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04|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日食了,我们的诗词怎么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23 07: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日食了,我们的诗词怎么写?
泉名/文

  今天上午,在广场上看长江流域五百年难遇的日全食,被大自然的美妙天象所震惊。特别是进入“食甚”的那一刻,当太阳最后的一星灿烂瞬间消失时,现场无论是大人还的小孩,都爆发出一阵赞美的惊呼。被科学洗礼过的现代人,面对日食,早已没有了古人的恐惧,更多的是对神奇的大自然的礼赞。
  日食不是今天才有的新鲜事,看到过日食的人,也不仅仅是咱们这些幸运者。有人考证出,我国早在夏朝仲康时期就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日食”一词最早则见于《诗经》中的《十月之交》篇:“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
  但中国古代对日食的记录,却带有严重的迷信色彩。日食是一种特别少见的天象,在天人合一的政治理念之下,日食往往被统治者作为上天的警示,《汉书·文帝纪》中有一篇汉文帝的《日食求言诏》,他说道:“朕闻之:天生民,为之置君以养治之,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示之灾以戒不治。乃十一月晦,日有食之,谪见于天,灾孰大焉!朕获保宗庙,以微眇之身托于士民君王之上,天下治乱,在予一人,……朕下不能治育群生,上以累三光之明,其不德大矣。今至,其悉思朕之过失,及知见之所不及,匄以启告朕。”我们至今仍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为统治者的汉文帝面对日食的那种战战兢兢。就是发明“日食”一词的古诗《十月之交》也认为日食对于老百姓是凶兆:“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这种对日食的误解一直延续到现代科学的光芒照耀到华夏大地上之时,才烟消云散。
  我们可以从一首专门描写日食现象的古诗中真切的感受一下古人的“日食观”。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诗人姚勉(1216—1262),这是一位学识渊博,并且敢于和当时的权相贾似道针锋相对的正直文人。我在此引用他所写的一首名为《日食罪言》的长诗。姚勉写作此诗,正当南宋政权飘摇欲坠之际,所以这次日食引起了他的震动,长诗大体可分为四部分,首先是描写日食的情景,写得非常真实,让千年之后的我们今天读来仍如同亲历。这次日食应该发生在宋理宗赵昀嘉熙元年,即公元1237年12月:


  “皇帝十四载,新元纪嘉熙。仲冬戊寅朔,午漏方中时。朔风震丘壑,猛籁号枯枝。黯如商雪天,四野昏垂垂。昼炊烟始息,暝色来庭帷。鸡登杙榤立,鸟急林梢栖。颇讶南至后,晷度宜舒迟。胡为景尚促,疾甚驹隙驰。儿童忽走报,日壁无全规。仓忙出仰视,如月初蛾眉。金乌失焰彩,玉象潜光辉。苍天玳瑁色,列宿争依稀。老稚相喧呼,伐社沸鼓鼙。不知何物怪,掩此清阳晖。”


  然后,是对日食成因的“科学解释”,并由此引发对时政的忧思:

  “吾闻阴阳家,日月以历推。日迟月行速,赢缩数不齐。遇朔必会合,差忒无毫厘。气盛或相掩,二曜斯一亏。望日日掩月,阳感阴故衰。朔日月掩日,阴盛阳乃微。又闻玉川子,月蚀曾有诗。谓此日月者,天眼生东西。两眼不相攻,相食其说非。食月乃蟆精,伊慼盖自贻。吾观作诗人,志各有所之。玉川特寓谏,假此为之辞。日月有蟾乌,此事本怪奇。况自食其光,安能走而飞。书称辰弗集,天象昏且迷。则知交相食,此说当勿疑。思既得其说,伤心重嗟咨。日为众阳宗,万象皆影随。今者何不臧,阴精夺炎曦。仰空不能救,涕泗纷交颐。”

  接下来,作者分析造成此次日食的原因,他做了三次猜想,“或恐由宫闱”,“亦恐由群儿”,“或由边事危”:

  “嗟嗟今之岁,天屡彰其威。星文沓示变,雷震洊失宜。越在夏五月,郁攸煽京畿。六月既望后,月蚀主旱饥。今兹复日食,灾异何繁滋。天意不虚示,坐井聊管窥。即天以论人,日君而月妃。关雎哀窈窕,意在贤才思。靡曼或盈前,必为物欲移。今者日之蚀,或恐由宫闱。然而吾君圣,未必耽燕私。君象日而尊,臣象月而卑。正心在朝廷,昭德可塞违。国柄或窃弄,耳目相蔽欺。今者日之食,亦恐由群儿。然而吾君明,朝岂庸盲痴。人主向明治,武力不可隳。方今北有敌,负垒惊边陲。战士怯不勇,塞马纷骄嘶。今者日之食,或由边事危。然而吾君武,安肯假彼资。重念此三者,急务诚在兹。万一或有是,是即变所基。”

  最后,针对这三方面的猜想,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对帝国的祝福:

  “应天不以文,减撤徒儿嬉。如人丧厥明,必求良药医。一片葵藿心,只恐天未知。何当排阊阖,碎首彤玉墀。一篇痛哭策,历写心伤悲。一者何所陈,无逸为元龟。暗室屋漏中,肃如对神只。愿为楚庄王,规谏从樊姬。毋效汉成帝,温柔老昭仪。天君必清彻,智烛光发挥。如日丽中天,煌煌明作离。二者何所陈,用贤登皋夔。选众立一相,国论公主持。乌台执白简,妙选刚正姿。戚里勿柄授,貂璫毋印累。朝廷豁氛翳,在位销脂韦。末光依汉日,天子是倚毗。三者何所陈,张皇吾六师。击揖如逖辈,天宠畀节麾。卖国若桧等,电扫无孑遗。练军明赏罚,勇锐奔熊罴。南越颈可缨,中行背必笞。如日照霜雪,殄灭何难为。凡此三说者,中心久思维。明白可举行,匪曰徒费词。能转乱为治,可回灾为厘。不学后羿射,不效夸交追。拜轮上扶桑,洗光出咸池。苍生照共仰,九土光咸晞。五色太平象,重晕中兴期。昊穹耀华彩,万国长瞻依。”

  我们今天读这样的长诗,除却第一部分的内容,觉得已经毫无生趣,但在“封建迷信”以及“君君臣臣”的烟雾之中,我们仍是清晰地看到了诗人一颗忧国忧民的丹心,这也是我不厌其烦引用此诗的原因。
  与姚勉同时代的诗人舒岳祥(1219—1298)也用诗歌记载了一次日全食,他们所写或许是同一次日食,只不过舒岳祥的诗要简短得多。《日食》:


  “十月初吉日,四野闻惊呼。停杯出门看,日食将无余。有如黑漆盘,来掩白玉盂。自午而及申,磨盪未还初。父老涕泗语,便恐天眼枯。前年六月吉,昼日如煤涂。众星争光怪,淡月悬天衢。已谓华生世,不复睹亦乌。须臾还旧观,田野顿昭苏。今胡久沦厄,翳昧不可祛。前时缙绅谓,占度不属吴。分野受其咎,天道安可诬。以日诿敌国,不君良可吁。兹辰为谁食,无路摅臣愚。太阳万万古,少待收桑榆。”

  此诗分两部分,前一部分仍是描写日食情形,从“今胡久沦厄,翳昧不可祛”开始的第二部分则是对国事的反思。
  因为姚勉和舒岳祥都生活在南宋末年,所以他们的日食诗读来都有末世之感。北宋诗人梅尧臣所写的《日蚀诗》则是别样风采,让人有一种锋芒毕露的感觉:


  “赫赫初出咸池中,浴光洗迹生天东。不觉有物来晦昧,团团一片如顽铜。前时虾蟆食尔妃,天下戢戢无有忠。责骂四方谁胆大,仰头愤愤唯卢仝。欲持寸刃去其害,气力虽有天难通。是时了无毫芒益,徒有文字辩且雄。仝死於今百余载,日月几度遭遮蒙。有人见之如不见,谁肯开口咨天公。老鸦居处已自稳,三足鼎峙何乖慵。而今有觜不能噪,而今有爪不能攻。任看怪物瞖天眼,方且省事保尔躬。日月与物固无恶,应由此鸟招祸凶。吾意仿佛料此鸟,定亦闪避离日宫。安逢后羿不乖暴,直与审悫弯强弓。射此贾怨鸟,以谢毒恶虫。二曜各安次,灾害无由逢。南不尤赤鸟,东不诮苍龙。北龟勿吐气,西虎勿啸风。五行不汩陈,虞舜生重瞳。我今作此诗,可与仝比功。”

  梅尧臣所处的北宋时期,虽然对外战争毫无起色,但尚无亡国之虞,所以面对日食的“警示”,更多的是对世人的冷眼旁观,对他们“任看怪物瞖天眼,方且省事保尔躬”的做派大不以为然。他诗中提到唐代诗人卢仝所写的《月食诗》,是一篇借月食讽刺当时宦官专权的诗作。
  与姚勉和舒岳祥的救世之心不同,与梅尧臣的愤世之心也不同,另一位宋末诗人艾性夫所写的日食诗,显现的则是一种大厦已倾,无药可救的无奈。《日食》:“谁撤天门虎豹扃,群妖食日上青冥。一眉不及黄昏月,万目惊看白昼星。绝响无人槌败鼓,洗光何地激沧溟。仰天凝注需阳复,寂历西风老泪零。”读此诗已经没有愤激,没有担忧,有的只是坐以待毙的宁静。
  回顾这几首有关日食的宋诗,让我们感受到一个王朝最后的抽搐,也深刻体会到,在古代,日食是与国家兴亡有着密切关系的大事,尽管从今天看来,这是一种非常幼稚的联系。今天的人们,大约是不会将日食与政治挂钩的吧?除非是那么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
  日食了,我们的诗词怎么写?我看到,许多拿起自己的笔来记录今天这次日全食的诗人,笔下更多的是对大自然壮美景象的由衷赞美。我想,这才是回归于正途的诗道吧。


2009.7.22.奓湖轩






[ 本帖最后由 泉名 于 2009-7-23 17:43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7-23 08:39 | 只看该作者
天下将乱,故日食之--邓小平驾崩那年,百武彗星出现了好几个月,难道之间没有点联系?
3#
发表于 2009-7-23 08:50 | 只看该作者
  知识渊博,对历史上关于日食的记载知道得这么多,真是佩服。
  对日食,现代人怎么写,那当然是各有各的写法了。当然是不会站在迷信的立场上去写的。
4#
发表于 2009-7-23 10:00 | 只看该作者
古人对日食月食地震水灾等的恐惧,进而与政治相连,是与董仲舒的“灾异谴告说”有关。这种思想,现在也不能绝对地说不好。也不能简单地用"迷信"二字打发.因为,历史证明,对事物有恐惧,人就不敢胡做乱为——起码胆量小一点。
现在自然厉害了,无神论嘛,人定胜天嘛,于是灾害更多地来了。

[ 本帖最后由 武俊岭 于 2009-7-23 10:11 编辑 ]
5#
发表于 2009-7-23 10:09 | 只看该作者
董仲舒<春秋繁露>:人副天数
天地之精所以生物者,莫贵于人。人受命乎天也,故超然有以倚;物疢疾莫能为仁义,唯人独能为仁义;物疢疾莫能偶天地,唯人独能偶天地。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窍理脉,川谷之象也;心有哀乐喜怒,神气之类也。观人之体,一何高物之甚,而类于天也。物旁伏折取天之阴阳以生活耳,而人乃烂然有其文理,是故凡物之形,莫不伏从旁折天地而行,人独题直立端尚,正正当之,是故所取天地少者旁折之,所取天地多者正当之,此见人之绝于物而参天地。是故人之身,首坌而员,象天容也;发,象星辰也;耳目戾戾,象日月也;鼻口呼吸,象风气也;胸中达知,象神明也;腹胞实虚,象百物也;百物者最近地,故要(腰)以下地也。天地之象,以要(腰)为带。颈以上者,精神尊严,明天类之状也;颈而下者,丰厚卑辱,土壤之比也;足布而方,地形之象也。……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于身,身犹天也,数与之相参,故命与之相连也。天以终岁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十六,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内有五藏,副五行数也;外有四肢,副四时数也;乍视乍瞑,副昼夜也;乍刚乍柔,副冬夏也;乍哀乍乐,副阴阳也;心有计虑,副度数也;行有伦理,副天地也。此皆暗肤着身,与人俱生,比而偶之弇合,于其可数者,副数;不可数者,副类。皆当同而副天,一也。

[ 本帖最后由 武俊岭 于 2009-7-23 10:10 编辑 ]
6#
发表于 2009-7-24 12:57 | 只看该作者
说的有道理,我们的社会赞扬的文字太多了,需要另一种声音.
7#
发表于 2009-7-24 18:47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写日食的诗文实在是难了。赞美大自然,是多余的,在真正的日食景象面前,语言实在太过苍白。如果要和政治联系起来,又要挨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23:34 , Processed in 0.06509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