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诚可贵,生命价更高
lqm407
看了文友的一篇小说作品,忽然想起了关于“爱情”的话题。
这篇小说的情节大致这样:上大学时,女角爱着一个“大个儿”,当她知道“大个儿”压根儿不爱她时,她转向爱上了平时象大哥哥一样关照她的男角。她主动追求他,他也很喜欢她,但毕业时他悄悄地离开了她,因为他患有肝病。以后十年,他们再没有一点联系。女角因此再没有恋爱结婚。直到十年后的同学聚会上,女角才知道了男角离她而去的原因,并且知道他已经与另一个女人结婚了,她的恨立即冰消云散。最后,他俩补照了一张照片……
小说当然写得好,委婉动人,被加了精,计了酬。我现在用它说事,是因为想起了传统的爱情观念,并且隐约感到了传统爱情观念的可怕。当然,我的有些观念是被勾起来的,与这篇小说没有关系。
爱情是古老的话题,也是永恒主题。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爱情内容占据了半壁江山。而传统意义的爱情定义又是什么?不外乎是忠贞、神圣、专一、海枯石烂心不变、“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文学作品,不外乎是文人的思想、观念、想象与追求。但现实中爱情的面目真的是这样吗?想想自己,看看身边的人,计算一下,有百分之几的人的爱情是这样的呢?
如果我这样问,一定会有人说:虽然少,但并非没有。文学作品是树立典型,是塑造形象,是对人们追求美好真挚爱情的诱导,所以这些文学作品颂扬纯贞爱情的文化取向并没有什么错。
然而,我认为:文学作品中颂扬纯贞爱情的文化取向是错误的,也是不科学的。为什么呢?下面就说我的观点。
中国传统最有代表性的爱情作品是哪几部呢?大概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聊斋》、《西厢记》、《牡丹亭》等小说戏剧和大量的诗词作品吧。这些作品人物卿卿我我、生生死死,景状悲凉凄楚、月缺花残,读之回肠荡气、流泪叹息。大家都觉得作品感人,没有一个人说不好。
然而,我读这些作品时候,首先产生的是不满情绪。我痛伤的不是主人公爱情的失败,而是叹息作者对他们生命的作贱描写。
一想起梁山伯、祝英台、林黛玉、杜十娘这些人物,我心里充满着悲伤:她们一定要死去才合适吗?如果不死,就证明她们没有“正确”的爱情观念?就说明她们不值得赞颂?就说明她们是轻贱的女子?好象一个人活着就该为爱情而活着,死去也该为爱情而死才对?真的是爱情比生命的价值更高?
前天又看了遍越剧《梁祝》,看着看着伤痛得看不下去了:梁山伯本来是个好青年,他未知道祝英台身份前一直高高兴兴地生活在人间,也并没有什么爱情观念。后来爱情的情绪产生了,他在文人的作弄下也就陷入了深不可测的误区。梁父早逝,梁母受尽艰辛将他拉扯成人,含辛茹苦地供他上学,指望他出人头地,指望他将自己养老送终……可现在,白发残年的梁母却面对着哭哭啼啼一病不起寻死觅活的儿子愁肠欲断。最终,梁山伯殉情了,祝英台也殉情了。两个青年人将自己宝贵的生命抛弃在荒山野草之中了,只将更为巨大的痛苦留给自己的亲人去承受……
林黛玉是这样,杜十娘是这样,文学作品中许多可怜的女子都是这样。所谓的“忠贞”,残害了多少好青年,断送了多少活泼泼的生命。林黛玉她们死了,这才遂了作者与读者的心?
试想,如果对爱情的态度正确些,超脱些,这样巨大的悲剧会发生吗?文人写这样的故事,其实是个残忍的不负责任的诱导。这些诱导在涉世不深且正处青春期的青年身上会发挥很坏的作用。
其实,如果细细分析传统爱情的文学作品,我们还会发现一个更为恶劣的情况:就是文人们要求爱情的专一、忠贞情况,一般都是体现在女子身上的。除了那个愚蠢的尾生与有些痴呆症的梁山伯,人们就很少发现有男子为爱情而献身的故事。人们对女子的要求是很严格的,而对男子则是放纵自由的。
比如说,大家都被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感动着,但大家想过没有:贾宝玉与林黛玉相恋的时候,贾宝玉就与别人进行着“云雨情”;试想,如果在这个阶段,林黛玉与别人也有着“云雨情”,那人们会对林黛玉持什么态度呢?还会认为她是个好女子吗?贾府时有男人与别的女子偷情,贾母笑着说男子是“馋嘴的猫儿”,如果女子与别的男子有着一腿,贾母绝对不会说这类话的。男人可以婚前进行“云雨情”,可女子必须恪守“贞洁”;男人婚后可以嫖娼纳妾,女的绝不能“红杏出墙”;女子还要对男人众多的性伙伴保持平静心情,否则就是“吃醋”,就是“醋坛子”。
那些写作忠贞爱情的文人,他们也绝不是忠贞爱情的执行者。他们嘴上一套,行动上则另是一样。哪一个有经济条件的文人没有三妾四妓?哪一个专一地对待着自己的老婆?倒是那些可怜的女子被骗得一愣一愣的……
一样应该恪守的爱情观念,但具体到男人与女人身人,套用一句范伟在小品《卖拐》中的俏皮话说:“同是一个锅里吃饭的两口子,做人的差别咋就这么大啊?”
我总认为,在爱情观念方面,古今中外的文人就是这样制造着误区。我认为:对一个人来说,最可宝贵的东西应该是生命。爱情只是生命的附加物,是在物质基础之上衍生出来的情感。这种情感也自有它的属性。它可以产生,可以发展,可以转移,可以破灭,也可以再产生,再发展,甚至再破灭……它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特别是人们年轻时候,正是身体性激素分泌旺盛的时候,也是爱情渴望最强烈的时候。这个时候,荷尔蒙往往会制造有色眼镜,青年人往往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这个时候也正是爱情容易失误与失败的时候,所以,爱情失败了也不要紧,要紧的是将自身进行正确的调整,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去,以更现实的态度来迎接未来,而不应该一蹶不振,甚至寻死觅活。电视片《地球上的人》中说:全世界的人一生平均恋爱三次,性伙伴10人。但如果按照“专一”、“海枯石烂永不变”的爱情理念,那人是不应该有着第二次“真正”的爱情的。“专一”的理论不是与现实情况严重相悖吗?限制太苛刻了,那人间怎么能成为生动的世界吗?
文人们虽然给人设置了这样的理念,但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并不是按照这样的理念生活的。尾生、梁山伯一类傻瓜除外。人们虽然欣赏爱情作品,但并不那样生活,这就是人的聪明之处。现在,我们已经很少听到为爱情而殉情的人了,也听不到一个人爱情失败后而终身不嫁不娶的故事。这是值得庆贺的事情。
然而,虽然现实生活中的青年人已经不拘束于专一爱情的教条,不相信专一爱情的诱导了,但是,我们有些文学作品还在絮絮叨叨地重复着陈旧的理念和昨天的故事。文友小说中女角十年不再婚恋的态度实在有些傻,有些陈旧,我们不应该对此进行颂扬。
当然,我写这文章并不是鼓吹“一杯水”主义。我是说对待爱情的态度一定要现实,要科学,要理性,观念要更新。特别要告戒青年人:千万不要因为爱情的失败而伤及自己的生命,也不要使自己爱情的伤口很久都不能愈合。要记住:正确的诗句应该是:爱情诚可贵,生命价更高……
[ 本帖最后由 lqm407 于 2009-3-29 21:02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