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124|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陶渊明的田园生活并不快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7-27 18: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陶渊明的田园生活并不快乐

      陶渊明一生里,有两次辞官,两次应招不就,一次未及就任,即病危身亡。

      两次辞官:一,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二,为彭泽令。……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

      第一次,“不堪吏职”,只能解释为不喜欢这个职业。既为官,都是为人民服务的,那时叫“济天下”;官虽不大,也是“达”了,事己而有余,再出来做事,就是达。一种职业,即使在现在,也不一定都是你喜欢的,按照马克思的社会发展学说的理论,这是要到共产主义才能解决的。现在是不管你喜欢不喜欢,首先要解决的是养家糊口问题,即得到薪水才是首要的目的。州祭酒,州府教育司之职位。陶渊明为什么不堪这个职位,“少日”即“自解归”呢?
      二,为彭泽县令。“束带见之”也是基本的社交礼仪,不要说是去见上司,就是去会宾客亲朋好友也要梳洗打扮一下吧,陶渊明何以又耍起性子来了?
      陶渊明这第二次辞官,也是最后一次,从此永远地退出了官场,从任祭酒到这次彭泽县令,中间十三年的时间,直到427年死去,过了二十二年的田园生活。这次辞官,因为他写了一篇宣言——一篇叫《归去来兮》的文章并序,那才叫精彩。以致以后的千余年里,人们一代代传唱,飘飘然着陶渊明当时的那份豪迈。

      两次不就:一,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二,徵著作郎,不就。

      以上是萧统在其《昭明文选》收的一篇《陶渊明传》的文章里说的。萧统和陶渊明正好相差一百年,时间不算久远。史料可信否,就字面意思,也只能这样理解。

      陶渊明辞彭泽县令,是在东晋安帝义熙元年秋(公元405年),这说明他还是在晋做官辞官。陶渊明辞官不做,萧统的推测是:“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前面判断显然不对,后面还有些可能。陶渊明辞祭酒,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陶渊明自己的解释是:“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那也不过是推诿敷衍之辞。檀道济“馈以粱肉”,陶渊明“麾而去之”,就是有气嘛。”

      而真正要探寻陶渊明的深衷,还要读他那篇《归去来兮》辞并序:
(略)

      陶渊明从曾祖父,累世为官,家境还不错。到父亲辈,还做着官。8岁父丧,家道就衰弱了。从序里看出来,家里孩子多,田地的收入已入不敷出,陶渊明已29岁才出来做官,中间时断时续,到写这篇文章,才在彭泽县令上待了81天。八十余天就想辞去,何故?“质性自然,并非矫厉所得”。看来陶渊明本性上是不愿意做官的,这次出仕,也是迫不得已。做了八十天,情况不但没好起来,还雪上加霜,霜是“违己交病”了,违己就是违背了自己的心愿,交病就是又加了违己这层霜。所以决定辞官,尽管此时家里仍是“饥冻虽切”。这时候他也是头脑发热;说是去为妹妹奔丧,也是恰巧来的一个借口而已。就像今天,我为养家糊口外出打工,违了我的本性心愿,找个借口跑回家来了一样。跑回家来了又后悔,回去还不愿回去。我不知道陶渊明有这样的心理没有。家来后孩子挨饿,未若当官时还能贴补家用,这样做了陶渊明一定还是内疚的。

      “田园芜”是虚设,他在彭泽县令职上没带家属,那时家里虽还种着地也不至于因为田荒了就令他辞去公职;既然做公职了就有薪水,不够养家糊口,也比以前强了,当初出来,就是为改善这个。以心为形役,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更大,要不怎么说下力的都是无能之辈,都要考大学。所以我说这不是理由。陶渊明家来就是想玩,(他不想在班上玩就是还不想做个腐败的官,他主要是没有入世的思想),想不受约束,过适极任性的生活。也是一种恋家症吧。《归去来兮辞》第一节以下,全是书写、展望他要的那种生活:故土之乐,天伦之乐,自然之乐。但这些要有一定的生活保障的。在以后的日子里达不到这些的时候,他就自责,心里充满了无限的痛苦和矛盾。虽然东篱有菊,虽然南山望鸟,说悠然其实也充满着凄然。

      陶渊明归去来兮的二十二年里,生活的精神实质基本上就是这样的。这期间他写过一篇《五柳先生传》,完全道出了他这种心情。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最明显之处就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这是他物质上的现实生活状况。这时候他的精神鸦片就是读书、写文章。这在当时完全是不务正业。还好,他把文章写好了,今天我们把他叫一位大作家,没空闲计较他另一面。糟糕的是他还是一位酒鬼,实实在在的酒鬼。地里粮食作物都不种,只种能酿酒的高粱。爱惜他文才的朋友接济了他银子,他也只拿去买酒。虽然他也种着一些豆,“草盛豆苗稀”,他豆也种不好。豆地也一定不如他东篱的菊园大。要知道,他的嗜酒不是东晋阮籍嵇康的饮酒,他没有政治迫害,完全不必要买醉佯狂。他就是个酒鬼。他也真有幸,娶了个糊里糊涂跟着他过日子的好妻子,不为柴米油盐吵他,和他同出一气,还说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夫唱妇随,女人做到这个份上,我也真醉了。

      一个人,为了他自己的本性天性和爱好,背离了社会,背离了家庭,是自私的,是错误的,甚至是犯罪的。陶渊明如此聪明之人,他不会不明白这一点。否则,他该不娶,不生,光棍一条,过一个人的日子,像唐时的孟浩然、皎然,甚至像浪子仓央嘉措。否则他心难安。时代大潮的这辆车,你搭上了说它浮躁,你搭不上,就会被冷落。你看你自己就是一头怪物。陶渊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夜里一定有噩梦来袭,不像一个真正的老农,黄粱一梦做的也美。他的理想世界,一定还是他另一篇文章所写的——“桃花源”。

      看来,一个人要过他的最简单的田园生活,也是何其难哉!

                                                                                                                                     2017-07-27  十里坡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7-7-27 18: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边 于 2017-7-27 18:49 编辑

归去来兮辞(并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缾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3#
发表于 2017-7-27 19:16 | 只看该作者
陶渊明的田园生活就是逃避现实,远离繁杂,内心的煎熬无人理解,当然不会快乐!
4#
发表于 2017-7-27 19:28 | 只看该作者
菊花很美的,破船也很浪漫的……
5#
发表于 2017-7-27 19:51 | 只看该作者
鞋子合脚不合脚,只有脚知道;自己快乐不快乐,只有心知道。
6#
发表于 2017-7-27 22:09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说陶渊明开始过田园生活是带着复杂的心情的话,那么随着这种生活的深入,他后来是真舍不得了,一方面是适应田园,另一方面是不适应嘈杂。而内心的顿悟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的根本——如果能选择的话。陶渊明能选择。
7#
发表于 2017-7-27 22:35 | 只看该作者
改变阶级成分,直接做贫农,还能不亦乐乎
8#
发表于 2017-7-28 11:12 | 只看该作者
菊花的甜香只有品过的人懂,陶公的快乐与不快乐也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官场得意他还是不是那个田园诗人未可知?
9#
发表于 2017-7-28 11:22 | 只看该作者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子非我,焉知我不知鱼之乐。
10#
发表于 2017-7-28 17:30 | 只看该作者
梅边此文全新的角度阐释陶渊明的心理,引证丰富,分析透彻,叫人思考。
一点儿个人看法:陶渊明之所以不当官,不能说没有已看到东晋大厦将倾的时局的原因,在他有生之年,也经历了东晋灭亡,晋帝被杀。在这之前,他不会没有这点眼力。只是回天乏力,最后只要回归田园。此归,未必没有一点儿自暴自弃的意思……
11#
 楼主| 发表于 2017-7-28 18:08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 发表于 2017-7-28 17:30
梅边此文全新的角度阐释陶渊明的心理,引证丰富,分析透彻,叫人思考。
一点儿个人看法:陶渊明之所以不当 ...

如空说的这点很重要,这正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刘裕挟天子以令诸侯,正为自己扫平天下,晋帝已是傀儡。太平盛世,相信陶渊明不会这样。但他根本的一点还是爱田园生活,真的很爱。以我之爱我能推及他,虽然上面有人说了子非鱼的话,我想以我现在的处境我还是最接近他的。我也是个稍不如意就撂了挑子的人;(其实我是加入了我的角色写的这篇,我也是为陶渊明反辩护。)现在出去打工,——站在钱的角度看算是当官吧,——也是自己不喜欢的生活,不喜欢而留在家里,又不行。我真的这一生最大的理想就是回到家种地,因为这学都不愿意上了,又被赶了去。现在连这一理想也不能实现了:在家就是赖,人家看不惯你,你不要车不要楼也得向着车向着楼奔,再说你不要孩子还要呢。所以我想陶渊明为实现他的田园生活的理想一定是痛苦的。
12#
发表于 2017-7-28 19:30 | 只看该作者
除去历史原因,更多看重的是: 陶公对田园的迷恋。那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多么淡薄,吸引人的一种境界。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欲望充斥,能拥有这份淡然已不错。其它我不懂得。也不敢言说。问梅大师好!
13#
发表于 2017-7-28 20:54 | 只看该作者
现代人过有点难
14#
发表于 2017-7-29 12:32 | 只看该作者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陶家虽然落魄,一时之难或许偶尔有之,但还远不至于“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否则他如何得以天天醉酒写诗文?即使下地也是采花(采菊花,别瞎想),而不是耕种。
落魄的他还有宅院,靠着宅边的五棵柳树还可以自号五柳先生,而不至于没有田地去开荒,自号“东坡居士”。
不出仕,我看性情的原因不如世事官场的原因大,“天下无道则隐”。
15#
发表于 2017-7-29 19:39 | 只看该作者
陶渊明的归隐仁者见仁,这同他的曾祖陶侃的人品一样费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5 21:38 , Processed in 0.11022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