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6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我呼唤心底的明月,我呼唤掠过衣襟的清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17 09: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呼唤心底的明月,我呼唤掠过衣襟的清风




    我呼唤心底的明月,我呼唤掠过衣襟的清风。

    嘴角噙着笑意,眼睛却有些湿润。在一株树冠硕大叶子稠密的槐树的阴影覆盖下是一所建筑风格新颖的幼儿园。从门里望过去,孩子们活动的小楼象一座小小的古堡。墙壁装饰着色彩艳丽的卡通画,仿佛走进去便进入了一个童话的世界,在那里会劈面遇到皮皮鲁。

    好似胖胖的小手轻轻抚摸你的脸颊,童声细细让人陶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在遥远的历史上是为孩子开蒙的读物,里面藏着许多小故事。从那里你能认识很多抱负远大品质优秀的古人。我们的老祖宗真是厉害,他们能把没有内容互不联系的姓氏排列起来,利用平仄声的抑扬顿挫,让它象一首诗,琅琅上口。背熟它,竟觉轻而易举。

    我的思绪凌乱而驳杂,就像我的脚步趔趄而游移。

    当国学东山再起卷土重来,潮水一般冲决几十年筑起的一道脆弱的堤坝,我感到了茫然。五四运动时一声打倒孔家店的振聋发聩的呐喊,使中国文化的浓雾逐渐消散。透过发黄的故纸堆,人们看到了纯净天空的朗月疏星。

    然而,象冲破旧婚姻牢笼的子君和我(鲁迅·伤逝),终于迷失在失去自我的苦闷里。望着朗月疏星,我们心中却象荒原一般空旷。我的亲爱的孩子,我拿什么给予你,你那嗷嗷待哺的幼小心灵?

    我们意识到了这口号的偏激。

    有人在编《新三字经》。可是,过去的《三字经》是夹叙夹议,故事联翩而至,议论由此丛生。真可谓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使人目不暇接。新的呢?空洞,说教,文字声音缺乏音乐美,象一杯有丰富营养的苦涩的中药。他们怎不皱眉头呢?汪曾琪记得,小时候,北京流行的一首儿歌: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哭,
            前头来了你大姑,
            你大姑罗圈儿腿,
            走起路来扭屁股。
            -----扭屁股,哎嗨尓哦……

    非常顺畅,易记。韵味十足。汪曾琪老先生主张,向孩子学习,学习他们的“胡闹”。我十分赞同!当然也有不赞同的“正经人”,酱紫了脸,跑回书斋,抹把脸上的汗,给孩子们创作“有思想性的”儿歌。虽说媒体报道“已在幼儿园、小学广为传唱”,可我不信!“拉大锯,扯大锯……”传遍大江南北,这首创肯定是哪个孙儿绕膝的慈祥和善的老婆婆。作家,只有瞠目结舌的份儿。

    孩子们自己编的儿歌,是牛背上牧童的短笛,信口胡吹,却是悠扬婉转。面对此,你怎么能不汗颜而搁笔?

    电视剧《狼烟北平》。徐金戈只读过私塾,方景林新旧都读,传统的道德理念却已深植心中。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实有血有肉的新内容,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我们失去的东西太多了,我们不懂的东西太多了!甚至,我们没有了名字。过去的人呱呱堕地,便有了象生命一样,是来自于父母,宣示了父母的喜悦和期望。待到成人,自己便会根据自己的理想抱负再取一

    看电视,周总理见到张治中,一声文白,多么亲切。而且对人只能称呼,也是尊重。直呼其名与骂人无异。一般都是自称时用,以示谦逊。这是中华文明的优秀组成,我们不能忘却。我们轻轻地呼唤着它的回归。

    思绪如海水漫漶开去。

    内联升,这个鞋业的老字号,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的鞋样尺码今天还保存着。过去,据说,在门前有一片硬沙地,它在悄悄地度量着客人的身量,脚的尺码。当你进门走到柜台前,伙计已把一双符合你的身份,大小合适的鞋递到了你的手里。店内地面低于街面。当你拾级而上走出店门,那是老板在祝福你步步高升。

    同仁堂也一样,有一味药不合格,宁可断档而决不迁就。

    多么美好的内心世界!人心就是一杆秤,而老祖宗把秤的最后三颗星定为福.禄.寿,你敢缺斤短两么?没有人开会评议,封它们为“著名老字号”,但是丰碑已在老百姓心中矗立!

    当你买了一件商品,店家开口一百,你只花三十元买到了手。你是为自己的聪明而得意还是若有所失的嗟叹呢?

    取舍之间,扬弃之间,我呼唤心底的明月,我呼唤掠过衣襟的清风。






[ 本帖最后由 长吟归去来 于 2009-9-17 10:10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9-17 13:28 | 只看该作者
民间的东西,有很多是仿不来的.欣赏并问好
3#
发表于 2009-9-17 18:12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彰显作者丰厚的传统文化学养,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值得让人思考,一些观点让人耳目一新。
4#
 楼主| 发表于 2009-9-17 19: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季大相 于 2009-9-17 13:28 发表
民间的东西,有很多是仿不来的.欣赏并问好


季老师好!非常赞同您的话,民间的常常有“天籁”之感。:handshake
5#
 楼主| 发表于 2009-9-17 19:5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微风轻拂 于 2009-9-17 18:12 发表
文章彰显作者丰厚的传统文化学养,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值得让人思考,一些观点让人耳目一新。


谢谢微风版主的点评!请多不吝赐教。远握!
6#
发表于 2009-9-19 17:36 | 只看该作者
思维跳跃,联想丰富,文字读起来很上口。喻明月、清风于传统乎?现代乎?:)

问候楼方。
7#
发表于 2009-9-21 17:37 | 只看该作者
楼住的文章写得真好。触动心灵的好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17:33 , Processed in 0.05383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