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12|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杨岐方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12 10: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杨岐,首先是被人拉充向导,后来去的次数多了,渐渐的爱上了山上的一草一木,特别是那外形独特,气质另类的方竹。一年总要去几次,寻觅那种感觉。表达那种虔诚,平常也记挂着方竹四方有棱的茎,郁郁丛聚的叶。


    农历九月,该又是方竹看笋的季节了吧?因我们知道,方竹是夏秋生笋的,与其他竹类有些独立特行。星期天,市中医院陈院长一行,绕道南源上山,我没有理由不陪,久违了,也该是去看看方竹的时候了。越野车艰难地爬着盘山公路,城里人惊叹于大山的陡峭与巍峨,我却闭目去回味那种独特的方竹。


    爱竹,大概是文人的通病吧,东坡说不肯居无竹。郑板桥说一枝一叶总关情。我也爱竹。据字典介绍:竹,禾本科多年生木质化植物。四时青翠,凌霜傲雨,有“梅兰竹菊”四君子之称,又“梅松竹”号岁寒三友。品种计500余种。也有资料说,全世界竹类植物约有70多属1200多种。《本草纲目》说:性味 甘、微寒,无毒。功用:治消渴,利水道,清肺化痰。湘赣一带最多见是毛竹、楠竹、水竹、苦竹、篁竹、斑竹,其他品种偶见园艺竹。但我情有独钟的还是杨岐方竹。世上竹类多呈圆柱,杨岐方竹独为方形,不但茎方有棱,连竹节也是方方的隆起带些尖刺,越是粗壮的方竹,其棱角越明显。方竹一年多次生笋,尤以秋季为甚,傲雪凌寒,卓然独立,与众芳摇落形成明显对比。方竹没有弯杆,没有倒伏,根根挺直,宁折不弯。竹叶丛聚浓郁,婷婷玉立,一个江南少女的婀娜风姿。


    杨岐方竹择地而生,只产于杨岐,且多在普通寺周围。传说中灵异之物,都会择地的,如南丰桔、沙田柚、泰和鸡、武夷茶,据说这些名品离开了原产地就会变种,所谓南橘北枳,杨岐方竹同样离不开杨岐,有很多好心人和好事者都想把方竹引到山外,至今未获成功,于我却是唯一例外,早些年,随着普通寺的颓败,方竹也几罹浩劫,满山难寻到几本,真正成了稀品,我曾担心因此而绝迹,1989年除夕,我特地跑到山上,好不容易才寻到三本,和泥宝贝似的移到石源老家的后园,第二年、第三年竟连连发芽生笋,一派生机,后来我想,恐怕石源与杨岐只有数里之隔,或许是感我诚心吧!后来,父亲说还是送回杨岐吧!我难舍了好长时间。近年来,随着政治清明,普通寺也开始恢复,寺里的僧人也注意对方竹的保护了,据说现在已连结成片。


       1987年,我在南源住点结扎(计划生育手术),曾在当时的南源分院种下一本方竹,当时我说:只要这支方竹能活,我愿为杨岐工作三年。不知是巧合还是定数,这支方竹活了,但后来医院的人把他弄掉了。今年我按当时的承诺上杨岐来工作,先将医院整理一番,在后院留下一块空地种上方竹,但愿他能在这一方土地上兴旺起来。


    关于杨岐方竹还有一些传说,最凄美最动人的是孝子哭竹的故事,传说杨岐原本没有方竹,住着相依为命的娘儿俩,儿子至孝,从来不肯半点拂逆母亲的意思。这年九月,母亲得了重病,快不行了,对儿子说,她想尝尝鲜笋的味道。儿子听了以后非常为难,只好摇着竹子大哭,你想想看,九月是秋季,到哪里去弄鲜笋?也许是他这一片孝心感动了天地,瞬间,他身边的竹筷子纷纷落在地上,化成一根根竹笋,从此杨岐有了形状象筷子一样的方竹。


    方竹独特的形象,奇特夏秋生笋,婷婷的芳姿,加上优美的传说,渐渐的为人们所欣赏,也渐渐地成了杨岐山上一道漂亮的风景,到杨岐的人,无一不以先睹方竹为快。


    八十年代初,上栗区文化馆办了一个刊物,当时为刊物取名的时候费了很多心事,后来不知是谁说,杨岐方竹独一无二,我们何不以《方竹》命名?于是就有了《方竹》这本油印刊物。画竹名家不少,画各式竹子的都有,比如说墨竹、工笔竹、写意竹,甚至还有朱竹,但画方竹的却没见过,恐怕是方竹难得一见,并且不大好表现吧!友人漆水明君,酷爱画竹,画方竹为他独创。漆君笔下的方竹,以节方写其意,明暗浓淡,一枝一叶,惟妙传神,观漆君画竹,俗虑全消,似可听到风雨中丛叶翻飞的莎莎声。


    ……


    越野车嘎的停下,我的思绪也回到了现实。


    周围的清新扑面而来,鸟语划破虚空,增添了山中情趣。山依旧苍翠陡峭,浓碧中间点丹枫,风中也带着浓浓的秋味。四围奇峰如锦屏般展开,把一切的尘嚣通通的挡在了外面,使杨岐这一方净土不受半分的污染。


    寿桃峰的雄浑,普通寺的庄严,湮水洞的奇妙,无一不吸引着来自大山外面的游人,而我,怀着别样的心情,一进山门,就近不及待地直奔那一丛丛在秋风中摇曳多姿态的方竹,近不及待地用手摩挲着方方的劲节。很久没有亲近方竹了,这种心情是分外的激动,普通寺的方竹,果然比前茂密了,竹丛中点缀一根根参差新笋,最高的有七八尺,已经脱壳成竹了;最小的才刚刚破土,有意思的是,方竹笋却混圆的带方味,当他破壳后,棱角就出来了。我蹑手蹑脚地绕着竹林,轻轻地把玩一枝一叶,那一份爱意,那一份享受,是别人体味不来的。


    面对方竹,心中涌出一分愧意,倒不是疏于看顾的缘由,千百年来,方竹还是方竹,虽然屡经损毁,他还是顽强地活了下来,且依旧挺拔、超然,不杂纤尘;也不因世俗的磨洗而变得圆滑柔弱了!而我呢?这十几年来,经过社会的打磨,当初的拼劲、钻劲、不甘妥协的孤傲、不容世俗的清高,到底还剩多少呢?是不是象人们说的变成了被山洪冲刷过的鹅卵石呢?好象久违的朋友相见,都说我这年头成熟多了。诚不知,这种所谓的成熟包含着深深的苦涩,太多的无奈。在我看来,不是成熟,是一种世俗,是一种庸俗。


    山上归来,客人带走一份满足,而我呢却增加了一份牵挂!(199610月)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江湖小李 于 2009-3-12 10:44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3-12 10:48 | 只看该作者
先记号。问好!
3#
发表于 2009-3-12 11:04 | 只看该作者
外形独特,气质另类的杨岐方竹,竟包含着作者如此多的情思,让没见过方竹的我心中也对它有了仰望之意啊。问好!
4#
发表于 2009-3-12 11:24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不仅有游记的韵味,更有丰厚的内涵。朴素,自然的文字,弥漫着清新的方竹的气息,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思想咏叹。大的泼墨似的用笔,也有细微处的写意,澄净的思想感染力和优雅的叙述风格,对节奏和场景的敏感,携带的哲理、寓意、象征意味等手法,带来了文字无限度的拓展和延伸。好文,精华鼓励!
5#
发表于 2009-3-12 11:42 | 只看该作者
方竹独特的形象,奇特夏秋生笋,婷婷的芳姿,加上优美的传说,渐渐的为人们所欣赏,也渐渐地成了杨岐山上一道漂亮的风景,到杨岐的人,无一不以先睹方竹为快。
此篇从容写来,纵横交错,颇见文笔功力!支持精华。
6#
发表于 2009-3-12 16:49 | 只看该作者
提读下。问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09-3-13 13:1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各位厚爱!
8#
发表于 2009-3-13 13:16 | 只看该作者
    文字质感,语言功力非凡,意象描写质感、灵性,喜欢这样的文字.
9#
发表于 2009-3-13 13:21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好文!
10#
发表于 2009-3-14 08:37 | 只看该作者
质感朴实的文笔流畅自然,确实不错。文章非中财论坛首发,故文尾不必添加授权声明。问好朋友。
http://www.qunzu8.cn/t/view/id-7315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3-16 14:42 | 只看该作者
哦!你提到的这个地方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放在自己博客上面?!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3-16 14:46 | 只看该作者
敬版主引用的地方,在下不知出处!有可能是博客上引过去的!
13#
发表于 2009-3-17 12:41 | 只看该作者
是你的博客。下次要注意,先发中财,之后再发博客,并在博客里注明中财首发并应用连接。再次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2 18:36 , Processed in 0.17807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