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974|回复: 8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北京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16 11: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京故事


  我最终还是听从了马明的意见,一心一意在家写作,不再考虑做生意的事,一切由他们操持。在莫斯科写东西,对于我来说既陌生又熟悉,但是我最喜欢的老行当。为了让写出的东西不至于成废纸,我决定先不写方大虎以前说那些不着边际的“国际题材”,那些东西好是好,但太虚空,不可信,拿回国内恐怕内容难以通过。思索再三,决定还是从方大老爷这位让人敬让人怕让人羡慕眼红让人恨的主儿开始下笔,还有马明,他们本身的经历就是故事,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也表达着方大虎和马明们面对生意、生存时各种挑战的信心,然后才是财富。谁也没想到,我这一写,方大虎、马明还真让我给“炒了一把”,此是后话。

  三个月后,我背着一部书稿回到了北京。这是我在莫斯科的收获。

  在北展附近的一家酒店咖啡厅,一个光头汉子正在翻看我的书稿。此人叫李洪志,不是美国那个发愣功的师傅“李洪志”,是北京这个书商李洪志,能耐一样了得,北京圈里人称“洪哥”,做得很大,十几年身家千万。他在东北当编辑时,发过我几篇稿子,彼此之间有个印象。然而,现在的洪哥,鸟枪换炮,今非昔比,不过身材还是原来那么瘦小,一点没发福,但那双眼睛和面部表情所透露出来的内容完全是一副道上老大的神采。说是看书稿,其实他只是顺手翻了前后几页,然后跟我说话。

  “谁告诉你我的手机号码?”他笑问。

  我犹豫一下,说了一个女书商的名字。

  找到洪哥,我在北京的确费了不少劲。洪哥之所以做大,靠的就是他这种不显山不露水的个性和眼力。跟他同时起步的湖北、湖南和四川同行,如今没剩下几个,自己搞栽了的,让执法机关弄破产的,至今隐姓埋名躲债的不在少数,所以我向几个朋友打听洪哥电话时,都摇头不知。

  朋友只给了我一个女书商的手机号码。说此人湖北人,虽是女人,能量也不小。我就打电话过去,听说有书稿,女书商问哪方面内容,然后告诉我,让我去一家宾馆见面。到了宾馆,好家伙,整个一层楼都让书商们包了,门有关有开,开着的,从外面走过往里一望,一个个标准间仿佛变成了图书仓库。找到那位武汉女书商的5023房之前,我在走廊问了几个人,想先找“洪哥”,但得到的回答是洪哥不在这里做。返回5023,一进门就看见房间里张贴着许多新书的宣传画。女书商不在,几个长头发男人坐在床边打麻将,旁边还有女人,没人理我。我看看桌上的样书,他们才抬头看我一眼,“找谁?”我说找谁谁谁,有人出去了。有人问我“你写稿的呀?”我点头。

  “啥稿啊,”几双怪异的目光瞅我,我说:“小说。”

  这时进来一个30多岁的女人,四目相对,她问:“是你吧,什么稿子?”

  我迟疑一下说:“是我,不过我想先找个人。”

  “找谁?”

  我就提“洪哥”。她扫一眼我背的皮包,“你认识洪哥呀,什么稿子?”

  我只好从包里抽出书稿,还没递过去,几个人说:“啥内容啊?”

  “中国人在俄罗斯的事。”我说。女书商捧着稿子坐沙发上,看看书名,翻翻内容,放到一边。“你和李洪志认识呀?”我说是朋友。“朋友?朋友不知他住哪儿。”她说的是湖北北京话,从她嘴里得知洪哥电话保密,一般不让人知道。

  “保密?那还能做书吗?”我一半好奇,一半无知地问。

  女书商未置可否地笑笑,书稿她已看过,否则她也懒得理我。她问:

  “你的意思,这个你就想让他做是不?”

  我点点头,心里却没底。女书商的意思我明白,虽然对桌面上厚厚的一摞书稿她只看了几眼,什么评价都没有,但我知道她相中了它。俗话说,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我怕过了这个村再没这个店,万一找到洪哥,他对书稿不感兴趣,那回头再找这位女书商也不行了。见我犹豫,她故意怂恿我,“你还是给他吧,手机号码我告诉你。”

  但我还是把书稿留给了这位女书商,她说认真看一下再谈。

  其实对于初次跟书商打交道毫无经验的作者,书稿给谁都一样,只要能尽快出来就行,稿费都在其次。我之所以一心想给洪哥,倒不是跟他有多深交情,主要是担心给出版社不好出,周期慢,太复杂,稿费也低;给别人又怕被骗,人财两空,洪哥无论做多大,也不管是否能看上这部书稿,有一点我相信,他还不至于把书稿复印了,然后退给我说不行,让这半年心血变成一堆废纸。

  一脚迈出宾馆的门,我就开始患得患失。书商的厉害早有耳闻,真怕书稿在这位不认不识的女书商手里肉包子打狗一去不返,回到北京站前我住的小旅店之后,一直到晚上都出来进去坐不住。

  我敢说人这一辈子,不定哪天你就会碰到象我那天患得患失的情况。

  我打她的手机,她半天才接听,声音有点儿不屑。

  “有事儿?”

  “稿子……?”

  “你这人怎么这样呀,不是说明天再谈吗?”

  这话让我顿生歉意,又暗暗憋闷。我写这30多万字稿子容易么?不放心问问也不成,什么东西!我只是担心这号码不是真的。见她接听,再次确认了明天谈稿子的事。

  可是一连几天,再打电话她就不接了。就在我几次想赶往宾馆索回书稿的时候,她又主动把电话打到我住的站前小旅店:“再等等,别着急。”后来我还是去了宾馆,得到的同样是这样答复。我难免心慌,不知她葫芦里到底卖啥药,可也没办法。第六天下午,她来电话让我去宾馆。

  “这稿子,准备要多钱?”

  几个长头发男人凑过去翻看着书稿问。

  一句话让我意识到她们相中了这部书稿。书稿是商品,却问得我有些发懵。以往写稿,杂志社和出版社都按千字计酬,不知书商是怎样算法。当然,也不是无一点借鉴可寻,马明说哈尔滨有个跑俄罗斯的作家一本书在北京就卖多少多少万,不管真假,却是我这半年的动力之源,也是眼下交谈的参考。

  我说最好能一次性付清。一手钱,一手稿。

  “多少?”

  “八万。”

  “我操!”我脑袋后面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

  几个人哈哈大笑,那女书商也笑了。

  其实我并没多要,参考人家一本描写俄罗斯的书稿要十二万,虽说不知啥内容,但题材一样,折中一下要她八万在我看来合情合理,还可以商量嘛。女书商没说话,伸手替我把书稿塞进皮包,目光揶揄地望着我说:

  “行,你还是找洪哥去吧。”

  还没出门,有人骂了句:“这丫是不穷得要尿血了?八万!”

  三天后,颇费了一番周折,好歹总算找到了洪哥。在虹桥宾馆六楼一个豪华包间里,这里是书商们的根据地,宾馆的每一层、每个房间都被他们长期包租下来,屁股在沙发里陷进去半天,不说话,看四周满墙的巨大新书招贴画,气势而新颖,有一种找到了组织的激动人心感觉。洪哥先是看了看第一页,看了半天,之后又一目十行地看了看中间,然后就翻到了最后。再翻回来重新认真瞅了瞅前面几页,放下了。“这稿子你给她看过吗?”洪哥点燃一支烟,又问。我想说绝对没人看过,又担心他们通过话,只好实话实说:“他们看了一眼。”

  “怎么说?”

  “说我穷得要尿血了……”

  洪哥也笑,只抽烟,半天不再说话。

  “你生气了,洪哥?”他摇摇头,似笑非笑,指一下桌子上的书稿,让我装起来,拉我一把:“走,先吃口饭。”

  洪哥在前,我在后,走进玻璃墙对面的餐厅。红帽小姐轻步跟过来,洪哥点了几样小菜,然后问我:“行不?”我赶紧点头:“挺好挺好。”

  没等多会儿,酒菜上来了,酒是大扎的冰啤,菜虽简单但很精细。

  “来来来,好几年没见了,不成敬意,随便吃点。”

  洪哥越客气,我的心里越打鼓。他问了问我是怎么去俄罗斯的,从见面到现在,洪哥没说一句跟书稿沾边的话,一举一动虽说再自然不过,可在我看来却神秘莫测。因为一来一回相隔四千多公里的莫斯科和北京,花去我许多银子且遭罪不说,我这半年在俄罗斯基本也没做什么正经生意,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面前这部书稿上了。因此说,面前这部书稿不说等同我的整个身家性命,也对我下一步的命运息息相关。可他不说,我也不好先开口,万一人家没看中,一问岂不尴尬,吃到中途,突然有一丝念头闪过脑际,我估计吃完这顿“便饭”,洪哥也就跟我白白了。否则,如果他重视这部书稿,既然请吃饭,凭他的为人和身价也不会随便点这么简单的几样。这几样小菜让我恍然明白,我和我的书稿就跟眼前这顿饭差不多,小菜一碟而已。

  洪哥吃得很少,我还没吃几口,他已经用餐巾在拭嘴角了。

  见我停下,他看着我狐疑的目光指指菜:“没事儿,你吃。”

  我吃不下去了,也不好意思再吃了。

  见我拿起餐巾,他突然问:

  “这稿子你啥意思?”

  由于问的模棱两可和突然,我愣了一下,然后迅速回过神来说:“我……想给你做。”

  洪哥笑笑,没说话。

  “我再问一句,你这是纪实还是小说。”

  “小说。”

  “有原型吗?”

  “有。”

  稍后,他又问:

  “那你千字想要多(少)钱?”

  一下子就把我问住了。一是根本就没敢往这上想,他问的过于突兀,因为他此前的表现一直没让我看出来对书稿哪怕是一点点的好感,只剩下失望了,根本就没有想到事情会发生这么大的转变;二是我对行情原本就不了解,又有女书商的教训,尽管在杂志发过一些东西,出版过几本书,但给书商长篇这是第一部。一样出版,在稿费上却是完全不同的两套概念,两种打法,至于什么版税之类更是一窍不通。他的话表明,这部书稿他也感兴趣。

  我想了想,心里慌得厉害,说:

  “你看着给吧,洪哥。”

  “六十。”

  “洪哥……”

  话到嘴边我又咽回半截。洪哥出的第一口价让我心里一忽悠,感到振奋和惊奇,想说点感谢他的话。可因为熟悉,一时不知谢他什么好,再者心里也在飞快地计算着字数乘以六十是多少。我明白狮子大开口是绝对行不通了,只能把最初的价格幻想压在心里。这么多年给杂志社写稿子,仍按国家的老标准付酬,一般都千字二三十元,最多四十,没有比这高的。没想到,我这一顿,洪哥以为我不满意,就说:“如果是去年,这稿子我能给到你千字一百二都行,可现在这行越来越不好做,风险却越来越大。我买了你的稿子,出来出不来,赔赚都是我,这种题材审批这一关还不知能不能过去。再说纸张、印刷、邮费……都噌噌往上涨,弄不好就是个赔。”

  我假装低头擦手,耳朵却一字不拉地认真听着,分析着。

  既然如此,他为啥还打算留下这稿?我决心拖一下。



  “洪哥,咱们是朋友,你说的我都明白,多了我不要,一百,怎么样?”

  “太高。”洪哥回答得很坚决,眼睛瞅着我,这一瞅,我又没底了。怕他走人,怕他改变主意,那样,别说千字一百,说不定瞬间也可能重新变得一文不值。但不知为什么,我觉得我必须再坚持一下,哪怕再坚持那么一下,不说话,也是一种态度,实在不行再点头。我想起好象有个老头说过,胜利往往取决于再坚持一下之中。商场如战场,道理差不多吧。

  果然,洪哥让步了,也许以他的身份和书稿质量,他不愿再跟我斤斤计较。

  “这样,八十。行,我马上付一半定金给你,剩余那部分,出书后一次算清。行不?”洪哥扫我的眼神已经没有一点熟人或朋友的意思,完全是一种陌生的商人目光。

  见我不说话,他又说:

  “不行,书稿你带走,咱们还是朋友。”

  我知道是火候了,不能也不想更不敢再犹豫。见我点头,洪哥站起来,面无表情地伸手摸向他的牛仔裤屁股。此前,我跟他来餐厅时早已注意到他的牛仔裤屁股有点别扭,瘦瘦的臀部左边却莫名其妙地鼓起一个大包,我以为他干什么,他从后面抠出厚厚一叠折得几乎成圆形的大面额人民币。我敢说,那是我二十多年来唯一亲眼见到的最随便最大一笔钱,因为没经验,不清楚有多少,估计也有几万块,就那么随便地塞在屁股口袋里随时取用。他一二三四五……飞快地从中点出160张百元大钞,放在桌面上推给我,余下没见减少的那一叠重新塞入屁股后面。“一万六,你点点。”

  “不用不用,”我慌乱地看了那些钱一眼,想做出见过钱的样子,可手不听使唤,下意识把它们从桌面上搂过来,拿起。

  “点点。亲兄弟明算帐,一码归一码。”

  我也就不能再装,站着把钱点了一遍,一分不差,一万六。

  钱不多。但拿到手却跟做生意拿到的那些钱不一样,写那部书稿,不是俄罗斯“马帮”和黑手党的事。后来洪哥说了实话,他说:“不是你这书稿写的多好,主要是你这个题材和书名有卖点。当然,光题目好有买点也不行。总之,不错。”

  初尝甜头的我感到振奋。

  虽说只拿到一万六千块的定金,但洪哥够意思,临分手时他又拿出一千说路上买点水果吧,道远,多吃水果有好处。在楼下站住,不送了,说,“回去多写点,这样的题材以后可以长期合作,就不要给别人了,直接给我,必要时签个合同也行,不过要明白写什么。我赚了也不能让你亏着,如果发得好,到时给你再补点。”

  书稿交给洪哥后,我重新踏上了北京至莫斯科的国际列车。有那么一瞬间,很想顺路回我原来居住的城市看看,挺想女儿也想同事和朋友,但最后我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匆匆忙忙在北京站前邮局给女儿米多电汇了两千块钱,简明附言上写了“爸爸爱你,好好学习”,之后就进站了。拉着行李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通过安检到达位于一楼候车大厅右边的软席候车室时,里面已坐满了旅客,我找了个空闲的座位安顿下来,喘了口气,终于舒坦下来,然后才端详起在候车室里休息的中外旅客。带着大大小小许多包裹、行装的中国倒爷不多,壮实的俄罗斯倒爷和漂亮的俄罗斯姑娘倒还不少。一切,仿佛又回到了昨天的翻版。后面的故事还没有发生,但我知道,一定更有趣更富有成效。

  这就够了。我感到惬意。


                      09-6-17于歌谣苑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霍名夏 于 2009-7-16 13:26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7-16 12:19 | 只看该作者
小说用精练的文字,生活化的语言,从平淡的生活中写出不平淡,让人如临其境,这样的功力显然是非一般所能达的。刚才看过德国汉学家猛批中国当代文学,其中一点即是中国的小说重写故事,轻小心。我觉得是有道理的。此小说在写人心,让我们一起关注人心的秘密!
精华支持!
3#
发表于 2009-7-16 13:02 | 只看该作者
一看这题目,就颇有文化底蕴,支持精华!
4#
发表于 2009-7-16 14:28 | 只看该作者
先问好霍老,等晚上看吧
5#
发表于 2009-7-16 15:19 | 只看该作者
霍版主又出精品,收藏起来慢慢看
6#
发表于 2009-7-16 15: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杨友泉 于 2009-7-16 12:19 发表
小说用精练的文字,生活化的语言,从平淡的生活中写出不平淡,让人如临其境,这样的功力显然是非一般所能达的。刚才看过德国汉学家猛批中国当代文学,其中一点即是中国的小说重写故事,轻小心。我觉得是有道理的。此 ...


支持精华,
学习问好。
7#
发表于 2009-7-16 22:50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平淡中有深意。好文。
8#
发表于 2009-7-17 10:14 | 只看该作者
这篇小说主要写人的心理,写得很真实很细腻,让人看到了平淡中的不平淡!同时能悟出文章的深意,精华文章,坚决支持!
9#
发表于 2009-7-17 13:15 | 只看该作者
笔锋细腻,情节动人.学习并问好!
10#
发表于 2009-7-17 13:46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没时间看,先顶了再说! :victory:
11#
发表于 2009-7-17 16:02 | 只看该作者
老师的故事很多,这篇我喜欢。北京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慢慢欣赏。问好。
12#
发表于 2009-7-17 20:15 | 只看该作者
看完,作家原来也是生意人呀?斗智!智斗!

终于给霍老找出了一个错别字:“不是美国那个发愣功的师傅“李洪志”,”看看,里面哪个字错了?

欣赏学习霍老的美文!问好!祝安!
13#
发表于 2009-7-17 21:23 | 只看该作者
此篇很有意境,就像《一生叹息》,挖掘人性的力作,欣赏!
14#
发表于 2009-7-17 22:14 | 只看该作者
心理描写很细腻,画面逼真清晰,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学习。
15#
发表于 2009-7-18 11:33 | 只看该作者
佳作提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0-7 13:24 , Processed in 0.05649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