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567|回复: 6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乡土怀旧系列之四十八:塘坝与干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4 21: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乡土怀旧系列之四十八:塘坝与干渠       
               ■ 文/于文华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深刻烙印;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鲜明标志——就像矗立在家乡大地上的塘坝与水渠。前者作为劳民伤财的时代烙印,看见它,我的心底就会不由自主地隐隐作痛,后者密如蛛网的纵横渠道,却始终浇灌并滋润着西北农业的命脉,一直是乡村绿洲的鲜明标志。
           塘  坝

  阳光下,风雨中,塘坝作为大地的伤疤,永久地矗立在故乡疲惫而渴望幸福的眼帘。干渴的嘴唇,从来都缺乏雨水的滋润与流水的集聚。
奔跑。搬运。聚合。分离。在大地之上,在田野之间。像蚂蚁一样兴奋而仓促,像蜜蜂一样忙碌而急切。人生嘈杂的画面,行色匆匆的身影,一回回在我记忆的视频上闪现。定格,成为永久难忘的疼痛。

  所有青壮年男女,纷纷背起简单的行囊,收拾简陋的工具,离开温暖的家园,告别妻儿父母的瞩望——他们,身强力壮的社员,来自全公社的各路精英,被一个叫“塘坝(一种小型水库)”的新鲜事物所鼓舞身心所吸引眼球。红旗飘舞,喇叭嘹亮。农业学大寨的响亮口号,鼓荡的心扉火热滚烫。美好的灿烂前景,仿佛一张宏伟的美妙蓝图,铺展在渴望丰衣足食、人定胜天的人们面前,幻想只要齐心合力修成塘坝,就可以像鱼米之乡的江南,随心所欲地取用来自水库的聚水,方便自如地从中引水灌溉万顷良田——从此衣食无忧,安居乐业,丰衣足食,五谷丰登,一步步跨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天堂般的共产主义社会。

  我们,本该就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手捧油墨香味的课本,孜孜攻读,遨游于知识的神圣殿堂。但一句“勤工俭学”的号召,牵引的一队队的学生,走出校园,走向广阔天地,去自觉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去生产劳动的实践中增长才干。有些掺杂在社员之间,挥舞铁锹,铲土,挖土,拉运;有些推搡架子车,飞快地奔跑,在尘土弥漫的小道,锻炼着自己;有些双手搬动着斗大的土块,双脚用劲踢踏着塘坝的地基;有些具备文友细胞的同学,高唱时兴的大合唱,纵情朗诵着革命快板,以此来鼓舞社员们的冲天斗志。

  喜欢舞文弄墨的我,得知要去塘坝劳动,花费了半个晚上的时间,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苦思冥想,书写了几首自鸣得意的顺口溜,以此来讴歌、赞美那些热火朝天、斗志昂扬的家乡父老。老师看到我的所谓的“诗歌”,大喜过望,略加修改,要我参加勤工俭学时上台朗诵。我连连推脱,但老师不容置疑地要我读,说只要像上课一样高声就成。

  那天,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人山人海的建设工地。社员们看见我们的到来,稍微停下手中的活计,没有鼓掌,没有什么欢迎仪式,就算是迎接学生队伍的到来。

  我夹杂在大合唱的人中,高声唱歌,感觉一点儿也不紧张。但他们撤走后,剩下孤零零的一个人。阳光那么热,目光那么多,好像所有的人都抬眼看着我,我比动物园的大熊猫还受到关注,尤其是知道有我的父母也在现场,有我熟悉的许许多多的乡亲们,都在劳作中默默注释着我的表演,我浑身的汗水不由自主,就像小溪一样流淌下来。尽管在操场上我背诵的几乎脱口而出,尽管同学与老师一个劲给我打气鼓劲,但不争气的我,结结巴巴地,一个字一个字地朗读完了我的“杰作”,声音小的正如父亲后来形容的“就像贼把气偷走了一般”。

  完成任务似的朗诵完献给社员的诗作,我羞的脸红耳赤,小跑步跑下台来,同学们说:你说的什么,我们连一点儿都没有听清!可惜我所有的心血与付出。从此我更加木讷,不善于表述,无论人前人后都不敢大声言语,更不要说登台上演什么节目。只是用书写来代替说话,以至于到现在都不擅长于当众亮相说话,成为人生的一大缺憾。

  缺水的西北,在塘坝修成后,也曾经放入过稀罕紧缺的水,但还没有容许人们自由地取用,一旺碧水就一天天渗入深不可测的地层深处。有时人们来不及放入塘坝,饥渴的农民排队般一轮轮抢着浇水、灌溉。秋天,雨水多了,可以聚集些水,但有谁想到用塘坝的水呢,各沟各岔自由流淌的水,队长一声吆喝,就能够引入到需要浇灌的秋田里,而正急需水时,塘坝却不能够提供充足的水流——无源之水是不大可能有保证的。

  至今塘坝依旧默默仰躺在家乡怀抱。浪费了上好的农田,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事倍功半。几十年过去了,难言的伤疤注满心头。岁月的伤痕悄然刻满脸庞,孤独写满了双眸。有人想废物利用,利用塘坝来蓄水养鱼。但年久失修,加之修筑时大干快干的简陋,底层封闭性极差,放进的水不到一月就遗漏渗透,只好让养鱼的梦想化为泡影,放任其白白丢弃珍贵的田地。

  塘坝的修筑是当时幸福梦想的凸现,是渴望美好生活的外在体现。尽管背离了人们的初衷,但当时的想法与做法却无可厚非。缺水少雨的西北修筑塘坝到底是谁之过,谁之错,已经失去了讨论的必要,当务之急是如何将废弃的塘坝加以充分利用,使其发挥应有的效益和作用。


           干  渠

   无论白天还是黑夜,穿过家乡腹地的那条水渠,闪现着一波波涟漪与浪花默默流淌着,述说着……

  那年我父亲既兴奋又犹豫,既高兴又担忧。兴奋的是大队生产队开会,要求拆除我们家和一些人家的房屋。不用求情下话,不用送礼找人,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得到一个五六丈(宽五丈长六丈)的院子。担扰的是打庄盖房是一件大事情,缺钱少粮,如何才能在短时间修造好房屋,的确头疼。高兴的是按照居民规划,竖成行,横为路,方方正正,整齐而好看,美观大气,出门就是路,路边就是新修的水渠,听着流水哗哗响,多么美的一件事……可那些房屋几十年了,不拆除看起来还勉勉强强能住人,拆下来难保完整,能够翻盖几间安身立命的房子。父母彻夜难眠,半晚半晚述说着、规划着。

  说实话,泥墙的房屋早已让我们住的厌烦。冬天四处漏风。后面的山墙经常钻进冷风,前面虽用木板装饰,但显得黑暗破旧,四处开缝,三九天要母亲拿剪子和破布羊毛塞。夏天,墙上与屋梁上爬满了臭虫。尽管在端午节前后,关住房门与窗户老半天,用晒干的艾草使劲熏,拿上六六粉喷,但那些顽强的臭虫前赴后继,好像被消灭的干干净净,可稍稍歇口气,它们又会卷土重来。害的我和父亲常常借机去队里看青,宽天宽地,自由自在,还能打些牙祭。有时候父亲领着我们弟兄几个,逃难似的去房顶睡觉,照样不受臭虫欺负,睡的甜美舒适。母亲也想了个法子,她和妹妹干脆搬了席子,扑上床单,睡在院子里。后来,我们几个嫌上屋顶睡觉麻烦,也一个个跟随母亲睡在院子里。碰上下雨天,全家就任凭臭虫变本加厉的攻击而无可奈何。
我们和十几户影响水渠的人家,先后拆了破旧的房屋。烟熏火燎黑黑的椽子和房梁,运送到积水的水沟里浸泡了数天,仔细刮净,添加了不少材料,才翻修盖了几间遮风避雨的房子。

  测量队划好白线,各队按照人口划分了区段,队长又把任务分解,几户人家一段。社员争先恐后地挖土。土是农民的命根子。挖下的土,抢着拉运。可以盖房子,垫猪圈,脱土坯,修厕所,填充花园。不几天,水渠的土方就全部挖就,初具规模。拉来了碎石子,拉来了细沙子,又从公社拉来了水泥。拉上线,按照技术员的要求,认真仔细地砌好底部,抹好水泥。几个多月后,高标准水渠修好了,清澈的水流,从上游的十八里堡水库、曹家湖水库流淌而来,减少了损耗,极大地方便了灌溉农田和乡村农民的日常饮用水。

  生活在西北的人民,一天也离不开雨水的滋润。栉风淋雨的庄稼,在杨花吐穗的时刻,最急需渠水的灌溉。哗哗流淌的渠水,是乡村赖以活命的支撑和力量。土生土长的农家人,视水渠为养家糊口的命根子,爱惜它,呵护它,一如自己的儿女。依靠渠水春灌夏收,依赖渠水养育繁衍,让家园根深叶茂,让子孙长大成人。

  那些或清澈或浑浊的水流,奔流宣泄的血液,让我们咔咔作响的骨骼粗壮并且一天天厚实起来。我们家近水楼台先得水。只要水渠放水,就能够吃到干净的渠水。有一天,母亲提着水桶从水渠取水时,不小心滑入渠中,淌了十几米远,心里清楚明白,可就是站不起来,险些见不到我们。正巧,我的大爹蹲在门前抽烟,看到水中有个人,二话不说,跳进湍急的水流中,捞出了气息奄奄的母亲。到现在母亲还念叨着大爹的好处——可他已经长眠于地下,再也听不到我们的怀想与挂念。

  浇水时节,不论白天还是黑夜,穿过家乡中间的那条水渠,静静流淌,不知疲倦,饱含深情。渠水平缓流淌的地方,我们在夏日的午后,换下一堆衣服,像一群活泼的鱼虾,纷纷跳入打“澡儿”,快乐的童年,心灵也渠水般清澈透明,梦里也星星般闪烁跳跃其中。我双手拄着石砌的渠底,身子弓下来,让水波淹没,感觉仿佛有一双爽净的手,抚摸着每一寸肌肤。猛然间,突觉水淹没了头顶,恍然发现水势猛涨,慌慌张张从光滑的渠沿手脚并用爬上来。一旁早有浇水开闸的农民跑来,嘴里骂着,指头戳着,赶紧抓起衣服,来不及穿,仓皇而逃。

  水渠彻底修好后,队长派知识青年和年轻人,沿着渠的两旁,两米间隔,栽种了易活好看的白杨树。枝繁叶茂、高大粗壮的钻天扬,精心呵护着水渠,让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几十年过去了,物是人非,知识青年早已离开插队落户的地方,去各自的人生舞台施展才华。年轻人一如我和才年、元章等人,也在他乡成家立业,寻找我们的事业坐标。而白杨树枝繁叶茂,长成了钻天的栋梁。队长看见树根严重影响了水渠,就私自做主,砍伐了一些,添置了一些急需的农具。却被好事者举报,公安局介入立案,为此还拘留了好心的队长。后来调查得知,的确是好心办错事,且树木根太粗太长,的确妨碍着渠,才将队长无罪释放了回来。吃一堑长一智,我们队里的人从此知道:伐木可以,但必须要上报,批准才行。啥事都无规矩不成方圆。

  现在每每回家,都会看见老态龙钟的渠水依然在流淌,依然在倔强地蠕动着旺盛的生命。许多地方,国家投资,换上了水泥打造的结实筋骨,底部全部用高标号水泥抹了,让水渠流的更欢畅更急速……
只是今年天旱,一个冬季没有一丝水淌过。冬水没有浇灌,只有依赖春水了。我和关心乡村的人们,眼巴巴地渴盼着渠水能够哗哗流淌,让河西绿洲再次葱茏,生机勃发!


                  (全文3819字)





[ 本帖最后由 于文华 于 2009-3-5 08:32 编辑 ]

问候朋友快乐每一天.jpg (131.63 KB, 下载次数: 723)

问候朋友快乐每一天.jpg
2#
发表于 2009-3-4 21:15 | 只看该作者
先坐于老师的沙发喽!问候你!
3#
发表于 2009-3-4 21:19 | 只看该作者
抢个板凳  明天来欣赏
4#
 楼主| 发表于 2009-3-4 21:21 | 只看该作者
[quote]原帖由 西溪 于 2009-3-4 21:15 发表
先坐于老师的沙发喽!问候你! [/quote]

   呵呵,非常感谢西溪文友第一时间的捧场与评阅,请提些宝贵意见呀。。。。。
       祝福你妇女节快乐!

鲜花3.jpg (90.84 KB, 下载次数: 599)

鲜花3.jpg
5#
 楼主| 发表于 2009-3-4 21:23 | 只看该作者
[quote]原帖由 刘敬胜 于 2009-3-4 21:19 发表
抢个板凳  明天来欣赏 [/quote]

    感谢敬胜文友提着板凳欣赏提读,谢谢你,问候你,祝福你。。。。

幽兰祝福.gif (135.91 KB, 下载次数: 626)

幽兰祝福.gif
6#
 楼主| 发表于 2009-3-4 21:27 | 只看该作者
因为星钧文友说要换个汤头尝尝,所以我写了篇散文诗,以此想换个口味。。。。。。
   
     今天将我精心准备的一道家乡小菜——塘坝与水渠,奉献给尊敬的版主与亲爱的文友,渴盼能够一如既往地给予批评、指导与帮助!
   

  文华向各位先表示诚挚的感谢,向大家问好!

送水果来啦.jpg (253.57 KB, 下载次数: 571)

送水果来啦.jpg

最美好的祝福送给你.jpg (99.56 KB, 下载次数: 571)

最美好的祝福送给你.jpg
7#
发表于 2009-3-4 22:13 | 只看该作者
在这样干渴的春天,读到塘坝水渠这样温润的文字,无不让人感慨,向往。
8#
发表于 2009-3-4 22:39 | 只看该作者
继续欣赏文华散发着浓郁泥土气息的好文字。问声好。
9#
 楼主| 发表于 2009-3-4 22:4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何也 于 2009-3-4 22:13 发表
在这样干渴的春天,读到塘坝水渠这样温润的文字,无不让人感慨,向往。


     塘坝从修好后就失去了利用价值,一直闲闲搁置着,是那个时代革命形势的需要,的确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而水渠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效益。。。。。

   感谢何也文友的提读与欣赏,谢谢捧场,问好朋友!

桃花2.jpg (140.34 KB, 下载次数: 568)

桃花2.jpg

甜蜜.jpg (71.14 KB, 下载次数: 642)

甜蜜.jpg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3-4 22:4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薛暮冬 于 2009-3-4 22:39 发表
继续欣赏文华散发着浓郁泥土气息的好文字。问声好。


   向你学习呀,暮冬文友1
   感谢评阅与夸赞,谢谢一直以来的厚爱,问好朋友!

远方的认识真好.gif (332.81 KB, 下载次数: 631)

远方的认识真好.gif
11#
发表于 2009-3-5 02:15 | 只看该作者
并不邈远的往事,在心里始终清晰着,鲜活着。对于过去场景的再现,我们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在这些往事中的身影,依旧是那么纯真,那么显豁。不论是挖塘坝还是修干渠,都是当时农业的需要,应该说这也是无奈之举,是上乘之策。不能因为多年废弃而成为大地上的一道伤疤。当时的心愿都是美好的,谁不想挖好修好给村民带来福祉,带来生活的甜蜜呢。显然,干渠的作用与功效是明显的。文章描述的非常生动也具体,尽管内里有不少与场景之外的叙述,但并不影响文章的整体韵致。我想,这是作者反刍生命的滋味,是沉醉感受的抒写。因为熟悉,因为念想,所以,他尽可能地记录下了生活的原汁原味。好文,精华支持!     
    

我们拍(排)着整齐的队伍。。。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3-5 08:4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9-3-5 02:15 发表
并不邈远的往事,在心里始终清晰着,鲜活着。对于过去场景的再现,我们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在这些往事中的身影,依旧是那么纯真,那么显豁。不论是挖塘坝还是修干渠,都是当时农业的需要,应该说这也是无奈之举,是上乘 ...


    又是两点多钟依然在浏览观赏我们的文稿。当我在酣睡的时候,当我们在甜蜜的梦想之时,我们辛劳的永生和其他版主依然在孜孜不倦、默默无闻地工作着,是什么支撑了他们如此的任劳任怨,是一种无怨无悔的高尚情操(我实在找不出再恰当的词语),是一种对文坛高度负责的精神,是对我们文友全心全意服务的达观态度,是为了春夜听雨板块的繁荣发展。。。。
    除了感到还是感动,除了心生感激还是渴念的感谢!
     谢谢,真诚的感谢你的厚爱与无私的支持!谢谢,永远记住这样的关爱是我们成长必不可少的营养!

                 祝福春天到来心情好!

209980332626457522.jpg (17.61 KB, 下载次数: 662)

209980332626457522.jpg

852024754503505106.jpg (728.48 KB, 下载次数: 590)

852024754503505106.jpg

863283753572563134.jpg (774.93 KB, 下载次数: 594)

863283753572563134.jpg

876513077477371863.jpg (131.11 KB, 下载次数: 651)

876513077477371863.jpg
13#
发表于 2009-3-5 08:4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09-3-5 08:42 发表


    又是两点多钟依然在浏览观赏我们的文稿。当我在酣睡的时候,当我们在甜蜜的梦想之时,我们辛劳的永生和其他版主依然在孜孜不倦、默默无闻地工作着,是什么支撑了他们如此的任劳任怨,是一种无怨无悔的高尚情 ...


别这么客气。这本就是我应该也非常乐意做的事情。问好!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3-5 09:2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9-3-5 08:49 发表


  别这么客气。这本就是我应该也非常乐意做的事情。问好!


    呵呵,你太客气了!太不把自个儿的身体不当一回事情了。。。。千万不要经常熬夜开夜车,因为我们不再年轻力壮,要养精蓄锐为了明天的腾达。。。。。
   版主的辛劳完全是可想而知的。什么事情没有亲身参与与实践,是无法领会其辛苦的!我学校一整天的打字上网,腰酸脊背疼,脖子酸困,而经常熬到深夜两三点钟,千万不要熬垮了身体呀,尊敬的永生先生。身体是革命的最重要的要素。。。。。。

1138003330842532822.jpg (406 KB, 下载次数: 612)

1138003330842532822.jpg

1483936077219125594.jpg (710.67 KB, 下载次数: 601)

1483936077219125594.jpg

2053641430081568321.jpg (167.67 KB, 下载次数: 586)

2053641430081568321.jpg
15#
发表于 2009-3-5 09:35 | 只看该作者
   塘坝分两节,先写社员修筑时的热火朝天和干劲,再写“我”的诗歌朗诵,最后议论;文华的笔似活水源头,仿佛一下打开了沉寂许多的话匣子。在“干渠”里,同样表现出了热烈、火辣,诿诿道侃侃谈的文风。全文洋溢着激情、热情的光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1 05:26 , Processed in 0.059344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