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9-8-13 07:57 发表
泥 墙
[文/杜永生]
上周日中午,在老家。二叔准备了饭菜。桌上坐着的几个乡邻都是和二叔年龄相仿的叔叔,他们都已进入了人生的花甲之年。尽管一辈子在耕作着土地,尽管岁月沧桑他们的面孔,可他们的身板依 ...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09-8-13 08:14 发表
阅读弥漫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新作,笔致清疏,轻灵工秀,表现出平实情深的艺术风范。小时候我也干过泥水活,又脏又累人,可年年都得干,不然雨水无情,会把墙面冲的坑坑洼洼。好文!精华支持。
原帖由 夏日荷风 于 2009-8-13 08:21 发表
干净洗练的文字,表述着一种真挚朴素的情怀。我想,唯有经过生活炼狱的人,才会品位到如此甘醇的生活的美酒。朴素无华的墙体,影射的是五彩缤纷的生活本身;而那一道道筑墙的工序和用在上面的细腻的心思,难道不是跋 ...
原帖由 季大相 于 2009-8-13 08:30 发表
泥墙,承载着岁月的沧桑.我们这里也有泥墙的工匠,东家请李家邀,吃香呢.杜版的文字,从泥墙写起,过渡到今天住上楼房的变迁,自然,特别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那是一个时代的烙印,激发我们感恩生活,热爱生活.作品的生命力和 ...
原帖由 章烨zhangye 于 2009-8-13 08:52 发表
就像即将绝版的土屋,在时代的变迁里,泥墙是即将失传的手艺,尽管无需抢救,但文学不能漠视任何一种事物的消亡,哪怕是自然的淘汰。透过生活的表层,其实触摸到的是一粒种子对那片土地的关照和回报,还有时代跳动的 ...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9-8-13 09:08 发表
文笔细腻,描述缜密,语言朴实,无疑这对于描写泥墙的过程而言是起到了质感客观的烘托作用的。皲裂的双手为切入点,铺垫了泥墙的艰辛程度;选择泥墙的土,泥墙的窍门,以及在山墙体上铺排稻草等关于泥墙的方方面面的 ...
原帖由 跃农 于 2009-8-13 09:12 发表
泥墙,本来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活计,但在作者的笔下却显得非常生动,通过这种活计的回忆性记述,引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现在农村土坯房几乎没有了,瓦房也不多见了,而两层楼房已成了趋势。这是令人欣喜的变化。 ...
原帖由 西北明月 于 2009-8-13 09:57 发表
现在农村土坯房几乎没有了,瓦房也不多见了,而两层楼房已成了趋势。这是令人欣喜的变化。农村生活越来越受到我们的羡慕与想望。泥墙,是父辈们辛劳的见证,也是当即生活的见证。尽管,岁月风蚀着年轮,时光淘洗着思 ...
原帖由 晓君 于 2009-8-13 11:04 发表
文笔细腻,质朴。这道活,是我们父辈沧桑的历史见证,现在看到它的印象也不多了。虽然,岁月风蚀残年,但也许那就是我们的根,我们的血脉。也许,我们应该有很多幻想----关于亲情,关于生活。读你的文章总能被一中浓 ...
原帖由 心中的秘密 于 2009-8-13 11:08 发表
文章开头自然的进入主题,由农民的手在冬天的皲裂写到土房的山墙,再到泥墙,层层深入,形象细腻的语言很自然的在读者的眼前展现泥墙的情景,生活气息浓重。
十分敬佩杜老师的文笔!
学习!问候杜老师!
原帖由 梁星钧 于 2009-8-13 11:10 发表
读永生《泥墙》感受
这是一篇怀旧性的乡土农事文章。纵观全文呈现三个特点:
一是可读性强。我们读一篇文章,能否吸引我们读和卒读是关键,这就在于涉及到的内容和文字表现力的问题。这样的文章之所以吸引 ...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09-8-13 11:18 发表
尽管,岁月风蚀着年轮,时光淘洗着思想,但泥墙的记忆始终显豁于心。此刻,在我的心里,那些朴素无华的墙体显得色彩斑斓。
农事活动的真实写照,历历在目,叫人破案叫绝。我们这里现在大部分都住上了瓦房,但 ...
原帖由 范廷伟 于 2009-8-13 12:09 发表
泥墙,是父辈们辛劳的见证,也是当即生活的见证。尽管,岁月风蚀着年轮,时光淘洗着思想,但泥墙的记忆始终显豁于心。此刻,在我的心里,那些朴素无华的墙体显得色彩斑斓。
乡土气息浓厚的怀旧文字。这样的生活场面 ...
原帖由 落梅 于 2009-8-13 14:52 发表
此文应该算是作者尤为出彩的一篇佳作。
从一双粗糙沧桑的手中回忆起过往岁月里的黑白剪影。纵算是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没有在乡间见过泥墙,从作者细致的表达中也能读出那份质朴与浓情。
我是见过泥墙的,只是不曾 ...
原帖由 若水 于 2009-8-13 14:55 发表
乡土的气息时刻充实着我久居城市二十年的光阴里,过去的日子如泥墙、脱坯、垒墙基、打夯、挖河等等,那些闪耀着千年古朴文风和智慧的劳作,时刻震撼着我们这些从农村走出来的人们。读杜版的文字,那些场景仿佛就在眼 ...
原帖由 zfx875206 于 2009-8-13 15:44 发表
泥墙,是父辈们辛劳的见证,也是当即生活的见证。尽管,岁月风蚀着年轮,时光淘洗着思想,但泥墙的记忆始终显豁于心。
练达的文笔,细腻的描写,文章结尾处对主题的提炼和升华,都值得学习。遥握,问好。
原帖由 清浅居 于 2009-8-13 16:30 发表
时光无语,岁月无语,但对古老记忆中的人和事却清晰真实的展现在我们眼前,无需多少惊艳的杜撰,和夸张的陈述,就是这样平淡而又本真的文字,足以让我们感受到岁月的沧桑,世事的变迁!
问好,杜老师,老师那么辛苦 ...
原帖由 洪水河畔 于 2009-8-13 17:28 发表
泥墙,是父辈们辛劳的见证,也是当即生活的见证。尽管,岁月风蚀着年轮,时光淘洗着思想,但泥墙的记忆始终显豁于心。此刻,在我的心里,那些朴素无华的墙体显得色彩斑斓。
乡土气息浓厚的怀旧文字。这样的生活场面 ...
原帖由 房子 于 2009-8-13 21:11 发表
这些属于乡村生活的现象与往事,反映得是特定年代人们的生活状态。“泥墙”作为那个年代的特有符号,呈现出乡村历史进程中,特有的人文视角和味道。永生的文笔自然、鲜活,既有身临其境的描绘也有时光回顾的感受和体 ...
原帖由 武俊岭 于 2009-8-13 21:16 发表
一件事物,如果面临着消失,如果在作者的记忆里涌现,它就具有美的特质。用文学手段去表现出来,就是美的文章。读杜版文章,信然。
张中行的《负暄琐话》,也就是写消失了的美。
原帖由 清风拂面 于 2009-8-13 21:30 发表
一直到现在,我每每想起老家,都忘不了那围在庭院周围的泥墙。旧是旧的,却是留满了深切记忆的一道墙。
问好永生。这样的文字,因为有根基,更显出厚重来。
原帖由 娴情逸致 于 2009-8-13 21:47 发表
泥墙,是父辈们辛劳的见证,也是当即生活的见证。尽管,岁月风蚀着年轮,时光淘洗着思想,但泥墙的记忆始终显豁于心。此刻,在我的心里,那些朴素无华的墙体显得色彩斑斓。
把乡村以往常见的泥墙用细致的笔触描绘 ...
原帖由 木祥 于 2009-8-13 21:59 发表
现在农村土坯房几乎没有了,瓦房也不多见了,而两层楼房已成了趋势。这是令人欣喜的变化。农村生活越来越受到我们的羡慕与想望。泥墙,是父辈们辛劳的见证,也是当即生活的见证。尽管,岁月风蚀着年轮,时光淘洗着思 ...
原帖由 lcn1001 于 2009-8-14 05:18 发表
他们都已进入了人生的花甲之年。尽管一辈子在耕作着土地,尽管岁月沧桑他们的面孔,可他们的身板依然硬朗,精神依然矍铄,依然从事着各项农活。
浓浓的乡土气息,清新的文笔。拜读并问好!
原帖由 若荷 于 2009-8-14 07:27 发表
那种房屋已经不多见了,有一次我去一个乡村,发现住在为种房里的全都是老年人,年经人已经没有人住了。我婆家有个二姨,老两口把新房让给儿子,自己买老房子当老年房住着,房子还是泥坯墙,里面很窄小,房梁也不高, ...
原帖由 杜文辉 于 2009-8-15 10:03 发表
泥墙前先要把墙面铲一下,将那些松垮酥黑的墙皮铲掉,此时,整个墙体裸露出的就是土坯块子的痕迹。这个时候,还需要将用水将墙体喷湿,在洇潮的情况下,才可以真正的动工。泥墙基本上是两个人协作来完成,一人泥着 ...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