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734|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第十六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5 15: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牧歌 于 2016-9-2 12:50 编辑 <br /><br />
                                                               第十六篇
                                           蜀汉后主刘禅:为政昏庸,用人尚明
                                                                    前言
蜀汉后主刘禅不仅是三国之时的昏庸国君,也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昏闇之君,但却是三国时代在位最长的皇帝,前后长达四十二年。这里固然有刘备这位先皇的威势在起作用,但就刘禅本人说也并非一无是处。诚如陈寿在本传中所评论的:“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竖则为昏闇之后”。至少他不象东吴末帝孙皓那样残暴,也不象魏明帝那样荒淫。诸葛亮在世时,他将政事全委托于诸葛亮,几乎从来不加干预;诸葛亮去世后,他又遵照遗命,先后任蒋琬、费主持军政大事,也很少加以干涉,直到延熙十六年大将军费祎被人所剌杀,他宠信宦官黄皓,才开始变乱朝廷法度。但即使这样,他所用的几位执政大臣,如董厥、樊建、诸葛瞻等都堪称忠贞正直。
另外,他遵循诸葛亮的遗制,不轻易颁布大赦令,也不轻易改元。这对稳定政局、安定民心,减低社会成本,也是不无好处的。
由于刘禅即位前缺少实际历练,即位后又被诸葛亮这位相父一切包办替代,他基本上处于一种无所事事的状态,加上先天资质有限,久而久之,他就形成一种惰性,一切都依赖相父和执政大臣。临到自己想有所作为时,又因宠信宦官黄皓,而陷入一种偏听偏信,举止乖戾的境地。同时,由于他基本上是一位安享尊荣的君主,所以也就造成了他无所进取,不思奋斗的庸人思想。先是在魏国大举进攻面前开城投降,继而是在国家破亡、举家内迁的情况下,竟而“乐不思蜀”,由此而成为后人的笑柄。
“扶不起的阿斗”,不仅成为无能君主的代名词,也成为中国社会无用者的共名。在他身上,的确有着太多令人叹息的东西,值得后人深深反思。





还在徐州时,刘备就已结婚,先后纳甘氏、糜氏为妾,但一直没有生育,后来徐州失陷,刘备败逃,单枪匹马投奔袁绍,两位夫人也随着关羽的投降曹操来到了许都,由此,刘备与甘、糜二夫人天各一方。直到建安六年,刘备脱离袁绍,来到汝南,关羽也离开许都,护送两位嫂嫂到古城与刘备、张飞相会,刘备才得以与两位夫人聚首。
就在这一年,刘备想趁着曹操与袁绍大战之机奇袭许都,结果却被曹操及时回军,大败刘备于汝南,刘备只剩下不到一千人马,只好狼狈南逃,投托于荆州的刘表。
来到荆州后,刘备倒是过了几年较为安定的生活,与甘、糜两位夫人也得以享受天论之乐。可奇怪的是,也不见两位夫人怀孕生子。直到建安十二年,甘夫人才给他生下第一个男孩。因怀孕时甘夫人梦见北斗入怀,所以取乳名叫“阿斗”。刘备年近半百,才有了这么一个孩子,而且是个男孩,自然是视为宝贝,珍爱不已。阿斗小时也长得很可爱,圆圆的脸蛋,两只小手胖乎乎的,两只眼睛忽闪忽闪的,挺有精神。甘、糜两位夫人都把阿斗当作心肝宝贝,悉心呵护。刘备虽是个事业至上的人,但对这个迟来的儿子也同样看得很重,一有时间也抱着小阿斗逗乐。关羽、张飞两个叔叔虽然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自己的儿女,但对小阿斗也特别看重,在他们的心目中,小阿斗也就是他们的小主人,一旦长大成人,他们之间也就是君臣关系。因此每次到了大哥家,总少不了要逗小侄儿玩玩,让他摸摸脸,揪揪胡子。尤其是张飞,有时还喜欢用他那又粗又硬的胡子去扎小阿斗的小脸蛋,当小阿斗被扎得哇哇大哭的时候,张飞却得意地大笑起来。
可惜这样的平安日子很快就被打破。随着曹操大军的南下,刘备居住的新野很快就成了战场。刘备虽然先后在徐庶、诸葛亮的组织、指挥下三败曹军,但却无法改变刘备被动挨打的局面,随着新野的被大火焚毁,刘备只得一路南撤。当撤退到当阳县时,刘备的队伍被曹操的大队人马赶上,一场血腥的杀戮开始了。不仅跟随刘备南撤的十多万新野、樊城百姓成了曹操大军蹂躏的对象,就连刘备本人也险遭不测,还多亏了张飞的舍命保护。至于赵云所护送的家属队伍则早已被冲散,不知了去向。
当时赵云负责保护各位将士的家小往南撤退,在景山上遭遇曹操大军的攻击,家属队伍既无战斗力,行动又特别迟缓,赵云顾得了这个,就顾不了那个,结果到头来家小全部被冲散,连甘、糜二位夫人和小主人阿斗也不知了去向,急得赵云四下里寻找。好不容易在一位受伤军士的指点下才找到受伤的甘夫人,可糜夫人和小阿斗还是不见踪影。赵云在送走甘夫人后,不得不转身再去寻找糜夫人与小阿斗。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赵云在一位普通百姓的指点下终于找到身负重伤的糜夫人。
这时的糜夫人腿上中了一枪,还在流血不止,衣服破了,披头散发,正抱着小阿斗在一个枯井边痛哭。见到赵云,就象看到了救星一般,立即停止了哭泣。她对赵云动情地说:“碰到了将军,小阿斗就有救了!请将军看在他父亲飘零半生,年近半百,才有了这点骨血。请将军无论如何也要保护他,让他回到父亲的怀抱中,我就是死了,也没有遗憾了!”赵云要扶她上马,可她深知战马对于将军的重要性,宁死也不肯上马。眼看着曹军的呼喊声越来越近,糜夫人知道再也不能延误下去了,于是果断地把阿斗往地上一放,自己则毫不犹豫地翻身跳进了枯井之中。赵云见糜夫人如此刚烈,也不禁肃然起敬,他推倒土墙,掩盖了糜夫人的尸身,然后抱起地上的阿斗,解开身上的护腰带,放下护心镜,将阿斗放在胸前,再穿上战袍,系上腰间护带,把全身再捆扎一番,直到认为稳妥了,才提枪上马。
说来也怪,这小阿斗在遍地血腥,到处都是人喊马嘶声的情况下,竟然不哭不闹,而是好奇地睁着两只小眼睛看着眼前这位赵叔叔,尽管被赵云勒在胸前并不舒服,但他却老老实实,一动也不动。当赵云放开战马奔跑时,或是与曹军交战时,随着赵云身子的剧烈晃动与抖动,他在赵云的胸前也并不好受,可他竟然很听话,既不蹬踏,也不哭闹。更奇怪的是,赵云在曹操的千军万马中来回驰骋、奋力拼杀,也不知遭遇了多少危险的情形,可冥冥之中好象有命运之神在保护小阿斗,他竟然没有受到一点伤害!
赵云好不容易杀出曹军重围,保护着小阿斗来到刘备面前。赵云一边哭着向刘备请罪,一边对胸前的阿斗是否安全表示担心,说:“刚才还隐隐听到小阿斗在我怀中啼哭,可现在却一点声息都没有了,多半是保不住了!”可解开战袍一看,小阿斗睡得正香呢。赵云自然是大喜过望,禁不住激动地说:“上天保佑,小公子竟然毛发无损!”赵云高兴得将小阿斗抱在手里,然后小心翼翼地交给刘备。可让赵云没想到的是,刘备在接过小阿斗这后,毫无欣喜之情,而是一把将小阿斗扔在了地上,嘴里还恨恨地说:“为了你这个小东西,差点损失了我一员大将!”大概是外面的包裹比较厚,这一甩虽然比较重,但里面的小阿斗并未感到疼痛,因此也没有发出啼哭之声。赵云见刘备把自己看得比宝贝儿子还重要,自然是大受感动,于是赶忙从地下抱起阿斗,哭着拜谢刘备:“主公这样看重我赵云,我就是粉身碎骨,也回报不了您对我的恩情!”
从那以后,小阿斗就对赵云格外亲切,只要一见到赵云,就会伸出两只小手,向着赵云喊:“抱,抱!”赵云也对小公子有着特别的感情,一有时间,就要抱抱小阿斗,逗他玩玩。
但小阿斗的命似乎特别硬,用旧时的话说,他好象天生就有一种克母之命,为着他,糜夫人已经死在了长坂坡;才过了几个月,亲生母亲甘夫人又得病死了。两个母亲都死了,这对于一个只有一岁多的孩子来说自然是一种不幸,好在刘备身边的丫环、侍女并不算少,有这些女性的照顾、侍候,小阿斗照样可以无忧无虑地成长。何况还有痛爱他的爸爸,以及关羽、张飞、赵云这几位叔叔呢。
建安十四年,刘备去东吴招亲,以半百年龄娶了年青、漂亮的孙尚香,难免在少妻身上分点心,但对阿斗这个宝贝儿子还是悉心呵护的。孙尚香来到荆州后,因为在东吴娇纵惯了,一时也改不了,行事往往我行我素,不拘礼法。刘备也不免有点头痛,于是干脆让既威严、又细心的赵云主管内事。在威名赦赦的赵云面前,孙尚香果然有所收敛,不再那样横行无忌了。不过,孙尚香虽然行事颇有几分男子气,有点任性霸道,但对阿斗倒很喜爱,就象亲生的一般,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阿斗也还乖巧,对这位继母也很亲近,嘴上“妈妈,妈妈”还叫得挺甜,因此一家子还算和谐、融洽。
建安十六年,孙权见刘备违背诺言率兵入川,不由得大为愤怒,就暗中派遣心腹将领周善带着五百名士兵假扮成商人潜入荆州,在见到孙夫人之后,假说吴老夫人病重,要孙尚香立即赶回南徐。孙尚香一时不察,信以为真,也不告诉镇守荆州的诸葛亮,就急急忙忙带着五岁的阿斗,跟着周善上了船。阿斗也不知怎么回事,就问孙尚香:“妈妈,我们这是要去哪里?”孙尚香回答说:“阿斗听话,外婆病了,我们去看外婆。”阿斗觉得有点奇怪,妈妈既然要带我离开荆州,为什么却不跟关羽、张飞、赵云三位叔叔打招呼呢?可他毕竟有几份怕母亲,也不敢发问。
就在周善自以为得计时,却被赵云得知消息,他立即风驰电掣一般带着四五个骑马的士兵沿江追赶。赵云深知阿斗的份量,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孙夫人带走阿斗,于是当他乘坐的小船即将靠近孙夫人的大船时,也就奋不顾身跳上大船,并不顾上下尊卑的礼节,从孙夫人手上抢过阿斗,紧紧地抱在怀里。阿斗看着赵叔叔不顾礼貌从妈妈怀中抢夺自己,虽然也有点奇怪,但想起赵叔叔当年在千军万马中不顾生死地保护自己的一幕,他相信赵叔叔一定有他的道理,所以尽管他被赵叔叔一只手紧紧地夹在腋下,连出气都有点困难,但他竟然不哭不闹,任凭赵叔叔夹着他。后来张飞也赶来了,他可不象赵云那样客气,一上船就挥手一剑,把周善给杀了。最后,孙尚香虽回了东吴,但阿斗却安然回到了荆州。这一下,把孙权想以阿斗为人质,要挟刘备方面交还荆州的计划也完全打破。为了这个,刘备与孙权的矛盾也更深了。从这以后,阿斗就再也没有见过孙尚香这位既年青、又漂亮的妈妈了。
自从这次事件以后,阿斗既没有了妈妈,爸爸又不在身边,虽然有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等叔叔悉心呵护他,但也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而且自这件事发生后,几个叔叔对他也看得更紧了,好象担心他随时都会丢失一样。好在关叔叔、张叔叔家里都有哥哥、姐姐、妹妹,他们对这个小弟弟、小哥哥可关心啰,经常跟他一起玩,逗他开心。尤其是张叔叔家的姐姐对他特别好,虽然两人同年,但女孩子懂事早,就象大姐姐一样关心、照顾他,使他有一种从未有过的亲近感。
刘备自建安十六年率兵入川,到十九年进入成都,取代刘璋成为成都之主,中间也没有回过荆州。因此,这三年中,阿斗也未见过父亲。在这之前,因副军师庞统中箭而亡,诸葛亮不得不率张飞、赵云入川,却因当时胜负未卜,所以还不敢携带家属进入西川,阿斗也只能同其他小伙伴一道留在荆州,过着远离父亲的生活。
建安二十年,孙权派鲁肃、吕蒙同关羽争夺湖南境内的长沙、桂阳、武陵、零陵等州郡,刘备得知情况紧急,由成都亲赴湖北公安,指挥关羽与东吴展开激战。后因听说曹操将进军汉中,刘备担心西川有失,才派人向孙权请和,答应将荆州所辖的一半,即长沙、江夏、桂阳三郡归还给东吴,蜀、吴关系得以缓和。在这种情况下,刘备才将阿斗带往成都,阿斗才得以与父亲生活在一起,从这以后,阿斗才过上了太平和乐的生活。
但开始几年,阿斗并不习惯,觉得还不如在荆州好玩。因为在荆州,有关叔叔、张叔叔两家的哥哥、姐姐、妹妹在一起,成天嘻戏打闹,无忧无虑,日子过得挺有味道。而现在关叔叔、张叔叔两家的孩子都留在了荆州,只有他一个人在成都,身边没有一个小伙伴,只有那些不明身份的阿姨陪伴自己,父亲又多半在外面带兵打仗,他觉得一点趣味都没有,烦都烦死了。父亲虽也给他找了老师,可这老师偏偏又古板得很,老是板着一副脸,根本不陪他玩,成天教的就是《论语》《孟子》,“子曰”“诗云”,他简直就要憋死了。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击败曹操,取得汉中,在诸葛亮、许靖、法正等文武臣僚的拥立下,进位汉中王,刘禅被封为世子,当时他还只有十三岁。刘禅的地位是提高了,可父亲对他的要求也更严格了,对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严加管束和规范。老师则在原来的教育内容外,又新增了礼法一项。刘禅在严父、严师的训戒之下,变得越来越循规蹈矩,胆子也越变越小,生怕稍有不慎,遭来父亲和老师的训斥。
不久,刘备又在法正的撮合之下娶刘瑁的寡妻吴氏为王后,刘禅又有了一个从不相识的妈妈和两个从未见过面的舅舅——吴班、吴懿。他虽然有点不习惯,但这对于他来说已是见怪不怪。因为在他的家里,有着太多的与他并无血缘关系的亲人:他一生下来,就有两个妈妈,一个是生母甘氏,一个是二妈糜氏,还有两个八杆子打不着的舅舅——糜竺、糜芳,还有一个比他将近大二十岁的哥哥——原来姓寇,后来改姓刘的刘封。甘、糜两位妈妈去世后,父亲又给他找了个年青漂亮的妈妈——孙妈妈。不过,碍于父亲的面子,这些本来与他不相干的“亲人”都对他不错:不是生母的似同亲妈,不是亲舅舅的都视他为亲外甥,不是亲哥哥的把他当作亲弟弟。久而久之,他已经形成一种习惯,凡是父亲认可的亲人,他都一概视为亲人。因此,这次又来了一个吴妈妈和两个吴姓舅舅,他在心理上一点也不反感,而是很自然地接受了,不管是喊“妈妈”,还是喊“舅舅”,还都喊得很顺口、很亲切。投桃报李,吴氏来后也的确把刘禅视为亲生的儿子,吴班、吴懿也把刘禅视同亲外甥,半路杀出的妈妈、舅舅还真象那么回事。
曹魏黄初二年,刘备在诸葛亮、许靖等一批大臣的拥戴之下,即位做了皇帝,史书上被称为蜀汉先主,庙号为昭烈皇帝,改元章武。作为王世子的刘禅自然是水涨船高,也成了皇太子。这一年,刘禅十五岁。父亲给他重新配了一位师父,这就是后来成为相父的诸葛亮。刘禅觉得诸葛叔叔做师父比原来的那一位强多了。自己出生的那一年诸葛叔叔就来到了父亲的身边,跟随父亲已经十四年了,自己是在诸葛叔叔眼皮底下长大的,自己对诸葛叔叔很尊敬,也很亲近。那时诸葛叔叔还没有自己的孩子,只是从诸葛谨伯伯那里过继了一位大哥哥,叫诸葛乔,比自己大十五岁,因此诸葛叔叔对自己也很好,就象亲侄儿一般。所以他对父亲给自己配这样一位师父还是挺满意的。
就在刘备称王的那一年,关羽大意失荆州,最后把自己的命和关平的命都丢在了东吴。刘备气得吐血,发誓要为关羽报仇,而张飞因急于要为关羽报仇弄得脑袋也被人割去了。这时,刘备已经身处九五之尊了,他那里咽得下这口恶气,于是发誓非把东吴灭了不可。他也不听诸葛亮、赵云和谯周的劝谏,亲率大军七十五万征讨东吴。结果呢,先胜后败,而且败得惨不忍睹,连刘备本人也差点了成了东吴的俘虏。羞愤之下,刘备一病不起,一年后即病逝于白帝城。临死前,他让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带着次子刘永、三子刘理赶到白帝城,托以后事,并特意嘱托刘禅兄弟三人父事诸葛亮。
刘备去世时,刘禅以太子身份留守成都,并不在刘备身边,无法尽到人子之孝,他只能与后母吴氏一起在皇宫深院中为父亲痛苦流泪。他倒不象一某些没心没肺的皇子皇孙一样,因为父亲的去世而让自己能及早登基而感到高兴。他既是一个很有孝心,而又没有多少权力欲的人,对于父亲的去世,他是从内心里感到悲痛、难过。
丞相诸葛亮与其他文武官员护送刘备的灵柩回到成都,刘禅与留守官员一起出城迎接刘备的灵柩。在宣读完刘备的遗诏后,诸葛亮等立即在刘备灵前扶刘禅登基。刘禅正式成为蜀汉皇帝,史称后主,改元建兴。又依照惯例追谥父亲刘备为昭烈皇帝,生母甘夫人为昭烈皇后,糜夫人为皇后,尊继母吴氏为皇太后;同时还加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诸葛亮本就是刘禅的师父,刘备的遗诏中又明确要求刘禅父事诸葛亮,所以刘禅也就遵照刘备的遗命与两个弟弟一样尊奉诸葛亮为相父。这么一来,刘禅与诸葛亮的关系也就变得非常特殊:就道义而言,刘禅是君,诸葛亮是臣,两人是君臣关系;就情理而言,刘禅是儿子,诸葛亮是父亲,又是一种父子关系。刘禅知道,自己年轻历浅,既无经验,又无才学,对于如何治国理民,治军作战,可说是一窍不通。因此,与其自己毛手毛脚乱来一气,还不如一切都交给相父去处理。这么一来,蜀国政治就出现了历史上少见的一幕:诸葛亮身为臣子,却形同君王,军政大事都取决于他;刘禅位为皇帝,却形同臣子,一切听命于丞相。刘禅心想,以父亲的英雄一世,尚且对诸葛亮言听计从,我不过是一个十七岁的毛孩子,有什么理由不听命于相父呢?于是他也就成了历史上不多见的虚位皇帝,可以说是大事不过问,小事不插手,日子过得最为清闲、舒坦。当然诸葛亮是个恪守臣道的忠臣,他的大权独揽,完全是恪尽职守,报恩于先主,尽忠于今皇,决不象曹操那样欺君罔上,背逆臣道。
诸葛亮对于刘禅,并不因为自己是相父而颐指气使,飞杨跋绂,他很注意自己的身份与态度。在刘禅面前总是毕恭毕敬,谦和有礼,说话时也总是和颜悦色,迟速有度。即使他已经把某些军政大事处理完毕,但事后还是要向刘禅一一奏明。所以刘禅很少去想自己大权旁落的问题,也更不会去想诸葛亮对自己皇位的威胁。他既相信父亲的眼光,也相信诸葛亮的人品。因此,尽管他是历史上最没权力和威严的皇帝,但却十分坦然,也十分平静。也正因为这样,所以他与诸葛亮之间一直非常和谐、非常融洽,不说闹矛盾,连脸也没红过。
诸葛亮看见刘禅已经做了皇帝,年龄也已经十七岁了,可现在后宫还是虚位以待,觉得这也不是回事,于是经与其他大臣商量,决定给刘禅举行大婚。凭着诸葛亮的观察,他觉得刘备与张飞两家关系非同一般,而张飞的大女儿又与后主自小在一块,可谓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加上张飞的大女儿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为人贤淑,应该是最为合适的人选。诸葛亮同后主与皇太后一说,都表示同意。这样,诸葛亮就亲自操办后主的大婚,张飞的大女儿也就成了后主的正宫皇后。婚后两人感情也不错,称得上是琴瑟友和。
刘禅是个很随和平易的人,对人也很讲感情。尽管皇太后吴氏只是他的继母,双方相处的时间也只有几年,但他对皇太后既尊敬又亲近,皇太后有什么话,他也总是认真听取。两个弟弟,一个是鲁王刘永,一个是梁王刘理,与他都是同父异母,年龄也相差比较大,可他也未生分,相处得也不错。刘理年命不长,不到三十岁就去世了;长子刘胤继承王位,也只有二十多岁就死了;孙子刘承继承王位,只有几岁就死了。后主对此还非常悲伤,并破例下诏让刘理的次子刘辑继承王位,使刘理这一系不至于绝嗣。他与大弟弟刘永的关系本来不错,可到了晚年,因为他宠信宦官黄皓,而刘永生性正直,厌恶谗佞之人,黄皓即在后主面前极力中伤刘永,后主对黄皓偏听偏信,以为刘永真有什么不轨的言行,由此疏远刘永,兄弟俩竟有十多年没见过面。但即使这样,他也只是眼不见为清静而已,并未刻意与刘永过不去,更未对刘永和他的家人进行打击、迫害,所以刘永一家得以善终。


刘禅继位才四个月,魏文帝曹丕即接受司马懿的建议,发兵五十万,分五路大举进攻蜀汉。后主与文武大臣在得知消息后都非常惊慌,可奇怪的是,作为丞相的诸葛亮竟然连续几天不上朝议事。后主不由得慌了手脚,于是赶忙派近侍到丞相府去,请诸葛亮上朝。可派去的人却回来说:“丞相得了病,一时上不了朝。”后主一听,更慌了。第二天,又接连派黄门侍郎董允、谏议大夫杜琼前去丞相府,一方面探视诸葛亮的病情,另一方面则是向诸葛亮咨询曹魏大举进攻的事。结果,董允、杜琼都被挡在了门外,连面都未见上,两人都不禁连连叹息。到了第三天,一些大臣都抱着急切的心情纷纷前往丞相府探视,可从早到晚,既不见诸葛亮出来,也不见招呼他们进去,由此弄得人心惶惶。
杜琼实在忍不住了,就直接跑到宫中,对后主说:“陛下,看来我们是请不动丞相了,还是请皇上亲自到丞相府走一趟吧。”后主听了杜琼的话,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就亲自带领一部分大臣到后宫去请示皇太后。太后听了大吃一惊,说:“丞相为什么这样?这只怕辜负了先帝的托孤期望吧!既然这样,那我就亲自跑一趟吧。”还算董允沉得住气,提醒大家说:“我想丞相这样做自有他的道理,也许他对现在的形势早有应对之策呢。不如让皇上先去,如果发现丞相确实做的不妥当,到时再由太后出面,召丞相到太庙进行责问。”太后觉得董允说的有道理,于是就对后主说:“皇儿,既然这样,那你就先到相府跑一趟吧。”后主点头答应。





第二天,后主亲自坐着车子来到相府。守门的府吏一见皇上的车子来到,不由得吓了一跳,立即跪拜在地上表示迎接。后主并没有责怪之意,而是轻轻地问道:“丞相在哪里?”守门的官吏只好实话实说:“我也弄不清丞相在哪里。因为丞相早就下令,不许任何官员进来,所以我只好一一挡驾。”
后主见门吏这样说,心里已明白这是相父有意要这样做,于是他挥挥手,让随行的官员都站在原地不动,由他一个人步行到里面去找相父。
后主于是一个人轻轻地往里面走,走过了两重门,都未看见诸葛亮的身影,直到进了第三重门,才看见诸葛亮手里撑着一根竹制拐杖,正在水池边观鱼。后主心想也许相父在思考问题呢,我还是不急着去打扰他吧。于是诸葛亮不动,后主也不动,小池边静得出奇。后主在诸葛亮身后站了半天,他实在有点沉不住气了,才轻轻地问道:“几天不见相父,不知相父身体可好?”诸葛亮听到声音,才知道是后主来了,赶忙回转身子,把拐杖一扔,拜在地上,语气惶恐地说:“不知陛下驾到,臣下未能出门迎接,真是罪该万死!”后主赶忙弯下身子,用双手扶起诸葛亮,顺便问道:“现在曹丕兵分五路,入侵我国边境,情况很是危急,相父为什么不出来商议军情大事呢?”诸葛亮这才笑一笑,然后拉着后主的手一同走进内室。两人坐下后,诸葛亮才把自己抵御魏军五路进攻的安排大致说了一遍,并告诉后主:“其他四路都已搞定,东吴这一路计策也已经想好,就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所以我还在仔细思考。陛下又何必操心呢?”
虽然诸葛亮说得轻松,但后主的心却一直紧绷着,听到这里,他不禁又惊又喜,兴奋地说:“相父真是了不起,连鬼神也猜不到您的计谋呢!请相父告诉我您是怎么退兵的吧!”诸葛亮于是向后主先解释为什么连续几天不上朝议事的原因,说:“先帝把陛下托负给我,我连一刻也不敢稍有松懈。我考虑到兵机不可泄漏,调兵遣将的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何况朝内的许多官员并不懂兵法。在朝堂上商议调兵遣将的事,一来大部分官员不懂得其中的奥秘,二来人多嘴杂,也怕泄漏天机。所以我才没有上朝。使陛下和太后操心了,请恕罪。”然后又把自己的退敌之策具体地叙述了一遍,后主这才完全放下心来,并感叹说:“我们都错怪相父了。现在听了相父的神机妙算,我就象从睡梦中醒过来一样,完全清醒了。有相父的大智大慧,我还担心什么呢!”
为了避免门外的大臣们着急,后主又拉着诸葛亮的手一同走出相府,然后满带笑容地与大臣们相见。
经历了这件事,后主对诸葛亮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觉得有这样的相父辅佐自己,还愁江山坐不稳吗。
诸葛亮估计以邓芝的胆识与智慧,出使东吴之行一定能成功,而吴、蜀矛盾也一定能化解,双方还能重叙旧盟,建立战略同盟关系;也估计东吴出于礼貌,一定会派人来回访。只是他担心后主太年轻,从来也没有处理过外交问题,于是又叮嘱后主当吴使来到后如何以礼相待。后主认真听取了诸葛亮的意见,在后来接待东吴使者张温时,处理得非常得体,让东吴也非常满意。
由于诸葛亮运筹帷幄,处置得宜,司马懿所精心策划的五路进犯蜀汉的计划也就轻易地被化解了。同时,还因祸得福,化解了与东吴多年以来的积怨,重新建立起战略同盟关系。
就在这一年,蜀汉的后院出现危机:建宁太守雍齿不服蜀汉的统治,勾结蛮王孟获造反。接着而来的是牂牁郡太守朱褒、越巂郡太守高定也向蛮王孟获投降,一同加入反叛队伍。孟获在三位叛郡太守的配合下,正发动对永昌郡的猛攻。永昌郡太守与功曹吕凯正号召军民全力抵抗反王孟获的进攻。由于叛军来势汹汹,兵力上处于绝对的优势,眼看着永昌郡就要守不住了。
头两年,考虑到刘备刚刚去世,川中人心不稳,为了稳定政局,安定民心,诸葛亮只好隐忍不发。到了建安三年,诸葛亮见后方局势越来越危急,再不出兵弹压,大后方就可能遍地烽烟,于是下决心率兵南征。
可后主一听却不答应,他考虑一旦相父南征,留下一个大摊子给自己,他那里对付得了。于是就对诸葛亮说:“相父呀,您可不能走。您想想,我们现在是东有孙权,北有曹丕,随时都在对我们虎视眈眈。一旦相父远行,假如吴、魏联合来攻,那我们该怎么办啊?”
诸葛亮听了后主的话,一方面给他分析了曹魏与东吴的形势,说明近期内他们都不可能来进犯;同时也向后主解释了平定南方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还向后主说明武将方面他留下了马超、关兴、张苞,文臣方面他留下了郭攸之、董允,足可以应对各种局面,后主这才稍稍放下心来。
诸葛亮南征期间,后主一改平日无所事事,啥事不管的作风,不仅每天按时上朝,与朝中文武大臣一起商量军政大事,还抽空巡视地方,了解政情、民情。同时他也时时惦记着前方的战事,记挂着相父的安危,并先后派出马谡、马岱带着大批酒肉、粮食、药品前往劳军,使南征部队既得到精神鼓励,又及时获得了给养。诸葛亮班师回朝时,后主又率领文武百官出城三十里迎接,自己还下车在路边等候诸葛亮的到来。紧接着又举行盛大宴会犒劳出征将士,重赏有功人员。
建兴五年,诸葛亮见魏文帝曹丕去世,魏明帝曹睿刚刚继位,加上他又采纳马谡的反间之计,除掉了军事上的心腹大患司马懿,于是上表后主,请求出师北伐。后主出于对相父身体的关心,不大同意诸葛亮的北伐之举。他对诸葛亮说:“相父南征孟获,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回到朝中才一年有余,还没过上几天舒坦日子,又要出师北伐。我担心相父一者过于辛苦,二者担心相父精神耗费太多,只怕有损您的健康。因此,我劝相父还是先等等再说。”但当诸葛亮以北伐曹魏,恢复中原,以不负先帝的托孤之重为由,坚持出师北伐时,后主不愿违背诸葛亮的心愿,还是勉强同意了。
诸葛亮第一次兵出祁山,因后来错用马谡,导致军事要地街亭失守,结果功败垂成,全军不得不撤退。诸葛亮上表后主,要求自贬三等,以承担失败的责任。可后主却觉得没有必要,说:“胜负是带兵作战的人常有的事情,相父没有必要这样自责啊。”但费祎认为,诸葛亮的这一做法正体现了执法的公正严明,应该照准实行。后主听了觉得费祎的意见很好,也就采纳了,于是下诏给诸葛亮,按照诸葛亮自己的意见降职三等,但降职不削权,仍以右将军身份履行丞相职责,统帅全国兵马。
建兴六年秋,赵云突然得病去世,后主得知消息,禁不住放声大哭,说:“当年先父兵败长坂坡时,我还不到一岁,要不是子龙将军舍命保护,我早就死在乱军之中了。这份大恩大德,我是永生难忘啊!”并立即下诏追谥赵云为大将军、顺平侯。又下令将赵云葬于成都锦屏山的东面,并建立庙宇,派专人一年四季进行祭祀。还嘱咐要把葬礼的规格尽量提高一些,规模搞大一些。又封赵云的长子赵统为虎贲中郎将,次子赵广为牙门将,让兄弟两个专门为父亲守坟。
就在这一年,诸葛亮再次给后主上表,请求第二次出师北伐,理由是曹魏为东吴陆逊所败,大都督曹休也羞愤而死,士气受损,正是北伐的好时机。后主本来心存犹豫,但看见诸葛亮的表中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两句话,他被深深地感动了,于是同意了诸葛亮的出师要求。
建兴七年的夏天,诸葛亮又一次兵出祁山,继前次大败曹真、斩杀魏将先锋费耀后,又斩杀曹魏猛将王双,拿下军事要地陈仓。后主觉得蜀军的几次胜利足可弥补首次北伐失败的损失,于是写下诏书,派费祎专程送往前线,明令恢复诸葛亮的丞相之职。诸葛亮本不想接受,但看到后主出语志诚,才答应下来。
从建兴五年三月诸葛亮出师北伐,到建兴七年的秋天,诸葛亮或者身在前线,或者屯兵汉中,已有三年半没有回过成都了。他与后主之间虽有信使往返,但毕竟长时间的不见面难保日久情疏,后主在感情上、心理上对诸葛亮的那种近乎执迷的亲近感、信任感、依赖感似乎在渐渐淡化、消解,有时还会闪过一些连他自己也觉得莫名其妙的念头。譬如相父在汉中都干了些什么,朝中没有相父似乎天也塌不下来,等等。只是在他的理智中还是清楚的:对相父不应该、也不能有所怀疑。
诸葛亮则一心想着他的北代中原,复兴汉室的宏图大计,从来也不去怀疑后主对他在心理和情感上会有变化。
建兴七年秋,诸葛亮特别看重的青年将军张苞因追赶敌将不慎跌入山涧中,摔成重伤,不治身亡,诸葛亮得知消息,因悲痛过度而吐血昏倒,由此得病,无法主持军事大局,不得已而回成都养病。后主在诸葛亮回到成都后,也亲自到丞相府来问候、请安,并让御医给诸葛亮把脉、看病、开药,悉心调治。在诸葛亮成都养病期间,是他与后主之间少有的来往频繁的日子:后主经常来看他,他也时常到宫里去看望后主与太后,君臣之间除了谈军国大事外,也少不了拉拉家常。渐渐地感情又拉近了一些,后主对诸葛亮的亲近、信任程度也有所恢复。
建兴八年,考虑到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鲁王刘永、梁王刘理的封地都靠近东吴的边界,后主觉得不大安全,出于对弟弟的关心,他下令对鲁王、梁王进行徙封,改封鲁王为甘陵王、梁王为安平王,将两位弟弟内迁。
就在这一年的秋天,诸葛亮五出祁山,通过斗阵法大败司马懿,使魏军死伤惨重。诸葛亮正准备乘胜对魏军展开攻击,却因解粮官苟安延期十天而使得他大怒,本想依律将苟安斩首,后经长史杨仪出面求情,而改为责打八十大板。苟安对此怀恨在心,竟带领五六个亲随直接投向司马懿。司马懿唆使他回成都散布对诸葛亮的流言,苟安立即回到成都,直接去找宦官,对宦官说诸葛亮自以为功劳很大,没有他就没有蜀汉,而刘备在白帝城时早就说过,如果诸葛亮发现刘禅实在不行,他就可以把刘禅废掉,自己做蜀汉皇帝,他对刘禅早就不满,正在为自己登基作准备。宦官听后,立即将苟安的谣言报告给后主。
后主因平日过问政务很少,活动圈子有限,大部分时间都在宫里度过,主要是与宦官们在一起,所以宦官们都与后主走得很近,相互间关系很亲密,久而久之,他就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宦官是可靠的。既然身边的宦官说相父要谋夺自己的皇位,这总不会有假吧。因此他先是大吃一惊,接着便是向宦官讨主意,说:“相父要夺我的皇位,这该怎么办呀?”宦官们本就对诸葛亮心存怨气,觉得诸葛亮平日一见面总是板着脸训斥他们,也想借这个机会给诸葛亮以难堪,于是就对后主说:“这还不容易,只要给他下达诏书,命令他立即回到成都,然后趁机把他的丞相职位削了,把他的兵权夺了,他就是想搞政变也搞不成了。”后主本来并不怀疑诸葛亮的政治品质,只是他对宦官的话太过相信了,于是也不多加思考,第二天一上朝,就宣布要下诏给诸葛亮,命令他立即班师回朝。蒋琬本是诸葛亮要他留守丞相府,主持相府事务的,听得后主要诸葛亮班师回朝,觉得很是意外,就询问道:“丞相自从出师以来,为朝廷屡建大功,为什么无缘无故要他回来?”后主自然不好明说诸葛亮要篡权夺位,只好闪烁其辞地说:“我有机密事情要找丞相商量,只好委屈他回来一趟。”蒋琬见后主这样说,自然不好多问,于是后主立即派遣使者前往祁山,向诸葛亮传达班师回朝的诏命。
诸葛亮在跪听了诏命之后,心里非常难受,他明白这是后主因为缺少辨别力而听信了谗言,误会他有什么野心,所以才命令他立即班师回朝。为了表明自己对后主的忠心,他只好忍痛放弃军事上的大好时机,听从诏命,以增灶之法将大军安全撤回到汉中。
诸葛亮在安排好汉中的军务后立即赶回成都,连家也不回,就去进见后主。别看诸葛亮不在身边时后主在朝中可以发号施令,但当他见到这位相父时,他心里还是有几分畏惧感。两人相见后,后主还只好勉强笑脸相迎,可诸葛亮却不同了,他想心中无冷病,不怕鬼敲门,因此他见面就问:“我这次兵出祁山,正想趁着打败司马懿的机会挺进长安。没想到却突然接到要我班师回朝的诏命,不知道朝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大事?”面对诸葛亮的责问,一时间后主竟无词以对,过了半天,才言不由衷地说:“我好久不见相父的面了,心里很是想念您,所以才下诏让您回来,其实并没有别的什么大事。”
这话自然骗不了诸葛亮,他立即单刀直入,点出要害,说:“这只怕不是陛下的本意吧。你一定是听到了什么有关我的谗言,说我有什么野心。”后主一听这话,脸立即变得通红,半天也说不出一句话。诸葛亮为了打消后主对自己的疑虑,于是表白说:“先皇对我那样信任和器重,我发誓要以死相报,我决不会做出对不起先帝和皇上的事情来。你如果信不过我,而听信那些谗言,我又怎能安心讨伐曹贼,复兴汉室呢?”
听到这里,后主才结结巴巴地说:“对不起相父,请您原谅!我因一时不明,听信宦官的话,急着把相父召回成都。听了相父的一番话,我终于完全明白过来了,只是后悔也来不及了!”诸葛亮见后主已经认错,也就不再指责,但他也决不轻易饶过造谣进谗的家伙,于是立即集中所有宦官加以追问,才从一位宦官口里得知,是苟安为魏军作反间,故意散布流言蜚语,中伤诸葛亮。诸葛亮立即下令抓捕苟安,可苟安早就跑到魏国去了。但诸葛亮也不放过那些唯恐天下不乱的宦官们,一是把那位将谣言传递给后主的宦官杀了,二是将其他与这件事有瓜葛的宦官也赶出了宫外。同时也对蒋琬、费祎等大臣没有尽到规谏皇上之责加以训斥。
经过这件事后,后主对诸葛亮自是解除了疑心,但也多了一分畏惧之心,知道以后再也不能犯这样的错误了,否则自己会更难堪。
建兴九年,诸葛亮五出祁山,又一次大败司马懿及其西凉兵马,却因尚书令李严自永安宫送来急报,说是吴、魏和解,东吴已答应魏国的要求准备出兵攻蜀,诸葛亮感到问题严重,只好退兵汉中,准备应对东吴的入侵。谁知诸葛亮刚回到汉中,李严为掩饰自己谎报军情的过失,又向后主报告说,我的粮草都已筹措好,可丞相却无缘无故退兵。后主听了后,也觉得奇怪,便派费祎前往汉中询问诸葛亮为什么退兵。诸葛亮经过追查,才知道都是李严搞的鬼,他当时极为愤怒,恨不得将李严杀了,但最后还是接受费祎的意见,将情况如实奏报给后主,由后主去处理。当时李严正在成都,后主看了费祎送来的表章后,也觉得李严作为元老重臣这样做太不象话,气得立即传令要把李严推出去斩了。后来蒋琬出面求情,说:“李严是先帝的托孤之臣,看在先帝的面子上,还是饶了他的死罪吧。”后主是个很重孝道的人,既然蒋琬提到先帝,心肠一软,也就没有坚持杀李严,而只是将他废为普通百姓,迁到梓潼去闲居。应该说后主刘禅心地还是比较仁慈的,他当了四十二年皇帝,从不妄杀大臣。这在旧时代只怕也是不多见的。
诸葛亮回到成都,养兵息战两年多。到了建兴十二年的二月,诸葛亮觉得北伐准备得差不多了,于是再次向后主提出要六出祁山,北伐曹魏。后主不大同意,说:“现在魏、蜀、吴已成三足鼎立之势,吴、魏两国也没有派兵来侵犯,相父何不安享太平,而要去征战不息呢?”太史谯周也极力反对诸葛亮的出师北伐,但诸葛亮以不负刘备重托,定要完成克复中原,重兴汉室的大志为由坚持出征,后主虽然心里不乐意,但又不愿意违拗诸葛亮的意志,于是还是勉强同意了。
但由于诸葛亮操劳过度,又屡屡受到强烈剌激,终于病倒在五丈原的军营中,而且一病不起,最终病逝于五丈原。当后主收到诸葛亮的最后一份表章,得知相父病危时,他还真是急了,立即派尚书李福连夜赶到五丈原,一是向诸葛亮问安,二是询问诸葛亮对后事的安排。诸葛亮用尽最后一点心力,告诉李福,蒋琬、费祎可以接任他的职务,主持朝政。
当李福回到成都,告诉后主丞相已经归天时,后主自是悲不自禁,放声大哭,并向天悲喊道:“老天爷,你为什么这样无情!这样残酷地夺去相父的性命呢?”想起十二年来诸葛亮对自己的点点滴滴,想起诸葛亮为了他和蜀汉江山殚精竭思,日夜操劳,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他哭呀,喊呀,成天泪流不止,甚至到了茶饭不思,滴水不进的地步,连续几天都不能上朝。
当杨仪等护送诸葛亮的灵柩回到成都时,后主与文武百官一道披麻带孝,出城二十多里迎接诸葛亮的灵柩。虽然灵柩按例停在丞相府,但后主还是亲自到相府祭吊,并命令文武百官轮流为诸葛亮守灵。他本想把诸葛亮的丧事办得风风光光,以慰相父的在天之灵,可费祎告诉他,丞相临终前反复叮嘱,将他葬于定军山,一切从简。他虽然觉得这样做有点对不起诸葛亮,但他还是抱定死者为大的古训,吩咐就按诸葛亮的遗命办。他亲自护送灵柩到定军山,又以朝廷名义举行公祭,并追谥诸葛亮为忠武侯。


办完诸葛亮的丧事,后主立即遵循诸葛亮的遗嘱,加封蒋琬为尚书令,总理国事,第二年,又加封蒋琬为大将军,统领三军,费祎也不断得到迁升,后接替蒋琬为大将军,总理军政大事。姜维是诸葛亮自己确立的军事上的接班人,后主也同样给予尊重,他的职务也不断地得到迁升,由监军擢升为卫将军,再进位为大将军,继费祎之后统领三军。总之,凡是诸葛亮遗命要重用的人,他始终信任有加,重用到底,从不改易。从这一点足以看出,后主对诸葛亮是够尊重的。
后来,杨仪因蒋琬的地位在自己之上,并接替诸葛亮总揽朝政,主持军国大事,内心不忿,口出怨言,说什么早知现在这个样子,还不如当初率领全军投降魏国。后主在得到费祎的密报后,气得要将杨仪斩首,但蒋琬一出面求情,他又网开一面,只是将杨仪废为庶人。只是杨仪自己想不开,最后羞愤自杀。
后主对诸葛亮的识人之明是坚信不移的,虽然接替诸葛亮职位,主持朝政、统领三军的蒋琬、费祎,论才能、智慧、识见都不如诸葛亮,但他对蒋、费二人都特别倚重,放手使用,不管二人有什么举措,他都给予肯定,从不掣肘。所以在蒋琬、费祎主政期间,蜀汉大体称得上政治清明,朝野安定,基本上延续了诸葛亮在世时的局面。
后主对人还有一个突出特点,那就是很讲故旧之情,特别是对关羽、张飞、诸葛亮三家,他的这种不忘旧情一直坚持到蜀汉灭亡。
他的第一位皇后是张飞的大女儿张氏,建兴十五年,大张后不幸病逝,这时张飞的二女儿已是贵人,第二年,他就将小张后扶为正宫。他对张飞的儿孙也很优待,在张飞被追谥为桓侯后,后主先是让张飞的长子张苞继承爵位,在张苞早逝后,他又让张飞的二儿子张绍继承爵位。张绍一直做到侍中尚书仆射,张苞的儿子张遵也做到尚书,后来与诸葛瞻一起同邓艾交战时阵亡。后主对关羽的家人也不薄,关羽的亲生长子关兴嗣封为壮缪侯,英年早逝后,由他的儿子关统和关彝续封,后主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关统。诸葛亮一家也享尽了后主的恩遇,后主把同父异母的妹妹下嫁给诸葛亮的过继之子诸葛乔,故诸葛乔被封为驸马都尉。诸葛亮去世时,儿子诸葛瞻才八岁,但后主仍不忘诸葛亮的恩德,九年后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诸葛瞻,以后对诸葛瞻一直非常关照、器重,到景耀四年,还与董厥一起同为辅政大臣。赵云一家与刘家的关系稍微疏远一点,但后主不忘赵云当年在长坂坡的救护之功,赵云去世时,两个儿子赵统与赵广尚未入仕,但后主立即封他们为将军,让两人专门为赵云守陵。可以说,对于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四家,后主的确是有情有义,甚至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他从未做过卸磨杀驴的事。他甚至爱屋及乌,连诸葛亮信任、重用的文官武将都特别青睐,姜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费祎还在世时,作为大将军的他主持军政大局,但姜维急功近利,往往自请攻魏,后主也常常不计得失成败,给予支持。费祎去世后,姜维逐步升为大将军,主持军事大局,由此而更加好战成性,频繁用兵,遭到朝野的反对,连诸葛瞻与执政大臣樊建都曾联名上书后主,要求罢免姜维的大将军之职,将他调回成都,改任州郡长官。可后主并未答应,而是继续任用姜维,其中原因就是因为姜维是诸葛亮生前确定的军事接班人。
  




后主延熙十三年,即魏齐王曹芳嘉平元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大肆屠杀曹氏宗室和夏侯氏一族,大将军曹爽被灭三族,还要追杀夏侯霸兄弟。夏侯霸走投无路之下,只好投向蜀汉。姜维当时还只是卫将军,但他认为曹魏内乱,机会能得,请求出兵攻魏,虽有大将军费祎反对,可后主却支持姜维出兵伐魏,结果损兵数万,大败而归,可后主并未给予责罚。后来,姜维屡屡出兵北伐,胜少负多,但曾未见后主给予责罚,反而给他加官晋爵,直至做到大将军,主持军事大局。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蜀汉灭亡。
诸葛亮在世时,宫中管理甚严,严禁宦官干预朝政。建兴八年出了后主听信宦官谗言,急诏诸葛亮班师回朝之事,遭到诸葛亮的严厉整肃,进谗的宦官被杀,其他与这件事有牵连的宦官也被赶出宫外。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后主比较警惕,宦官也比较收敛,因而宦官难以得势。但随着诸葛亮的去世,主政大臣能力、威望的下降,后主的在位日久,渐渐地后主也放松了警惕,逐渐放松对自己的约束,远朝臣、近内臣的倾向也逐渐显露,宦官们又开始活跃起来。特别是其中的黄皓,是个典型的善于献媚取巧的小人。他很善于观察后主的脸色,揣摸后主的心理,迎合后主的情感欲望,因此渐渐地得到后主的欢心。时间一长,后主不仅在生活上离不开他,就连政治上也多听信他。觉得黄皓是个了不起的人才,既能干,又有识见。于是常常征求黄皓对朝中军政大事的意见,甚至与他商量文官武将的进退擢降。渐渐地黄皓就取得了代表后主发话的权力,往往他的话就表示了后主的意志。而随着后主当太平天子的年深月久,他的享乐欲望也逐渐滋长,喜好歌舞,贪恋女色,追求声色犬马之乐,上朝的时间越来越少,也越来越不定时。成天在深宫内院与宦官与女乐们鬼混,朝臣们想见他一面都不容易。
这时,蜀汉的内患开始形成,在内黄皓专权,在外姜维专事用兵,后主啥事不管。


景耀元年,姜维听说魏国镇东大将军诸葛诞在淮南起兵讨伐司马昭,东吴丞相孙綝准备起兵相助,认为讨伐曹魏的时机又来了,于是上表后主,请求起兵伐魏。中散大夫谯周得知后不禁哀叹说:“近些年来,皇上沉溺于酒色之中,宠信宦官黄皓,一切都交由黄皓去处理,自己则不上朝理事,只图自己的享乐。朝外姜维频繁用兵,一点也不体恤将士。国家长期这样下去,可真是危险了!”并写了《仇国论》,托人带给姜维,指出蜀汉国小民少,应当慎战,而不应随易用兵。可姜维看了后,往地下一扔,斥责说:“这是书呆子的言论!”照样起兵攻魏。结果诸葛诞兵败,吴国发生内乱,丞相孙綝被杀,姜维只得无功而返。
对于蜀汉朝政的腐败,连吴国的使者薛珝都已看得一清二楚。他从蜀汉回来后对吴主孙休说:“现在蜀国朝廷大权完全被宦官黄皓把持,后主根本不管事,公卿大臣只知道巴结黄皓。情况已经是一团糟,到朝中去走一走,听不到讲直话的人;到郊外去看一看,则老百姓因饥饿而脸色发青。这就是古书上所说的:‘燕子和小雀在屋梁上筑巢,却不知道房子将要起火。’”孙休听了也不由得感叹道:“如果诸葛亮还在的话,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这一年的冬天,姜维又再次出兵伐魏,还算运气不错,用斗阵之法连续打败邓艾和司马望。邓艾被逼无奈,又玩起了反间计。司马望对邓艾说:“近些年来蜀主刘禅宠信宦官黄皓,自己则天天饮酒作乐。我们可以派人到成都去实行反间,就说姜维野心勃勃,不久就会篡权谋国,蜀主一定会召回姜维,那我们就可解脱困局了。”邓艾听了非常高兴,立即派党均带着金珠宝贝前往成都,通过关系找到黄皓,由黄皓在后主面前散布谣言,说姜维对后主极为不满,不久就将叛逃到魏国去。后主习惯于唯黄皓是听,得知姜维将要反叛,自然非常吃惊,于是立即派人赶往前线,向姜维下达紧急撤军的诏命。姜维本想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拒绝班师,将军张翼本就对姜维屡兴兵戈很有看法,于是乘机说:“朝野人士对大将军连年用兵已有怨恨情绪,不如乘着我军得胜的机会班师回汉中吧,这样也可安定人心。至于伐魏的事,以后有机会再说吧。”姜维也想连诸葛丞相当年接到诏命后还不得不班师,何况是我呢。于是采纳张翼的意见,撤兵回到汉中。
姜维立即前往成都,以弄清后主下诏班师的原因。后主见姜维依令而回,自然不再怀疑他投魏的问题,于是找话搪塞说:“将军在前线已经很久了,再不回军的话,我怕将士过于劳苦,所以就下诏让你回来,并没有别的意思。”
姜维知道这不是后主的真心话,就说:“我已经夺取了魏军的祁山大寨,眼看着就可以大获全胜了,没想到却半途而废。这一定是邓艾用了反间计,散布了对我不利的流言,皇上信以为真,所以就下诏让我班师回朝。”这话说中了后主的心病,后主听了自是无言以对。
姜维心里实在有点窝火,就对后主说:“我早就发誓要继承丞相遗志,讨伐国贼,以报答皇上对我的大恩。请皇上不要听信小人的挑唆,从而怀疑我。”
过了好一阵,后主才说:“你放心,我不会再怀疑你了。你先回到汉中等待机会,一旦魏国内部有变,你就再起兵伐魏。”
姜维听到后主讲了这个话,先是摇摇头,然后又点点头,这才安心地回到汉中。
景耀五年的十月,姜维再次出兵伐魏,虽有中散大夫谯周极力反对,但后主却予以支持,结果不仅没有取得胜利,反而损失了大将夏侯霸。
这时,后主已越来越荒淫昏庸。他一味地宠信黄皓,天天在酒色中打发日子,也不上朝理政。
当时大臣中有一个叫刘琰的,妻子长得非常漂亮。一次,刘妻去后宫朝见皇后,结果一去就是一个月。刘琰怀疑妻子与后主私通,当妻子回家后,他为了发泄心中的窝囊气,就让手下人排成两行,再把妻子捆起来绑在木桩上,让士兵们依次用鞋子抽打妻子的脸,刘妻因此而被打得死去活来。
后主得知这件后,非常愤怒,就命令司法部门给刘琰议罪。司法部门认为,刘琰让士兵在公开场合抽打妻子,犯了重罪,应当斩首示众。后主于是下令将刘琰斩首,并下令凡是官员的妻子都不许入朝。这自然有不打自招的嫌疑。这样以来,朝野人士都认为后主太荒唐了,连大臣的妻子都不放过。
由于后主一味地宠信黄皓,黄皓就错此机会结党营私,排斥异己,结果一些正直官员不愿与黄皓同流合污,就纷纷退隐,不再参与朝政,而一些卑鄙小人则得到黄皓的重用。后期的几位执政大臣,如董厥、樊建、诸葛瞻等能力、威望有限,无法改变这种局面,有的只好虚与委蛇,表面上应付黄皓,象董厥、诸葛瞻就与黄皓有所往来,只有樊建鄙视黄皓的人格,坚决不与他往来。
姜维尽管急功近利,频繁用兵,而又负多胜少,的确遭到朝野的抱怨,但他的忠心是不用怀疑的,可黄皓却想用与自己走得近的阎宇来取代姜维。当姜维最后一次兵出祁山,正准备向邓艾发动进攻时,后主却在一天之内连发三道诏命,急令他立即撤军。姜维无奈,只得奉命撤军。可当他与使者一同回到成都时,后主却一连十天不上朝,急得姜维直跳脚。后来在东华门遇到秘书郎郤正,姜维急忙问道:“皇上急着要我班师回朝,您是否知道其中的原因。”郤正告诉他:“将军真的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吗?黄皓本来想用阎宇来取代你,所以连连下诏让你回来,后来听说邓艾很会用兵,怕阎宇不管用,因此又临时改变主意,不再临阵换将了。”姜维气得非杀了黄皓不可,还是郤正一再劝告,他才打消念头。
第二天,姜维又去上朝等候,可后主仍未上朝,而是与黄皓在后园饮酒。姜维得知情况,也不通报,而是直接闯到后园。早有人将姜维进来的情况报告给黄皓,黄皓赶忙躲起来。姜维则直接来到后主身边,跪下后哭着说:“我已经把邓艾包围在祁山,眼看着就可以大功告成,可皇上却连下三道诏书,要我班师回朝,不知道皇上有什么想法?”后主知道自己办错了事,自然不好说话,就半天低头不语。
姜维知道这一切都是黄皓搞的鬼,就直截了当地对后主说:“黄皓是个奸猾巧佞的家伙,一味地专权欺主,简直就是汉灵帝时的十常侍。皇上应该知道秦朝的赵高,灵帝时的张让,这都是宦官专权欺主的教训啊。请皇上早点下决心杀了黄皓这个家伙,朝廷也就清平了,我们这些做将军的才好一心讨伐国贼,以实现复兴汉室的目标。”
谁知道后主听了姜维的话,却拼命摇头,笑着说:“黄皓不过是一个供人驱使的小宦官,就算他专权,又能干什么事呢?从前董允一看见黄皓就恨得咬牙切齿,我还觉得奇怪。你为什么也这样在意黄皓呢?”姜维见后主说得这样轻松,更急了,就连忙磕头说:“陛下今天如果不杀黄皓,国家的大难只怕就不远了!”但后主还是毫不在意地说:“古书上有这样的话,叫做:‘喜欢的人就只想让他死而复生,痛恨的人就希望他早点死去。’你怎么连个宦官也容不下呢?”又让身边的人把黄皓从假山后面喊过来,让他向姜维谢罪。
黄皓这种小人本就善于做戏,就立即跪在姜维面前哭诉说:“我不过是不分白天黑夜服侍皇上而已,从来也不干预朝政。将军不要听信别人的谣言,只想杀我出气。我的命就在将军手上,希望将军可怜可怜我。”一边说还一边磕头。
有后主护着黄皓,姜维怒火再大,也不敢在后主面前对黄皓动手,只得气愤愤地从后园出来。恰巧又碰上郤正,姜维将情况告诉郤正,郤正马上意识到姜维已经得罪黄皓,为了防止黄皓的迫害,他建议姜维去沓中屯田。姜维接受郤正的建议,在安排好军事部署后,立即前往沓中,开始了屯田。
魏国的执政大臣司马昭得知姜维去沓中屯田是为了避祸,认为蜀汉君臣不和,这正是魏国出兵伐蜀的好时机,于是下令兵分两路,一路由征西大将军邓艾率兵十万挡住姜维,一路由镇西将军钟会率兵三十万由骆谷进兵,最后在成都汇合。
姜维得知魏军分两路进攻蜀汉,一方面急忙调兵遣将守住紧要之处,一方面派遣使者向东吴求救,并立即表奏后主。
当时后主正与黄皓等在宫中游乐,一看姜维送来急报,他立即傻眼了,赶忙向黄皓讨主意:“现在魏国派邓艾、钟会分两路来进攻我们,你说该怎么办呀?”可黄皓却说:“这是姜维想自己立功,故意上表制造假情况。陛下不用担心,一定没事。我听说城里有一位巫婆专门供着一个神,她能预知事情的吉凶,我们可以把她找来问问。”后主竟然想也不想,一口就答应了。
黄皓把巫婆请来后,巫婆在大殿中装神弄鬼了一番,然后突然大叫着对后主说:“我是四川的土地神,告诉陛下,您只管安享太平,再过几年,魏国的疆土就将属于陛下,因此陛下什么也不用担心。”而糊涂的后主竟也相信了巫婆的胡说八道,于是把姜维的急报抛在脑后,又放心地每天与黄皓等在宫中宴饮玩乐。黄皓为了印证巫婆说的话,竟然把姜维送来的告急表章都隐藏起来,把后主瞒了个滴水不漏,导致贻误了军情,未能及时作出防御。
由于蜀军将士早就知道后主宠信宦官黄皓,根本不理国事,知道国家已经没有了希望,所以将无斗志,兵无战心。乐城守将王含、汉城守将蒋斌看见魏军来势凶猛,竟然不敢出战,眼睁睁地看着钟会的人马从城边安然通过。阳平关是通向汉中的咽喉,守将傅佥与蒋舒一个要趁魏军刚到,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一个不肯出战,结果副将蒋舒乘着傅佥与魏军交战之机,竟然在城头树起了白旗。等姜维率军前往汉中时,阳平关、阴平桥都已被魏军攻下。邓艾又出其不意,偷渡阴平,直逼成都的门户江油,江油守将马邈不战而降,然后进逼涪城,涪城守将也开门投降。邓艾便率领大军直逼成都。
涪城有人将情况报告成都。后主得知江油、涪城都已陷落,也不禁慌了手脚,可他不问朝中的文官武将,而是又一次去向黄皓讨主意,但黄皓还是自欺欺人,他对后主说:“这些都是假消息,陛下不要相信。神人决不会贻误陛下的。”后主到了这个时候,还在想着上次的那个巫婆,于是向黄皓询问巫婆哪里去了,可黄皓再派人去找巫婆时,早已不见踪影。
就在这个时候,各地告急的表文象雪片一样飞向成都,告急的使者来了一批又一批,黄皓再想隐瞒已经不行了。到了这个时候,后主也只好暂停他的娱乐游戏,上朝议事。可奏事官把情况一说,文武大臣都拿不出办法,只知道大眼瞪小眼。冷了好一阵,还算郤正有点主意,他上奏后主说:“事情到了这种步,只有请武侯的儿子诸葛瞻出来商议如何退敌了。”后主点头同意。诸葛瞻本是后主的女婿,又是当时的执政大臣,按说本应在朝理事,只是见岳父宠信宦官黄皓,把朝廷弄得乌七八糟,劝了多少次,岳父又不听,于是干脆推说有病,也不去上朝了。
现在见岳父连下三道诏令,要自己上朝议事,也不好过分违拗,于是跟着使者来到朝堂。一见面,后主就哭着说:“邓艾的军队已经占领了涪城,眼看着成都就要保不住了,请你看在先皇的面上,救救我吧!”诸葛瞻见后主一把眼泪、一把鼻涕,样子怪可怜的,也不禁哭着说:“我们家父子两代都深受先帝的大恩,也得到皇上的特殊优待,即使是粉身碎骨,也难以报答这份恩情。请皇上调集成都所有的军队交给我指挥,我愿意与魏军决一死战。”后主见诸葛瞻愿意为国效力,也就稍稍松了口气,立即下令调动成都所有的军队,共计七万人,交给诸葛瞻,由他率领火速赶往前线,以抵御邓艾的进攻。
诸葛瞻率军来到绵竹后,正遇上邓艾的儿子邓忠和前锋大将师纂的部队,诸葛瞻利用魏军将士对父亲的畏惧心理,在阵前推出诸葛亮的木雕像,使魏军以为诸葛亮还在,结果不战而退,诸葛瞻则乘机掩杀,使魏军大败而逃。第二仗,诸葛瞻之子诸葛尚尚作为先锋又大发神威,冲入敌阵,奋勇拼杀,诸葛瞻则乘着邓忠、师纂落败之时挥军掩杀,再败魏军一阵。这两仗,杀伤敌军一万多人。但邓艾后来用埋伏之计,大败诸葛瞻,最后父子俩双双战死。
消息传入成都,后主惊得手足无措,只好赶忙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结果有的主张向南方撤退,有的主张投奔东吴,有的主张开门投降,议来议去,意见无法统一,后主自己则毫无主意,最后一句话不说,就退入宫中。第二天再议时,中散大夫谯周力主投降,后主的第五个儿子北地王刘谌听了后气得大骂谯周,后主见儿子插嘴,一下子又拿出做父亲的威严,训斥说:“现在大臣们都主张投降,你却要凭借血气之勇,继续打下去,你这不是要让满城流血吗?”刘谌是个很有骨气的人,他坚决反对投降,认为不应轻易废弃先帝创立的基业,而应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但这时后主已经拿定投降的主意,就再次训斥儿子说:“你一个小孩子懂什么!这是上天要灭蜀汉,再打也没有了意义!”于是吩咐身边的人把刘谌赶了出去,然后让谯周立即写下降书,又马上派张飞的第二个儿子、侍中尚书仆射张绍、附马都尉邓良同谯周一起带着皇帝玉玺和降表前往雒城,向邓艾请降。
邓艾一看,后主愿意主动投降,自然非常高兴,就厚待张绍等人,又写下回信,让张绍三人先回成都。张绍回到成都后,向后主汇报了与邓艾相见的情况,并说邓艾非常客气,并没有羞辱、伤害之意。后主一听,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立即让太仆蒋显带着他的书面指示命令姜维早点投降,然后就派尚书李虎将文书、簿籍送给邓艾,并约定于咸熙二年十二月一日开门投降。
北地王刘谌得知父亲决意投降,觉得这是莫大的耻辱,自己即使活着也无脸见人,于是征得妻子同意,先杀死三个儿子,再割下妻子的头,然后到大庙中去向爷爷哭诉,最后自杀身亡。
后主得知老五的绝望之举,也没有说什么,只是命令把老五一家子埋了就是。
到了十二月一日这一天,后主先让人把自己和太子、王子和各位大臣捆起来,抬着一副副黑漆漆的棺材,走出北门十多里去向邓艾投降。邓艾倒很客气,见面后亲自扶起后主,解开他身上的绳索,又把棺材统统烧掉,然后与后主一起坐着车子进入成都。
进城后,邓艾依例封后主为骠骑将军,其他文武官员也都一一封官,又派人前往剑阁劝说姜维投降,一面则派人向魏国的晋王司马昭报捷。蜀汉也就此灭亡。
蜀汉灭亡后,后主倒是心安理得,脸上也看不出有任何悲伤的样子,照样悠闲自得地过他的日子。
后来钟会企图凭借手中的优势兵力在蜀中割地称王,另立朝廷,结果引发川中大乱,导致太子刘璿、关羽之孙关彝等被乱兵所杀。姜维想借钟会之手重新恢复蜀汉,也成了画饼,自己与全家也被魏军全部杀死,后宫与蜀地军民也惨遭魏军屠杀,死伤不少。老将廖化、大臣董厥等本是忠烈臣子,却因无力挽回蜀汉灭亡的结局而忧伤成病,不久就死了。
钟会的叛乱被平定后,后主与尚书令樊建、侍中张绍、光禄大夫谯周,秘书郎郤正等几位臣僚在魏国大臣贾充的护送下迁往洛阳。
眼看着江山社稷落入他人之手,还要永远地告别父母的坟墓,可后主脸上却看不出任何悲伤、难过的样子。一路上他该吃就吃,该睡就睡,还是那样地有说有笑。樊建等人看了后主的样子,心里都在想:“皇上原来是这样一个没心没肺的东西。”
后主来到洛阳,晋公司马昭一见到他就指斥说:“你荒淫享乐,不理朝政,重用小人,疏远贤士,按理应该把你杀掉。”后主一听,吓得面如土色,不知道该怎么办。司马昭身边的文武大臣说:“刘禅已经失掉了蜀汉江山,他又能及时开门投降,晋公还是赦免他的罪过吧。”司马昭点点头,不再斥责后主,而是封他为安乐公,赐给他一所房子,每个月按标准发给他吃的、用的、穿的,还赐给他一万匹绢,一百个男女佣人;同时还对他的儿子刘瑶及大臣樊建、张绍、谯周、郤正等封侯赐爵。这使后主大感意外,于是赶忙给司马昭谢恩。但司马昭对祸国殃民的黄皓却未放过,命令武士将黄皓押到大街上,当众零刀碎剐。
第二天,后主带着樊建等到晋王府专门致谢。司马昭也很高兴,就在府中设宴款待后主一行。宴席中间,司马昭吩咐奏起魏国的音乐,跳起魏国的舞蹈,在坐的蜀国官员不免有些感伤,只有后主看得津津有味。过了一阵,司马昭又吩咐让蜀地人扮成蜀人的样子,演奏蜀地的音乐,樊建等蜀国官员看了都纷纷掉眼泪,可只有后主一边喝酒,一边打哈哈。看了这种情形,司马昭不禁对身边的贾充说:“你看刘禅的样子,哪里象个亡国之君!一个人对于故国江山竟然毫无感情,真让人难以想象!碰到这样的昏君,就算是诸葛孔明还在,只怕也难以辅佐下去呢,何况是姜维呢?”于是回过头来问后主说:“你想不想蜀地啊?”后主竟然回答说:“这里够让人快乐了,我一点也不想蜀地。”司马昭听了,露出一种鄙视的脸色。
这一切正好被郤正看在眼里。过了一阵,后主起身上厕所,郤正连忙跟了出来,小声对后主说:“您怎么能说不想念蜀地呢?下次如果司马昭再问您,您就一边哭一边回答说:‘我父母的坟墓远在蜀地,一想到这里我心里就很悲伤,我是天天想着要回去啊。’晋公也许就会答应让您回去。”后主点头答应。回到席上,又喝了一阵酒,后主也有点醉意了。司马昭又一次问道:“你想不想蜀地?”后主就一字不差地将郤正的话重复了一遍,可他一点也不动情,装出要哭的样子,却一滴眼泪也没有,话一说完只好赶忙闭上眼睛。
司马昭一看后主那副样子,心里一下子就明白了,于是打趣说:“你的话怎么象郤正的口气呢?”后主一下子睁开眼睛,非常惊讶地说:“的确象您说的那样。”司马昭和身边的魏国官员一听都笑了。司马昭觉得刘禅这个人虽然昏庸无道,但为人还算老实,用不着防他耍什么花样。大概因为这一点,刘禅得以善终,一直活到晋武帝司马炎的泰始七年,享寿六十五岁。


2#
发表于 2009-7-5 16: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牧歌 于 2016-9-2 12:50 编辑 <br /><br />请按规定发文章!
同一主题发在同一帖子后面。
已经提醒您多次了,再不按要求发帖,将对帖子进行修改。

3#
发表于 2009-7-9 07: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牧歌 于 2016-9-2 12:50 编辑 <br /><br />第十七篇
姜维篇:忠而不智,好大喜功
前言
姜维是诸葛亮选定的军事接班人,也是继费祎之后蜀汉最后的一位大将军,直至蜀汉灭亡。客观地说,姜维也算是一个优秀的军事人才,在蜀汉是除诸葛亮之外唯一能够担当军事统帅的人。可惜他是一个单纯军事主义者,在他眼里,只有军事,而无政治;只知打仗,而不懂军心、民心;只知进攻,而不知防守。他只记得诸葛亮对他说的“北伐中原,复兴汉室”,而根本就不考虑主、客观条件。在他归顺蜀汉的三十七年中,除了打仗,他几乎没有干过别的事。延熙十二年,他不过是中监军,尚受大将军费祎节制,他就不顾费祎的反对,非要利用魏国的高平陵事变而出兵攻魏,结果无功而返。后来他进位卫将军,费祎去世三年后,他晋升为大将军,成为蜀汉的军事统帅。从延熙十二年到景耀五年的十三年中,姜维前后九伐中原,可既未得到魏国的一座城池,也未得到魏国的一寸土地,而结果却大大地削弱了蜀汉,把蜀汉弄得民穷财尽,国力衰竭,最后在邓艾、钟会两路大军的进攻面前将无斗志,兵无战心,蜀汉由此而土崩瓦解。因此,姜维对蜀汉的早亡是负有重大责任的。
当然,就人品而言,姜维又的确是忠贞无畏的,除了有着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欲望外,他别无私心,为官清正,克己奉公,生活节俭,家无余财,算得上是旧时代的优秀军人和忠良臣将,而且他还是三国时代大将军中唯一一个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的人。总体而论,他又是一个功不抵过的蜀汉大臣。

姜维,甘肃天水郡冀县人。父亲姜冏曾经做过天水郡功曹,在羌、戎等少数族发生叛乱时,为保护郡中的主将而牺牲在战场上,由此姜维一成年便被魏国赐于中郎将,参与本州军事。因为父亲死得早,他从小就与母亲相依为命,是当地有名的孝子。姜维很好学,特别喜好郑玄的小学,同时也喜欢阅读兵书,研究兵法。
蜀汉建兴六年,诸葛亮第一次出兵伐魏,攻下安定、南安两郡后,派人假扮成南安的使者前往天水请求救援,太守马遵一时不察,正准备率军前往支援。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姜维及时赶到,指出这不过是诸葛亮的计策。他分析说:“诸葛亮的大军把附马夏侯楙团团围困在南安城,已经是水泄不通,这个时候不可能有人从城中杀出来送信,因此这个来送信的裴绪肯定是诸葛亮派人伪装的,目的是骗我们出城,他们事先在附近埋伏一支部队,乘我们主要兵力外出,乘虚而入,轻易地攻占天水。”马遵一听立即醒悟过来,说:“要不是你来得及时,我们还真上当了。”接着,姜维又给马遵出主意说:“既然诸葛亮在郡城附近埋伏兵马,在诱使我们出城后,他好乘机夺取郡城,那我们正好来个将计就计。请您拨给我三千人马,由我埋伏在要冲之地。太守假装带着人马出城,但不要走远了,只走三十里便转身回来,到时我放火为信号,您一看火起,就带兵杀回,我们来个前后夹攻,一定能大获全胜。如果诸葛亮亲自来的话,也许我们还能抓住他呢。”马遵采纳姜维的计策,先拨给姜维三千人马让他去埋伏,然后自己也假装率军前往南安,只留功曹梁绪、主簿尹赏守城。
姜维的算计果然不错,诸葛亮的确是派赵云率一支人马埋伏在郡城的附近,又让高翔、张翼各率一支人马埋伏在马遵前往南安的路上。赵云看见马遵率领主力已经离开郡城,立即从埋伏的地方杀出扑向天水城,谁知赵云正要攻城,突然听见身边喊声四起,火光冲天,就看见一位少年将军跃马挺枪杀了过来,口里高喊道:“你想见一见天水郡的姜维么!”赵云还没听过姜维的名字,那把他放在眼里,就立即杀向姜维。可只斗了几个回合,就觉得对方越来越有精神。赵云暗暗吃了一惊,心想:“没想到这样偏僻的地方竟有这样武功高强的人物!”只好打起全副精神来对付姜维。可就在这时,马遵、梁虔带着主力杀回,这样前后一夹攻,赵云的五千人马哪里抵挡得住,队伍立即大乱,赵云只好奋力拼杀,好不容易才杀出一条血路。姜维一看赵云要走,那里肯放,立即追了上来。好在高翔、张翼及时接应,赵云才得以摆脱姜维的追杀。
回到大寨,赵云向诸葛亮将自己中计的情况途说了一遍。诸葛亮一听,不禁大吃了一惊,说:“我的计策够周密的了,有谁能识破我的妙计呢?”当地人把姜维的情况向诸葛亮作了简要的介绍。赵云又说起姜维的枪法也很好,他实在见得不多。诸葛亮见天水有姜维这样厉害的脚色,只好改变计划,亲自率领大军前往天水。
更让诸葛亮没有想到的是,对于下一步的交锋,姜维又一次走在了自己的前面。姜维见赵云退走后,立即对马遵说:“赵云打了败仗,诸葛亮少不了亲自来。他估计我们一时还不会出城,我们却偏偏要趁诸葛亮刚到,一时立足未稳,打他个措手不及。我们可以把人马分成四枝,一枝由我率领埋伏在郡城的东面,等蜀军一到,就上前拦截。太守与梁虔、尹赏各带一枝人马埋伏在城外,只留梁绪守住城池。”
诸葛亮率领大军来到天水城下后,只考虑第二天如何一鼓作气攻下城池,也未想到敌人会乘着夜晚进行袭击,因此只吩咐将士好好休息,准备第二天攻城。没想到刚刚睡到半夜,四下里突然火光冲天,喊声震地,也不知从哪里钻出来许多人马,一齐杀向蜀军,而城头上也传来阵阵锣鼓之声。蜀军一时没有准备,被天水兵杀得四处乱闯。一时之间,诸葛亮也失去了对部队的控制,只得在关兴、张苞的保护下冲出包围圈。再回头一看,就看见东面一带火光明亮,远远看去就象一条长蛇。诸葛亮不禁感叹道:“军队的人数不在于多,而在于人的调度。看起来姜维还真是个将才!”
诸葛亮见一时攻城不容易,就改变计划,来个兵分三路:一路进攻姜维老母所在的冀县,一路进攻上邽,一路则虚张声势攻打天水,目的是让姜维率兵救援冀县,然后利用夏侯楙的怕死,让他去传递姜维投降的假消息,再让人假扮成姜维连夜去攻打天水郡城。马遵、梁虔一时弄不清真相,就误以为姜维真的投降了,都不让姜维进城。最后逼得姜维无路可走,只好向诸葛亮投降。
诸葛亮见姜维下马投降,也立即从车上下来,快步上前,握住姜维的手说:“我自从出山以来,到处寻找德才兼备的人才,想把我一生积累的东西传给他,可惜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今天碰上伯约,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姜维一听,也非常激动,立即向诸葛亮磕头致谢。
一回到大寨,诸葛亮就与姜维商量如何攻取天水和上邽。姜维说:“这事好办。天水城里的梁绪、尹赏同我的交情都很好,只要我写两封密信射进城里,城里少不了要发生内乱,到时我们就可攻下城池了。”果不其然,守城的士兵捡到密信后立即交给太守马遵,马遵也知道梁绪、尹赏与姜维关系很深,于是与夏侯楙商量后准备乘二人不备将他们杀掉,梁、尹二人得知消息立即打开城门,放蜀军进城,逼得夏侯楙与马遵逃往羌地去了。上邽因是梁绪的弟弟梁虔把守,通过梁绪做工作,也很快就开城投降。
诸葛亮在夺取南安、安定、天水三郡后,准备撤军回祁山大寨。手下的将领都有点奇怪,就问道:“丞相为什么不乘胜进攻羌城,活捉夏侯楙?”可诸葛亮却说:“放走夏侯楙,等于是放走一只鸭子;而我得到姜伯约,等于是得到一只凤凰!”从这个时候起,诸葛亮就已经把姜维确定为自己军事上的接班人。
后来在对阵西羌兵时,诸葛亮准备利用严冬时节大雪将临的好时机歼灭西羌的铁车兵,他已经想好了计策却没有明说,而是有意考考姜维,于是问道:“伯约是否知道如何破西羌人的铁车兵?”姜维心领神会,却并未点破,而是笑笑说:“西羌人只知道蛮干,那里懂得丞相的妙计!”诸葛亮听了赞许地说:“看来你是很懂得我的心啊。”
在街亭还没有丢失时,诸葛亮准备兵出斜谷,发动对魏军的大规模攻势。虽然姜维刚刚归顺不久,但诸葛亮已经对他很相信了,竟让他做了先锋。后来因错用马谡,导致街亭失守,不得已而退军,诸葛亮又放心地让姜维与马岱一起断后。这些都足以看出,诸葛亮对姜维的信任与重用。
诸葛亮第二次兵出祁山时,因在陈仓遭遇曹魏大将郝昭的严防死守,无法通过陈仓古道,正在相持之际,魏国大将王双又率援兵赶到,还连斩蜀汉两员将领,诸葛亮一时也没了办法,只好征询姜维的意见,说:“陈仓道口这条路走不通,你看是不是还有别的办法?”姜维回答说:“陈仓城池坚固,郝昭又守御得法,王双也已赶到,再去强攻,实在不合算。不如派一位大将依山傍水建起营寨,先守住道口再说。另派一位得力的将军守住来往要道,以防魏军从街亭发动进攻。而丞相却率领大军去袭击祁山,同时采用以下计策,也许能捉住曹真。”诸葛亮完全采纳了姜维的建议,派王平、李恢各率一枝人马守住街亭方向的来路,让魏延率军在陈仓道口建起大寨,然后自己则率领主力从斜谷小道出发去袭击祁山。
原来姜维又比给诸葛亮出了一个诈降计,利用自己原是魏人的身份给曹真写去密信,就说自己要回归魏国,为了表示忠心,又在信中约好曹真率军来攻,自己作内应,里应外合,打诸葛亮一个措手不及。还是曹真的先锋费耀多了一份小心,提醒曹真不可亲自前往,由他代为前去接应姜维,结果费耀兵败自杀,魏军也损失了五万人马。因此,诸葛亮也更器重姜维了。这一仗后,诸葛亮即提拔姜维为奉义将军,又封他当阳侯的爵位。这一年姜维才二十七岁。
有一次,诸葛亮还写信给张裔、蒋琬说:“姜伯约忠于国家,勤于军政大事,考虑问题也很周密。就他的才能看,谯周、马谡都赶不上。他的确是凉州一带的杰出人才。”还叮嘱说:“可先让他带领五六千步兵。姜维这个人特别精通军事,既有胆识,又懂得兵法。加上他忠于汉室,才能又胜过他人。可先让他专精军事。你们要设法带他去晋见皇上,让皇上对他有所认识、了解。”正因为诸葛亮特别器重他,所以他升迁也很快,不久就做到了中监军征西将军。
诸葛亮最后一次兵出祁山,病倒于五丈原的兵营中。为了延长自己的寿命,他采纳姜维的建议,实施祈禳之法,亲自踏罡布斗。他不用别人,只用姜维严密守卫,不让任何人进来打扰。没想到司马懿故意派人来探营,魏延因为军情紧急,急得直闯大帐,结果脚步带起的风把主灯吹灭,气得姜维当时就要把魏延砍了,还是诸葛亮出面制止。临死前,诸葛亮又把自己所著的二十四篇全部交给姜维,等于把自己的毕生心血都给了姜维,又把自己发明的“连弩法”也传给了姜维。最后又叮嘱杨仪:“我的兵法都传给了姜维,他一定继承我的遗志,为国家出力。”又交代杨仪让姜维断后。很显然,诸葛亮就是要告诉他人姜维就是他选定的军事接班人,以后蜀汉的军事大局由姜维主持。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姜维第一次来到成都,面见后主,后主就立即给他加官晋爵,封他为右监军辅汉将军,进封平襄侯,让他统帅多枝部队。
后来蒋琬做了大将军、大司马,就让姜维跟随自己驻守汉中,升他为司马,让他率领部分部队镇守西面。到了延熙六年,他又升职为镇西大将军,兼任凉州剌史。蒋琬去世后,费祎主持朝政,姜维也跟着升职,做到了卫将军兼尚书令。
延熙十二年,魏国发生高平陵事变,司马氏掌权,曹氏与夏侯氏失势,受到迫害的夏侯霸不得已而投奔蜀汉。姜维带着他来见后主,请求趁这个机会出兵伐魏。但执政大臣费祎不同意,说:“最近以来,蒋琬、董允都相继去世,国家治理严重缺人。这个时候我们只能等待时机,而不宜轻易出兵。”可姜维却说:“话不能这样说。人生在世就象是白马跳跃一样,一眨眼就过去了。如果让时间白白地过去,那一天才能恢复中原呢?”但费祎还是不同意,说:“孙子兵法上说过:‘既要了解别人,又要了解自己,这样才能百战百胜。’我们这些人都远不如丞相,丞相都不能恢复中原,何况是我们呢?”但姜维又找出了理由,说:“我是陇西人,很了解羌人的心理。我能够搞好与羌人的关系,让他们做我们的援手。那样的话,即算不能恢复中原,但陇西一带肯定能归嘱我们。”在后主的支持下,姜维带着夏侯霸前往汉中准备伐魏。
经与夏侯霸商量,他命令句安与李歆在麴山建起东西两座城子。结果却被魏国雍州剌史郭淮和副将陈泰截断粮食供应和水源,蜀军被逼无奈,只得由李歆突出重围向姜维求援。到头来李歆身负重伤,句安在援兵无望的情况下只好开门投降。姜维第一次单独用兵就损失了几万人,不得已而退回汉中。
尽管后主给了姜维指挥部队的权力,但毕竟调动军队的大权掌握在大将军费祎的手里,费祎本就反对姜维这种军事冒险主义的做法,所以即使姜维在后主那里获得了出兵伐魏的圣旨,可费祎往往加以节制,即算最后同意他出兵,但所给的兵力往往在一万人之内。所以费祎在世时,蜀汉对曹魏用兵的规模是有限的。
延熙十六年初春,费祎被降人郭修剌杀于汉寿。这么一来。军权归于姜维之手,再也没有人可以节制他了,于是在这一年的秋天,姜维即起兵二十万,以廖化、张翼为左右先锋,以夏侯霸为参谋,张嶷为运粮使,从阳平关出兵进攻曹魏的南安郡。结果碰上曹魏勇将徐质,第一仗就吃了大亏。虽然后来用埋伏计杀死徐质,又射死前来追赶的郭淮,但自己一方也损失兵折将,不得已而退回汉中。
延熙十八年,姜维趁着魏国执政大臣司马师去世,司马昭刚刚上台执政,认为机会难得,便又向后主请命,要求出兵伐魏。得到后主认可后,他立即回到汉中,部署出兵事宜。征西大将军张翼反对他频繁用兵,对他说:“我们蜀汉地方狭小,钱粮有限,不适宜出兵远征。不如守住险要,爱护将士,珍惜民力,这才是正确的国策。”可姜维却说:“你说的不对。从前丞相还没有出山时,就已确定三分天下的格局,但他却六出祁山以求夺取中原,只是不幸中途就死了,导致功业未成。我既然接受了丞相的遗命,就应该尽忠报国以继承丞相的未完成的心愿,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现在魏国出现了内乱,我们不趁着这个时候讨伐魏国,还要等什么时候呢?”降将夏侯霸也极力支持姜维,张翼反对也没用,最后还是出兵攻魏。由于蜀军动作迅速,魏国雍州剌史王经来不及准备,仓促应战,结果被姜维前后夹攻,魏军损失了好几万人。张翼见首战胜利,建议姜维见好就收,及时撤军,但姜维却欲罢不能,对张翼说:“那不行!以前即使打了败仗也还要一意进取,希望能驰聘中原。今天洮水一战,把魏军的胆都吓破了,眼看着狄道就可以到手,你为什么要自堕志气呢?”尽管张翼一再劝说,但姜维执意不从,还是坚持进攻狄道。结果狄道没有攻下来,又被邓艾赶来救援,在魏军的优势兵力面前,姜维只好撤军。
后主见姜维取得了洮西大捷,非常满意,就晋升姜维为大将军。由此,姜维名正言顺地成为蜀汉的军队统帅。
姜维见军队大权在握,又急着要出兵攻魏。令史樊建提出反对意见,说:“将军出兵多次了,却没有取得大的胜利。这次洮西之战,总算把魏军杀了个闻风丧胆,我们为什么还要出兵呢?万一打了败仗,只怕就全功尽弃了。”可姜维不仅不接受樊建的意见,反而认为蜀军趁热打铁出兵的话,有五条必胜的把握,坚持要出兵。连向来极力主战的夏侯霸都劝他适可而止,但他却用一种严厉的语气说:“你们不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我已经决定了,先出兵攻取陇西。”
当姜维率军来到祁山时,见魏将邓艾早就建起了九个大寨,意识到要在祁山与魏军展开争夺难有胜算,于是他安排别的将领守住大寨,自己却率领主力去偷袭南安。结果南安没有攻下,还在段谷隐入魏军的重围,连姜维自己也差点成了俘虏,还多亏夏侯霸、张嶷及时救援,才得以脱身。这一仗蜀军损兵折将,荡冠将军张嶷为救姜维被射死,留守祁山大寨的将军鲍素也阵亡。
将士们都认为姜维应对这次的失败负责,都对他有怨气。姜维自己也觉得难辞其咎,于是上表朝廷,请求自贬三等,以后将军身份主持军事大局。
延熙二十年,姜维得知魏国镇东大将军诸葛诞叛逃东吴,东吴丞相孙綝起兵呼应,认为伐魏的时机已到,又一次上表后主,要求起兵伐魏。中散大夫谯周知道后,不禁感叹说:“近来皇上溺于酒色,宠信宦官黄皓。皇上也不问朝政,只图自己的声色之欲。而姜维又一味地用兵,根本不关心将士的死活。这样下去的话,蜀汉就危险了!”并写了一篇《仇国论》寄给姜维,提醒姜维蜀国地小人少,经不起折腾,劝姜维体恤国家,少用兵为好。姜维不仅不听,反而骂谯周是“迂腐的书生”,把谯周的文章也甩在地下,然后提兵往长城进发。但魏将邓艾知道蜀军粮食不足,利在速战,就采用坚守之策,无论姜维如何挑战,邓艾就是坚守不出,姜维无可奈何,只得无功而返。
景耀元年冬,姜维又起兵二十万,以廖化、张翼为先锋,以王含、蒋斌为左军,以蒋舒、傅佥为右军,胡济为合后,自己与夏侯霸总领中军,向祁山进发。刚刚扎下营寨的第一天,就被邓艾从地道中发动攻击,弄得全军失利。好在后来通过斗阵法两次大败邓艾,杀死魏军先锋郑伦,邓艾本人也四处受了箭伤。邓艾与魏将司马望在大败之下,只得派出党均去成都进行反间,造谣说姜维因对后主不满,不久将投降魏国。后主受黄皓蛊惑,竟下诏命姜维退兵。廖化认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现在我军大胜,魏军大败,正是发动攻击的好时候,没有必要撤军。”但张翼却说:“国人都因为大将军连年用兵,而产生了怨恨情绪。还不如乘着现在打了胜仗及时撤军回汉中,那样可以安定民心。”姜维也知道张翼讲的是实话,于是采纳了他的意见,班师回国。
姜维把大军驻扎在汉中,自己回到成都,向后主询问下诏班师的缘故。姜维见后主说话吞吞吐吐,躲躲闪闪,心里明白另有隐曲,就说:“这次出兵我们已经攻占了魏军的祁山大寨,眼看着就可以大获全胜了,没想到却半途而废。依我想来肯定是皇上中了邓艾的反间之计。”因为被姜维说中了心病,后主也就沉默不语。姜维明白这是后主对自己有所怀疑,于是表白说:“我早已发誓要讨平曹贼以报答国家对我的大恩。陛下不要听信小人的谗言,而对我不放心。”听了姜维的表白,后主这才放心地说:“我以后再不怀疑你了。你就尽早回到汉中,等到魏国有什么变化时,再选择时机出兵征讨吧。”姜维心里实在不是个滋味,只好叹叹气回汉中去了。
曹魏甘露五年,因魏主曹髦不满司马昭的专权太甚,竟带着宫中的卫兵、杂役等要与司马昭拼命,结果被司马昭的心腹所杀,司马昭另立新君曹奂。姜维认为这一下出师有名了,就以讨伐司马昭的弑君之罪为名,起兵十五万来讨伐魏国。虽然姜维识破邓艾的诈降之计,采用将计就计的办法大败魏军,还逼得诈降的王瓘投水自尽,但蜀军方面也损失了许多军粮,剑阁的栈道也被烧毁,可说是得失相当。
景耀五年的冬天,姜维在修复好栈道之后,又一次上书后主,请求出兵伐魏。中散大夫谯周虽一再劝阻,可姜维执意不听,而后主这个糊涂蛋也勉强同意。谯周见国家已到了民穷财尽的地步,可姜维却还一味好战,觉得国家已经没有了希望,于是推说有病,不再上朝议事。

姜维的穷兵黩武,不仅招致朝中大臣的不满,象诸葛瞻、樊建等都曾建议后主撤换姜维的大将军之职,让他去做个地方州郡长官,可后主一时又下不了这个决心;也招致一些主要将领的不满,象张翼就曾明确反对姜维的连年用兵。这一次老将廖化也不再沉默,公开反对姜维的又一次出兵。他说:“我军年年征战,弄得将士和老百姓都不得安宁。何况魏国有邓艾这样的杰出将领,他足智多谋,实在不能小看他。将军为什么要勉强去做办不到的事情呢?我实在不敢赞同将军的做法。”姜维不仅不接受廖化的正确意见,反而大怒说:“从前丞相六出祁山,是为了国家;难道我的八次伐魏就是为了我个人吗?我为国尽忠,没有任何私心。因此所有将士都必须听从我的命令,如果谁敢抗命的话,我就杀谁的头!”见姜维摆出这幅架式,将领们自然不敢再吭气。因为廖化反对他出兵,姜维干脆把廖化留在汉中,自己同其他将领率领三十万大军直奔魏国的洮阳。
可姜维的进攻企图又被邓艾识破,魏军早早地在洮阳设下埋伏,结果先锋夏侯霸和所率五百军士全被射死,姜维自己率领的部队也被邓艾和司马望夜袭,损失了不少兵力。只是后来在祁山回报了魏军,让邓艾也吃了亏。
就在形势对蜀军稍稍有利的时候,姜维又接连三次接到朝廷的诏命,让他紧急撤退。姜维无奈,只得依命撤军。原来是宦官黄皓与将军阎宇狼狈为奸,黄皓想用阎宇为大将军以替换姜维,而后主不察,竟糊里糊涂按照黄皓的意思下达了撤军的命令。
可姜维回到成都后,后主又一连十天不上朝,害得姜维无法见到后主。姜维觉得事情太奇怪了:急着要我班师回来,可我回来了又避而不见。后来在东华门见到秘书郎郤正,才从郤正嘴里得知事情的真相:原来是黄皓要用阎宇取代姜维,可后来知道邓艾很会用兵,害怕阎宇对付不了,所以又临时改了主意。姜维听了不由得大怒,急着要去找黄皓算账。
第二天,得知后主正在后花园与黄皓饮酒作乐,姜维也不等通报,直接闯进后花园。一见到后主,姜维就跪在地下哭着诉说道:“我本来把邓艾围困在祁山,眼看着就要成功了,皇上却连下三道诏令要我班师回朝,不知道陛下是什么意思?”后主也觉得这件事做的有点荒唐,就沉默不语。姜维就单刀直入直指黄皓,说:“黄皓这家伙奸猾得很,又一味专权朝廷。他就是灵帝时的十常侍,是朝廷的心腹大患。请陛下要记住秦时的赵高、灵帝时的张让的教训,千万不能再相信他了。趁早把他杀了,让朝廷清平,也让我们可以一心讨贼。”可后主却不以为意,觉得黄皓不过是一个小宦官,起不了大作用。姜维一听更急了,竟以头磕地说:“皇上如果不杀黄皓,那么国家的大祸就不远了。”但后主认为这是姜维危言耸听,小题大做,并喊来黄皓向姜维当面赔罪。见后主执意要宠信黄皓,姜维也无可奈何,只得忿忿地走出后花园。
出来后,又正好碰上郤正。姜维将情况一说,郤正马上意识到事情更糟了,就对姜维说:“将军的灾祸就要来了。如果你有什么危险,那国家也会跟着完蛋!”姜维一听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就向郤正讨主意。郤正告诉他可以借口去沓中屯田,用这一办法来避开黄皓的迫害。姜维听取郤正的意见,决定去沓中屯田。
第二天,姜维向后主请示,他要效法诸葛丞相的做法到沓中去屯田,后主答应了,他也就立即回到汉中。为了掩饰自己避祸的目的,他在主要将领面前特别强调了屯田的重要性,说:“我们每次出师都因为粮食不足,而未能成功。现在我决定率八万人到沓中去屯田,作长期打算。各位也跟着我辛苦了,就暂时休整一下,先退回汉中聚集粮食。如果魏军要来进攻的话,他们也有个爬山涉水,千里运粮的问题。等到他们疲惫不堪的时候,我们就趁机追击,那样肯定能打胜仗。”接着他便对防御问题作了安排:他让胡济驻扎在汉寿城,王含驻守乐城,蒋斌驻守汉城,蒋舒、傅佥同守阳平关。调拔完以后,姜维便带着八万人来到沓中开始屯田。
邓艾将姜维赴沓中屯田的情况画成图纸申报司马昭。司马昭早就恨透了姜维,于是采纳荀勗的意见,命令邓艾与钟会兵分两路同时伐蜀。
姜维虽在沓中屯田,但他随时都在关注魏军的动向,派出侦探打探魏军的情况。因而魏军分两路进攻蜀汉的情况他也及时得知了。他立即向后主上表,提出他的建议:派左车骑将军张翼把守阳平关,让右车骑将军廖化把守阴平桥,并立即派人向东吴求救,他自己则率沓中兵迎战魏军。可恨的是,黄皓把姜维的表章压下了,后主和其他大臣对魏军的大举进攻都蒙在鼓里;更为荒唐的是,后主竟相信黄皓请来的巫师的话,要后主什么也不用担心,过不了几年魏国的土地就将归属蜀汉。
由于蜀汉的许多将领早就知道后主宠信黄皓,不恤国事,已对国家完全失去信心,觉得打也是完,不打也是完,干脆不打算了。所以当邓艾、钟会向蜀汉的重要关隘、城池发动进攻时,有的不敢迎敌,有的则干脆投降。当钟会挺进阳平关时,乐城、汉城是必经之路,可守将王含、蒋斌竟然紧闭城门,不开门阻拦,使钟会的大军得以顺利通过。阳平关的两员守将,一个傅佥,一个蒋舒,前者要战,后者要守,到最后当傅佥出关与魏军激战时,蒋舒竟然在城头上树起了白旗,使钟会轻易地就占领了阳平关。
姜维得知魏兵攻势凶猛,立即向廖化、张翼、董厥下达命令让他们接应自己的部队,然后自己则率领屯田的八万人马由沓中出发到魏军的必经之路,首先碰上魏国的天水太守王颀,姜维亲自纵马上前挺枪直取王颀,王颀抵挡不住,往后就逃,姜维在后面紧追不舍,才赶了二十里,又遇上陇西太守牵弘,牵弘不敢与姜维交手,往后就走。姜维正追赶时又碰上自己的老对手邓艾。两人激战正酣时,又得到紧急情报,说是甘松一带的营寨已被魏军杨欣烧毁,姜维无奈,只得让副将打着自己的旗号与邓艾相持,而自己则率领后军火速赶往甘松。路上正碰上杨欣,姜维怀着一腔怒火与杨欣交战,杨欣惧怕姜维的英勇不敢交手,向着山路就逃。姜维在后面紧紧追赶,可惜魏军早有准备,一见姜维到来,立即放下擂木滚石,使姜维无法前进,姜维只得从原路退回。可刚走到半路,就得知蜀军已被邓艾打败,姜维无奈只得杀回大寨坚守,以等待援兵。
刚刚回到寨中,就得到快马的报告,说是阳平关已被钟会打破,守将蒋舒投降,傅佥战死,而乐城守将王含、汉城守将蒋斌听到汉中丢失之后,也向魏军开城投降,汉寿守将胡济抵挡不住魏军的进攻,也逃回成都求援去了。姜维见战局急转直下,只得放弃防守,决定率军赶往阳平关。路上又再次遇到魏将杨欣,姜维怀着一腔怒火杀败杨欣,正要追赶时,邓艾又率军从后面赶上来,姜维无奈,只得依山下寨,先稍事休息。后来又采纳副将宁随的建议,假装去进攻雍州,诱使驻守阴平桥的雍州太守诸葛绪去救自己的老巢,然后趁着诸葛绪撤兵的机会,迅速通过阴平桥前往汉中。路上正碰上前来救援的张翼和廖化,到这个时候,姜维才知道为什么处处陷地失城的原因,原来都是黄皓搞的鬼,只可惜恨也来不及了。后来,姜维接受廖化的建议,全军赶往剑阁,因为只要守住剑阁,才能守住进成都的大门。于是三人一起率军前往剑阁,到达剑阁时,正好与提前到达的董厥相会。
姜维还来不及休息,雍州剌史诸葛绪就率领魏军赶到。姜维一听是诸葛绪,气就不打一处来,立即率领五千人马杀下关来。他本人更是一马当先杀入敌阵,一条枪指东打东,指西打西,诸葛绪没想到姜维这样英勇,一时间被姜维冲得七零八落,只得大败而逃,后退几十里扎下营寨。
不久,邓艾在钟会的大营中与其相见,并明白地告诉钟会,他将偷渡阴平,从小路直取江油,进逼成都。诸葛亮在世时,曾在摩天岭下建有兵营,派两千人把守,可后来刘禅却把它撤了。邓艾采取大胆行动,从剑阁之后偷渡阴平,翻越摩天岭,然后率领两千多士兵步行来攻取江油城。守将马邈早有投降的打算,根本就不作防守的准备,一听说邓艾的人马已经拥入城中,他立即就举手投降。这样,邓艾兵不血刃就攻占了江油。待其他部队到齐后,邓艾也不让休息,就立即率领人马快速挺进涪城。涪城军民还来不及作出反映,邓艾的部队就到了城下。守将惊疑之下,也放弃了抵抗,乖乖地开门投降。
邓艾率军占领涪城后,立即进兵绵竹,后主派出诸葛瞻率七万人赶赴绵竹,虽然开头两战获得小胜,但接下来却在魏军的优势兵力面前全军覆灭,诸葛瞻与儿子诸葛尚双双战死。邓艾攻下绵竹后立即进兵成都,后主见大势已去,于是采纳谯周的建议,派张绍、谯周、邓良出城向邓艾献上降书、玉玺,随即邓艾进入成都,蜀汉正式灭亡。后主投降后,又派太仆蒋显前往姜维大营,命令姜维举军投降。
姜维接到投降的命令,不禁大为吃惊,一时间连话也说不出来。帐下将士则一个个咬牙切齿,骂声不断,痛骂后主无能。他们决不甘心当亡国奴,都高举刀剑大喊道:“我们宁可战死,也不投降!”哭喊之声响彻数十里。
姜维见人心思汉,军心可用,就想到了一条计策,即用诈降之计暂时归服钟会,以后找机会东山再起,于是对帐下将士说:“各位将军先不急着忧愤,我有一条好计可以兴复汉室。”将士们都急切地询问是什么妙计,姜维于是低下声来对大家简要说明了他的诈降之策,将士们听了觉得别无选择,也只有这样了。
姜维于是在剑阁一带树起了白旗,表示愿意放弃抵抗,又先派人告之钟会,他立即就会来向钟会投降。
钟会得知姜维与张翼、廖化、董厥率军来降,自然非常高兴,立即跑出大帐来迎接。一见面,钟会就说:“伯约为什么来得那样晚呢?”姜维一听,马上脸色一紧,流着眼泪说:“国家把全军都交给我了,我现在来投降,已经是来得太快了!”钟会本就知道姜维是个能征善战之士,一听姜维这个话,觉得姜维的确不简单,不由自主走下座位来向姜维致意,并以上宾之礼相待。
姜维为了取得钟会的信任,就极力吹捧钟会,说:“听说将军自淮南出师以来,经常给司马氏出谋画策,而且每计必成。司马氏能有今天,全靠将军的智慧啊,所以我心甘情愿向您投降。如果我面对的是邓艾的话,少不了与他决一死战,决不会向他投降的。”钟会听了自然非常得意,并觉得姜维是个难得的知己,于是就与姜维折箭为誓,结成兄弟,经常在一起商量军情大事,感情也越来越密切。钟会对姜维的才干的确非常欣赏,他曾对长史杜预说:“拿姜维与中原的许多名士相比,只怕是其中最优秀的人士也赶不上姜维。”
后来邓艾因为兵不血刃占领成都,迫使后主投降,免不了居功自傲,竟然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擅自作主,随意封官许愿,由此惹怒司马昭,于是给钟会下达密令,要他设法制约邓艾。姜维深知钟会与邓艾两人互不服气,矛盾很深;也知道钟会野心勃勃,决不会长期地甘居人下,一有机会就会另立疆土,割地称王,于是他决定利用这两条,先借钟会之手除掉邓艾,再借助钟会的力量复兴蜀汉。当钟会征询他如何对付邓艾时,他先是故意张大其辞,声言邓艾必定造反,说:“我听说邓艾出身低贱,年幼时曾给别人看牛。现在侥幸偷渡阴平,翻越摩天岭,率先进逼成都。这并不是他计谋高超,而是仰仗国家之福。如果不是将军您同我相拒于剑阁,邓艾又怎能成功呢?他现在要封蜀主为扶风王,目的就是要讨好蜀地民众,他的反叛之心已经昭然若揭了。晋王怀疑他是对的。”然后又很神秘地对钟会说:“请您让身边的人下去,我有一件重大的事情要私下告诉您。”然后就从袖子里掏出一张地图对钟会说:“这是诸葛武侯还未出山时绘制的一张地图,他早就预言先帝可以凭借四川这个天府之国建立帝业,后来的事实也验证了这一点。现在邓艾得到了成都,怎能不欣喜若狂呢?”接着便向钟会一一指点四川的地理形势。当钟会询问他该用什么办法除掉邓艾时,姜维又给他出主意说:“您可以趁着晋公怀疑邓艾怀有野心的时候,立即给晋公上表,说明邓艾反叛的种种迹象,促成晋公下决心让您来讨伐邓艾,您就正好把邓艾除掉。”
钟会一听,连连点头,立即上表司马昭,耸人听闻地指证邓艾将要造反,又派人在中途拦截邓艾的表章,然后加以涂改。司马昭看了两人的表章,不由得疑心大起,于是一方面命令钟会设法逮捕邓艾,一方面则陪着魏主曹奂御驾亲征。
钟会得知这一消息,又立即找姜维商量如何逮捕邓艾父子。姜维给他出主意说:“您可以让监军卫瓘先去逮捕邓艾父子。如果邓艾杀了卫瓘,那正好印证邓艾造反的事,我们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出兵讨伐邓艾。
没想到卫瓘也是个厉害脚色,在逮捕邓艾父子时,进展非常顺利,邓艾与他的儿子及手下主要将领都一一被抓,钟会与姜维得以顺利地进入成都。钟会一见到被绑的邓艾,就用马鞭敲打邓艾的头说:“你这个养牛的家伙,也总算有今天!”姜维也指着邓艾骂道:“你这家伙靠走险棋而侥幸成功,可到头来却落了个这样的下场!”
钟会不仅顺利进入成都,还得到了邓艾手下的人马,声势也更大了。他不禁得意地对姜维说:“兄弟,我今天才算真正品尝到了人生得意的滋味!”
姜维见钟会得意忘形,就有意试探说:“从前,韩信不听蒯通的劝说,最终遭遇未央宫被烹死之祸;越国的大夫文种不跟着范蠡退隐去太湖泛舟,结果被迫自杀:这两个人功业都非常显赫,可惜都因不懂得利害关系而及时隐退,最终以悲剧收场。现在您已经为国家建立了大功,威望直逼晋公。在这个时候您何不放弃功名,隐居世外,泛舟江湖,登上峨嵋山跟随赤松子去遨游呢?”但钟会听了后却笑着说:“兄弟说的话不对。我今年还不满四十岁呢,我正想积极进取,干一番大事业呢,怎能效仿这些人退隐下来呢?”
姜维探得了钟会的真实想法,于是说:“如果您不想退隐的话,那就得早点拿定主意。凭您现在的实力,想干什么都干得成,用不着我这个老头子来指点。”钟会听了姜维的话,竟不住鼓掌大笑起来,说:“看来伯约是最懂我的心思的。”从这以后,姜维就与钟会每天在一起密谋大事。
姜维以为复国的希望来了,就秘密地写信给后主说:“请陛下先忍受一下吧,我一定能使社稷由危转安,太阳与月亮由暗转明。最终一定能兴复汉室。”
钟会正与姜维密谋依据成都造反称王,突然接到司马昭的来信,告诉他自己已经屯兵于西安。钟会知道司马昭已经在怀疑自己,心里不免有点恐慌,赶紧找姜维商量。姜维对他说:“君王一旦怀疑你了,你就必死无疑,邓艾的事您该看得很清楚了。”钟会听姜维这么一说,更下定决心加速谋反,说:“我已经拿定称王蜀中的主意了!事情如果能够成功,也许能得到天下,即算失败,也能够退处西蜀,作一个刘备。”姜维说:“既要割地称王,那也得找个借口。最近听说郭太后死了,我们可以假借太后遗诏的名义讨伐司马昭,公开的罪名就是弑杀魏主曹髦。依您的才能,完全可以席卷中原,夺取天下。”钟会说:“那就请你作先锋,等事情成功后,我们一起同享富贵。”姜维则表态说:“我愿意为您效劳,只是担心您手下的将领不服。”这时的钟会对姜维是绝对信任的,他将五万人马交给姜维,让他作先锋。
钟会也想到了这一点,于是他告诉姜维,他准备借明天元宵节的机会,逼所有将领表态;如果不跟着干的,就将他们杀掉。第二天,钟会举行盛大宴会,在宴会上逼迫所有将领签名画押,支持他声讨司马昭的弑君罪行。钟会与姜维都看出几乎所有将领都不愿背叛司马昭,只是被逼而签名画押,正想着如何将这些人杀掉,可他有位心腹将领丘建却是护军胡烈的老部下,丘建既不想跟着钟会造反,也不想看着自己的老上司被杀,就把这一情况秘密地告诉了胡烈。正好胡烈的儿子胡渊在外领兵,胡烈写好密信让丘建派人送往胡渊处,让胡渊设法带部队赶到蜀宫,到时里应外合,将钟会、姜维一起除掉。
这一切,钟会、姜维都完全蒙在鼓里。事情也怪,姜维正要奉钟会之命去杀那些被监禁的魏军将领时,却忽然一阵心痛,并马上昏倒,等他醒过来时,胡渊率领的人马已经赶到宫外,姜维刚要动手,胡渊的人马已经杀进来了。姜维情急之下,只好命令手下的武士关上殿门,爬上屋顶以瓦片去击打胡渊的人。胡渊的人立即从外面放火,混乱之中,胡渊的人很快就杀进宫里。钟会见事起仓促,只得亲自上阵。虽然也杀了几个,却被乱箭射倒,很快就被胡渊的人砍下脑袋。姜维见情况不妙,只得手提宝剑与胡渊的人展开搏杀,不幸的是,就在这时,他的心绞痛又开始了,他再也坚持不住,只得仰天悲叹道:“我的计策不能成功,这是天命啊!”于是自杀身亡。死时五十九岁。
姜维自杀后,魏兵并不放过他的尸体,竟然将他的腹部剖开,打开他的胸腔,发现他的胆比常人大得多,竟有鸡蛋那么大。同时也因为姜维九伐中原,把魏国的军人弄得征战不息,所以他们都恨透了姜维,于是他们又趁乱杀进姜维的大将军府,把他的全家老小统统杀掉,还把姜家洗劫一空。
随着姜维的被杀,蜀汉连最后一点复国的希望也破灭了。

4#
发表于 2010-1-16 08: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牧歌 于 2016-9-2 12:50 编辑 <br /><br />四楼广告屏蔽。

5#
发表于 2010-1-22 10: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牧歌 于 2016-9-2 12:50 编辑 <br /><br />进来欣赏学习。

6#
发表于 2010-1-22 12: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牧歌 于 2016-9-2 12:50 编辑 <br /><br />进来欣赏学习。 [/quote]
敬先生只是看了一部分。

7#
发表于 2010-3-10 20: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牧歌 于 2016-9-2 12:50 编辑 <br /><br />大扫除,清广告。

红心瀚 该用户已被删除
8#
发表于 2010-4-17 02:0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9#
发表于 2010-4-17 10: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牧歌 于 2016-9-2 12:50 编辑 <br /><br />8楼广告屏蔽!

是那天 该用户已被删除
10#
发表于 2010-10-17 07:1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1#
发表于 2010-10-17 07: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牧歌 于 2016-9-2 12:50 编辑 <br /><br />屏蔽10楼广告!

shibi611 该用户已被删除
12#
发表于 2010-12-4 05:3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3#
发表于 2010-12-4 08:08 | 只看该作者
骗子的广告就得屏蔽!
14#
发表于 2010-12-4 08:08 | 只看该作者
骗子的广告就得屏蔽!
15#
发表于 2011-2-28 06:52 | 只看该作者
屏蔽15楼广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7 03:43 , Processed in 0.09064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