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lqm40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追昔抚今说家乡

[复制链接]
46#
 楼主| 发表于 2009-4-7 09: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水如空 于 2009-4-6 21:01 发表

先生所言甚是!
但同样犯了可笑的错误。
1、白天夜里是有影响的,先生所论完全正确。
2、县区人口固然少,但在山区,救助难度大得多。而唐山在平原,救助容易一些。
3、发达也只不过是相对,在救助废墟下的生命 ...



感谢水先生阅读本文并进行评论。
47#
 楼主| 发表于 2009-4-7 09: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山野闲人 于 2009-4-6 23:18 发表
往事不堪回首,多少是因为有些痛,我的童年是在文革中度过的,青年时期遇上改革开放。每每遇到解放思想讨论,总觉自己很难与时俱进。很久没有来中财,工作忙是给自己的懒惰一个借口。说没有时间,那也不是,好些时间 ...


谢谢闲人阅读。希望常来,并希望常看到你的文章。
48#
 楼主| 发表于 2009-4-7 09: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随缘堂主 于 2009-4-7 09:06 发表
哦,好不热闹!
  4版讲的过去我常听父母说过,应该说是如实的,有那么多的过来人可以作证。
  当然,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遇到的情况可能有所不同,但从整个国家大形势看,前三十年与后三十年是没法比的,父亲 ...


堂主年轻,听听过去的事情也是很有好处的。我们讲实事求是,应该将过去的事情真实地告诉大家。
49#
 楼主| 发表于 2009-4-7 10: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山流水 于 2009-4-7 09:32 发表
再看了后面的跟贴,我觉得楼主只是代表个人发表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已,如果你不同意,那是你自己的事,没有必要咄咄逼人,无止无休的硬逼楼主改变观点同意你的看法嘛,你有你的想法,大可写出另外一贴,把自己 ...


  谢谢高山版主的支持。我也认为,对事物有着不同看法是很正常的事情,各自写出文章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好了,没有必要用只言半语来进行质问。
50#
发表于 2009-4-7 10: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山流水 于 2009-4-7 09:27 发表
至于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问题,那是人性的本能所致,咱们换位思考一下 ...


    如果真换位思考,那就换位思考一下,同样以所谓“人性的本能”观点去考察前30年。两个30年,一个是制度的缺陷何致,一个是人性的本能所致,有这样的科学吗?
    还有,后面的跟贴怎么咄咄逼人了?每个人写文章就是让人评的,难道不同意见只能“大可写出另外一贴”而不能跟贴吗?难道楼主发贴后只允许人后面跟着叫好啊不错啊、有理有据啊论述透彻啊?这才叫百花齐放?
    这只是你的观点而不是楼主意见。我会尊重你的意见不回你的贴,以前也没回过,这次牵涉到我仅回一次。当然如果楼主也说不欢迎不同意见,我也会尊重从此不回他一个字。
    文章发出就不仅仅是个人观点,而是对中国一段历史的评价。我在前面回贴中己经说了。
51#
发表于 2009-4-7 10:40 | 只看该作者
《依稀大地湾》网上不好查,输入这几个字马上出来一大堆。但都是引言、介绍且重复居多,原书没有。即使引言也有不可信处,我回贴中说了。

好了,不争了,累了,别人也有意见了。
52#
 楼主| 发表于 2009-4-7 10: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玉德 于 2009-4-7 10:40 发表
《依稀大地湾》网上不好查,输入这几个字马上出来一大堆。但都是引言、介绍且重复居多,原书没有。即使引言也有不可信处,我回贴中说了。

好了,不争了,累了,别人也有意见了。

我怎么一下子就搜出来了
53#
发表于 2009-4-7 11:17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我也收到了,回贴中也用了,当时以为是引言不是全书。
54#
发表于 2009-4-7 14:28 | 只看该作者
407版主的文章我认真看了,文章里的事实不容怀疑,我虽然年轻李兄十几岁,但从小生长在农村、耳闻目睹的许多事实,让我相信李兄文章。
鉴往而知今,407版主的文章价值就在这里。
这篇文章之所以产生的争议比较多,好像与文章中点出“80后、下岗职工、老干部”有关。如果不提这个,由前三十年的材料自然引发一些观点,争议会少一些。
知道了过去的荒唐,对认识现在的荒唐,有极大价值。目前,旧中国的三座大山没有了,新的,也让人喘不上气来。改革开放三十年,得到利益的人,是人群里的少数!
55#
发表于 2009-4-10 09:27 | 只看该作者
提一下这篇文章,问好李兄!
56#
发表于 2009-4-10 13: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武俊岭 于 2009-4-7 14:28 发表
407版主的文章我认真看了,文章里的事实不容怀疑,我虽然年轻李兄十几岁,但从小生长在农村、耳闻目睹的许多事实,让我相信李兄文章。
鉴往而知今,407版主的文章价值就在这里。
这篇文章之所以产生的争议比较多, ...




不要高估80后,80后绝大多数是历史感断裂,不大思考现实原因背后的东西,他们只注意自己的将来.

在中财作文的人,我敢断定90%的人有农村生活经历,但现在都在城市,城乡剪刀差,天壤之别,尽管有穷亲戚在乡下,但没有切肤之痛.人类一直在前进,历史是向前推进的,前30年成就巨大,后30年也是成就巨大,不能否定过去.人吃馒头不是最后一个才吃饱的.于之决大多数小民,前30年活的更像一个人,幸福感是一个综合指数.让我给强大的政权屈服远比给小流氓低头强.要知道现在是流氓遍地.
57#
发表于 2009-4-12 19:05 | 只看该作者
【星岛网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4月6日表示,1959年大干旱,一年基本上没有收成,饿死了四五千万人啊。“我看到路上有5个饿殍,倒在田坎旁边,倒在桥下和路边,我亲眼看见啊,那很凄惨的。”

  《广州日报》报道,4月6日,这位世界闻名的“杂交水稻之父”在三亚南繁杂交水稻试验基地接受专访。袁隆平说,“粮食是战略物资,遇上天灾或者其他自然灾害,你没有粮食吃怎么办啊?你不能不储备啊!”

  根据联合国的最低要求,粮食储备要70天。日本是120天,后来提高了标准,增加到半年。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袁隆平的建议是,中国至少要100天,最好能达到半年。遇到特大自然灾害,比如干旱、洪水,就不会出现没饭吃的情况。

  袁隆平说,“我给你举了个例子,你们年纪轻不知道,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了几千万人啊。大跃进把树都砍了去炼钢铁,把生态破坏了,1959年大干旱,一年基本上没有收成,饿死了四五千万人啊。我看到路上有5个饿殍,倒在田坎旁边,倒在桥下和路边,我亲眼看见啊,那很凄惨的。”
58#
发表于 2009-4-12 19:3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海凹 于 2009-4-10 13:04 发表




不要高估80后,80后绝大多数是历史感断裂,不大思考现实原因背后的东西,他们只注意自己的将来.

在中财作文的人,我敢断定90%的人有农村生活经历,但现在都在城市,城乡剪刀差,天壤之别,尽管有穷亲戚在乡下,但没 ...

或许我就是海先生口中的历史感断裂的80后小流氓罢!其实我回第一个帖子的时候也觉得自己有可能是过于敏感了,没必要为了那么多80后而锱铢必较的纠正楼主的帖子。因为中财里80后的声音少的可怜。我自报家门是个80后,可能会被人笑的。但是我还是发了它,因为我被论坛中所谓海纳百川的气势忽悠住了。以为自己不过是诸位中财才子中的才疏学浅的后辈而已。大家会指点我的。因为你们是先生是前辈嘛。
尽管如此,我还是回了第二个帖子,算是为自己贸然吐露心声向楼主道歉。
没想到会被当成流氓。
从此夹起尾巴,把那些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都放到心里好了。下次顶海先生的帖子的时候大不了说句:今天天气哈哈哈。这总不算流氓了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21:56 , Processed in 0.07295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