2009-2-3 16:49 | 只看该作者
曾莽儿经常偷鸡,他偷鸡有绝招。我亲见过他一次偷鸡的经历。他偷鸡,严格地说是钓鸡,就是用钓鱼线拴上鱼钩,抓一只油灶鸡(蟋蟀)挂上,将诱饵抛出去,只要有鸡一啄食,他就将捏在手中的鱼线一拉,就把鸡嘴巴给钩上了,一旦钩上,曾莽儿就以一种快得来让人难以置信的动作扑过去,把鸡按住,将鸡脖子一扭,鸡就连扑腾的机会都没有就被他塞进了他那没有一颗扣子的破夹袄里去了。他吃鸡的方法就更是奇特了,就是我们经常听说过的那种“花子鸡”。他在水田边抠一堆稀泥将整只鸡连毛带肉地糊成一个土疙瘩,然后就到竹林里去搂出一大抱竹叶子,将土疙瘩放在柴堆里,点燃竹叶慢慢地烤,他就趁机坐在火堆边把破夹袄牵开找虼蚤。虼蚤找得差不多了,火烧得也差不多了,那土疙瘩早已变干变硬,他将土疙瘩掏出来,用竹棍敲打,泥块便带着鸡毛脱落,冒出一大股白色的水雾,水雾一散,一只光光的鸡就躺在地上了。他就用烧了火的乌黑的手开始撕着鸡肉吃,

真是与众不同,方法独特,又一个典型人物,欣赏明月的好文!
11#
发表于 2009-2-3 16:58 | 只看该作者
人物刻画的鲜活,语言朴实,耐读,爱读。继续欣赏关注着这个系列。
12#
发表于 2009-2-3 17:05 | 只看该作者
很传神,个性鲜明。
13#
发表于 2009-2-3 17:1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这个“外号”系列篇篇精彩,每篇都有独到之处,于细微中见真情见特色。欣赏,问好!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2-4 11:3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09-2-2 22:42 发表
坐沙发,欣赏又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

谢文华老师。问好!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2-4 11:3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霍名夏 于 2009-2-2 23:11 发表
  作者的这一人物系列,堪称一绝。这一篇《外号背后的故事(二十一)曾莽儿》,对于特定人物,纵横捭阖,视通万里,虽说写得仅仅是类似于乡村二流子的一个小角色,却依然是其贯有手法,急管繁弦,反讽调侃,夹枪带 ...

非常感动霍老师的热情鼓励,我努力地在向你学习。还请多多指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3 19:49 , Processed in 0.05292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