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仅有GDP还不够
沈茂昀
近日,中国首份各省区市生态文明排名出炉,引起人们关注。这份排名来自代表国家社科研究最高水平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区域协调发展与政策研究”课题组。作为研究成果的《中国生态文明地区差异研究》首次披露了各省区市生态文明的发展现状,以期促进各省区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新华网8月17日)
从广义来看,生态文明水平就是指生态资源用于满足人类需要的效率,其本质就是以更少的生态成本获得更大的经济产出。它是一个表示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为地区产生单位生态足迹(指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总体冲击,生态足迹等于生产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吸纳其废弃物所需要的有用土地的面积)所对应的地区生产总值。可见,生态文明水平对衡量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程度是具有说服力的。
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一直为人类所关注。党的十七大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高度出发,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几年来,各地紧紧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做了很多工作,使生态效率有了提高,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关系得到改善。但从一些地方生态文明水平来看,经济发展中过度消耗资源、付出环境代价太大的现象依然存在。这在落后地区尤其明显。这次生态文明排名,内蒙古、贵州、宁夏、山西等省被列在最低水平组就是有力的例证,说明落后地区为了追求GDP,还没有摆脱对资源、环境消耗的过度依赖,产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的任务还非常艰巨。
讲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文明,不是不要发展。相反,对落后地区来说,只有保持一个可观的、旺势的发展速度,加快做大增量,才能尽快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但是,按照今天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这样的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必须是以生态有效的方式来满足人们的需要。如果一味地以穷尽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在经济发展速度上来的同时,必然会降低生态文明水平,影响到人们的幸福指数,从而破坏人们对社会发展的心理预期。这样的发展之“功”,对整个社会来说,最终就是一场祸害,是很难规避的。因此,要建设生态文明,决策者首先就要认识到,一个地区的产品、服务的生态文明程度,在今天已经是能否获取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不能因为经济发展水平低,就忽视生态文明的发展程度,在经济发展中唯GDP是论,盲目蛮干,走不顾后果的粗放式、野蛮型发展之路。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是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的基础。它同样强调发展生产力,提高物质生活,但它更强调尊重自然,建设精神文明。所以,不论是发达地区还是落后地区,在发展中仅有GDP是不够的,必须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今天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