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850|回复: 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码头之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9 14: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山东邹平县的西北部,有一片广袤美丽的膏腴之地,这里灰墙红顶,绿树掩映,村野毗连,民风淳朴,时值春末,到处呈现出一派蝶舞蜂喧,草木葱茏的景象。车子沿着齐整平坦的柏油公路驰骋,田野里的树木潇洒俊逸,清秀典雅。透过车窗,我从内心里感受到的是黄土之上的和风惠畅,原野之上的绿意扑面,让人的澄明心境顿生返朴归真之念。这就是被人们戏称为邹平“西伯利亚”的码头镇,我从内心里一直热恋着的生身故乡。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偏远而落后的码头镇,是一幅男耕女织,临水浣衣,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古朴画卷。这里百姓憨厚朴实,春来风沙四起,村镇萧条清寂,荒草葳蕤满地,因“产业单调收入薄,粗布蓝衫少油盐,家家居住草坯屋,村村泥泞行路难,”码头在人们口中是愚昧无知的代名词,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滞后,仿佛是个被人们遗忘了的角落。而如今的她,仍然具有天然质朴的生趣,丰姿秀态,古朴自然,像个野性未凿的乡下姑娘,你看魏码公路沿途的婀娜杨柳枝叶繁茂,在春日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绿莹莹的油彩;你看乡村人家房前屋后槐香芬芳的棵棵大树,更是一束花枝擎彩繁,满树翠叶色葱茏;你看黄河大堤下花香飘逸,用千树梨花千树雪,一溪杨柳一溪烟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村头的荷田里也悄悄抽出一池浅浅绿绿的嫩枝秀叶,和着户外那一湾鸟声蛙鸣的诗意,尤其是河水清灵鲜活的不断注入,让这些大地晶莹的眼睛春潮涨满,画意堪染。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生活总是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尽管春寒料峭,路边的迎春花枝上早已吹起了一个个金黄色的小喇叭,让人仿佛从这里听到了传自于金码大地迸发出来的鲜活声音。晨曦初露,朝霞满天,溪水澄碧,风景旖旎。码头人民在这片蕴藏着浓郁文化气息的古老土地上,用自己聪察轩昂的才智和非凡过人的气魄胆识,努力建设着“广田故里,生态码头,十里荷塘,电煤基地,”不断传承和丰富着悠久而动人的民间传说,每个细节都散发着蓬勃的生命激情。

  放眼前望,高楼耸立,整幅画卷,春意盎然。车行之中,眼中的风景充满旋律和节奏,产生出流动的健美。站在这片渐渐复苏了的金码大地上布满了的热烈和奔放的油彩里,我的目光仿佛穿透了沧桑千年的浩渺时空:朝阳县内人流熙攘车水马龙,魏王城外苍野广袤气势恢宏;济水河畔浪花翻滚船帆高扬,崔子城池集茂繁盛人声沸鼎,无盐牧马处浩荡无边野草萋萋,天子巨墓规模宏大巍峨耸立,军营兵寨枭雄迭起战马嘶鸣,张养浩圣井旁边挥就《圣惠泉记》,孔夫子文绍台上滔滔讲经,慧真寺里贫寒家庭稚子求学,文庙画廊中洗岑光耀留名,复兴中学的革命大熔炉,先后培养合格学生一千二百多名,煅炼出了大批的抗日精英……厚重的历史画册在一页页缓缓翻过,包含着码头人民创造的昔日辉煌。这些悠久而美丽的传说,与现代人隔着一道深厚的屏障,但也正是有了这道坚固的屏障,才挡住了历史之后的浮尘与不屑,揭起了现代人渴望回眸历史的情怀,若以无限延展的目光探视码头的角角落落,它们都像是最深远的历史符号一样,印记着后来者对码头悠久历史的回望与怀念、对远古的探寻与猜想。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平安、富裕、和谐、文化”的码头,我永远的生身故土,一个地图上几乎看不到的弹丸之地,却蕴涵了泱泱中华民族文明了五千年的缩影;码头,是一棵丰硕而挺拔的千年古树,结满了浸透贤哲智慧的果实;码头,每一条流动的脉络里,都有无数先祖创造历史和向往未来的身影。

  码头底蕴深厚,灵水秀树,蓝田日暖,软玉生烟。在这片古老而厚重的土地上,涌现出了诸多的名人志士。名扬青史的先贤志仁中,既有治国安邦的忠臣良相,也有御敌守边的民族英雄,既有通晓千古的饱学之士,又有学富五车的文人墨客,都因其学识和品德而代代相传,影响深远。“齐有奇女子,勤俭徵素履,风俗遗东皋,治可臻上理,荒野牧厥马,至今传遗迹,女德允如兹,名堪纪青史”的无盐牧马女,虽奇丑无比,年逾四十而无能嫁人,但却智慧聪颖,自荐于齐宣王以后,进谏废除齐国四殆有功,而被立为齐宣王正后;现码头镇驻地东侧崔子城中的齐国良臣崔杼,具文蹈武略之才,兼有治国安邦之功,是崔人姓氏的源泉始祖;清代乾隆年间的武显将军李码村李化龙,受命朝廷奉皇帝之命征讨安南、驱逐倭寇时战死沙场,因“奇功伟烈并光垂青史,万古芳名与天地并老,”而乾隆皇帝赐碑彰表;平民教育家李星华面对日寇的利诱,“虽刀锯斧钺加于颈,也不能忘记我是一个中国人,”年老不能征战疆场,却义务到复兴中学教学,以明心志;还有“沉潜周扬六艺之场,贯穿华梵百家之奥“的一代宿儒、学者时济云老先生,毕生致力于“修其道以立其教,修其道以利来者;”“日寇不投降,坚决不要工资”的复兴中学创始人曹得敏先生,倡导学生“英雄当为国,临战当不惧,”为抗战输送了大量人才;因“郭兴福教学法”而被中央军委所推广的大练兵带头人郭兴福,为“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的著名文学家、教育家李广田先生等等,他们都是码头人民的杰出代表,都是码头人民的骄傲。

  如今的青龙街、护驾坡、黄龙背等有着古老传说的村庄焕发了青春,昔日荒草遍野,人称好马跑不过三圈的无盐女牧马处,现在满眼都是盈盈灼灼群芳首,艳映东篱万蕊红的秀美景色,天子墓下已是稼禾葱茏,粮丰林茂,沟渠纵横,鸟语花香。“记着老百姓的吃,记着老百姓的穿,记着老百姓的冷和暖,记着老百姓的苦,记着老百姓的甜,记着老百姓的平和安,”具有改革开放意识和奋进超前的码头镇党委、政府领导,带领勤劳朴实的农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于店大棚西瓜已经成为码头镇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码头镇也是国家农业部命名的无公害西瓜生产基地,另有奶牛养殖、桑蚕养殖、淡水养殖、特色圆铃枣、无公害韭菜种植等逐渐形成规模,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格局。平原水库粼粼细波,金光潋艳,十里荷塘,风姿肥满,别具神韵。低矮破旧的农村草屋,早已变成砖石结构的大瓦房和楼房,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兄弟,也懂得了营造花墙月门错落,红瓦青房相间的乡村诗情院落,也懂得于琐碎的红尘中将自己涵养成一首清丽的小诗,充实而有光辉。早年产业单调的码头几乎没有什么企业,现今的码头正朝着富裕文明的方向大步迈进:三利纺织、源强金属、兴泰煤业、跨越集团……座座厂房,机器轰鸣,车辆交织,道路纵横,我印象中所有的这些,都给古老而现代的码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政是老百姓的政,官是老百姓的官,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心为民所牵”的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开拓奋进,求实创新,创造出了一流的业绩,让那些戴着有色眼睛看码头的人从此肃然起敬,质朴、坦荡、执着、自信的码头人,内心充满了坚定、刚毅、果敢和尊严。

  记得四月初,我们到码头座谈纪念李广田先生时,镇领导的发言振奋人心,像浸透着情感的珍珠,闪烁着独特的思想光辉。我们相约夏天到一起码头欣赏活水游鱼、流水淙淙的十里荷塘。相信那些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的乡间景致,定然是一种澄澈的世界,一种情致的归宿,一叶承牵梦幻的小舟!我们从码头镇驻地返回县城时,已是夜幕时分,街灯相互辉映,像一条亮丽飘逸的彩带舒展着修长妩媚的宽阔马路。让我们真诚地祝福未来的码头吧:潮平两岸阔,风正好扬帆!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范廷伟 于 2009-5-14 12:06 编辑 ]
42#
 楼主| 发表于 2009-5-14 21:0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琴若雨 于 2009-5-13 15:53 发表
正如永生版主所言,历史的浑厚苍莽与现实的气息交融,质感厚重,欣赏,支持精华!

感谢您的阅读。琴版的评也像您的散文一样充满诗意!问好!
41#
 楼主| 发表于 2009-5-14 21:0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独上栏舟 于 2009-5-13 10:42 发表
政是老百姓的政,官是老百姓的官,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心为民所牵_____看到这样的好官,真让人欣慰!问好了朋友!

谢谢您的阅读!问好朋友!
40#
发表于 2009-5-13 15:5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9-5-11 15:51 发表
有历史的浑厚苍莽,有现实的气息氤氲。这种融合是文旨的需要,也是大散文的至要。作者的笔触能够深透进历史,观照着现实,展望着未来,确实是非常难得的支 ...


正如永生版主所言,历史的浑厚苍莽与现实的气息交融,质感厚重,欣赏,支持精华!
39#
发表于 2009-5-13 10:42 | 只看该作者
政是老百姓的政,官是老百姓的官,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心为民所牵_____看到这样的好官,真让人欣慰!问好了朋友!
38#
 楼主| 发表于 2009-5-13 10:3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阿雷 于 2009-5-11 09:06 发表
范哥写的厚重,场面宏大,历史人文融与一块.文采飞扬.不错,学习.

想到您的博客学习,但很长时间没有更新了。
37#
 楼主| 发表于 2009-5-12 12:4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汤如浩 于 2009-5-11 22:06 发表
素材详实,运笔恣肆,情感奔流,意境厚实。学习,问好廷伟!

感谢汤老师的阅评!期待您的美文!问好!
36#
发表于 2009-5-11 22:06 | 只看该作者
素材详实,运笔恣肆,情感奔流,意境厚实。学习,问好廷伟!
35#
 楼主| 发表于 2009-5-11 20: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09-5-10 06:25 发表
我们相约夏天到一起码头欣赏活水游鱼、流水淙淙的十里荷塘。相信那些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的乡间景致,定然是一种澄澈的世界,一种情致的归宿,一叶承牵梦幻的小舟!
码头之恋,就是故乡之恋。作者赞美故乡文化积 ...

感谢高老师的鼓励。期待您的新作。问好您!
34#
 楼主| 发表于 2009-5-11 20:0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9-5-11 15:51 发表
有历史的浑厚苍莽,有现实的气息氤氲。这种融合是文旨的需要,也是大散文的至要。作者的笔触能够深透进历史,观照着现实,展望着未来,确实是非常难得的。原来被中央军委所推广的大练兵带头人郭兴福也出生在这里。支 ...

      郭兴福,山东省邹平县码头镇延安村人,1955年在十二军三十四师教导营任排长兼指导员,后晋升中尉军衔。郭兴福秉性刚直,好学上进,肯于钻研。精心研究小分队战术和技术训练,研究摸索出一套步兵教学训练的方法而闻名全军,被誉为“郭兴福教学法”。他的教学训练方法受到了中央军委叶剑英、贺龙、罗瑞卿等领导的重视与表扬。1963年,全军普遍推广“郭兴福教学法”,掀起全军性的大比武。1964年,郭兴福受到中央军委领导接见。步兵三十师党委批准给郭兴福记二等功,第十二军党委、南京军区党委分别给郭兴福记一等功一次。在文革期间,郭兴福受到过”四人帮“的残酷迫害,全家人集体自杀过,粉碎”四人帮“以后,南京军区党委给郭兴福彻底平凡。
    感谢杜老师的阅读,您对郭兴福很了解。我们村离他的老家不到二十里地,和李广田先生的老家只有几华里,他们都是码头人民的骄傲!
33#
 楼主| 发表于 2009-5-11 19:32 | 只看该作者
张实杰,(1922—)又名赵浩然。山东省邹平县码头镇三合村人。一九三八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独立营连政治指导员,山东纵队第三旅八团连政治指导员,连长,渤海军区清西独立营副政治教导员,特务营政治教导员,渤海军区直属第一团营政治教导员,山东军区第七师十九团营政治教导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七师二十旅五十八团副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十七师四十九团副团长,团长,第四野战军四十三军一二八师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团长,师参谋长,副师长,师长,海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广州军区空军参谋长,福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32#
发表于 2009-5-11 15:51 | 只看该作者
有历史的浑厚苍莽,有现实的气息氤氲。这种融合是文旨的需要,也是大散文的至要。作者的笔触能够深透进历史,观照着现实,展望着未来,确实是非常难得的。原来被中央军委所推广的大练兵带头人郭兴福也出生在这里。支持精华!
31#
 楼主| 发表于 2009-5-11 09: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川媚 于 2009-5-10 19:19 发表
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奏鸣。非常大气的篇章!学习问好!

感谢您的热情鼓励。还需要向您多学习。
30#
 楼主| 发表于 2009-5-11 09: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林丽霞 于 2009-5-11 08:09 发表
恢弘气派,但又婉约秀美。欣赏。

感谢林老师的阅评!多交流!问好您!
29#
发表于 2009-5-11 09:57 | 只看该作者
朴实而气魄宏大的散文,学习了!
隔水呼渡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1 02:49 , Processed in 0.13235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