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264|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从《西游记》略谈国人的信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23 22: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西游记》略谈国人的信仰
  
  《西游记》是一部内容独特的小说。说它独特,就是独特在它的宗教题材;然而同时,它又是一部喜笑怒骂、甚至有些荒诞不经的小说。所以,这样的一部作品,引起人们的争议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不只是在后世,就是在吴承恩的同时代,他的朋友们对他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创作这样一部作品就表示过极不理解。在他们看来,以吴承恩这样的才气,是应该做些经世致用的文章,得个出身才是正途,所以他们曾经不止一次地对他加以规劝。只不过他们的劝解并没有发挥作用,吴承恩一意孤行,终于排除万难,完成了这部伟大的著作。当然,后来他竟以此著作名垂千古,则是连他自己也始料不及的事情了。
  
  有人把《西游记》称为神话小说,的确,在书中,大量充斥了神怪法术之类的内容;但也有人认为,《西游记》的主旨是要宣传佛教的,这也没有错,因为书中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宣传了佛教教义。然而这两种观点似乎都有些偏颇,至少不够客观,更不够全面。
  
  杜甫有诗云:“文章千古事。”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尤其是那些“御用”之外的“在野”文人,从来就没有哪一个是为了生前乃至身后的灵魂问题而创作的。由于两千来年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深刻影响,所以但凡有文学作品问世,无一不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而它们的作者,则无一不是在用他们的笔去描画现实,乃至于借此干预生活。这其中,修订《四书五经》的孔子是如此,编撰《史记》的司马迁是如此,甚至专门“说鬼说狐”的蒲松龄也是如此,《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自然也不例外。
  
  事实上,只要我们细加品读,不难发现,《西游记》中光怪陆离的神话描写,甚至不可思议的佛法描写,都只不过是一种表象,不过只是现实生活的一种曲折反映而已。比如说那个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连十万天兵也奈何不得,可是以这样的本事,到了天宫却只能做一个看马的“弼马温”,这正可见我们几千年来“只问出身,不问才能”的用人制度;而西天路上,但凡“上头有人”的妖怪,无一不是在关键时刻被他们的主子救走,这又是对“人情大于法”的现实反映;沙僧曾为天庭的卷帘大将,只不过失手打碎了一个什么破瓶子就被贬下凡间做了妖怪,正可见小职员的悲哀;而如来佛的护法弟子的阿难伽叶在传经时竟然公开索要“人事”,难道不是揭露了官场的腐败?……如果我们剥去宗教和神话的外衣,将天庭、地府乃至于西天都看作是政府衙门,将诸天神佛看作各级官员,将妖魔鬼怪看作黑恶势力,将唐僧师徒看作坚持正义、不畏强暴的卫道者……我们就会发现,原来这个千奇百怪的神话世界,竟和我们的现实生活如此相似。原来,《西游记》中所谓的神佛世界,不过只是一面映照现实的哈哈镜而已。尽管在镜子中的景象已经有了如许的夸张、变形,但终究没有脱离现实生活的影子。
  
  当然,《西游记》中毕竟充斥了大量的宗教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佛教教义,这一点是谁也无法否认的。比如说,西天路上,六耳猕猴的出现,是因为唐僧师徒离心;黑风怪的出现,是因为孙悟空的炫耀;而青牛精的出现,则是缘于猪八戒的贪心……我们大概可以这样说,在他们取经途中所遇的妖怪,一般的都不是“外魔”入侵,更多的还是“心魔”的原因。而孙悟空更是被直接称为“心猿”。要知道,“心猿意马”指的就是我们难以控制的思想,而一个人一旦“心猿意马”,管不住自己的头脑,就会“大闹天宫”(头即天),结果可是会惹出大乱子来的。那要怎么办呢?别的暂且不论,先压它五百年再说;即使日后放出来,也要戴上“紧箍咒”加以约束,唯其如此,才能逐渐步入正轨,并且最终“修成正果”。在《西游记》中,无论是整体布局,还是一些细枝末节,无不体现了佛教的思想。只要是对佛学略有了解的人,每每读到此处,都会发出会心的微笑,不由得佩服作者能如此巧妙地把佛教教义融于异彩纷呈的故事之中,佩服作者难得的神来之笔。
  
  然而细心的人们又会发现,这其中的宗教描写是混乱的,最为明显的一点就是,书中明明是以佛教故事为中心的,却偏偏夹杂了大量道教的内容。而且作者还将这二者结合起来,组成一个体遍布天上地下、极乐凡尘的神话世界。这是作者宗教知识上的欠缺,还是有意为之呢?
  
  从书中渗透的大量佛教思想来看,作者不可能对佛学只有一知半解。然而即使抛开书中掺杂的道教内容不说,只看关于佛教的描写,实际上也是漏洞百出,和真正的佛教教义并不是一回事。比如说,依佛教观点,如来佛(即释迦牟尼佛)与众菩萨是不会以真身出现世间的,因为佛已经“灭度”,而菩萨们又往往住在不同的“世界”(空间)。如果他们要度化世人,往往都是选择“现身说法”,也就是要化成不同身份的人去进行言传身教。再比如说,在小说的结尾,如来佛加封唐僧和孙悟空为佛,这也是很荒唐的。因为依佛教观点,某一尊佛只能为其他人“授记”,也既是告知他在未来的某一世将在某个世界做佛。而且,佛是自己修成的,根本就不像凡世的官职一样,是谁可以“加封”的,哪怕是佛祖也没有这个权利。更何况,在一个世界里也只可能有一尊佛,在我们这个世界里,唯一的教主就是释迦牟尼佛,同时又出现两尊“旃檀功德佛”“斗战胜佛”是绝对无法想像的。
  
  那么,作者又何以会在小说中出现这样的错误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他是有意为之的。事实上,把佛、道等内容结合甚至是掺杂起来写在作品里,吴承恩并不是唯一。同是在明朝,著名的剧作家高廉有一部杂剧《玉簪记》,其中的女主人公陈妙常明明是住在道观里,师傅却偏偏是一位尼姑,而且张口闭口谈的根本就不是道家的黄老之术,反而都是佛家的禅理。和吴承恩一样,他们都在自己的作品中选择了将佛道内容互相混杂,而且根本就不管是否与真正的教义吻合。原来,在他们的笔下,所有宗教的教义都无须认真推究,因为它们只不过和诸如时间地点等因素一样,是作者用来编写故事、塑造人物,以实现其创作意图的手段罢了。
  
  笔者的家乡的附近有一位民间故事家王海洪,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找上门来听他讲故事的时候,曾给他们讲了一篇《拜五道》,说的是有一个穷人,年年都拜财神,可是年年都是穷得掉底儿,他一气之下,这一年不但没有拜财神,反而拜了人们都不大喜欢的“五道神”,结果一向少人参拜、少受香火的“五道神”大喜,便赐他福禄,帮他富了起来。听了这个故事,联合国教科文的专家们觉得很是奇怪:这样一个荒诞不经的神怪故事又有什么思想意义呢?王海洪老人的一句话就点出了故事的主旨:“这就是穷则思变嘛!”于是叫来访的专家们大加赞赏。
  
  看来,在中国,无论是摆弄笔杆子的真正意义上的文人,还是口头创作的民间艺术家们,在他们眼里,宗教也好,神话也罢,都只不过是用来反应现实、干预生活的手段,其知识上的正确性则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当然,既然优秀的作品总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那么如果我们非要从中解读国人的信仰也未尝不可。只以《西游记》为例,就完全可以认为国人在宗教信仰的问题上的的确确是模糊和混乱的。因为事实上,我们确实是没有一个可以称为全民的宗教,而所谓的信仰者又往往并不是真正了解宗教的真谛。比如说,人们参拜观音菩萨,并没有几个人真的是要皈依三宝,他们只不过是要求观音“寻声救苦”,或是“送子”“送福”而已;人们参拜“三清”,也没有谁真的是要修道求仙,他们只不过是要求这三位祖师保佑平安无事、或是升官发财罢了。如果说,这其中分明体现了国人信仰的缺失,或是国人过于讲求功利的本性,那么我们更可以说,这恰恰正是国人一向关注现实胜于关注灵魂的表现。因为毕竟今生是实实在在的,是可以把握的,而来生则是难以预料的,是虚无飘渺的。这一点非但不应该加以批判,反而很应该得我们引以为骄傲。
  
  在这一点上,最有代表性的该是我们的先哲孔子了,他就曾经说过:“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可以想像,在孔子眼中,鬼的地位是次于人的。而且,我们似乎还可以从中读出他下一句的潜台词应该是:“未能事人,焉能事神?”自然地,神的地位也是次于人的。不要以为这是笔者的凭空猜测,因为就是在他最为注重的祭祀中,他竟然也会说:“敬如在,敬神如神在。”一个“如”字已经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在孔子看来,对于鬼神,只不过是要当作他们好像(如)存在而已,至于是否真的存在根本无须追究,因为所有的祭祀礼仪不过都是做给活人看的而已。所以说,在中国人的生活里,神鬼最好还是乖乖地呆在他们“如在”的地方,而千万不要惹着活人,如若不然,万一人们连“如在”都不想要了,做为神鬼,也就只有黯然隐退甚至彻底消亡的命运了。如若不信,试看一下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在其庞大的神仙体系中,能够被普通民众铭记,并一直享受香火供奉的又有几人呢?(水如空)
  
   

[ 本帖最后由 水如空 于 2009-5-24 20:23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5-23 23:5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水如空 于 2009-5-23 22:30 发表
  如果说,这其中分明体现了国人信仰的缺失,或是国人过于讲求功利的本性,那么我们更可以说,这恰恰正是国人一向关注现实胜于关注灵魂的表现。因为毕竟今生是实实在在的,是可以把握的,而来生则是难以预料的,是虚无飘渺的。这一点非但不应该加以批判,反而很应该得我们引以为骄傲。
...


非常有见地的观点。

其实关于宗教,道可道,非常道,佛无佛,有佛相。一心向善,何论佛道。《西游记》在否定者的否定中名垂千古。
3#
发表于 2009-5-24 09:23 | 只看该作者
首先表达一个观点:也许是性别的因素,又也许是学习的不够深入,我对宗教信仰之“崇拜”也很“混乱”。当“这件”真实的事件摆在我面前,我可能就要从佛家的角度去圆说;当“另一件”真实的事件摆在我面前,我可能就要从道家的观点去化解,而解决生活中这些“真实”的事件,往往又参杂进儒教的“中庸”说。一直以来,我赞成儒释道三家鼎立又合而为一的思想。所以,不去排斥任何一种宗教,也没有单一的信仰。但是,这些“学说”在生活中的运用,它们的指导思想,诚如如空的文章,我以为阐述得相当透彻和合理。甘肃省平凉境内有一座崆峒山,就是建有道观禅院,道教、佛教乃至儒教共存于此。我一直很向往哪里,到目前没有去过。知道江天文友甘肃的多,非常羡慕你们“近水楼台”。崆峒山道教以皇帝问道于“广成子”而闻名天下,因盛行于春秋以来的黄老之说,就成到道教的发源地。这个“广成子”不可能轻易地将“道术传给黄帝,所以,黄帝追随“他”去了峨眉山,故有黄帝问道崆洞成于峨眉说。这些当然都是以前看书才知道的,而且我相信这等书有没有太真的“可考性”。我想,历史上不会有这个“广成子”,他的名字也无非是一个“化身”。终究,在学习“儒释道”等诸多个案后,我“自私”的观点是一从“美学”的角度,二是从“教育”的角度。所以,这也是我看本土的“四大名著”的指导思想。我知道,正是自己这种狭隘思想的支配,也就评不出这些“名著”的一二来,自然也就很是佩服在这方面有研究的文友。

如空的为文扎实,我一项很欣赏。我上面的跟帖观点也是一家言,不做交流范围。大家可据主贴的信息,发表自己的看法。鉴于文章内容驳杂,所述观点鲜明,推上去。
4#
发表于 2009-5-24 10:00 | 只看该作者
先顶一个再看,问好
5#
发表于 2009-5-24 15:06 | 只看该作者
虽然有一些宗教观点和如空有所差异,但不但不承认这篇文章资料详实,论说细致,严重支持精华!
6#
发表于 2009-5-24 16:39 | 只看该作者
如空写过好多西游记的文章,这篇的概括性更强一些,不错!
7#
发表于 2009-5-24 21:12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如空的文章。大多数的中国人做事离不开功利二字,所以,宗教信仰也是如此。再加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就出现了像如空所讲的:国人在宗教信仰的问题上的的确确是模糊和混乱的。因为事实上,我们确实是没有一个可以称为全民的宗教,而所谓的信仰者又往往并不是真正了解宗教的真谛。
8#
发表于 2009-5-24 22:50 | 只看该作者
  也看过几遍《西游记》,但没有水先生想得这么多,这么细。
  确实,中国人的功利性是极强的。看看各处的寺院庙宇就知道个大致情况了。烧香瞌头的人大都不知道自己所拜的是神,是佛,还是鬼。反正,烧香瞌头是没错的。将宗教庸俗化了。
  支持精华。
9#
 楼主| 发表于 2009-5-25 20:0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玉德 于 2009-5-23 23:53 发表


非常有见地的观点。

其实关于宗教,道可道,非常道,佛无佛,有佛相。一心向善,何论佛道。《西游记》在否定者的否定中名垂千古。

说得有理!
佛道本是两个不同的体系。而且佛家要比道家的境界高,道家最终结果不过是成仙,而佛家是成佛。道家成仙多是个人的事,而佛家成佛是要教化众生的。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5-25 20: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水 于 2009-5-24 09:23 发表
首先表达一个观点:也许是性别的因素,又也许是学习的不够深入,我对宗教信仰之“崇拜”也很“混乱”。当“这件”真实的事件摆在我面前,我可能就要从佛家的角度去圆说;当“另一件”真实的事件摆在我面前,我可能就 ...

一版谦虚了。
其实一般说来,我们接触的都是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而不是宗教,我一直认为,宗教信仰毕竟要关乎身后事的,当然不排除生前事;但只关乎生前事的一定不是宗教。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5-25 20: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侦探 于 2009-5-24 10:00 发表
先顶一个再看,问好

问好侦探文友!多支持,多交流!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5-25 20:1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微风轻拂 于 2009-5-24 15:06 发表
虽然有一些宗教观点和如空有所差异,但不但不承认这篇文章资料详实,论说细致,严重支持精华!

与微风版主在这个问题上有异议,其实是一件好事,就和朋友们平时争论一样,有争论才能启发思想。
孔子曰:君子合而不同。信然!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5-25 20:1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西夏楼兰 于 2009-5-24 21:12 发表
欣赏如空的文章。大多数的中国人做事离不开功利二字,所以,宗教信仰也是如此。再加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就出现了像如空所讲的:国人在宗教信仰的问题上的的确确是模糊和混乱的。因为事实上,我们确实是没有一个可以称 ...

是啊!也许正是因为儒家思想对我们民族的影响太深,所以才不可能接受任何一种宗教去主宰我们。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5-25 20: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武俊岭 于 2009-5-24 16:39 发表
如空写过好多西游记的文章,这篇的概括性更强一些,不错!

是啊。光孙悟空就写了十篇,但都没有涉及到信仰问题,都是借其中故事讽刺现实的。也许这篇才真正回归了西游记本身。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5-25 20:2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qm407 于 2009-5-24 22:50 发表
  也看过几遍《西游记》,但没有水先生想得这么多,这么细。
  确实,中国人的功利性是极强的。看看各处的寺院庙宇就知道个大致情况了。烧香瞌头的人大都不知道自己所拜的是神,是佛,还是鬼。反正,烧香瞌头是 ...

我们烧香磕头往往都是为了求神佛保佑,或是求子求财之类的。却不知道,这尊神是否有这个能力,是否管得着这一块儿。依教理,神鬼大概是可以的,但佛不会的,尤其是许什么重修庙宇再塑金身的愿,把佛当成贪官看待,实在可笑之极。至于观世音菩萨可以“救苦寻声”,可以保佑生子,可以“施无畏”,这是经书上写的,拜求倒有些道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9 18:54 , Processed in 0.09889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