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56|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我们村的"斋女"和贞洁牌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11 10: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木祥


  云南滇西,地理环境十分特殊,同时也就产生了特殊的人文环境。在一个坝子里,在一个山头上,一个村子和另一个村子只隔半里路,但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却千差万别。在旧社会,一个村子就是一个独立王国,一个村子和另外一个村子近在咫尺,但人们连说话的口音都会不同,我们可以从他们说话的细小差别上分辨每一个村子的人。


  每个村子的人有自己的信仰,自己的观念,他们在封闭中寻求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古老的村民,他们对外面的世界了解不多,但他们就能为一个简单的观念追求一辈子,一辈子为这个观念而活着。并且,他们能用自己的观念创造一些条条框框,作为一种传统,用来约束自己,并把这种传统传给后人。有的传统观念,到现在都还保持着,有的则随着交通和通讯的发展,随着与外部世界的交往中逐步消亡。他们的文化在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活中产生和消灭。


  我们村叫章斐村。


  章斐人在封闭的环境中过日子,生活得平淡,简单而朴素。章斐村古老,但没有什么文物古迹。在章斐,有钱的人家,除了无休止的建造房屋以外,他们用石板铺路,用木头架桥。路铺得平整气派,桥修得富丽堂皇。铺路和架桥是公益事业,是为了“行善”。章斐的村民,他们在没有钱的时候在田地里和赶马路上拼命的挣钱,有了钱以后就想着做一些“好事”。


  章斐做好事做得多的是赶马人郭有奎。他用赶马挣来的钱修了一座郭家大桥,桥修在坝子中间的“中泥河”上,整个坝子的人都知道章斐村有一座郭家大桥。郭家大桥最实用,同时也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桥有两孔,用木头作桥架,桥两端都有桥头堡,上书有“郭家大桥”四个字。桥面上盖了瓦,桥两边做了人行道护栏。桥两边的人行道护栏上还有两排坐位,可以供行人乘凉,休息。背东西的过路人到了桥上,都要在桥上休息一会,看水鸟和小鱼在水中划。


  郭有奎还在村子外为郭母娘娘修了一座牌坊。牌坊在章斐村子的北面,也叫“贞洁牌坊”或“郭家牌坊”。说起来,这座牌坊也算是在赶马大路上。小时候,我到地里去找猪草,去学校里上学,去山上砍柴,都要从牌坊下面走过。牌坊高二丈,有三道门廊,中间一门宽,两边两门窄一些。牌坊前后一里来路,都铺上了石板,路面十分平整。不但是赶马人,凡是出村的人,都要从牌坊里走过。我不知道走过牌坊的人,是不是都会想起关于牌坊有关的事情。


  “贞洁牌坊”是郭有奎家为家里的“郭母娘娘”修的。郭母娘娘是郭有奎的孃孃(阿姨),是整个村子里乃到整个坝子修行最好的“斋姑娘”之一。我们到现在也不知道郭母娘娘叫什么“官名”,整个村子里的人都叫她郭母娘娘,表示对她的敬重。郭母娘娘一辈子没有嫁人,从小就信仰佛教,成天念经,烧香,不杀生。不但不杀生,而且要在每月的初一十五两天放生。放生一般是到街上买泥鳅来放,放到村子外的中泥河里去。放生的时候,郭母娘娘要把泥鳅用干净的盆盛清水养好,端到了小河边。然后,闭着眼睛对着河神念着经文,有时候,一念就是半天。念到关键的时候,郭母娘娘才抬起盆来,把泥鳅倒进小河里去。听村子里的老人说,泥鳅下河后,不忙游进水里去,要跳出水面向郭母娘娘点头致敬。


  所以,郭有奎的所作所为,都与郭母娘娘的家教有关。郭母娘娘让郭有奎建桥,郭有奎就建桥,郭母娘娘让郭有奎在建章斐寺时捐资,郭有奎二话也没有说。而为郭母娘娘修牌房,则是郭有奎自己的主意。修牌坊,一来纪念郭母娘娘,二来为郭有奎自己树碑立传。立碑的人,有纪念前辈的意思,但同时也为自己歌功颂德。


  按村子里人的话说,郭母娘娘“是正经的斋姑娘”。斋姑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结了婚,男人去世后为了表示对丈夫的忠贞,不改嫁而当“斋姑娘”。一种是自小就立誓不结婚,一身在家守洁,村子里人叫这种吃斋的女子叫“吃长斋”。郭母娘娘就是吃长斋的,她一辈子没有结过婚,并且从来不谈男女之事。郭母娘娘从来不正面和男人说话,在家里干家务,在田地里劳动,出去帮人家干活,都是低声细语。逐步长大,郭母娘娘就思量着如何一辈子行善积德,她只要手里有一点钱,就打算着在村子里做一件什么“好事”。


  郭家人敬重郭母娘娘,村子里人敬重郭母娘娘,认为一个村里有这样一个修行好的女子,是整个村子人的造化。郭有奎为郭母娘娘立牌坊的时候,村子里的人有钱捐钱,无钱者出力,都认为十分有必要为之立一个牌坊。同时,村子里人认为要有郭母娘这样一个吃长斋的女子,为村子里的姑娘做一个好榜样。那时候,贞洁的名声是无价的,村子里的人都崇尚贞洁。


  郭母娘娘牌房的修法,参照了坝子里所有的最好的贞洁牌坊。因此,牌坊的样式,和其它地方的没有两样。牌坊修好,所有从永胜到丽江的马帮,都要从牌房的门中走过。马帮们走过的时间多了,也就产生了一些故事一些猜测和传说。在这座高耸的牌坊下走过,过往的马帮都议论说,过去的匠工多有本事,牌坊这么高,石头那么重,这牌房的“帽子”(牌坊的顶子)是怎么树上去的呀?


  过了不久,就有人说出了树牌坊“帽子”时发生的故事。关于牌坊的故事是这样讲的。


  树牌坊“帽子”的那天,做牌坊顶子的石头很重,用什么办法都难立上去。用绳子拉,把顶子拉坏了,用吊杆吊,没有那高的吊杆。多少能工巧匠都难住了。正在为难的时候,忽然出现了一个白胡须的老人。那些工匠就有人上前去问:老人家,你胡须这么长这长白,活在世上的时间也长,见过的世面也多,您帮我们出出主意,这牌坊的“帽子”如何能竖上去?老人酹着胡须思忖了半天,说:“我这么大年纪了,土都埋到嘴牙上了,怎么能知道这牌坊‘帽子’如何竖啊!”说完话,老人就不见了。建郭母娘娘的牌房的工匠,也是村子里极其聪明的人,马上就悟出来了。他们就在牌坊四周堆上土,一直堆到了牌房顶上(应土堆到嘴牙上了的话),然后把牌坊的帽子从四周土上推上去了。


  第二个传说听起来有点离谱。说竖牌坊那天,那牌坊的顶子总是竖上去又倒了下来,竖上去又倒了下来。想了多少办法也竖不上去。建牌坊的工匠立不上牌坊的顶子以后,就去请一个僧人算卦,看看是什么原因。僧人看了郭母娘娘的生辰八字,说郭母娘娘在吃斋的日子里,曾经动过一次凡心,她能说出来,这牌坊的顶子就能立上去。回到村子里,匠人婉转地叫人去问郭母娘娘。郭母娘娘思量半天说,她这一辈子,没有动过什么凡心,只是有一次从楼上下来,看见院子里公鸡和母鸡踩蛋,动了一下心思。郭母娘话一出口,贞洁牌坊的顶子就竖上去了。



  马帮嘴里,当然不会有什么好话。但我觉得,最后一个传说,说明旧社会禁欲思想对妇女的残害,对女子吃斋有一定的讽刺意义。村子里的女子吃斋,是受一种无形的东西支配着,成为一种习俗,一种观念的牺牲品。其实她们也是“人”,难道没有七情六欲?我写章斐村里马帮郭有奎修的“贞洁牌坊”,只是想讲章斐的历史,马帮修建贞洁牌坊。讲郭有奎修牌房是怎么想的,动力来自何方?贞洁牌坊,作为村子里的一种历史,一种文化,有必要记载和研究。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木祥 于 2009-4-11 10:51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4-11 12:06 | 只看该作者
木祥大哥,好久不见,向来可好?生意兴隆哦,代问候嫂子哈。
3#
发表于 2009-4-12 00:53 | 只看该作者
章斐的历史因为有了“斋女”和“贞洁牌坊”而显得厚重。这个郭有奎确实是个大善人,为了村里,不惜花费诸多钱财建桥、捐资,修牌房,他的所作所为,是与郭母娘娘的家教有关,但这也反映了当地的纯朴的民风。大家都在行善积德。文章里关于牌坊的故事,我认为第一个具有传神的经过,而第二个就是说明旧社会禁欲思想对妇女的残害,对女子吃斋有一定的讽刺意义。“贞洁牌坊,作为村子里的一种历史,一种文化,有必要记载和研究。”这也是作者的一大贡献。文章记述详实,语言丰富,内涵深刻。好文,精华支持!
4#
发表于 2009-4-12 07:49 | 只看该作者
民俗风情在其中,难得好文!支持精华。
5#
发表于 2009-4-12 08:34 | 只看该作者
缜密的叙述,质朴的文笔,让文章的人文底蕴和民俗风情更加厚实浓郁,寓意、寓情于描述之中,确实有助于凸显自然的气息和淳朴的韵致,好文章,支持精华!
6#
发表于 2009-4-12 19:16 | 只看该作者
古典的乡村文化,欣赏!
7#
发表于 2009-4-12 22:20 | 只看该作者
再来看木祥老师佳作。学习过。
8#
发表于 2009-4-13 01:55 | 只看该作者
提读下。问好!
9#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14:4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朋友们提读.问好!
10#
发表于 2009-4-13 16:3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木祥 的帖子

欣赏美文!问好木祥老师!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09:26 | 只看该作者
问好杨先生.有机会到丽江来玩.
12#
发表于 2009-4-15 09:34 | 只看该作者
读木祥兄的文字,总是能够感受到浓郁的地域特色。问好。
13#
发表于 2009-4-15 20:5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文友独具地方魅力的文章,问好!
14#
发表于 2009-4-16 15:30 | 只看该作者
章斐的历史因为有了“斋女”和“贞洁牌坊”而显得厚重。这个郭有奎确实是个大善人,为了村里,不惜花费诸多钱财建桥、捐资,修牌房,他的所作所为,是与郭母娘娘的家教有关,但这也反映了当地的纯朴的民风。大家都在行善积德。文章里关于牌坊的故事,我认为第一个具有传神的经过,而第二个就是说明旧社会禁欲思想对妇女的残害,对女子吃斋有一定的讽刺意义。“贞洁牌坊,作为村子里的一种历史,一种文化,有必要记载和研究。”这也是作者的一大贡献。文章记述详实,语言丰富,内涵深刻。


借用永生评语,欣赏先生文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5 07:12 , Processed in 0.43433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