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座桥梁的修建情况,历史资料不多。所幸1938年11月16日走马上任的滇缅公路运输管理局局长、工程师谭伯英,滇西抗战开始后被迫中断了工作回到美国,在纽约MACG—HILL出版公司出版了畅销书THE BUILDING OF THE BURMAROAD(《修筑滇缅公路纪实》),1945年6月再版,为研究滇缅公路及滇西抗战历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书中对滇缅公路运输管理局总部1939年迁来下关后的情况作了生动描述,对漾濞江桥的修建情况也有简明扼要的记述:“离开下关后,我们很快进入了坚硬的岩石地区,不久就到达了漾濞江。江水来自雪山,非常湍急、清澈和冰凉。”“漾濞江河道泥沙松软,施工中打桩很深,没有大功率的柴油机……”。民工们从点苍山、层峦山砍伐粗壮的栗木作桥梁桥面,全靠人工把笨重的木料运到江边。抬杠磨烂了肩膀,鲜血染红了草鞋,民工们全然不顾,咬紧牙关奋战在工地上。形势危急,为确保如期通车,谭伯英调来两台柴油挖凿机改装成打桩机,功率为1000公斤,每分钟可打30锤。“高效率的现代机械使工作很快完成了,费用仅是人力的十分之一,柴油消耗仅80美元,整个工期只有两个月。”1938年春夏间,一座5孔单跨10米的石台木面公路桥建成了,桥址在今天的河西大桥上游三十米处,是漾濞江上第一座公路桥。两个月建起了公路桥,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一个奇迹。江河上本来没有桥,人类要挑战自然,就架起了桥。滇缅公路第一桥,可以说是漾濞各族父老用脊梁支撑起来的英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