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592|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漫谈庄子的生死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8 05: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6:17 编辑

  读庄子的《大宗师》,了解庄子的生死观。
  庄子把困扰一切生灵的痛苦——生死,定义得如此轻描淡写。所谓生死,不过如昼夜的更替,我们不必好昼而恶夜,因而无须乐生而悲死。这才算领悟了生命的大道,也可以说是解放了为形躯所限的“小我”,而成为与变化同体的“大我”了。人们可以通过修养去体验大道,接近大道,可以超越人们对于生死的执着和外在功名利禄的束缚。
  子舆生病了,弯腰背驼,下巴隐在肚脐之下,肩部高过头顶,弯曲的颈椎像一个赘瘤朝天隆起。阴阳二气不和酿成如此灾害。按照常理,他该埋怨吧?但是面对来探望他的子祀,他则开明地表示,生命的获得,是因为适时,生命的丧失,是因为顺应,安于适时而处之顺应,悲哀和欢乐都不会侵入心房。况且事物的变化不能超越自然的力量已经很久很久,我又怎么能厌恶自己的变化呢?
  而子来临终前的话,则更为超脱。大地把我的形体托载,用生存来劳苦我,用衰老来闲适我,用死亡来安息我。所以,我的存在可以看做是好事,我的死亡也可以看做是好事。
  每个人的出生与死亡,只是改变了存在的形式,躯体寄托的物质不同而已,精神是永存的。从物质不灭来看也确实如此。但是人生的不可超越之苦,多数是不能像庄子一般参悟了生死,并在思想上飞越。
  庄子的境界,是一种随着事物发展的顺应,高度的顺应,贴身而如影随形,令人觉不出来挣扎,感受不到自身意志对外物的态度。像一棵植物,无知无觉,像一种果皮的状态,跟仔实如此地严丝合缝。用“坐忘”达到这种精神的绝对自由,进入所谓无古今,无生死,无烦恼的宁静意境。这样的境界存在于理想之中,每个人都走在靠近它的路上。只有更近,没有最近。
  这样的人生是简单的,宁静的,虽能保持长久,但是也少了滋味。而滋味的获取,来自对生命的真性情体验——爱、恨、生离死别抑或是悲欢离合。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美好与悲伤,顺境和噩运不会总为一个人停留。谁也熬不过时间。时间是最后的胜利者,而类似的体验更是轮回与重复。
  最后的结果是,人总是要死的,不免令人惆怅。追求过程的精彩像是一个走投无路的感觉,不这样,又如何呢?谁又能活出新的花样?苦也一生,乐也一生,为何不高兴呢?“反覆终始,不知端倪”,唯有好好的享受属于自己的一份。
  我觉得庄子的本意不是让人如此地麻木不仁,或者及时享乐,而是在生活的过程中,遇见什么事情,比如悲欢离合,生离死别之际要看开,看透。经历而不沉溺,以超然的态度来经历,把遭遇看做定数。把心放宽,走上阳光大道,别去钻牛角尖,挤独木桥,尤其不要寻短见、自杀、殉情等,祝英台、朱丽叶的悲剧一定不能重演了,退一步才能海阔天空。

  但是在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等的大是大非面前,则没有含糊,人需要一个底线。一味的顺应,则只是助长敌方的士气,此时的人是要有反抗精神的,顺应的态度,高不过对信仰的追求。抗日期间的周作人,任伪职,是为形式所迫的顺应,但是却令人鄙视,人还是需要血性的。这是学习庄子需要注意的地方。
  把生死参悟到如此的境界,生活里还有什么事情过不去呢?为感情、金钱、名誉?不能忘情便带来人生的种种烦恼,逝去的不可追,又失去悼念的意义。所有的一切都将消逝,无论是幸福还是痛苦。参悟不透生死,结局也不可改变,但很少有人达观。生命往往虚掷到不可改变的事物上,明明知道其不可逆。心魔是为放不下。
  顺应自然的变化,才能更好去保养生命,客观上,去延长生命的长度,才能把握好现在与当下,准备迎接美好的明天。




2#
发表于 2009-8-8 16:52 | 只看该作者

解读得好^-^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6:17 编辑


   佛曰:从来处来,往去处去。不问前因,不究后果。

   庄子的《大宗师》往精辟处说就是一个字“水”。观察一滴水的形态:日曝成气,聚气为云,云积而成雨,雨后成虹,至清晨则为薄雾。然它仍旧是“水”。本质不变。改变的只是形态与环境。“水”这个字看似无意,尝又无味,似庄子的文字看似“满纸荒唐言”,实则包容世间万物。同样从“水”字可以推出庄子推崇的是人活出“本真”。所谓本真也就是“若然者,其心忘,其容寂。”通俗点说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至于后半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儒家对生死关的看法了-强调一种担当与责任,看中的是柴火的长度。^-^

      倘若把生命比做一条河,生命若水。儒家对生命的态度是与时间赛跑,在有限的时间内建立自己的乐土,而作为由道家生成的庄子却是把生死看作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喜。生是一种“人”这种本真之体存在形态,可喜;死是“人”这种本真之体另一种存在形态,亦可喜。故世间有红白喜事的说法。唯一可做的就是自己内心上完善、安顿和自己品质上的成全。儒家的生死在对外物上不甘多一些,而道家则从容淡泊多一些-强调精神上的超脱,看中的是火光,不是柴火的长度。

   
      故,儒与道两家在生死这个问题上的境界高低就显而易见了。

3#
发表于 2009-8-8 20: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6:17 编辑

好!能够正确看待生死,才可能得到他所想要的。

4#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21: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6:17 编辑

   佛曰:从来处来,往去处去。不问前因,不究后果。
   庄子的《大宗师》往精辟处说就是一个字“水”。观察一滴水的形态:日曝成气,聚气为云,云积而成雨,雨后成虹,至清晨则为薄雾。然它仍旧是“水”。本质 ... [/quote]
看了您的留言,龙女受益。谢谢指点。

5#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21: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6:17 编辑

好!能够正确看待生死,才可能得到他所想要的。 [/quote]
道理是这样的。但是芸芸众生,能达观的有几人?
感谢照版的鼓励。

6#
发表于 2009-8-8 23: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6:17 编辑

龙女斑竹的解读愈来有独到的思考和深度了过来学习!

7#
发表于 2009-8-15 19: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6:17 编辑

我们的追求总是高于现实,而现实却只能是现实,它不经任何境界作标,而以需求为本。

8#
发表于 2009-8-16 12: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6:17 编辑

我们的追求总是高于现实,而现实却只能是现实,它不经任何境界作标,而以需求为本。 [/quote]
高!!高见!!

9#
发表于 2009-8-16 21: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6:17 编辑

顺应自然的变化,才能更好去保养生命,客观上,去延长生命的长度,才能把握好现在与当下,准备迎接美好的明天。
——如此,可谓得庄子之真谛矣!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8-16 22: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6:17 编辑

龙女斑竹的解读愈来有独到的思考和深度了过来学习! [/quote]
朋友夸奖,鼓励了。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8-16 22: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6:17 编辑

我们的追求总是高于现实,而现实却只能是现实,它不经任何境界作标,而以需求为本。 [/quote]
精辟,我们的追求,永远在能力之外。永远在前方。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8-16 22:0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水如空 于 2009-8-16 21:16 发表
顺应自然的变化,才能更好去保养生命,客观上,去延长生命的长度,才能把握好现在与当下,准备迎接美好的明天。
——如此,可谓得庄子之真谛矣!

岂敢,只是自己感悟,还差的很远呢,朋友多指点。
13#
发表于 2009-10-27 08:53 | 只看该作者
支持精华!学习!问好!
14#
发表于 2009-12-18 22:35 | 只看该作者
最爱的就是老子,还记得死记硬背他的道德经的情景!分析得精辟!
15#
发表于 2010-3-5 17:2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心魔才是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3 07:34 , Processed in 0.11603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